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文写作 > 其他作文

舌尖上的变化作文13篇

时间:2023-10-04 16:32:58 其他作文

舌尖上的变化作文 篇1

  盐水鸭是南京著名的风味小吃!盐水鸭味儿好,看相也好。脆皮流油,鸭肉又嫩又滑,真是看着都令人垂涎三尺,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啊!

  关于盐水鸭,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当时南京城内的达官贵人在城内不养鸭子,靠城外鸭农送来的鸭子食用,但等鸭子长大后送去城内,那都死了。于是,鸭农就想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四五月份买小鸭子,沿路赶到城内,四个多月后,也就八月份了,南京也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所以,盐水鸭又叫桂花鸭。

  盐水鸭至今已将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道历史有名的风味佳肴。

  盐水鸭皮脆肉酥,让人吃了就念念不忘,盐水鸭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先烫开,拔毛,但拔毛时切不可把鸭皮揪掉;然后蒸至半个钟头到一个半钟头,最后可以刷上一层油,皮就会油亮放光。此时,盐水鸭就会金皮灿亮,肉质鲜美了。

  接下来,就应该说到吃了。用筷子轻挑上来一块不肥不瘦的鸭肉薄片,把嘴张成小“O”形,轻轻抿上一口,你就能感受到鸭肉的油滑细腻,淡淡的盐香味儿瞬间弥漫在口腔之中。吃完了一块还想再来,仅需一块薄片,就能回味无穷了。

  盐水鸭,这个神奇的东西不仅能上五星级豪华饭店的台面,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你也可以自己在家制作这道美味的佳肴。这也表明了南京城市人民不拘小节的好客之情。南京也是个不拘小节的城市。

  俗话说:“没有一只鸭子能够活着走出南京城”,因此,南京又叫“鸭都”。在南京,鸭子可作为盐水鸭、烤鸭。在南京,有鸭血粉丝汤、绝味鸭脖……在南京,小区门口不过十分钟就能找到一家鸭子铺。这也反映了南京人民融“鸭”贯通的精神。

  舌尖上的南京,是一个民情风味浓厚的城市。南京的美食很多,样样都能让你回味无穷哦!

  我爱盐水鸭,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回忆!

舌尖上的变化作文 篇2

  作为一个忠诚的吃货,不可能在《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如此火爆时无动于衷。当我屁颠屁颠流着哈喇子观看着那一种种闻所未闻色味俱佳的美味的同时,流着口水的同时还有泪水。也许我体会到了那比吃更可贵的情感……

  无可否认的是,这部纪录片在“勾人馋虫” 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网友们大呼“受不了”,不看《舌尖上的中国》 不知道全中国竟然有那么多闻所未闻的美食:炸乳扇、炒麻食、鱼头泡饼、汆乌鱼子、黄鱼鲞;还有那些听着就口水吧嗒的菜:腊汁肉夹馍、醉湖蟹、梅菜烧肉……看完这部片子,大家的口水都止不住了!《舌尖上的中国》,讲的是天南地北的中国美食,可谓包罗万象,此片看后必然让你垂涎三尺,都说民以食为天,想要减肥的朋友们看片要三思哦!至于我,反正没hold住——

  《舌尖上的中国》呈现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用具体的人物故事串联起的中国各地美食生态,这其中,有制作的技巧,有艰辛的劳作,有相濡以沫的真情,有端上桌的美食,也有食物的演变过程,有方寸间的方桌厨房,也有广袤的祖国山河……《舌尖上的中国》存在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美食纪录片,它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原味的中国,带着土地的气息和米面的甜香。

  这是盐的味道,风的味道,山的味道,云的味道……这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久违的味道——这些味道,在漫长的时光中,与故土、乡亲、质朴、勤俭、坚韧等等情感与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最近,我迷上了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为什么我这么喜欢它呢?因为它是一部记录中国传统美食的纪录片,而我从小就是一个吃货,对美食总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这部从头到尾都讲述着美食的纪录片当然能够吸引到我啦。

  《舌尖上的中国2》分为六小集,第一集是《脚步》,第二集是《心传》,第三集是《时节》……一集都有一个专题,每一集都有许多制作美食的故事。播种,采收,制作……这都是一道道美食的身世,看似简单,实际却十分复杂,小小一道菜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个故事啊!

