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过年的味道作文8篇,供大家阅读。
过年的味道作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欢乐的新年悄然到来,家家户户都弥漫着年的味道,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喜之望外——团聚
最美还是家乡美啊!我真是深切的感受到了。那金灿灿的阳光调皮的倾洒下来,跳入车内,轻摸着我,真是温暖舒适,窗外一大片片田地,一棵棵树木在眼前飞奔着,心里真是激动极了。“到喽!”随着司机车的那悦耳的声畜,我第一个窜下了车,飞奔到庭院发现爷爷奶奶已在门外等待了。见到我了两人相视一望而激动地跑过,笑的如花般灿烂的抱住我:“哎呦,孙女回来了,可想死奶奶和爷爷喽!爸爸他们呢?”我的心花儿灿烂的甜甜地叫到:“回来啦!回来啦!我也想你们啊!”这时爸爸妈妈,还有三叔他们一家、大伯他们一家也都随后来到庭院中,这时的爷爷在也按耐不住感情了,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滑在满布皱纹的脸上,爸爸妈妈他们也都上前来扶住白发鬓鬓的两个老人,“亲人望亲人两眼泪汪汪。”你一句我一句的互相浸在这幸福之中。太阳一样热情,前面上水一样美丽,心中更加温暖。……
其乐融融——团年
过年嘛当然是少不了贴和贴春联啦,不过那些千姿百态的年画和独一无二的春联可是大家一起制作的,虽然不比那些买的漂亮,美观,但却更让人觉得有年味。瞧!奶奶那双巧手可又剪了不少的年画呢,有“年年有鱼”“五谷丰登”“五子登科”“风调雨顺”……每一副都有各自的特色,每一副都栩栩如生,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年年有鱼”,其实意为“年年有鱼”,看那一条大花鱼,身上的鳞片有各式的形状,他在圆的水潭里自由游动,溅起一层层涟漪……大伯他们也没闲着。他们兄弟四个相互默契配合忙的不亦乐乎,不久一幅气势不凡的春联便呈现出来了:“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下联:福临四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字体粗细有序,大字适中,真是一副独一无二的好对联啊!
吃团年饭是尤为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我最爱的事儿,看那香喷喷的`农家饭菜馋我胃口大开,垂浴三尺。桌上大家互相敬酒,互相荚菜,互相逗乐,祝福语一句接着一句:“爷爷奶奶,祝你们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啊!”“大哥,愿你们风调雨顺,财源广进!”“孙女你要好好学习,学习进步”……这份吃的极其热闹,大家的欢声笑语在屋中弥漫开来,充满了幸福与喜悦的甜味……
走亲踏友——拜年
过年中最重要的一项也少不了拜年。
大家都各自买上礼品,一起去走亲友。每当我们这一家子浩浩荡荡的出发,来到亲朋好友家时,大家都十分高兴的迎接。这不,当当踏进家门口,就来了个超大超长的红鞭炮在院子中“欢迎着”。进屋后主人家就赶快招呼我们坐下,连忙又去倒茶,而后一家之长便于我们在客厅谈话风生,女主人则是高兴地在厨房中做着宴席,每一个人都沉浸于喜悦之中。
啊!年的味道真美,年的味道真幸福,年的味道真甜,年的味道真红火,年的味道真让人温暖。忙过这一段后也就到了春天了,听那潺潺的流水如鸣佩环,看那灿烂的阳光依旧铺照这清脆的大地,一片片喜悦,一片片生机,一片片美好,我想来年一空是一个十分美丽、祥和、富足的一年。……
过年的味道作文2
小时候最盼望的是过年。
每当进入腊月时,总会时不时的就站在月份牌前,仔细而又有耐心地数着到三十还有几天,每天都会不厌其烦的跟着大人的身后问,离过年还有几天?因为那意味着过年就会有新衣服穿,可以光明正大的不写作业,可以放心的睡觉到大天亮。
