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该这样半命题作文 篇1
希望,是一首“无声”的歌,在前进的道路上回响;希望,是一片蔚蓝的海,在晓雾将歇时扬帆起航;希望,是一颗真诚的心,拥有它,便能感觉到跳动着的温暖……
还记得年幼时,我的希望只是一颗棒棒糖。尽管是那么微不足道,只因为希望,才变得如此难以忘却。
刚上小学时,我见别的小孩嘴里时常含着颗棒棒糖,便恳求妈妈说也买一支。妈妈说:“你这么想要,就拿一朵小红花和我交换吧。”于是,我怀揣着这个小小的心愿,在学校里表现得格外乖巧,老师们都夸赞我,不久就收获了第一朵小红花,也换来了第一颗棒棒糖。我立即把糖含在嘴里,嘴里是甜的,心中也是甜的。拥有希望的糖果,想必是最甜的糖果。
长大后,我的希望变成了一部随身听,可我却把它寄存在心里。从那以后,我写完作业后,不再像往常那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而是帮助爸爸妈妈干活。一个月的辛劳没有白费,爸爸出差给我精挑细选了一款随身听。别提我有多高兴了,整天对它爱不释手,它可是我寄存已久的希望啊。原来希望真的可以实现,只要你拥有希望,它就会化作一粒希望的种子,最终绽放出希望之花。
进入初三后,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离中招的的日子一天、一天近了。我希望的理想高中又在哪呢?对!就在那里。我定下自己的目标。如今,希望这粒种子,已生根、发芽,我的努力将会沉淀成累累硕果。因为我拥有希望,并会通过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为了自己,为了心中的希望,我拼了。我为自己而战,我为自己而奋斗。此时,我仿佛感觉到,希望,在心里积淀得是那么厚重,那么充实。
一切都因为希望而显得深刻,因为,那是一份沉重的爱……
希望不是糖果,而是品尝糖果后的\甜蜜;希望不是礼品,而是收获礼物后的喜悦;希望不是目标,而是实现目标后的充实。
我希望……
我不该这样半命题作文 篇2
教室的窗户,还有一扇还开着。黄昏的夕光轻轻地铺展在课桌上,像往常一样。空气里,尘埃落定。课桌依然,一切如初。但是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响起:整个初中生涯就这样落下帷幕。
教室后面的黑板,还留着我们写过的字,画过的画,以及一个个调皮的脚印。一块长长的黑板,就像电影一样一帧帧切换而过,镜头里盛满语言,那是我们拥有过的或喜或悲的记忆。而再长的记忆,此刻,却化为短暂的瞬间。我多么想伸手抓住,但是时光无法倒流,正如“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决不会再恩赐第二次。”
最后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跟我们郑重道别。同学们希望老师再多拖一点课,因为以后再也没有人给我们拖课了。可是老师一开始就开玩笑说:“这最后一课,我绝对不拖课,我知道你们巴不得提早结束。”
每个同学的课桌上,摆着一个语文老师提前准备好的信封。信封里是我们最后一课的讲义、大白兔奶糖、还有一张写着老师亲笔祝福的明信片。记不清课堂里所有的内容了,但清晰地记得老师在最后一张明信片里写的是:“中考顺利,记得快乐!山高水长,江湖再见!”这才明白老师的用意,才明白这原来就是最好的告别。也许老师比我们都清楚,人生有太多的瞬间一晃而过,人生没有那么多第二次,第一次已是最好的恩赐。
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总是每逢过节就给我们写明信片送祝福,连儿童节也不放过。同学进步了,表现优异了,他也这么做。我和同学常常吐槽他:“你看别的老师都发汉堡、蛋糕庆祝,你每次都只是一张薄薄的卡片,你能不能有点创意啊!”他总是笑笑,然后为自己狡辩:“卡片里每次的祝福语都不一样啊,而且汉堡吃了就没,而卡片永远留着我手心的温暖。”这真是一个矫情的男子啊——我们忍不住发出一声鄙夷而悠长的“咦”。
老师,毕业后,我没有太多机会再“损”你了,但我现在知道,那些你送的小小卡片都是每一个刻的时光纪念,都在传递着你的关心与祝福。罗曼·罗兰说:“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决不会再恩赐第二次。”可是老师,你的那一张张明信片,承载着一款又一款的关心,像是一次又一次的珍贵的恩赐。
最后一课,你没有拖课。最后一课,像一个时间限定的瞬间,在铃声响起时,准时停止,戛然落幕……
用拧干的抹布在讲台上最后一遍擦过后,我去把教室里开着的窗户关上。我站在门口回望一眼教室,再锁上那扇熟悉的门,转身离开。我知道我有点悲伤。但是这三年,我把所有悲伤都喜欢过了。远方,还有呼唤我的东西。
也许将来我无法成为《名人传》里的名人,也无法像一颗星星闪耀在人类的星空里,但是我会把这三年的所有的瞬间化为我的独家记忆,一笔一划地写在我人生的明信片上。
三年的年华之火就此熄灭,可是我会带着老师、亲人、朋友,以及我自己的祝福,继续燃烧自己,迈向远方。尽管瞬间一瞬而过,尽管告别在所难免,但我知道:不忘给自己温暖,心中的火焰就是一朵永远。
我不该这样半命题作文 篇3
窗外,雨沙沙地下着,冲刷着梧桐,冲刷着大地。我静静地站在学校橱窗前,欣赏着这样一幅画——一个带红领巾的同学把一个摔在地上的小朋友扶了起来。看着看着,仿佛画上的这位同学就是我们班上的中队长张明。
张明个头一米三五左右,长得比较帅气。他关心同学,非常勇敢,特别机智,既善良又刚强。记得有一次,“小霸王”刘伟扛着一根棍子走进教室,大摇大摆地样子,谁见了都会生气。可他平时在班上称王称霸,谁都不敢说他。突然,他的棍子在玻璃上打了一个洞。我们想:老师得批评他了。但刘伟却不以为然,认为没人敢告他的状。一会儿老师来了,发现玻璃破了一个洞,便问:“这个洞,谁打的?”班上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班上还是没有人说话。好几次我试着站起来,却始终没有勇气。突然,从后面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老师,是刘伟干的。”我们惊呆了,原来是比刘伟矮一个头的张明,我真有点为张明担心。
下课后,我们拥着张明,大家都觉得他很了不起,我关切地说:“张明,你不怕刘伟找你麻烦吗?”“我怕什么?我只是想提醒他爱护公物罢了。”
这就是张明——一个机智勇敢,很有正义感的同学,我从内心深处佩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