  《舌尖上的中国2》不仅讲述了制作食物的过程,更体现出了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特有的文明、文化、风俗、习惯。古代的祖先为后人留下数以千万计的美食制作方法,大自然也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食材。虽然时间冲淡了古代的文明记忆,也拉开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但还有人坚持着,即使有时间的破坏,这些古老的美食制作方法还是被生生不息的传了下来。

  深山幽谷中的少数民族们,也有独特的食物。奇妙的食材与奇妙的制作方法,造就了只有在深山里才得以品味的奇妙食品。

  质朴勤劳的农民们,也有自己家常的独特美味,他们用自己的辛劳来获取美味的食材,学习高超的制作方法,虽然比不上山珍海味,但这些家常小菜总有独特的味道。

  舌尖上的美食并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味道,它更是一种文明,一种文化,一种古老的艺术精髓,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在舌尖上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

舌尖上的变化作文 篇3

  房间的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傲立在地图上,显得精神极了。这只大公鸡便是我的祖国——中国。

  走进一看,这只大公鸡由许多大大小小的省市拼接而成。而对于每个城市,我喜欢的不仅是大好河山,名山胜水,更是每个城市的特色美食。

  将目光投向鸡尾的新疆,我脑中立刻浮现出了那喷香的羊肉串。烤架上堆着煤炭块,再燃起火,放下一排排刚穿好的羊肉串,再撒点调料。卖羊肉串的小伙儿一手握着好几根羊肉串的铁杆子,一翻,刚翻上的一面已经烤得金,一般羊肉的鲜香立刻弥漫开来。一边烤着,他还一边吆喝:“快来看看哪!最鲜美的羊肉串!”不禁使人们驻足品尝。拿起羊肉串,轻轻咬上一口,外面的皮焦脆,里面的肉鲜嫩,再咬下一口油肉,更是美味,让人吃得满嘴流油。

  再将目光转向鸡身体上的重庆。说到重庆,很多人必定会想到火锅。的确,火锅是重庆的美食代表。即使再拙于厨艺的人,火锅却总是信手拿来。扭开小炉子的开关,把锅子安稳,放下绝对麻辣的底料,盖上盖子煮开,再打开一看,飘浮着红油的表面上,嘟嘟冒出许多小泡泡,还能隐约看到辣椒、花椒在水中沉浮着,放下涮料,涮开后放到嘴中一尝,舌头顿时变得麻麻的,浓重的辣味在唇齿间荡漾,吃完一顿火锅,谁都会汗流浃背。

  目光继续在地图上扫视,许久,终于发现了在鸡胸的家乡——上海。

  说起上海的美食,可以用纷繁精致来形容。然而,因为这一道汤,每年的春天,上海人的眉毛都要被鲜得掉下来,它就是“腌笃鲜”。“腌笃鲜”这个名字也十分有讲究。“腌”是指腌过的肉——咸肉,“鲜”则是指新鲜的鲜肉以及时令菜——竹笋,而这个“笃”字就是上海话“笃悠悠”的意思,意味着这道腌笃鲜汤要慢慢地煮,才更有鲜味。每年初春,大量竹笋上市,上海人的桌上是绝不会放过这道美味佳肴的。慢慢用咸肉、百叶结、竹笋、鲜肉熬制出来的鲜汤,品一口,当汤汁滑过喉咙时,真让人不知用什么词来形容。

  鸡身体上的长沙,有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鸡脖上的北京,有鲜艳油亮,皮脆肉嫩的烤鸭;鸡喉咙上的天津,有口感柔软,鲜香不腻的狗不理包子;鸡肚子上的宁波,有香甜可口,皮薄馅美的宁波汤团……回过神来时,眼前又只剩下了那只大公鸡。再一看自已,肚子已饿得咕咕叫。我仿佛看见新疆的羊肉串、重庆的麻辣火锅、上海的腌笃鲜汤、长沙的臭豆腐、北京的烤鸭、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宁波的汤团……又组成了一张更美丽的美食中国地图!

