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写事作文 篇1
教学目标:
1. 认识平面图及平面上的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
2. 认识平面的路径,并能通过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3. 尝试设计路径,知道从同一出发点到同一目的地有不同的路径,并能通过比较,从各种不同路径中选择较合理的路径。
4.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并获得平面图和客观空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表达等能力。
5. 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根据路径寻找目的地。
教学难点:
正确的描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面上的前、后、左、右。
1. 创设情景,导入学习。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公园里去玩,进了公园后你们想到哪里去玩?这里有一张公园导游图,(出示导游图)你们看得懂吗?
2. 认识平面上的前后左右。
师:①从图上看,公园里有什么?引导得出:“某某在左面,某某在右面,某某在前面,某某在后面。” ②我想去亭子,应该怎么走?我想去某某,应该怎么走?„„
3. 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师:①用双色片代替自己在平面图上走一走(一生演示,其余自练) ②把双色片放在大门位置,听口令:
(1)向左X格、向右X格、向前X格、向后X格;
(2)先向左X格,再向前X格;先向前X格,再向右X格。
③在这张图上,哪里是左?哪里是右?哪里是前?哪里是后?
4. 学看平面图
师:(出示图) ①在这张图上,这里是什么位置?
(在图上标出前、后、左、右。)
②图上有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图上出示花圃、游船码头、儿童乐园、养马场的标记)
二、认识、描述路径。
师:小巧、小亚、小胖也在这儿玩,这些点代表他们所在的位置。
1. 根据路径,语言描述。
(1)出示图题1。
①小亚录音:我想去花圃,我是这样走的:你们能不能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说说我是怎样走的?
②小亚请你们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来说说她走的路线,(板书:前后,左右)可以数一数、说一说;也可以用双色片走一走,再说一说。
(2)生操练,师巡视。
(3)反馈交流:根据反馈情况,引出“起点格不要数。”
2. 根据描述,画路径,找目标。
(1)出示题3/1。
①小亚录音:现在我把走的路线告诉你们,向右2格、向前4格、向右1格、向前2格。猜猜看,我去了花圃?游船码头?还是儿童乐园呢? ②学生讨论、猜测。 ③验证:画一画、走一走,圈出目的地。
(2)根据小胖、小巧说的路线,找找他们去了哪里?
①出示题、学生练习题3/2、3。
②生操练,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
三、设计、选择路径。
1. 设计路径: ①小巧录音:我想去游船码头,可是我迷路了。小朋友们,能帮帮我吗? 把剩下的路线画出来,并记录下来。
②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对不同的路线加以肯定)
④如果你是小巧,你认为还可以怎么走?
⑤学生练习,完成练习纸第4题。(要求:画出路线并做好记录)
⑥反馈交流:还有其它设计吗?
⑦师小结: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各种各样设计都可以。
2. 选择路径。
①师:老师从小朋友的设计中选了几种,画在一张图上,(出示)你想走哪一条?为什么?(同桌讨论)
②交流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最近的路线走。
3. 巩固提高。
①小胖也想请你们帮他设计,他想到儿童乐园去。
②请你先设计一种路线,并记录下来。如果你还有其它路线就在下面的图中画出。
③生练习,师巡视。
④反馈交流:(展示学生作品)从这里出发到儿童乐园还有好多路可以走,课后大家还可以设计。
四、总结归纳,完整课题
师:今天玩的开心吗?在玩的时候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路)
五、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 出示学校平面图。(师介绍)
2. 某某在校门口,某某在教室前,某某在操场边。他们都想到歌唱室,该怎么走呢?大家来设计一些路线。 学生练习后展示、交流。
3. 回家后自己出题,自己设计。 如:从校门→→→食堂、从操场→→→教室,可以怎么走?怎样走最近?明天我们来评一评,谁是设计师。
小学五年级写事作文 篇2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
《翠鸟》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一课。是一篇写动物的文章,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课文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文中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鲜艳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十分惹人喜爱,从而使作者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念头,应把翠鸟看作朋友。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活动、可爱、求知欲强,他们喜欢读书,热爱生活,他们现多居住在农村,对于小动物他们并不陌生,特别是鸟。在平时中,他们时常会看到大雁、白鹭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鸟。他们非常喜欢小鸟,偶尔也会学鸟叫,而对于翠鸟却很少见。我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会喜欢上漂亮的翠鸟。
3、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整体感知课文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部分:
①知识目标:a、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b、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②能力目标: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以及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③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文章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活动特点,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难点定为:通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外的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教无定法”,任何学科的教学方法都不相同,语文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阅读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a、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翠鸟漂亮的外形和捕鱼时动作敏捷。b、导引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怎样将其表达清楚的。
2、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课的特点,我组织学生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学习:
①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体验”的学习方式来感悟文本。
②探究合作学习,学习中学生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③知识迁移,能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仿写。
三、说教学过程
由于本课教学用两课时,因此,第一课时学生已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深入探究,体会翠鸟的外形美丽和动作敏捷。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喜欢文中的翠鸟吗?为什么?