越是临近年关了,村里的年味越重。家家户户都会打扫得干干静静,上了年纪婆婆们就会三五一伙的聚在一起,放一张小桌,小桌上铺满红纸,唠着闲嗑,一张张生动的活灵活现的剪纸就在锋利的剪刀下跃然纸上。窗花啦,小动物啊,当年的属相啊等等。拿起一张对着太阳望过去,身后的墙上立刻就会投射出剪纸的图案,那灿灿的红,像是孩子们冻红了的脸庞,凉凉的,可是又是暖暖的。想象着那红红的窗花贴在窗户上的样子,就会高兴的笑起来。
在农村,只有在过年时人们才会舍得吃肉,而那时的肉也是吃的最香的。
在朦胧的记忆中,村里杀猪都是在集中的大队的广场上。支一口大锅,由村里有威望的师傅主刀,谁家要杀猪了,就会将捆绑好的猪放在地方,请师傅下刀,主家就会拿着大大小小的盆子在一旁等着。那时胆小,就由大伯家的哥哥带着,躲在身后偷偷地看,看着那冒着泡泡的'血液像流水一样哗哗的流到接着的盆子里,散发着阵阵的血腥味。到现在也弄不明白那大猪是怎么变成像一只气球一样的,那时所感兴趣的就是等大人把不要的猪蹄角拔下来,做成一盏盏小油灯,和小伙伴们一起提溜着满村子的跑,那一盏盏的小油灯,在农村寂静的黑夜里像是一颗颗眨着眼睛的星星,又像是一簇簇的火苗,点亮了那小小的心灵,也温暖了那颗小小的心。
玩累了,等肚子饿了才发现已是半夜,这时,村里家家户户就会飘出煮肉的香气,那香味至今想起来都会觉得回味无穷。来不及洗漱,倒头便睡。睡梦中感觉有人在拉自己起来,一阵阵的香味直入心肺,睡眼惺忪间,那冒着热气的肉骨头就放在枕头边上,就这样窝在被窝里,蘸上一点醋蒜汁,哇,一下子就会梦境大醒。打着饱嗝,吃得是满嘴流油,那种感觉就是闭上眼睛也都会笑醒的。
那时就会想,如果天天是过年该多好!
渐渐长大了,希望过年的欲望却越来越小。
随着生活的脚步愈来愈快,过年的感觉越来越底,甚至是憎恨着,痛恨着,且无奈着。有限的工资,却怎么也追不上无限见长的物价。每到年底,总有种打仗的感觉,每每上街,就怕碰上一友人忽然说,‘搬新家了,来坐坐啊!’‘又生一小子,过年有人给你拜年了啊,大姨可不能白当啊!’陪着笑脸,从牙缝里挤出几句恭喜的虚伪的话,那时的感觉就像是被小鞭子在背后狠狠的抽了几下,生疼!
攥着那花花绿绿几张纸,除去这个,刨去那个,到最后居然发现剩下的那几张,根本就不够自己用的。什么相了很久的鞋子啦,衣服啦,统统一边去吧!小时候是慌年,可现在却是年荒,这时候,过年反而是成了一种负担。
街上超市里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擦肩摩踵中买东西的人比卖东西的人都多。走在其中,却感受不到小时过年的味道,只有超市里挂着的彩旗,喜庆的大红才稍稍给人一点是要过年的味道。小时,虽说没有这么多热闹的场所,但那种过年味道却是让人很难忘记。
过年的味道作文3
大年初一,来奶奶家过年。
太奶奶也在,戴着一顶大红的毛线帽,几缕白发掖在耳后,见我们来,她扶着椅背直起身子。
太奶奶看见我们很高兴,坐在椅子上乐呵呵说个不停,那双有些浑浊的眼,瞧瞧这个,瞅瞅那个。她今年96了。
她感慨着,哎呀,都长这么大了,就在不久前,你们爸爸都还没蹿这么高。她用爬满皱纹的手,一上一下含着我的手一年又过去了,真是快呀,今年该上六年级了吧妈,都上初二了,还六年级呢,奶奶围着围裙从厨房里转出来。呦,都初二了,阿太老糊涂喽。
饭吃的差不多了,太奶奶站起来在陈旧的布包中翻找了半天,掏出两个鼓囊囊的大红包,喏,佐佐佑佑一人一个。爸爸连忙挡回去奶奶给这么多干什么?自己留着用。太奶奶硬是把红包塞到我们手里,阿太有今天没明天了,能用多少?拿着拿着,你们再不拿阿太可懊恼了。
饭后妈妈驾车把他奶奶送回家,老巷子,绕了九曲十八弯才到了黑幢幢的老房子前。阿太眯着眼摸索了半天,终于打开了单元铁门。小心啊,这里有五档台阶一二三四五,别踏空了。上次我独自在这一个错神,歪在地上,起来再绊倒。血啊,哗哗的流。两颗门牙,现在还动不得呢。阿太边说边摸开墙上的.灯,开关灯闪了几下,终于梃住了。微黄灯光下的房子很敝仄,只摆了张小桌子,灶台旁盛着半碗冷饭。屋里没有铺地砖,光秃秃的水泥地,因为湿气很重,成熟灰色,阿太忙着从柜子里桌底下掏出给爸爸的杨梅酒,给妈妈的山核桃,再往我们手上塞几颗玉米糖。奶奶,你都拿出来干什么?快坐下呀,你这样我们都不敢来了。爸爸拿起羽绒服佯装要走,太奶奶却固执的把这些都塞给爸爸,一年到头你们就来这一回,不给你们我这老太婆藏着发霉呀,拿着拿着。
