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文写作 > 其他作文

小猴子下山作文汇编12篇

时间:2023-09-12 09:02:04 其他作文

  【简介】以下是热心会员“canhuan”整理的小猴子下山作文汇编12篇,供大家赏析。

小猴子下山作文

《小猴子下山》 篇1

  教学目标1.看懂每幅图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2.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二)朗读课文,看懂图意,大概了解课文内容。(三)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二)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三、教学难点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有一只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了,可是等它回家的时候,它两手空空,哭丧着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这课是写小猴子的什么事?课文讲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喜欢的东西,它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的事。(三)学习生字1.先看课后生字表的生字,后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读一读词语(生词),再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3.检查自读生字词情况。利用卡片或小黑板。得  非常  空着  一片  又大又圆白兔  真可爱  小兔儿  (儿化音)。4.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读通顺。(四)识记生字,理解字义。1.自学,要求联系课文的句子,理解字义。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识记的方法。3.指名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要点拨重点,表扬好的。得:左右结构,左边从双人旁“彳”右上边是“旦”右下边是“寸”。或者是右边分上中下,上“日”,中间一横,下边是“寸”。读轻声,和“的”的读音相同,得字后边一般是补充前面词语的词语,比如:跑得快,长得好,本课是“玉米结得又大又多”,“的”字的后面一般是表示名称的词,如:我的家,他的书包,漂亮的衣服,美丽的校园等,要区分这两个de字。非:左右结构,要注意笔顺: ,非去不可。常:上中下结构,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党”字下面的“儿”换成“巾”。也可以分上面小字头,中间秃宝盖,下面“吊”来记。非常:表示不一般,十分的意思,比如:非常美丽,意思是不是一般的美丽,是十分美丽了。正如非常高兴,非常爱吃等。常常,经常,常来常往。着:多音字,本课读zhe,上下结构,上面的“ ”下面的“目”,目要和撇挨紧。着,表示动作连续,比如:走着走着,跑着跑着,本课的“扛着”,表示把东西放在肩膀上。片:笔顺 片,最后一笔“ ”,一片,一片片。一片:表示面积很大,“走到一片瓜地里”。一大片地都是西瓜。一棵两棵,几棵西瓜,不能称为一片。瓜:笔顺 瓜,第一笔横撇。瓜地,西瓜,冬瓜,南瓜,瓜果。圆:全包围结构,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好,“园”把里面“元”换成“员”。园:是公园,校园;圆:是表示形状的,比如:球是圆的,不是方的。西瓜长得又大又圆。兔:和“色”上面相同,笔顺是(下半部分)口 ,不要丢最后一笔点。兔子:白兔、小兔、家兔、野兔,小兔儿(提醒学生读儿化音)。真:上下结构,上边“ ”下面“具”,也可以上边“直”,下面“ ”,提醒学生里面是三横。真好,真漂亮,真可爱,表示形容的词。可:上面一横,下面左边“口”,右边竖钩。笔顺是先写口,最后一笔是竖钩。可爱,可是,可以;小白兔多可爱呀!我写完作业可以玩一会。星期六李红找我玩去,可是我得去参加美术班。4.读一读课文。在识记生字,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再读一读课文,加深对生字词意义的理解。(四)指导书写生字。1.要强调有些字的笔顺,可做下面填空练习。(1)非,第一笔是(丨)。片,第二笔是(丨)。瓜,第三笔是( )。可,最后一笔是(亅)。(2)兔,共有(8)笔。提醒不要忘写点。真,共有(10)笔。提醒里面是三横。2.观察田格中的生字,看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3.把田格的生字描一遍。4.带领学生写:非(左右不要离得太远)。着:不要写得上下太长。(五)边读课文边看挂图。1.边读边标出全文共几自然段。2.全文共5幅插图,看每幅图上是什么意思,并看一看哪自然段写的是哪幅图的内容。3.学生回答:全文共5个自然段,5幅图,每一自然段跟着一幅图。4.简单地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1)小猴子扛着玉米往前走。(2)小猴子扔掉玉米去摘桃子。(3)小猴子扔掉桃子去摘西瓜。(4)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儿。(5)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六)作业。1.抄写生字。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二)练习用“真”,“非常”说话。(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二)练习用“真”,“非常”说句子。三、教学难点(一)使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二)使学生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指名读下面词语。非常  高兴  又大又圆  可爱  一片西瓜  真好  小兔儿(二)逐段学习课文。1.学习第1自然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序号标出本段共有几句话。这段共有两句话。(2)自己小声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抓重点词去理解,然后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的。(3)指名读第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玉米”是什么样子的。(4)指名读第二句话,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理解“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从“又大又多”一词看出这里的玉米,长得不但大,而且很多。“非常高兴”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多的玉米,“扛着”一词又一次说明了玉米很大,大得要扛着走。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猴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5)指导学生看第一幅图:小猴子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玉米怎样?小猴子的表情怎样?说明什么?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认真观察插图,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之后再指名回答。小猴子在玉米地里,掰了一个大玉米,扛着大步朝前走,小猴子高兴得嘴都闭不上了,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大玉米。(6)指导朗读第二句话:“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这些词语要重读,读出小猴子非常喜爱玉米的语气,“扛着走”读出小猴子充满欢乐,天真活泼的语气。①让学生自己体会试着读一读。②指名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老师范读,再让学生读一读。(7)指名读这一自然段,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2.