  呵,真是张舌尖上的地图,真是个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的变化作文 篇4

  李后主在山珍海味中记忆着他的帝王生活;贾岛在农家的粗茶淡饭中记忆着他的隐者生涯……而我,在舌尖的苦、舌尖的香与舌尖的涩中,记忆着那一个又一个的久远的故事……

  轻尝一叶苦菊,苦苦的味道在舌尖徘徊,慢慢地,却泛出淡淡的清香,打开了漫漫记忆——抗金名将岳飞,跃然出现在我的脑海:尘土飞扬,戎马齐发,他身披帅袍,目光威严,立于众军之上,破金还我家园之日屈指可数;恰此时,十二道金牌令从天而降。他已知,大业将成;可他也知,君命不可不授;他更知此行必无归期,只留下了“三十功名尘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长叹。他的一生,是苦的,如同这苦菊一般,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悠远的余香……

  轻嚼一片东坡肉,酽酽的香气登时在舌尖蔓延,毫无遮拦,浓香满腹,打开了漫漫记忆——北宋诗人苏东坡,悄然显在我的脑海:黄州凉地,虚设空职,他捧一杯浊酒,与怀民兄同饮亭中,酒,长笑,同为被贬之人,人轻心快,谁又可比其豪气?离京数年,还朝无望,那便开怀畅饮,那便痛游名迹!快哉亭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何不是他对自己的评价?他大笑,笑世人不能看破名利,不淡泊名利,何以明志!他的一生,酽酽的香,如同这东坡肉一般,来时如牡丹盛放,香盈四海;去时也留得满庭香醇。

  轻咬一颗青桃,酸涩的桃汁在舌尖久久不去,含着特别的感触,打开了漫漫记忆——归田隐者陶渊明,漫步于我的脑海:蓑衣破装,一把锄头,打理着他那草盛豆苗稀的田园,孤零零的茅屋前,怒放着数朵金菊;他虽然生活窘迫,却淡然,精心地充实着他的归隐生活。他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因为,自此他不必再纠缠于官宦之间,不必再游走于宫廷之内。他的一生,是涩的,如同这青桃一般,永远都不会改变,而他为了这份淡然,含涩一生。

  这舌尖上的记忆,有苦,有香,亦有涩;漫漫的历史长河,也让我领略到了苦、香、涩的背后圣贤们执著的真谛。

舌尖上的变化作文 篇5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所展现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魅力,让我对吃有了新的定义,其中提到的中国传统五味,还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奇妙的联想。

  酸、甘、苦、辛、咸是传统中医对五味所下的定义,这五味与中国人传统的幸福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烹饪词典里,咸是百味之首。咸味带给人许多联想,汗水是咸的,泪水也是咸的。老人在教训晚辈时也总喜欢语重心长地说: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咸味是食物入味的基础,就如同人生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在光阴的流逝中沉淀为了人生的底色。奋斗的汗水最终会酝酿为幸福的眼泪,开心喜悦,这份咸始终伴随于人的左右,在阅尽沧桑后让人明白,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是关于幸福最朴素的解释。

  辛与酸在中国菜谱中是互补的味道。中国人喜欢用“酸”字来形容某种疼痛、某种妒嫉、某种不堪以及某种难以言说的苦难,而辣则代表着开朗、坚韧、果断的个性。一个纠结,一个果敢;一个隐晦,一个奔放。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提倡中庸,倡导和谐。中国人性格中的这种对立的相互融合转化则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中国菜中的酸辣融合能调出鲜,中国人外圆内方的性格则能调剂出和谐。懂得包容也讲究原则,心胸宽广也是非分明。酸与辣的结合就如同这种刚与柔的互补,在转化中煅造出和谐的“太极八卦”,幸福也在这种包容中历久弥新。

  和全世界一样,中国人也用“甜”来表达喜悦和幸福的感觉。中国人在品尝生活的`甘甜之时,似乎也很善于品尝苦。 “苦尽甘来”是对于苦与甜辩证关系最智慧的解释。“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中国人自古就深谙这个道理;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千百年来是父母教子的金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无数奋斗者的励志名言。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中国人用辛勤的劳动与汗水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收获着幸福。

  五味使中国菜的味道千变万化,也为中国人在品味和回味各自的人生境遇时,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舌尖上的传统文化便如同这五味:最佳的存在方式,并不是让其中某一味显得格外突出,而是要让五味在调和以及平衡中散发永恒的醇香。这不仅是中国历代厨师和中医不断寻求的完美状态,也是中国人在为人处世、追求幸福甚至在经世治国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舌尖上的变化作文 篇6

  最近俞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做一道美食,我做的是“布丁”。

  有人拿鸡蛋都会碎,但是我家有养鸡场,鸡蛋如果都拿不好,不是给我们养鸡场丢脸吗?

