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习方法作文 篇1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谈学习方法作文 篇2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6)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7)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9)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0)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1)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2)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13)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4)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6)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8)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9)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0)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1)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谈学习方法作文 篇3
新方法 培训心得
今年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是“评好课”,通过学习新课程倡导的先进评价理论,受到很大启发,对今后上好课,评好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如下: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看似平常的课堂教学,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学知识与学做人、学知识与提高能力、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等这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出、展开、运行。它以何种形式来组合,又以何种形式来优化就可能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怎样来认识课堂教学规律和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呢?听课评课是一种行之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成长道路上的两件重要的法宝。
听好课是评好课的前提,评好课是上好课的助推器,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在校本教研中,在专家点拨中,对于听课评课的意义、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都有了深刻的认识,改变了以往的一些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收获是巨大的,由于专家的详细讲解和培训教材中的细致分析,我就不一一详细论说了,把听课和评课中的一些收获就列个提纲来说明一下。
怎样去听好课呢?听好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
1、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3、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那我们教师又该如何评课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2、目标是人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3、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4、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看教学思路设计;二看课堂结构安排。
谈学习方法作文 篇4
一、四个本,记什么
1、课堂笔记本:预习及上课时老师提到的生字词,上课时老师提到的作者简介、课文写作背景、文学常识、段落大意、老师的比较重要的板书、课堂上进行的落实到笔头的练习。有时可能老师会讲一些学习方法,要用红笔记下这些方法,要重点突出。课文中详细分析的关键句子、词语可以记在书上,也可以记在课堂笔记本上。要“勤记”,语文老师讲课,不可能让你把它说的每一个都记下来,你要自己学会找重点,记下来。在不知不觉中,重要的知识就印在脑子里了。
2、错题整理本:每学完一个单元,可以把本单元的字词、做题过程中做错的题集中整理在错题本上。这样考试前拿过来错题本就可以找到自己薄弱易错的地方,便于系统复习。
3、积累本:主要是积累关于阅读和写作的材料。平时学习累了、烦了可以读点文章当放松,把触动你的、有文采的记下来,同时把你阅读这些句子时的感受写出来,算是锻炼一下文字表达能力。
4、作业本:老师明确要求写在作业本上的作业。
二、如何预习
①段落序号:先把课文的段落序号标出来,便于梳理文章。
②生字词:通读一遍课文,把生字、生词即自己不认识、不明白、不会写、拿不准读音的用红笔标出来,读一遍过后,解决生字词,在错题整理本上写一遍,积累起来。上课时,再跟老师出示的生字词对比,如果有没有预习到的,再添加上。
如果是文言文或古诗,除了整理生字词,还要把课本下边的注释标到课文中去,这样便于阅读时更快地理解课文。
③根据课文注释和手头上的资料,了解作者简介,重点记忆其作品、所属流派、朝代等,在注释中标出,并把注释中没有而参考资料上有的重要信息,整理到课本注释处,这样作者信息就比较集中、完整了。再结合上课时老师出示的,进行补充。
④分层次、概括大意:读两遍课文后,要试着去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了,了解作者大体讲了几个方面的问题,根据这几个主要问题把课文分层,那这几个问题基本就是段落大意了。
三、如何阅读理解?