学习第2自然段。同学们,我们学习第一段时,先读一读课文,看共有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抓重点词去体会;再看插图,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后,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我们按这种方法继续学习课文。(1)自己小声读,看共有几句话,你是抓哪些词来体会句子意思的。(2)指名抓重点词谈自己的体会。“又大又红”说明桃子长得好,“非常高兴”又一次出现,“又大又多”的玉米,小猴子非常高兴,那么又大又红的桃子,小猴子也非常高兴,这说明什么?说明小猴子看见什么,喜欢什么?(3)指导看第二幅插图:图的左下角是小猴子把自己非常喜欢的大玉米扔掉了,小猴子正爬到树上摘那又大又红的桃子。(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又大又红”重读,因为它既能表现出桃子长得什么样,又能体会出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红的桃子。“非常高兴”,能体现小猴子看见又大又红桃子的那种喜爱,欢乐的心情。(5)再读课文,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小猴子扔掉玉米,去摘又大又红的桃子。)(6)看着第一、二两幅图,按下列问题说一说一、二自然段的内容。①小猴子走到哪儿?②它看见了什么?③它就怎么样?(7)读一读词语: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3.学习第三自然段:在学习前两段的基础上,按学习方法小组学习这段。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指名汇报,并强调有感情地朗读,只要读出语气,说明已经理解了。“又大又圆”说明西瓜长得怎么样,“非常喜欢”又一次出现、说明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圆的西瓜,又非常喜欢了,把曾经特别喜爱的桃子又扔掉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小猴子心里没有明确的目的,它不知自己要干什么,看见一个喜欢一个,喜欢一个扔掉一个。)看图时,注意小猴子的表情,它扔掉自己喜爱的又大又红的桃子,张开双臂,迈着大步,高兴地去摘又大又圆的西瓜。4.学习第四自然段,自学这一段。学生自学后,让学生按照前边的3个句式,说一说这段的主要内容,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兔儿蹦蹦跳跳惹人喜爱的样子,读出小猴子喜欢小兔儿的高兴心情。句子训练:读一读哪个句子好?为什么?(1)小白兔可爱。小白兔真可爱。(2)小猴子高兴。小猴子非常高兴。“真”和“非常”是表示程度的,表明了可爱的不一般,很可爱;高兴得也不一般,异常地高兴了。请学生读一读每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真”和“非常”。让学生练习用“真”和“非常”说句子。例如:布娃娃真可爱。我真爱我的妈妈。妈妈非常高兴。我非常喜欢我的铅笔盒。5.看着书中的前四幅图,用前面说过的3个句式,说一说前四段的内容。同学们,小猴子,从课文中4次出现的“非常高兴”一词,从它第一次扔掉它喜爱的玉米,第二次扔掉它喜欢的桃子、第三次扔掉它喜欢的西瓜,最后去追小白兔说明什么?(见一样爱一样,没有明确的目的,不专一。)那么,最后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学习第五段课文。6.学习最后一段。(1)指名读这段。理解“不见了”,“只好”。(2)看第五幅图。看小猴子的表情,想象一下它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3)指导朗读这段。读出小猴子十分扫兴,心里难过,无可奈何的心情。(4)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让学生体会到,于事没有明确的目的,盲目干事,不专一,有始无终,将一事无成。(三)朗读全文。1.注意想一想五幅图之间的联系。2.进一步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联系自己,你有何体会?(四)作业。1.巩固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真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应当怎么做才对。(二)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三)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够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二、教学重点(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真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并联系自己谈体会。(二)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够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三、教学难点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四、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及词语。1.让学生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复习一下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准备听写。2.听写。非常  西瓜  小兔  真可爱  一片(二)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边看图,用一句又简练又完整的话说一说每一自然段的内容。2.指名说一说。(1)小猴子下山来,走到玉米地里,看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走。(2)小猴子看到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摘桃子。(3)小猴子看到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4)小猴子又看见一只可爱的小兔儿,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儿。(5)小兔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3.再细读课文,能看着5幅插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1)自己先读课文,然后练习讲。(2)指名看图讲故事。4.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对于你有什么启发?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认识到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三)进行词语训练:1.读一读黑板上的词:又大又多  又大又红  又大又圆2.你能照样子再说一些类似的词吗?3.填空。课后作业第二题。(1)让学生知道词语搭配要适当。比如:课文中哪个词是指哪种东西的?这种东西是长在哪儿的?桃子,又大又红,是长在树上的。所以括号内填写桃子二字。(2)让学生动笔填写,直接填在书上。(四)按句式进行说话训练。1.让学生自己看拼音读一读说话练习的要求。2.老师把要求分别列出来,让学生按顺序表达。(1)你家住在什么地方?(2)家里有几口人?都有谁?(3)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3.按句式练习说话:看着三个题目的提示,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说,把语句连接自然、通顺。(1)先自己练习。(2)指名说一说。及时帮学生组织语言,对有困难的,老师要帮着他说。说话举例:我家住在文化路13号,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共三口人。爸爸在煤气公司上班,妈妈在百货商店上班。多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知道应当怎样说话才是完整,才叫连贯。【板书设计】