  开始做布丁了,我先打一个蛋鸡蛋,不过蛋清和蛋黄粘在一起了,我用手一拉蛋黄的那层膜破了。只好重新来了。我把工具洗干净,原来是过滤器没洗干净,第二次我把什么工具都洗干净,果然成功了!我立马进行下一步。

  接下来就要放著名的甜宝糖了,于是我用勺子抄了一勺10克的糖,甜宝却像不情愿化掉似的,还沉在碗底。

  又要放面粉了,我抄了10克的面粉,倒入碗中,有些面粉粘在了碗的边上。碗就像火山,这些面粉就像在逃命的人一样,死死不肯下落,突然一阵180克的牛奶瀑布从天而降,把那些逃命的人给冲了下去,而岩浆也被冲成了暖流。

  这个可是太难了,我不停地搅拌,但一些东西却死活不肯融化,后来外婆对我说:“不能像你这样硬搅,要有顺序地搅拌。”于是外婆又给我演示了几遍,我又自己开始搅拌,终于搅拌好了,我又倒入过滤器中,再放入自己喜欢吃的零食和坚果,在200烤30分钟。啊!美味的布丁马上就要做好了!

  端过去给妈妈尝一尝,妈妈又评价:“好好吃啊,但是颜色有些黑,外形不太美观。”妈妈又打分:“让我来打分嘛”妈妈一下子露出可爱的眼神“好美味呀,口感当然100味道也很好100分,至于外形嘛!除了有点黑都挺好,90分吧,”妈妈又做出上通天文,下懂地理的样子,“平均分:当然是分。怎么样,你老妈厉害吧。”其实他早就计算机算好了。

  后来我又知道我的布丁黑,是因为我烤了33分钟,多烤了3分钟,下次我一定要更加认真、仔细,把黑色不拿出来,留给烤箱。

  下次我一定要做更多,更美味的美食。

  这次活动不仅为了吃,为了写作文,也更让我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劳动的快乐。

舌尖上的变化作文 篇7

  中国人过大年,美食给热闹的春节气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谓“无美食,不成年”。今年,我就过了一个“舌尖上”的中国年。妈妈的故乡在宁波慈溪,那是一个杭州湾边的小镇。

  过年期间,年糕饺在宁波老街上十分常见。外面一层又香又糯的年糕,里面的馅儿可以是芝麻糖,又可以是荠菜炒萝卜丁。一口下去,香气扑鼻。这种包裹着幸福味道、寓意“年年高”的食物,在当地非常受欢迎。

  红膏炝蟹是特别有慈溪味道的菜。它取材于当地的梭子蟹。冬至以后,梭子蟹的红膏最为肥美。经过盐水的浸泡,两周之后就可以上桌了。它的肉经过几道工序,既保留了蟹的鲜味又特别软糯,让人吃了还想再吃……

  大山深处的嵊州崇仁古镇是我爸爸的故乡。糟肉是我爸爸故乡的美食之一。我们祖先为什么要做糟肉呢?因为古代的肉不容易得到,一年之中往往只在春节时才杀猪宰鹅。而且绍兴一带有冬季做黄酒的传统。榨取黄酒之后会留下大量的酒糟。而酒糟不可直接食用,因此就只能丢弃了。聪明的祖先发明了糟肉的方式完美地实现了肉的.保存和酒糟的不浪费。同时,人们惊奇地发现经过酒糟的肉会出奇的鲜美。糟肉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啊!