从太奶奶家出来,我们一时无言,妈妈幽幽叹道:老人家一个人独居真是太可怜了,这把年纪平时吃穿都不求什么,就盼有人来能热热闹闹的,可是,哎总听老辈们说起前些年的春节是多么热闹,街头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店铺子上都拉上了红绸,烟花炮仗声不绝于耳,可近些日子来年的气氛也日益淡了,炮竹不准放了,店家也都拉下了铁门回乡,偌大的杭城一时有些空荡荡的。流传了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瞧着却没有圣诞节万圣节那些洋节热闹。
连同年味一起疏淡下来的也有人情,别说太奶奶太外婆一年难得见一回,就是平日过年总要去小住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家中,这几年也因为学业繁忙,不再去了。亲戚们间更是很少走动。
车静静行驶在无人的高架上,空空如也的街道也空空如也了我的心。什么时候开始的,那些关于传统,关于家人,曾深深扎在我们心中的根日益腐朽,大树上的每一尖芽梢都争着向高邈处伸展,却罔顾了叶脉中涓涓流淌维系着一切生机的根的恩情。殊不知,没了跟叶落时分,该归往何处?
把根找回来,找回来吧!我的心中猛然起了火。
于是,这个冬夜不再凄寂。
过年的味道作文4
入冬了,风中,渗着几分寒气;空气中,透着几分神秘;树下,吹着尚未落定的叶:时间在这一霎那定格了,朦胧中,我仿佛听见……
可是不完整,不完整的记忆,仿佛只要一两个片段就能折射出我的童年。
然而,“春节”这个有着特殊含义的字眼,我终归是无法释怀的,因为,它所蕴含的,太珍贵,又太沉重……
对于小孩子们来说,新年最期盼的莫过于收到压岁钱,亦或是那顿丰盛的年夜饭了。但是,对于我来说,最开心、最珍贵的时刻莫过于看到做爆米花的老爷爷到我们村了。
风依旧吹着,叶仍未落定,只是心中荡起的那篇涟漪,渐渐,渐渐的散去……
时间一天天的流逝,怀着期盼的心情终于来到了腊月,终于盼来了做爆米花的老爷爷,就像是幸运星降临了,他牵动着全村所有孩子的心,此时,你只要是一个犹豫,一个不留心慢了一步,那可也就要排老长的队了。
满满一袋的粮食,有小米、玉米,还有糖,这些奢侈的乞求,即使在农村,父母也总是会欣然同意的,或许这其中也包含着他们童年的味道吧!( )
终于,一切准备就绪了。只见,老爷爷依旧娴熟的动作,他首先是把火候调整好,其次,拿着一个小碗小心翼翼的将米放进那个大容器中,又放了些许的糖。最后,他便盖上了盖子,拿出了一根铁棍,轻轻地插进了大容器的小洞中,又轻轻地一推,那个奇怪的'大容器便轻快的滑进了大铁架了。这是最基本的准备工作了,接下来,便是关键的“烹饪”工作了,他一只手抓住把手,另一只手摇动手柄,让容器均匀受热。
过了不一会儿,他摇柄的速度渐渐变慢了,这就好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让人激动,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老爷爷起身了,看来,米熟了,爆米花要出炉了,这时,一些胆小的女生已远远的躲开了,但我却半蹲着身子,用手将耳朵捂了起来,步步靠近,想要亲眼见证这神圣时刻的到来。
风啊!你为何还要吹,吹乱了我的思绪,吹动着我的心弦。
老爷爷将一个麻袋套到了大容器上,只听,“砰”的一声,紧接着又是一阵“咝”的声音,一股浓烟伴随着爆米花的香味喷鼻而来,“哇”孩子们异口同声的感慨,喜悦油然而生。
满载着胜利果实回家的我,一路上,一边走,一边发,又一边吃。那种感情是难以言悦的。到家后,妈妈将已熬好的糖倒进了温热的爆米花中,各种奇形怪状可谓应有尽有,嘴里已经塞得满满的了,但仍不停往里塞的贪婪的样子,至今想起,嘴角仍会不自觉的上扬。
风停了,叶也终于落了。
童年的生活,因为有了新年的色彩而令人回味;
新年的生活,因为有了爆米花的味道而令人惊喜;
爆米花的味道,因为有了那段期待的经历而令人难忘。
然而,如今,机器生产早已替代这低率的手工生产,各种丰富的口味更是让人眼花撩乱,但那种过年的味道我却再也寻不回了。
过年的味道作文5