小猴子下山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图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中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2.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知道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电脑出示小猴子下山图:自己画出)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小猴子下山都来到哪些地方呢?

  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演示文稿图。

  点击鼠标:(1)玉米地图

  点击鼠标:(2)桃树底下

  点击鼠标:(3)瓜地里

  点击鼠标:(4)树林图(有小兔子)

  点击鼠标:(5)电脑出示上述四幅图。

  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分句读读课文,请同学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3.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

  电脑出示: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怎样做的?

  4.电脑出示:

  小猴子走到。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教师引读,以问促读。

  5.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多”这一词语。

  “又大又多”从图上看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

  6.师: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非常高兴”就是(生:特别高兴)你们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7.结合插图理解“掰”、“扛”表示动作的词语。①可让学生带头饰用动作表演一下。其他同学当评选说说他们哪表演得好哪表演得还不够。②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8.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学:(电脑出示思考题)

  (1)自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标出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什么?

  (2)完成填空:

  小猴子走到,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3)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红、扔、摘”这几个词,可结合动作表演理解“扔、摘”两个词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语气朗读这一段。

  2.结合上述思考题小组进行讨论。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

  4.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于是就扔了玉米,去摘玉米。结合观察图画,如猴子的神态、心情,让学生体会猴子非常高兴的心理,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课文内容。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结合上面的四个思考题独立学习这段内容。

  2.教师检查独立学习的效果。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2)出示填空请同学说一说。

  小猴子几个桃子,走到,看见,非常高兴,就。

  提问: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为什么课文中用“捧着”这个词。

  (3)结合图理解“又大又圆”、“扔、摘”这几个词语。小猴子为什么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呢?

  (4)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这段。

  (5)请学生带上小猴子的头饰表演这段内容,表演出小猴子的动作神态、心情及心里活动。

  四、学习四、五自然段。

  1.自己轻轻读四、五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电脑出示:课文中P54页2幅图

  2.教师抓住“只好“一词,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请学生带头饰进行表演小猴子的动作、神态。

  4.组织学生讨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小猴子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些什么吗?

  五、进入情境、读说结合。

  1.配乐朗读课文,也可以教师提示课文,如:“小猴子看见……就……”怎么读呢?“只好……”怎么读呢?

  2.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说话:

  (1)看图讲故事。

  (2)戴头饰表演。

  (3)采取想像说话:假如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办?