  如果你来嵊州旅游,绝对不能错过著名的嵊州小笼包。小笼包外形精致,按要求每个小笼包上必须有18道褶皱。它的大小差不多一口一个,但是一定当心多汁的肉馅烫到你哦!每次回老家,我都要排上好一阵子队才能吃上美味的小笼包,配上当地的薄皮小馄饨,简直要鲜掉你的舌头。因为它外形精致、味美多汁、物美价廉,这一小吃从大山深处走向了全国各地。现在,很多人都因此发家致富,我们也能在很多地方吃到这多汁的小笼包了。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人们靠着自己的智慧,不论身处何方,依靠当地的环境创造了富足的生活。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节日,在这个日子里,家人团聚,一起用美食犒劳自己,准备精神抖擞地在新的一年里创造更美的生活。

舌尖上的变化作文 篇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立春时节恰逢新春到来,万物都披上了华丽的外衣。在这春色萌芽之际,最欢愉的莫过于与亲人相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谈起过年,想必最难以忘怀的便是年夜饭了。下午三四点钟,主厨们就开始轮流上阵了。锅中沸腾的声音不时响起,阵阵香味也扑鼻而来,弟弟妹妹们馋得直流口水。

  六点整,年夜饭终于开始了。一道道菜肴全都色香味俱全,拿着筷子竟不知从何享用。那就从清蒸鲈鱼开始吧,鲈鱼肉鲜滑香嫩,和小米辣混合简直是绝配,清爽宜人。又尝一块鲜椒兔肉,辣得我直流眼泪。

  这时,贴心的外婆盛来一碗鸡汤。哇,舌尖的辣味已然消失,只留下缕缕鸡汤的美味鲜香。桌上的啤酒鸭、干拌牛肉、铁板豆腐、红糖糍粑……全让人停不下筷子,真是美味至极呀!

  吃完年夜饭,当然是激动人心的拜年时刻。“恭喜发财”、“身体健康”、“阖家欢乐”的祝福声越来越多。你瞧,弟弟的口袋早已装满,笑起时,缺掉的大门牙惹得人们哈哈大笑。几个孩子全都满载着丰收的喜悦,准备着进行挥霍。

  卖烟花的小摊成了孩子们的快乐聚集之地。我们拿着烟花去空旷的地方,早有人在这里点燃五彩斑斓,让欢快四射。我们也点燃一个“彩响雷”,“砰”地一声,气震山河;再来一个“直冲云霄”,真的似飞机般直奔天宇……

  旧年的.烦恼全都烟消云散了,真想时间就永远地定格于此。累了,大家就乐呵呵地吃着路边卖的炸土豆,真香啊——的确是记忆中的味道,十年从未改变。

  待回到家里,已是十一点,窗外的烟花绚烂而又迷人;欣赏片刻,午夜12点的钟声就响起了,不带保留地与旧年告别,从此美好的一年从此刻欢愉开启。我只愿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睁开眼,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向着新的一年打声招呼,望着湛蓝的天空,虔诚地许下新年的愿望——我要自己变得更加美好,我要做更棒的自我!

舌尖上的变化作文 篇9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历史,随着时代进步,当然,也包括我们支撑物食粮。

《舌尖上的中国》在多方面向我们呈现了中国人生活中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文化;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不是空洞地宣扬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从美食背后体验平常百姓的生活,这是一位网友对《舌尖上的中国》的评价。我也看过《舌尖上的中国》,我的评价就是:“从中国博大的饮食文化中体会到家的温暖,幸福的味道。

  剧中有这样一幕感人而深思的画面,在浙江慈城,有一对空巢老人说他们最开心的时间,就是儿孙从远方回家。听着孙子、孙女叫“爷爷”、“奶奶”,听着儿女叫“爸”、“妈”……

  儿女们为他们做年糕,他们围在一张桌子边缘,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可是在短暂的团聚后,儿女们又匆匆忙忙地离开了,看着儿女们渐远的背影,那对老人泪流满面。

  儿女口袋里装得满满都是父母做的年糕。

  还有一幕和谐的场面:香港的一群老人每逢一个节日,都会聚在一起做他们的拿手好菜。他们的儿女都是早已离开家乡去遥远的外面工作。

  他们有的做“龙凤呈祥”,有的做“望子归家”有的做“思鱼炖汤”有的做……这些名字都是他们自己取得。其中饱含了对儿子的思念与爱。

  一阵做饭过程过后,他们坐下来又一起研讨中国饮食文化,分享他们的创作有说有笑的……

  还有香格里拉的松茸,浙江的冬笋等,都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不同的意义,蕴含。

  在中国,美食已成为人们心灵的沟通的桥梁,通过美食我们可以表达心中的想象,通过美食我们可以体现出爱的伟大。通过美食我们更可以展开爱的翅膀。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味道,还是舌尖上文化的传承,舌尖上爱的表达。