归纳板书:外形美、动作敏捷
【设计意图】学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本环节复习字词是为了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喜欢翠鸟的理由目的是引出学习本课的主要内容。
(二)体会感悟,读懂课文。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来突破重、难点。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体会翠鸟的外形美。2、品词析句,理解翠鸟活动的特点点。我先说说我是怎样引导学生体会翠鸟的外形美的。
1、体会翠鸟的外形美
①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②师生探究。
a写羽毛颜色的部分有几句话?
b它们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c理解:“鲜艳”,联系描写羽毛的句子来体会“鲜艳”一词。
d通过理解描写羽毛颜色的三个句子,体会比喻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e学习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写了翠鸟的什么?文中哪个词概括了翠鸟的外形特点?
④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读出美感。
⑤以画见悟。谁愿意把翠鸟的样子介绍给大家?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叙述翠鸟的外形,把顺序变为先说头部、再说颜色,后说爪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分层理解感受翠鸟的外形美,通过学习,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鸟的形象,特别是写颜色非常鲜艳的四句话,先让学生逐句弄懂这些句子中描写的颜色是什么样的,懂得头巾、外衣、衬衫是打比方,以句带词,理解句意,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2、品词析句,理解翠鸟活动的特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播放课件:翠鸟捕鱼时的场景。
【设计意图】利用农远资源,播放翠鸟捕鱼
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敏捷,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2)、自由读课文。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①翠鸟是怎样活动的?找出相关的动词画一画,读一读。
②翠鸟又是怎样捕鱼的?
a、朗读体会;
b、与小鱼的动作相比,谁更机灵?
c、比较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划词、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翠鸟捕鱼时动作迅速敏捷。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谁愿意朗读课文?(每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1、学生直接找出文中表明作者喜欢翠鸟的句子。
2、比较:我们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句子,学生体会到作者从喜爱翠鸟到想捉一只来饲养的愿望。
3、他们的“愿望”能实现吗?老渔翁是怎么说的?齐读老渔翁的话,读了老渔翁说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作者失望的心情)
4、他们从“失望”的心情中又“希望”什么呢?找出文中“希望”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情感。
【设计意图】抓住作者从愿望——失望——希望,带动全段阅读,把学习语言和体会情感融为一体,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5、带着喜爱的感情,自由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情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表达出来。
(四)拓展延伸
1、你喜欢文中的翠鸟吗?假如是你,你会听老渔翁的话打消捉翠鸟来饲养的念头吗?你怎样和它成为朋友?你还喜欢哪些动物?你是怎样与它们相处?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天地是十分广阔的,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走进这片广阔的语文天地,实现学习与生活,课堂与社会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2、以“我最喜欢的(动物)”为题目,介绍它们的外形、活动特点,也可以讲讲自己和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
【设计意图】给孩子一片天空,他们就会自由翱翔。本环节的设计中,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自主迁移,学以致用。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重点。因此,我的板书力求体现文章的结构,又能一目了然。
小爪红色
外形美 羽毛 鲜艳
眼睛 透亮灵活
翠鸟嘴 又尖又长 喜爱
贴 疾飞
动作敏捷 蹬……飞……叼……贴
苇杆摇晃水波荡漾
五、效果预测:
新课标指出: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中,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探究,利用课件直观教学等学习方式进行有效教学。我相信,在我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能体会到翠鸟的外形美和动作敏捷,体会到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从而熏陶了学生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但在知识迁移(仿写)的能力培养上,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学生也许在描写动物时,不能准确地抓住一些动词对动物的特点进行表情达意,知识的迁移达不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五年级写事作文 篇3
绅士在花店门口停了车,他打算向花店订一束花,请他们送去给远在故乡的母亲。
绅士正要走进店门时,发现有个小女孩坐在路上哭,绅士走到小女孩面前问她说:
“孩子,为什么坐在这里哭?”
“我想买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可是我的钱不够。”孩子说。绅士听了感到心疼。
“这样啊……”于是绅士牵著小女孩的手走进花店,先订了要送给母亲的花束,然后给小女孩买了一朵玫瑰花。走出花店时绅士向小女孩提议,要开车送她回家。
“真的要送我回家吗?”