  (4)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5)通过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

小猴子下山作文 篇3

  许陈龙

  小猴子第一次下山,一无所获,两手空空地回到了家。它觉得很没有面子,决定第二次下山。

  这次小猴子骑着一辆三轮车下山了,它胸有成竹的,一边骑着车,一边唱着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小猴子来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很多又大又粗的玉米,就掰了几个放在三轮车里。它走到一棵桃树下,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就摘了几个,放在三轮车里,继续往前走。它又走到一片西瓜地里,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于是他摘了几个西瓜,放在三轮车里。

  不一会儿,三轮车里装满了食物,小猴子开开心心地骑车往家赶。在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邻居,邻居说:“小猴子,你真厉害!竟然带回了这么多食物。”

  小猴子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小猴子下山 篇4

  教学目标:

  教养: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9个词,会认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懂图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后什么也得不到的原因。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

  教育:有始有终、不要贪心忘旧。

  发展:培养观察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量词词组及“又……又……”的积累掌握。

  教学准备:录音带、实物、贴图、投影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

  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为你们找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小猴子图片)你们喜欢小猴子吗?谁能说一下小猴子有什么讨人喜欢的地方

  小猴子活泼可爱,很讨人喜欢,可小猴子也干过不少蠢事,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录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后到过什么地方?它来到这些地方后发生了什么事呢?

  3、开火车读生字及要认识的字。(分清k和h的读音)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 提问:后先来到什么地方?(用圆圈在课本画出来)

  2)它看见了什么?玉米结得怎样?小猴子是怎样做的?心情怎样?

(贴玉米图,板书:又大又多 掰 扛)

  3)让学生当小猴子演“掰、扛”的动作。(出示实物)

  4)齐读该段

  5)归纳小结(边指图边引导):先写小猴子走到什么地方?再写它看见什么?最后写它怎么做?

  2、学习第二段

  1)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什么地方呢?

  2)它看见了什么?(出示桃子图)桃子长得怎样?它是怎样做的?

(板书:又大又红)

小猴子的作文 篇5

  星期天,老师带着同学们动物园看猴子。

  到了动物园,同学们看到有的小猴子在吃东西,有的在爬山,还有的把尾巴挂在树上荡秋千,好像在对另一只小猴子说;“你看,我在玩秋千多好,不如你也像我这样弄个秋千玩吧。”另一只小猴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它也玩起秋千来。有只小猴子正玩得高兴,忽然觉得很痒,于是,它大叫一声;“啊”。一只大猴子听了,连忙过去给他挠痒痒,小猴子感动舒服多了。同学们看到小猴子们这么可爱,于是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小猴子多么可爱啊!我多么想到动物园里去看它们啊!

小猴子作文 篇6

  有一天,天气非常好,阳光灿烂,小猴的心情非常好,想去散步,可刚一出门就被一块小石头拌倒了,小猴很不高兴,一边走一边低着头,可刚一抬头,就看到一棵桃树,小猴高兴极了,一下子就爬到树上吃桃子,树下过路的兔子说:“猴哥哥,你能把我拉上去吗?我也想吃桃子。”小猴说:“好吧,我把你拉上来吧。”小猴把小兔拉了上来,他们两个一边吃桃一边说:“桃子真甜真好吃啊!我们以后每天都来吃。”他们一边吃甜甜的桃子,一边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情不自禁地说:“这儿真美啊!”

小猴子下山作文 篇7

  小猴子上一次下山没有收获,他决定第2次要好好做自己的事情,小猴子总结经验教训,他决定有始有终地做完一件事,小猴子第2次蹦蹦跳跳的来到山下,小猴子看见她最喜欢的香蕉,又蹦又跳高兴极了,她继续向前走,小猴子看见满地的香瓜,于是小猴子捧着两个香瓜,又继续向前走,他突然看见了一只野鸡向他走来,他刚想把香瓜扔了,但想起上一次的经验教训,他决定这一次吧把香瓜带回家给妈妈,小猴子捧着两个香喷喷的香瓜回到了家里,小猴子的妈妈看见小猴子回来,而且还捧着两个香喷喷的香瓜,高兴极了,妈妈说小猴子,你是最棒的!