舌尖上的变化作文 篇10

  对于舌尖上的浪费,我们也是议论纷纷。虽然各国都开始了光盘行动,但是仍有人浪费粮食,而且人数越来越多,我现在要对浪费粮食的人讲讲浪费粮食有啥坏处。

  粮食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如果没了我们就无法生存。有些人因为菜做的不好吃,就不吃,最后就倒了,有些人因为点的`菜太多才吃完一盘菜就不吃其他了……而有些老人特别节约,就吃剩菜,吃已经过期的食品……照这样的速度,一年大约浪费2000亿吨粮食,足够20亿人一年的粮食了。现在梁浪费的数量还在上升,最后可能我们的粮食已经用光了,到时候我们就会无法生存,而且粮食少了,其他生物也由于没粮食导致死亡,最后人们一点粮食也没了,植物也死了,地球也会毁灭。现在各中介绍美食的节目上还出现,“光盘行动”所以我们也要节约粮食。

  粮食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如果没了,我们就会毁灭。让我们珍惜并节约粮食吧!

舌尖上的变化作文 篇11

“别玩了,吃饭了!”外面一阵噼里啪啦,我们灰头土脸地走进了屋子,一大堆鞭炮都被我们消灭了个精光。火药粉紧紧吸附在我们脸上,一个个成了小灶爷,放烟花是春节的一大习俗,可年夜饭,却不可缺少。

  菜肴,年夜饭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各种各样的菜肴,成了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我来到厨房端饭,厨房里烟雾弥漫,四姑正在麻利的洗净鸡肉,我便饶有兴趣地站在旁边观看。四姑首先将洗净的鸡肉放入锅中,大火煮15~20分钟,将漂浮的浮沫倒去,接着盛出鸡肉。然后四姑向炒菜锅内倒入少许油,加了三四勺白糖,糖热后,四姑放入鸡肉,快速翻炒,鸡肉上的色泽变成均匀的酱红色的时候,四姑向锅中倒入满满一锅热水,然后像变魔术一样取出一个调料袋,变戏法啦:葱段、姜片、花椒、大料、葱、辣椒、大蒜,依次放入,接着倒入料酒、酱油,满满一锅鸡汤里顿时像极了天女散花时撒下的花儿一样,煞是好看。汤汁烧开的时候转小火慢慢炖,大约20分钟左右,最后加少许盐,就大功告成、新鲜出炉啦!

  随着大家共同举杯,共同祝福“新年快乐!”终于开吃了!我高兴地大夹特夹,来了满满一碗菜,呼噜呼噜吃了起来。大家高高兴兴,互相敬酒,聊这一年的开心事,脸上写满了笑容。整个屋子充满了浓浓的亲情。“上菜喽!”最后一道菜端了上来,大人们也开动了,老人们先夹,接着是大人夹。“小孩要多吃点。”姑父笑眯眯不停地往我们碗里夹菜,满脸的“岁月”———皱纹堆积在了一起,脸上写满了慈祥。大家都笑逐颜开,互相关心,互相照顾,满满的都是亲情。我们吃下去的,不是美味的菜肴,而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希望。

  另一桌,正在高兴地看着手机里的朋友圈,看着这一年我们经历过的记忆,看着这一年的回忆做成的音乐相册,看着一个个真挚的祝福。姐姐们都咧着嘴发新年的祝福:红包。激烈地抢红包,抢到的围着餐桌炫耀,没抢到的紧张地等待,不管红包是多是少都很开心,浓浓的年味环绕着大家,我和其它孩子吃完了饭,毫不犹豫地冲出了四姑家,买烟花去了。

  拎着一大袋烟花回来,还真有点像凯旋回归的战士。我们把烟花一扔,蹲在烟花旁边翻出了自己想要的炮,放了起来。不一会儿,大人们也出来了,看着烟花璀璨的火光,听着烟花清脆的响声,不由地笑了起来,已经长成大人的哥哥还跑了过来和我们一起玩,仿佛回到了童年。

  愉快的年夜饭很快就结束了,大家给了压岁钱,纷纷离开,可是,这满满的亲情却缭绕在我身边,久久不散。是呀,这种骨肉亲情,是再锋利的刀,再长的时间,都难以割舍的。我期盼着下一个新年再快快到来,让我们再次欢聚一堂!