大体来讲是四个步骤:
整体把握。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划分层次。分析课文讲了几个方面的问题,根据这几个主要问题分层,并概括每层大意。每个层次会有一个中心意思,如果能体会到这个中心意思,可以试着找中心句,如果没有中心句就要试着自己概括。
分析段落。一般每个段落也都有一个中心意思,所以也会有一个中心句,中心句一般会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比较少的情况下会在中间。
找关键句。关键句一般会直接表明作者的态度、观点、情感。
找关键词。有的关键词是能表明作者的态度、观点、情感;有的则是文采出众,用得生动传神。
阅读注意事项:
注重写作背景。古人说:知人论世,弄明白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文学背景能非常有效地帮助理解文章。
考试时,要学会审题。看清要求作答的是什么,题目对这个答案有什么限定条件,只有审准题,才可能作对、做好题。
考试过后,对过答案后,要详细分析答案,看标准答案是怎样对应题目要求的,题目要求有几个要点,答案有几个要点。
要善于总结题目类型,比如古诗词鉴赏一般经常考察什么,现代文、文言文又经常考察那几个方面的问题,要善于总结,并接标准答案来练习答题方法。
四、文学鉴赏:
文学鉴赏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文章好在哪里,文章、诗歌写得好通过什么体现出来呢?无外乎一下这些方面,即文学鉴赏可以通过一下这些方面、角度,再结合具体的文章来展开。
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2.“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3.“表现手法”包括: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托物言志、写景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象征、衬托、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乐景哀情、渲染;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4.“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顺叙、倒叙、插叙等。
谈学习方法作文 篇5
1、简化地图法:
简化地图法是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删去大量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知识的信息的方法。通过简化图的构思设计,达到突出重点、有利记忆和反映动态、易于理解的目的,并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
2、归类记忆法:
纷乱的无条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记忆的。我们把事物做一点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如山脉、河流、岛屿、湖泊等分别归类在一起,再进行记忆就比较容易。
3、用地图学地理法:
首先,要利用好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挂图。教师指图讲课时,学生一定要注意看图,不要自己看书,或是做别的事情。教师指图讲课,事先是经过充分备课的。他会把图中的知识直接指给学生,避免学生费时间走弯路地自己去查找。
谈学习方法作文 篇6
第一,读整本经典著作。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18个学习任务群中,第一个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个任务群的具体理解,笔者已于2月14日在发了《了解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一文。下面大家可以看看北京卷的高考题如何考查经典阅读: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字左右。
2.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150-200字。
3.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150-200字。
很多家长、学生苦于不知道读什么,其实只要是名著都可以读。最起码可以趁着这个假期读读《红楼梦》,我们的孩子有几人完整地读过这部经典巨作呢?
第二,读中国古代优秀作品。根据20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新教材中古代优秀作品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而多数学生古诗文的阅读积累以及阅读能力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古诗文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语言能力相对也比较强。可以利用这个暑期阅读甚至是背诵一些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如优秀的古诗和《古文观止》、《史记》、明清小品文等。
第三,读时政新闻报刊。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中的第一条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中明确提出“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德树人”、“以德为先”是当今我国教育的大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德”之首要就是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社会担当。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知晓国家的发展,胸中有天下,才能成大器。