在我小时候,觉得过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慢慢长大之后我发现过年是很有味道,它不仅仅是趣味,更多的是一种独特的乡情风味。
提起春节,中国人总有一份难舍的感情。无论生意有多忙,工作有多忙,总要歇一歇,因为要过年嘛。
说起过年,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我已从以前一个懵懂的小女孩长大成为一个高中生了,当然没以前哪份尽情玩爽的豪气了,不过现在想来,年却还是很有味道的。
包饺子。
年的味道是热闹的。家家户户,里里外外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在我的记忆中,一到半下午,奶奶端来和好的面和调的香喷喷的馅,拿来擀面杖,这就说明要开始包饺子了。先揉面,将奶奶和好的面放在案板上揉搓,待把一大坨面搓成一条长长的圆圆的面软软的面杆儿,再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小面块,用小擀面杖擀成小面片,用筷子夹来香香的肉馅,将面片对折捏在一起就算包好了。
包饺子也有讲究的。馅多了容易烂,馅少了不好吃;形状也是要多种多样的,有的像月亮,有的像麦穗儿,有的像荷花,还有五角星的`呢。更重要的是,过年的饺子里一定要包进去6个一角的硬币,“6”是说六六大顺,“角”是说用脚走路,合起来就是说能吃到包有钱币的饺子的人在新的一年里会非常走运,我们小孩子常常等着吃饺子,其实是等着吃到包着钱的饺子,而奶奶总会偷偷地多包进去些钱,让我们都能吃到,于是大家都能得到新年的祝福。
放花。
年的味道是浓烈的。说它浓烈,是因为小的时候闻不惯放烟花的味道。虽说不喜欢那种气味,但我特别喜欢看放花。那礼花一到天上就“呯”的一声,五彩斑斓,像一下撑开的伞一样,又像花蕾的绽放,赤澄黄绿青蓝紫,在天空散开来,又慢慢隐去,让人回味无穷。我还特别喜欢叫降落伞的礼花,不只是因为好看,更因为里面有玩具。每次听到“呯”的一声后,天空出现一些小花,我们会伸出双手去捧那些花,花没接着,我们会接到从天而降的降落伞,打开下面的小盒子,里面会有各种各样的玩具或吃的。我记得那次我意外地得到了两颗糖。
真想再放一次那样的礼花,和那不同寻常的小玩具。
吃糖。
年的味道是甜甜的。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吃糖。在老家河堤上和小伙伴一块儿玩,我嘴里含块糖,说话时,嘴歪向一边像是大人们嘴里叼着根烟说话的样子,也许是我那时特别想长大吧。
吃过糖的糖纸是我儿时的爱玩的,我会把花糖纸用皮筋扎住,给洋娃娃当饰品。还有一种糖,家乡叫“果子”。刚开始,我看着黑乎乎的,不敢吃。后来,奶奶给我用花糖纸包着的糖块,我剥开来,奶奶示意我吃,我带着疑问咬了一口,一股甜甜的味道溢满了我的嘴,我问了妈妈才知道,这是果子,奶奶怕我不吃,就用花糖纸包起来让我吃,据说过年吃了果子,新的一年就会甜甜蜜蜜,幸福美满。从那以后,我喜欢吃果子了,喜欢那甜甜的味道。
年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如今多在城里过年,不怎么回老家了,但我真想回到家乡,品尝年的味道,亲人的味道,儿时的味道。
过年的味道,不是有多美味的佳肴,而是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味道。
过年的味道作文6
在中国北方的农村,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
小时候的我最爱过年,究其原因莫过于能吃到成桌的宴席与各种各样的的甜品。那软软甜甜的棉花糖,那香香糯糯的年糕还有那粘粘的脆脆的麦芽糖,过年的味道是香甜的。
然而最使我不能忘却的还是元宵节那日香香软软的元宵了。
故乡的春节是不同于别处的,一直从腊月二十四到正月十六日。元宵节的到来才算过年真正的高潮,元宵节的聚会总是压轴出场。
每年的那一天,我总是起得很早早的。全村的人都聚集到了大队部,人挨人,脚碰脚,一切是如此的热闹。我是最幸福的.了,骑在父亲的肩头,神气十足的指挥着全家人的行动。
不知是谁敲了一下手中的锣,“咣”的一声响,聚会前的节目开始了。
