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三单元作文 篇1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教案(5)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教案(5) 主备教师:赵满合作教师:李智、李媛、刘霞?复备教师: ? 课?题 圆柱的体积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 方法 指导探究。 教学 难点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 用具 幻灯片、课件。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复 备? 复习 导入 ? ? ? ? ? ? ? ? 探究 新知 ? ? ? ? ? ? ? ? ? ? ? 合作 交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拓展 练习 一、复习导入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新授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 ?50×=105(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②米=210厘米 V=Sh 50×21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平方米 ?V=Sh ?×=(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平方米 ?V=Sh ?×=(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4)做第2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3、引导思考:如果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V=πr2h)。 4、教学例6。 ?(1)出示例5,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①?杯子的底面积:×(8÷2)2=×42=×16=(cm2) ?②?杯子的容积:×10=(cm3)=(ml) 5、比较一下补充例题、例6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 做第21页练习三的第1题;练习三的第2题。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第3、4题。 ? 板书 设计 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或V=πr2h ?例6:①?杯子的底面积: ?×(8÷2)2=×42=×16=(cm2) ②?杯子的容积:×10=(cm3)=(ml) 教学 反思 ? ?小学五年级三单元作文 篇2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猛然一想,却想起了月下的人儿,花丛中奔跑的姑娘,这又何尝不是一道风景呢?用思与念将它绘成一幅画,也会是美妙绝伦。
不愿意计较生活中的琐事,却总是为之疯狂;不愿意在乎生活中的小细节,却为之震撼:父亲送儿子上学,走进学校前,儿子下意识的转身望望父亲,而父亲只是将手挥挥。但在那街角转身处,父亲把目光投向已经走进学校的儿子,脸上洋起幸福、甜蜜的笑容。作为一位父亲,应当是严肃而严格的。但在这一刻,这似小孩子般的笑容竟在一个三十好几的男人面前呈现,难道这不是美丽的风景吗?
摄影师总是善于捕捉精彩的瞬间,那也许从此定格,或装进了记忆的匣子。最美的风景不会因为有个“最”字就变得独一无二。我们的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但感情却丰富多彩,这样才构成了我们酸甜苦辣的生活。
两位老人在吃过晚饭后出来散散步。这是一对久经风雨的夫妻,多年的磨炼让他们明白彼此的重要性。他们互相扶持着,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比起年轻人的轰轰烈烈,他们显得有些平淡无味。但这样的生活也很美。至少他们可以一直这样搀扶着走下去,即使是日数不多的日子,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他们是朋友,更是相依相伴的亲人,她们成为了彼此心中美丽的风景线。
教室里同学们正上着早自习,郎朗的读书声传遍了整个校园。那纯真而又略显稚嫩的声调,与校园一起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怀揣这自己的梦想和愿望来到校园,去奠基人生和未来。只能说,很美,很美。
也许你会为大自然的神奇望而却步,流连忘返,但只有认定自己能够成为那最美丽的风景,才有可能成功。为他人喝彩的同时,别忘了让自己也加加油,去谱写自己的人生篇章、自己未来的蓝图,让自己成为最美丽的风景,美景就在生活中!
小学五年级三单元作文 篇3
她的脸白白的,圆圆的。头发乌黑乌黑的。她有一双水灵灵会说话的大眼睛。她的小嘴像樱桃一样红。她还喜欢扎着马尾辫儿。
她很爱画画,她会画动漫、水彩画、简笔画。她也喜欢游泳,她四种泳姿都会游。
她乐于助人。有一次,我忘记带道法书,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她主动让我跟她一起看。那节道法课真的是太有趣了!
她很爱笑。有一次,我跟她开茶话会,她笑得可开心了。她还爱做手账,她最喜欢做小兔的手账。
猜猜她是谁?
小学五年级三单元作文 篇4
中国的傣族是一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散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
泼水节是傣族最为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人民中还流传着一个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一个恶魔,他作恶多端,人们恨透了他,可什么办法都对付不了恶魔。后来,七位姑娘发现了恶魔的致命弱点,只有恶魔的头发才可置于死地。一天夜里,姑娘们勇敢的杀害了恶魔。但恶魔的头一着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时,姑娘们立即轮流抱起头颅。每年换一次,当换人时。人们都给抱头颅的姑娘泼水,冲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后来就形成了傣族最为重要的节日——泼水节。
在“麦日”也就是节日的第一天。人们一清早就要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但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洗浴”完毕,集体性的泼水便开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带着清水,涌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绽放。
划龙舟是泼水节最为精彩的节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各色各样的龙舟,船上坐者数十名强壮的选手,号令一响,龙舟便像离弦的箭往前飞去。到处都是锣声.鼓声.号子声.喝彩声,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另一项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一种自制的烟火,将竹竿底部添以火药和其他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族,光彩夺目,甚是美妙。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一个快乐而幸福的节日。
小学五年级三单元作文 篇5
蝴蝶给我的启示
一天,我看见窗前有一张未织完的网,网上有一只蜘蛛。蜘蛛不停地爬,想用丝织成一张完整的网。但当它正忙个不停,即将织完的时候,一阵大风吹来,把它卷走了,它织的网也被吹散了。蜘蛛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重新爬到它的残网上。我不禁为它感到惋惜:那么辛苦织的网就这样被毁了。可它只是转了一圈,又再次织了起来。我想蜘蛛现在一定很生气吧,但又无可奈何。它他重复着同样的动作,这次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它又织好了一张网。忽然楼上不知谁泼下一些水,把它的网给冲垮了。我想,这下完了,蜘蛛可能会气坏了。可蜘蛛好像根本没有生气,又迅速织起来。我很好奇,紧紧地盯着它,心想:它是在赌气,还是在与命运竞争呢?但小小的它怎么可能战胜自己的命运呢?