很多学生不会写作文,为什么?因为没有足够的阅读。写作与阅读密不可分,读得多了,自然会得到一些写作的启示。
所以,阅读是最根本的,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如果说将来的高考决胜在语文,那么语文决胜在阅读。
谈学习方法作文 篇7
高中三年可以说是改变很多的,如果你在这三年里面认真的学习了并且为你的梦想付出努力了,那你就一定会成功。主要的原因就是高中的知识和初中的知识比起来他的难度层次更高,知识点也更多,难点也更多,所以说学习好高中的数学,有一个好的方法是关键的。
有的高中学生会感觉到老师讲过的,自己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但是只要自己一做题就感觉到什么问题都来了,其实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的理解没有理解的透彻,还没能达到教师所要求的层次。
因此,每天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把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先看一看。一个好学生和一个坏学生的差别就市它是否可以每天都坚持这么做。有的时候练习题不太配套时,作业中往往没有老师刚刚讲过的题目类型,所以并不能把它们一起相提并论,如果时间长了总是这样,就会导致我们落下的只是越来越多,就没有其他人学习的好了
高中想要学好数学你就一定要注意积累复习资料。把你的课堂笔记,练习,单元测试,各种试卷,都按时间顺序整理好。以后有时间了你就看看,每看一次你都会有新的收获,你可以在你的上面标记出自己下次阅读时的重点内容。这样你的复习资料才能越读越精,一目了然。
高中学习数学的时候,但是也会有很多人努力了但是没有结果,因为他们找的方法不对,高中学习除了要努力,也是需要讲究方法的。所以说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个对的方法去学习数学。
谈学习方法作文 篇8
1、学拼音说儿歌
用儿歌来学习拼音,既适应了儿童的特点,又使儿童很容易在琅琅上口的儿歌中产生浓厚的兴趣,简直是一举两得。可以先学儿歌,在儿歌中领悟拼音的读法,写法;也可以先学拼音的读法,写法,再在儿歌中巩固。其实家长还可以找一些实物与之相配,例如公鸡“喔喔”,可以找与之相应的音乐带子给孩子听,这样他记的会更牢,随之学习兴趣也越加的深厚。
韵母儿歌
aaa,张大嘴,放开喉咙学唱歌。
ooo,圆圆嘴,公鸡清晨叫“喔喔”。
eee,咧咧嘴,鹅爱游泳乐呵呵。
声母儿歌
右下半圆bbb,左下半圆ddd,
右上半圆ppp,左上半圆q,
单门n,双门m,拐棍f,
伞把t,q下带钩ggg。
2、边学字母边结合生活中的实物、情景帮助理解记忆。例如学习声母“m、n ”一个山洞nnn,两个山洞mmm;学习音节ma——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
3、把字母、音节卡片贴到相应的实物。如,mi贴到大米上;men贴到大门上……让孩子视觉不断接受刺激,促进记忆。
4、巩固练习小镜子来帮忙
学拼音时发音口型很重要,让儿童对着小镜子练习,它可以帮助正确发音。家长可以跟宝宝一起对着镜子,比一比大家的口型是不是一样的。
看过“儿童学习拼音的方法”的人还看了:
1.幼儿园拼音教学方法
2.儿童学拼音游戏有哪些
3.孩子该如何学习汉语拼音
4.幼儿学拼音教案
5.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
谈学习方法作文 篇9
一、线索与整合,每一个专题都有一个或几个大的线索,这需要我们的观察与思考。
二、进行大整合。打破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的限制,打破必修与选修的界限,要搞总体史教学。
1.时间与效率
有的同学说已经投入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没有取得相应的成绩。首先同学们应该认识到,高考与中考考查的方式与能力要求的不同,我们即将应对的不是中考了,而是高考。高考历史考什么?高考历史学科不仅明确要求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如何安排时间,历史学科有大量的接受性知识点,掌握它们是学好历史的前提,必须要有时间保证。如何有效果,我觉得应该坚持每天都拿出一定的时间,记忆一定量的历史知识要点。具体地说,每天用于记忆历史知识要点的时间以当天学习到的那部分知识为基本标准,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提高。
2.记忆与遗忘
进入高三以后,同学们学习历史抱怨最多的就是看的越多,遗忘的就越多,甚至在丢掉课本后头脑中出现空白。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一点生理学知识,一定的遗忘是很正常,任何人都是如此。其次明确的告诉学生,很多知识你并没有遗忘,而是储存在你记忆的仓库里,在你需要用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能够很快调动这些知识。
同时指出,在投入时间的时候,要避免一种想法,那就是别希望通过一次性投入后,把一个知识点记得滚瓜烂熟,甚至能一直保持到高考。也许对于容量少、难度低的初中学习和高一、高二的阶段性学习还能勉强应付,对于高三历史学习来说,一定要避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坚持每天记忆的同时,每隔三天左右复习一遍,每隔一周左右再梳理一遍,越往后面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延长,每次投入的时间可以逐渐减少。
3.掌握与应用
有的同学课本知识很熟悉甚至整个章节的知识都能够背诵,课堂老师授课也能够接受,单元知识考查的时候也能够考出很不错的成绩,但是一旦大考时却分数不理想。这种情况在高三学生尤其是平时很是用功的同学中较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