“当然啊!”“那你送我去妈妈那里好了。可是叔叔,我妈妈住的地方,离这里很远。”
“早知道就不载你了。”绅士开玩笑地说。
绅士照小女孩说的一直开了过去,没想到走出市区大马路之后,随著蜿蜒山路前行,竟然来到了墓园。小女孩把花放在一座新坟旁边,她为了给一个月前刚过世的母亲,献上一朵玫瑰花,而走了一大段远路。绅士将小女孩送回家中,然后再度折返花店。他取消了要寄给母亲的花束,而改买了一大束鲜花,直奔离这里有五小时车程的母亲家中,他要亲自将花献给妈妈。
小学五年级写事作文 篇4
在我七岁那年的春天,爷爷说要带我们去他的老家——合肥的一个县城看望乡下的亲戚,顺便踏踏青 。一行十几个人,开了三部车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在乡间的一座瓦房前停下了。
简单寒暄之后,随行的老人们纷纷进屋聊天,准备午饭了。我和妈妈在屋外溜达,乡下的空气确实清新,视野很开阔。远处是黄灿灿的油菜花田,近处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坪”。“这些草长得真好!”我兴奋地说。“傻孩子,这哪里是草,是麦苗。”乡下大妈妈从屋里走出来解释道。我连忙对妈妈吐吐舌头,小声嘀咕着:“没文化真可怕!”
院子里一只大狗正躺着闭目养神,我不敢打扰它,蹑手蹑脚地绕过它进了屋。屋里空间还挺大,就是比较简陋,一张床、一张桌子、几个板凳,地面跟外面一样就是土地,不过打扫得挺干净的。最吸引我的是屋子左边一个用水泥砌成的半高灶台。灶台上放着一口大铁锅,锅盖是木头做的,妈妈揭开大锅盖,我踮起脚伸头一看,乖乖!这么一口大锅,恐怕跟我的澡盆差不多大了!看来乡下人平时干农活肯定很辛苦,饭量都很大。
该做饭了,乡下大妈妈先点燃了一把干草丢进灶台下面的“大洞”里,又陆续将劈好的柴火放进去,灶肚里立刻燃起了“熊熊大火”。“哎呀,妈呀!吓死宝宝了!”我不由得叫出声来。一旁的大人笑得前仰后合。
吃饱喝足,也该去帮着洗洗碗了。来到屋后的井边,我学着大人的样子,一手抓紧麻绳,一手把拴在麻绳上的小水桶扔进井里,水桶底部的“小门”因为水的压力缓缓打开,井水“咕嘟咕嘟”地涌进桶里,我怕拎不动,只装了小半桶水就开始往上提了。说来也真是有意思,我刚开始提桶,桶底的“小门”就悄悄地合上了。“拔萝卜,拔萝卜,嗨哟嗨哟拔萝卜——”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水打上来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该打道回府了。我一边跟乡下亲戚挥手道别,一边大喊:“待到早春日,还来游农家。”
小学五年级写事作文 篇5
今天我们一家人去水景公园,我感觉那边的树还太少,不过是个放风筝的好地方。果然有很多人在放风筝,都是大人带着小孩过来放风筝,感觉很热闹很好玩。风筝飞在天上像一架架小飞机,又好像柳树一样飘来飘去。我越看越兴奋,要求爸爸也给我买个风筝玩。爸爸同意了。我高兴得买了风筝和爸爸一起放。经过我们共同努力终于把风筝放起来了,我兴奋的都想要奔跑。啊,春天真美好啊!
小学五年级写事作文 篇6
父亲是大山,肩负着全家的重任去工作;父亲是大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父亲是良师益友,永远站在你的背后,默默地看着你成长……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母爱是无时无刻的关爱,不求回报的亲情;而父爱则是默默地关注,悄悄地问候,静静地关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亲,每个人的父亲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每一位父亲都有不同的地方,但他们都拥有一份沉甸甸的爱,那就是父爱。父爱虽然默默无闻,但却能从一件又一件的再平常不过的小事感受到来自父亲的那一份弥足珍贵的爱。
平凡见真情。
我的爸爸每天工作到很晚才能回家,但他每天回到家里,都会先到我的.房间,而且他努力工作,是为了我能够快乐地成长。每天晚上,我都能感受到父爱。
登山见真情。
有一次放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决定去登山,看一看山上的风景。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到了西山。从山脚仰视,看到这山高耸入云。而我就更加信心满满地想要征服这座大山。
事不宜迟,我们马上便开始爬山了。刚开始,我的速度比爸爸妈妈快很多,所以遥遥领先。这时我想:我一定是第一个爬到山顶的!于是我更加奋力地往上爬,可是刚爬到半山腰,我就筋疲力竭了。
不一会儿,爸爸就赶了上来,停在我的身旁,问我:“怎么了?”我沮丧地回答:“没力气了。”
这时,爸爸对我说:“爬山就像打持久战,‘坚持就是胜利’!”听了爸爸的话,我明白了任何事都要坚持。于是,我又振作起了精神,继续向山顶爬去!
生活中表现父爱的事还有很多,它们看似平淡无奇,缺怀揣着世界上最沉重的感情进入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