小猴子作文 篇8

  有一天,天气非常好,阳光灿烂,小猴的心情非常好,想去散步,可刚一出门就被一块小石头拌倒了,小猴很不高兴,一边走一边低着头,可刚一抬头,就看到一棵桃树,小猴高兴极了,一下子就爬到树上吃桃子,树下过路的兔子说:“猴哥哥,你能把我拉上去吗?我也想吃桃子。”小猴说:“好吧,我把你拉上来吧。”小猴把小兔拉了上来,他们两个一边吃桃一边说:“桃子真甜真好吃啊!我们以后每天都来吃。”他们一边吃甜甜的桃子,一边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情不自禁地说:“这儿真美啊!”

小猴子下山作文 篇9

  一天,小猴子下山来,它来到一块玉米地里,小猴子看到玉米结得金灿灿的,高兴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嘴巴都合不拢了,于是它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见满树的桃子又香又甜,高兴地蹦了起来,于是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两个大桃子,走到一片西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家走,走着,走着,它看见一只小白兔又蹦又跳,非常开心,马上扔掉西瓜,迫不及待地追小白兔。

  小白兔飞快地跑进森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去。

小猴子下山作文 篇10

  小猴子回家后,看见妈妈。妈妈问小猴子:“今天干什么去了?”

  小猴子说:“我去摘果子了,有玉米、桃子、西瓜,但我一个也没有拿到。”

  妈妈对小猴子说:“为什么呢?”

  小猴子说:“因为我看见了一片玉米地,我就掰了一个玉米,接着我又看到了一棵桃树,我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不一会我又看到了一片西瓜地,我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然后我又看到了一只小兔子,我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兔子跑到了树林里不见了,所以我什么都没得到。”

小猴子下山 篇11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看懂每幅图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2.能按要求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朗读课文,看懂图意,大概了解课文内容。(三)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二)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有一只小猴子高高兴兴地下山了,可是等它回家的时候,它两手空空,哭丧着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这课是写小猴子的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看见许多喜欢的东西,它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的事。

(三)学习生字

  1.先看课后生字表的生字,后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读一读词语(生词),再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3.检查自读生字词情况。利用卡片或小黑板。

  得 非常 空着 一片 又大又圆

  白兔 真可爱 小兔儿 (儿化音)。

  4.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读通顺。

(四)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自学,要求联系课文的句子,理解字义。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识记的方法。

  3.指名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要点拨重点,表扬好的。

  得:左右结构,左边从双人旁“彳”右上边是“旦”右下边是“寸”。或者是右边分上中下,上“日”,中间一横,下边是“寸”。读轻声,和“的”的读音相同,得字后边一般是补充前面词语的词语,比如:跑得快,长得好,本课是“玉米结得又大又多”,“的”字的后面一般是表示名称的词,如:我的家,他的书包,漂亮的衣服,美丽的校园等,要区分这两个de字。

  非:左右结构,要注意笔顺: ,非去不可。

  常:上中下结构,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记,“党”字下面的“儿”换成“巾”。也可以分上面小字头,中间秃宝盖,下面“吊”来记。

  非常:表示不一般,十分的意思,比如:非常美丽,意思是不是一般的美丽,是十分美丽了。正如非常高兴,非常爱吃等。常常,经常,常来常往。

  着:多音字,本课读zhe,上下结构,上面的“ ”下面的“目”,目要和撇挨紧。着,表示动作连续,比如:走着走着,跑着跑着,本课的“扛着”,表示把东西放在肩膀上。

  片:笔顺 片,最后一笔“ ”,一片,一片片。一片:表示面积很大,“走到一片瓜地里”。一大片地都是西瓜。一棵两棵,几棵西瓜,不能称为一片。

  瓜:笔顺 瓜,第一笔横撇。瓜地,西瓜,冬瓜,南瓜,瓜果。

  圆:全包围结构,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好,“园”把里面“元”换成“员”。园:是公园,校园;圆:是表示形状的,比如:球是圆的,不是方的。西瓜长得又大又圆。

  兔:和“色”上面相同,笔顺是(下半部分)口 ,不要丢最后一笔点。兔子:白兔、小兔、家兔、野兔,小兔儿(提醒学生读儿化音)。

  真:上下结构,上边“ ”下面“具”,也可以上边“直”,下面“ ”,提醒学生里面是三横。真好,真漂亮,真可爱,表示形容的词。

  可:上面一横,下面左边“口”,右边竖钩。笔顺是先写口,最后一笔是竖钩。可爱,可是,可以;小白兔多可爱呀!我写完作业可以玩一会。星期六李红找我玩去,可是我得去参加美术班。