首先出场的是孩子们的游行队伍,一个个都戴着大头娃娃头套,摇来摇去,仿佛随时都会因头重脚轻而摔倒。接下来还是些传统的民间节目,如牵小毛驴了,猪八戒背媳妇了······终于在一片期待中,舞龙出场了。围在两旁的人群出奇地安静,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向里探。沉寂一两秒后,忽而一个手举绣球身着黄衣的小伙出现了,霎时,一红一黄两条巨龙一跃而来。场上“嗡”的一声爆发出一阵叫好声。两条巨龙在绣球的引诱之下,连连翻滚沉浮。时而怒目相向,时而交叉而过,气氛紧张地让人喘不上气来。终于,一方胜利,含着绣球昂扬而去。场上又是一阵叫好声。
我最期盼的时刻终于到了,宴会开始了。一溜的八仙桌一字排开,每张周遭是四条板凳。我与要好的几位小友围在一块,讨论着今年的压岁钱。在等元宵的片刻,我是最坐不住的,与几位小伙伴围在母亲身旁,催促着。要不就贪婪的吮吸着那芝麻馅散出的香甜,趁着大人不注意,偷偷用手指蘸上一点,然后若无其事的走开,躲在一旁津津有味的舔着手上的芝麻,好甜。
别桌的大人们聚在一起,讨论着一年的收成,家中的好光景。好一幅和睦温馨的画面。
不知是谁鼻子最灵,陶醉地说道:“好香的元宵味啊!”然后大家一起向着厨房望去,一碗碗的元宵冒着白气便上桌了。小孩子们一窝蜂似的围了上去。我手疾眼快,抓了一个勺子,端起一碗元宵便坐下了。按照传统,我先要使劲吸一吸那香气,好将一年的好运收入肚中。那股热腾腾的香气流入腹中,又暖又香。再一口咬在白胖胖的皮上,糯糯的粘粘的。又使劲嘬一口黑亮的馅,既烫又甜。最后喝上一勺汤,那馅流到嗓尖,甜到心头,给了我一年的动力。
如今,好多年没吃到那么好的元宵了。家乡的春节没味了!
不知何时才能再吃到那儿时元宵的味道啊!
过年的味道作文7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这对于久别的家人来说是一个团聚的好时节,对于忙碌的上班族来说是难得偷空的悠闲,对于春月杆回家过节的人来说是赶紧抢车票,但是对于我们学生党来说却是“防空警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过节就要放假,一放假就有堆成山的作业,写名字只要半小时轻松搞定,更何况放假前还有期末考试,考的.好的人高高兴兴的回家收压岁钱了,考得不好该如何在七大姑八大姨的提问下存活,这已经不仅仅是在回答问题,这是在玩儿命啊!当然,这就如同在假期作业的封面上印上《快乐暑假》是一样的道理。
好不容易放个假,从考试的魔爪下挣脱不容易啊!刚开始的几天必得出去蹦跶几天来庆祝解放战争胜利,而在那之后便是疯狂写作业模式,在除夕之前要不死不休的跟作业纠缠。
除夕晚上,对于大家都不陌生的便是春晚了。年年有春晚,年年有吐槽,槽点那是一年比一年多啊。当然,槽点高,赞点自然也高。春晚上的语录时不时的突然爆红,就好像今年的“我看你布置车是九手的,你脑子也是九手的吧!”那要是说起吐槽那可不是滔滔不绝么?春哥李宇春自从超女出道十年首登春晚,选了中国风歌曲《蜀绣》,演唱的时候运用了高科技投射出三个影子,再加一个本人,在博友的吐槽下便成了“李宇春、李雨夏、李宇秋、李宇冬”转发量蹭蹭上升。众所周知,郭敬明是现代当红作家,却鲜有人知《蜀绣》也是郭敬明的作品之一,当这件事被博友扒出来的时候,随之就是“吴总裁鹿哥陈等等宁泽涛都没上,小明你上了”后来法制晚报官微更是挖出了《蜀绣》歌词中所蕴含的唐诗宋词,随之发了篇微博甩了出来,郭敬明转发道:“我过年就跟我妈打了两圈麻将,没犯法啊,看到法制晚报吓了一跳,其实里面还有元曲”我说小明啊,语文好归语文好,咱做数学题的时候能不把墨水滴到题目上了吗?当我还在执着于为何今年春晚吐槽如此汹涌,各路大神们都开始用春晚发的红包发给博友了,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然而在放假的最后几天,家家灯火通明。干啥?补作业啊。街上没人,为啥?在家啊补作业。在快要开学的时候,万能的博友又开始刷屏了,什么“不久之后七天小长假将转变为三天假或周末”,什么“你丑你先做,我帅我随意”,还有更甚者“告诉我我不是一个人”。看完这些,不禁想起读书笔记还躺在书包里安然无恙。立马向前方奔去开始做作业。