舌尖上的变化作文 篇12

“民以食为天”,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小吃,这些美食可以说是独霸一方,各具特色。

  南京是举世闻名的六朝古都,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各种美食的色香味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成为了南京独特的明信片。在琳琅满目的美食中,特别令我回味无穷的鸭血粉丝。

  在老门东小吃街上,几乎每一家都有这香飘四溢的鸭血粉丝汤。简单而素净的店面,热情好客、手脚麻利的伙计,香飘四溢的粉丝汤,美味啊,每次我都恨不得把每一家都尝个遍,想到这儿,我的口水早已“倾巢出动”。奇异的香气把我的魂魄都牵引住了,不禁向前跨了几步,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干脆一脚跨进了店门。

  一阵浓郁的香气立刻扑鼻而来,我能在雾气中隐隐约约地望见厨房里的情景:厨师是一位年近花甲的老爷爷。只见他熟练地将一盘凝固的鸭血下锅,撒进适量的葱、蒜和各种调料,锅里活似欢快的海洋。粉丝下去了,锅里一片欢腾,激起排山倒海般的波浪。

  没过一会儿,一碗粉丝便映入眼帘。五彩缤纷,是那迷人的颜色,浅淡的鸭肝就像漂浮在北冰洋上的座座冰山,零星的香菜点缀其上;香气扑鼻,是那雾气一般的升腾,袅袅如炊烟,醉得你睁不开眼睛。夹起晶莹剔透的粉丝轻轻放入嘴中,一阵香气荡漾在口中,立即唇齿留香。鸭血软糯可口,口味格外宜人,入口即化,浑身上下都仿佛被热气包裹了,身子暖和了,心也是热乎乎的。这时,如果配上一笼汤包,那将是一场味觉盛宴。

  老门东的鸭血粉丝使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想,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朴素如玉却令人回味绵长的美食,才让我们的南京更加让人念念不忘吧!

舌尖上的变化作文 篇13

  春节年年有,它承载的却是不同人,不同时代的平凡的世界。

  ——题记

  讲到年味,在我看来年味是舌尖上的,而我们是在年味上长大的。对于我们小孩而言,过年就是,快快乐乐吃大餐,大大方方收红包,随随便便放鞭炮。

  在吃年夜饭的几天,大人们都在厨房里准备年夜饭,厨房像施了魔法的天地,冰在冰箱里的鱼肉、羊肉、海参……都变成了美味佳肴。

  在我们绥宁,年夜饭的餐桌上必定有鸡!鸡必须捉又肥又嫩的鸡,鸡要炖十几分钟的样子,然后再在上面洒一些油,这样才能露出那晶莹剔透的鸡皮。

  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餐桌上有鸡汤、羊肉火锅、扣肉、白菜、蛋卷……扣肉是最传统的菜品啦。肉皮红亮红亮的,厚厚的肥脂晶莹剔透。皮最好吃了,劲道弹牙之外,又有肥脂的细腻口感。热气腾腾的羊肉火锅便是要用一丝小火慢慢炖,一定要用新鲜的羊肉最好是羊肉连皮带骨,在炖的时候要在里面放八角、料酒、葱姜……炖就要炖得酥烂,而这时整个屋子里都被浓浓的香味所覆盖着。

  而吃年夜饭之前,便总会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红色的身躯在那一瞬间被炸开,随之一股白色的硝烟从中飘荡……随后,我们便可以享受人间的美味,这时我们小孩便跟着大人们一样推杯换盏。就在将要吃完之时,便是我们小孩拿起我们手中的“酒杯”向我们的长辈进行来年的祝福,祝福过后,长辈便会拿来期盼已久的红包。

  年味是绽放在舌尖上的,它连同记忆永留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