  4.读一读课文。在识记生字,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再读一读课文,加深对生字词意义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要强调有些字的笔顺,可做下面填空练习。

(1)非,第一笔是(丨)。

  片,第二笔是(丨)。

  瓜,第三笔是( )。

  可,最后一笔是(亅)。

(2)兔,共有(8)笔。提醒不要忘写点。

  真,共有(10)笔。提醒里面是三横。

  2.观察田格中的生字,看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3.把田格的生字描一遍。

  4.带领学生写:非(左右不要离得太远)。

  着:不要写得上下太长。

(五)边读课文边看挂图。

  1.边读边标出全文共几自然段。

  2.全文共5幅插图,看每幅图上是什么意思,并看一看哪自然段写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3.学生回答:全文共5个自然段,5幅图,每一自然段跟着一幅图。

  4.简单地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

(1)小猴子扛着玉米往前走。

(2)小猴子扔掉玉米去摘桃子。

(3)小猴子扔掉桃子去摘西瓜。

(4)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儿。

(5)小猴子空着手回家。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练习用“真”,“非常”说话。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练习用“真”,“非常”说句子。

三、教学难点

(一)使学生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二)使学生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指名读下面词语。

  非常 高兴 又大又圆 可爱 一片

  西瓜 真好 小兔儿

(二)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序号标出本段共有几句话。

  这段共有两句话。

(2)自己小声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抓重点词去理解,然后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的。

(3)指名读第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让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玉米”是什么样子的。

(4)指名读第二句话,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理解“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从“又大又多”一词看出这里的玉米,长得不但大,而且很多。“非常高兴”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多的玉米,“扛着”一词又一次说明了玉米很大,大得要扛着走。

  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猴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指导学生看第一幅图:

  小猴子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玉米怎样?小猴子的表情怎样?说明什么?

  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认真观察插图,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之后再指名回答。

  小猴子在玉米地里,掰了一个大玉米,扛着大步朝前走,小猴子高兴得嘴都闭不上了,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大玉米。

(6)指导朗读第二句话:“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这些词语要重读,读出小猴子非常喜爱玉米的语气,“扛着走”读出小猴子充满欢乐,天真活泼的语气。

①让学生自己体会试着读一读。

②指名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老师范读,再让学生读一读。

(7)指名读这一自然段,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2.学习第2自然段。

  同学们,我们学习第一段时,先读一读课文,看共有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抓重点词去体会;再看插图,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后,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我们按这种方法继续学习课文。

(1)自己小声读,看共有几句话,你是抓哪些词来体会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点词谈自己的体会。

“又大又红”说明桃子长得好,“非常高兴”又一次出现,“又大又多”的玉米,小猴子非常高兴,那么又大又红的桃子,小猴子也非常高兴,这说明什么?说明小猴子看见什么,喜欢什么?

(3)指导看第二幅插图:图的左下角是小猴子把自己非常喜欢的大玉米扔掉了,小猴子正爬到树上摘那又大又红的桃子。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又大又红”重读,因为它既能表现出桃子长得什么样,又能体会出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红的桃子。“非常高兴”,能体现小猴子看见又大又红桃子的那种喜爱,欢乐的心情。

(5)再读课文,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小猴子扔掉玉米,去摘又大又红的桃子。)

(6)看着第一、二两幅图,按下列问题说一说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①小猴子走到哪儿?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就怎么样?

(7)读一读词语:

  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

  3.学习第三自然段:在学习前两段的基础上,按学习方法小组学习这段。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指名汇报,并强调有感情地朗读,只要读出语气,说明已经理解了。

“又大又圆”说明西瓜长得怎么样,“非常喜欢”又一次出现、说明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圆的西瓜,又非常喜欢了,把曾经特别喜爱的桃子又扔掉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小猴子心里没有明确的目的,它不知自己要干什么,看见一个喜欢一个,喜欢一个扔掉一个。)

  看图时,注意小猴子的表情,它扔掉自己喜爱的又大又红的桃子,张开双臂,迈着大步,高兴地去摘又大又圆的西瓜。

  4.学习第四自然段,自学这一段。

  学生自学后,让学生按照前边的3个句式,说一说这段的主要内容,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兔儿蹦蹦跳跳惹人喜爱的样子,读出小猴子喜欢小兔儿的高兴心情。