年的味道对于我来说就是吃喝玩乐做作业,外带吐槽补刀刷微博,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有趣。也许不是少了年味,而是少了小时候那样的天真。
过年的味道作文8
翻开日历猛然发现,今天已经腊月初九,离过年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整天忙碌穿梭在钢筋水泥夹缝里的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过年的味道,但我没有忘,那浓浓的年味仿佛陈年老酒,欲品欲香。
记得儿时,每年一进腊月,父亲、母亲便更加忙碌起来,母亲开始张罗过年用的,大到新被子,新床单,小到小勺、小蝶。孩子们的新衣、新帽、新鞋每到这个时候也定是忘不了的。父亲则开始盘算一年的收入支出,赶年集卖瓷货,捎点过年用的东西,甚至小孩儿的头花,擦炮。
眼看日子已进腊月二十,年味更加浓厚,记忆中母亲开始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包括房顶、房墙,柜子的夹缝,床底等母亲必会亲自动手。接下来,洗床上用品,全家人的衣服;刷锅盖,盘子、碟子等便是母亲必不可少的课程。小时候总以为母亲太干净,随着年岁的增加,我渐渐地意识到除了母亲的勤劳和爱干净,是不是还含有除旧迎新的意思?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母亲便会早早地买回几包粘牙糖。到了晚上,母亲把粘牙糖放在灶台上,一边小心翼翼地揭下旧的老灶爷的头像,一边念念有词:老灶爷,今天是小年了,您该上天了,请您吃粘牙糖,您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每到这时候,我们姊妹几个站在旁边想笑又不敢笑,但也很虔诚地学着母亲的样子,给老灶爷磕几个头。现在想来磕头的目的除了祈祷,想必还有能沾一沾老灶爷的光,吃盼了一年的粘牙糖吧?
腊月二十六父亲开始煮肉,煮肉的时间一般都会定在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里屋的火炉旁,一边望着锅里咕嘟咕嘟滚开的水花和升腾起的热气,一边闻着大肉的香味,听父亲讲那悠远而又动人的民间故事。父亲吸着烟,讲着故事,也不忘间断地用筷子插一插锅里的.肉块,等父亲用筷子轻而易举地插透大肉块的时候,便证明肉已经烂了。这时候父亲便凑近蒸腾的热气,用嘴吹一吹,睁大眼睛找肋骨或瘦肉让我们大饱口福。我们咂咂嘴,互相看看彼此油光光的嘴,是那样的心满意足。
腊月二十七,母亲便开始蒸包子,蒸花馍。这时候,我最乐意看母亲摆弄面团,那面团在母亲手里翻转,揉搓,捏捧之间便神奇般的成了小猪、飞龙……我惊叹于母亲做面食的技艺了。
炸丸子,炸鸡鱼的日子是我们一家最小心翼翼的一天,父亲烧火,母亲掂炸。这时候,全家都不能多说话,特别是不吉利的语言,我们小孩子更不能轻易地碰锅灶。到后来我渐渐明白不是这一天有什么忌讳,是因为炸东西,油容易向外溅,大人需要全神贯注,小孩子需要安全。
我最难忘的是初一的起五更。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我们从香甜的睡梦中惊醒。母亲让我们穿上新衣裤。外面还漆黑一片,我们便开始吃饺子。吃完饭,穿着新鞋到院子里走一圈,脚下嚓嚓作响,原来父亲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撒下了一地芝麻杆。后来我渐渐知道漆黑的五更里,脚下的嚓嚓声是为了辟邪。
天还不亮,我们便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去磕头串门。鞭炮的噼噼啪啪,敲亮了东方,也迎来了新春。
如今过年不已不再那么热闹,但每到临近过年的时日,我的思绪便不由自主地飞回童年,重温那久远的记忆。我知道,那热热闹闹的年里有我难忘的记忆,更有父亲和母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