  句子训练:读一读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1)小白兔可爱。

  小白兔真可爱。

(2)小猴子高兴。

  小猴子非常高兴。

“真”和“非常”是表示程度的,表明了可爱的不一般,很可爱;高兴得也不一般,异常地高兴了。

  请学生读一读每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真”和“非常”。

  让学生练习用“真”和“非常”说句子。例如:

  布娃娃真可爱。

  我真爱我的妈妈。

  妈妈非常高兴。

  我非常喜欢我的铅笔盒。

  5.看着书中的前四幅图,用前面说过的3个句式,说一说前四段的内容。

  同学们,小猴子,从课文中4次出现的“非常高兴”一词,从它第一次扔掉它喜爱的玉米,第二次扔掉它喜欢的桃子、第三次扔掉它喜欢的西瓜,最后去追小白兔说明什么?(见一样爱一样,没有明确的目的,不专一。)那么,最后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学习第五段课文。

  6.学习最后一段。

(1)指名读这段。

  理解“不见了”,“只好”。

(2)看第五幅图。

  看小猴子的表情,想象一下它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

(3)指导朗读这段。

  读出小猴子十分扫兴,心里难过,无可奈何的心情。

(4)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

  让学生体会到,于事没有明确的目的,盲目干事,不专一,有始无终,将一事无成。

(三)朗读全文。

  1.注意想一想五幅图之间的联系。

  2.进一步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联系自己,你有何体会?

(四)作业。

  1.巩固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真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应当怎么做才对。

(二)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

(三)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够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真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并联系自己谈体会。

(二)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够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

三、教学难点

  说几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及词语。

  1.让学生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复习一下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准备听写。

  2.听写。

  非常 西瓜 小兔 真可爱 一片

(二)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边看图,用一句又简练又完整的话说一说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2.指名说一说。

(1)来,走到玉米地里,看到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走。

(2)小猴子看到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摘桃子。

(3)小猴子看到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4)小猴子又看见一只可爱的小兔儿,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儿。

(5)小兔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

  3.再细读课文,能看着5幅插图讲一讲的故事。

(1)自己先读课文,然后练习讲。

(2)指名看图讲故事。

  4.的故事对于你有什么启发?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认识到做事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三)进行词语训练:

  1.读一读黑板上的词:

  又大又多 又大又红 又大又圆

  2.你能照样子再说一些类似的词吗?

  3.填空。课后作业第二题。

(1)让学生知道词语搭配要适当。

  比如:课文中哪个词是指哪种东西的?这种东西是长在哪儿的?

  桃子,又大又红,是长在树上的。所以括号内填写桃子二字。

(2)让学生动笔填写,直接填在书上。

(四)按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1.让学生自己看拼音读一读说话练习的要求。

  2.老师把要求分别列出来,让学生按顺序表达。

(1)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2)家里有几口人?都有谁?

(3)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

  3.按句式练习说话:看着三个题目的提示,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说,把语句连接自然、通顺。

(1)先自己练习。

(2)指名说一说。及时帮学生组织语言,对有困难的,老师要帮着他说。

  说话举例:

  我家住在文化路13号,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共三口人。爸爸在煤气公司上班,妈妈在百货商店上班。

  多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知道应当怎样说话才是完整,才叫连贯。

板书设计

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续写作文 篇12

  陈驰

  小猴子两手空空地回到了家后,妈妈问小猴子:“你从山上到山下回来,怎么还是两只手都没有东西呢?”小猴子红着脸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看到玉米这么好吃就去掰玉米而已,然后又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我又去摘桃子。再后来我又看见西瓜,西瓜一定比桃子好吃,我就把桃扔了去摘西瓜。最后,我看见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也就把西瓜扔了去追兔子。我没有做错吧?”

  猴妈妈说:“你做事总是三心二意!”“欧,我知道了!”小猴子说。

  第二天小猴子又下山去。他走到一块草莓地,摘了几个又大又红的草莓。他捧着草莓往回走。到了家,他把草莓放在桌上又下山了。

  小猴子看见一棵香蕉树上结满了香蕉,他摘了一串香蕉扛着往山上走。还没走到山顶,又看到了那只小白兔,这次他没去追小白兔,而是假装没看见,继续往前走。妈妈对小猴子竖起了大拇指:“你这次做得可真好!”小猴子听了高兴极了。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