大约过了四五分钟时间,它把网又一次织好了。突然一滴水落到了我的头上,原来要下雨了。蜘蛛好像意识到什么,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它好像忽然变聪明了,只见它忙把织好的网吞进肚子里,变个方向竖着织网,使雨水不会淋到网上。终于,暴雨来了,它的网也总算织好了。现在无论多么大的雨也伤害不了它。它安稳地坐在网上,我也为它松了口气。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缕缕金光射出一道彩虹,我的心情也如同这道彩虹那样绚烂!因为蜘蛛成功战胜了困难,织好了一张完好无缺的网。
我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想到: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就能像蜘蛛一样,战胜任何困难。
小学五年级三单元作文 篇6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450字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难忘“第一次” 学生:张年年
班级:新丰中小六(1)班 指导教师:雷美玉
人的一生,总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当“小老师”,第一次登台演出,第一次养小动物······但让我受益匪浅的还是那个难忘的第一次。那是在我4岁那年,我在一个星期六的早晨,突然觉得身体有些不适,但我却没跟妈妈说。因为自从有了妹妹,妹妹就只忙着照顾妹妹不管我了,所以我就没跟妈妈说。
直到中午吃饭时,我才露出了“马脚”。那时。妈妈叫我吃饭,我就感觉头晕晕的,想吐。当我坐下来,正要吃饭,就实在忍不住吐了起来。那时妈妈可急坏了,连忙说“来,妈妈送你去医院检查一下”。我生气地说:“不用了,我休息一下就好了,不用你在那惺惺作态”。然后,我躺在床上,妈妈看见我很难受,就摸了摸我的额头,结果十分的烫。妈妈当时十分着急。于是抱着我,来到了医院。在来的路途中,我隐隐约约地看见妈妈包着我,眼睛里含着晶莹的泪珠,当时,我也哭了,那时,我也哭了,那是被母爱感动的眼泪。过了一会儿,我到了医院,接受了医生的治疗,好了一些了,虽然没有全好,当是我感受到了幸福。接着,当我睁开眼,和这个世界再见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妈妈。那时妈妈的脸上是那么多让我感受到母爱的泪珠。我不禁立马坐起来,喊了一声:“妈妈,我爱你!”这时,我才明白妈妈原来是爱我的,妈妈的爱是这个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首歌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耳边。挺好的
小学五年级三单元作文 篇7
一、教学内容
吨的认识。(教材第31~32页例7、例8)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通过积极的探索活动建立吨的概念。
2、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比较、猜测推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难点:“吨”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我们学过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并举例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填空。
1千克=( )克
4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6000克=( )千克
师: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呢?(课件出示蓝鲸资料,以千克标记体重)
师:克、千克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质量单位,刚刚同学们也举了一些生活中用克、千克为单位的物品的例子,想想看,蓝鲸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合适吗?
师:的确,像蓝鲸这种比较重的物品再用千克来计量就不太合适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更大的质量单位——吨。 (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师: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板书)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31页例7。
(1)认识吨。
师:杨叔叔有一批货物要运送,可以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两种方式,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7上图,点名学生回答)
(2)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这个问题让我们对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初步的认识,究竟1吨有多重我们还不太清楚。那么,现在就让这堆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师:说说看,你是如何计算的。(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7中图,点名学生回答)
师: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因此我们有1吨=1000千克。(板书)
(3)体会1吨有多重。
师:如果同学们对用10袋100千克装大米计量1吨感知还不够清晰,我们再举一个身边的例子体会下。
师:同学们都有量过体重吧,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学生小组交流)
师:图片中的这名同学体重是25千克,你能算出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吗?40名呢?(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7下图,点名学生回答)
师:还记得千克和吨的关系吗?1吨等于多少千克呢?(学生齐答)
师:40名这样重的学生大约等于几吨呢?(学生齐答)
师:正确,就是1吨。大家算一算,多少个和你一样重的同学体重等于1吨呢?(学生小组交流)
2、教学教材第32页例8。
师:我们已经知道1吨就是1000千克,那吨与千克这两种质量单位如何换算呢?我们来看下面这道例题。(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一样,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将吨转换成千克,数字末尾添上3个0;将千克转换成吨,数字末尾去掉3个0。(板书)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2页上方“做一做”,下方“做一做”。 (点名学生回答)
上方做一做第1题:①很重物体的质量,如:大象,鲸鱼……②运输工具的载质量,如汽车,轮船,火车……
上方做一做第2题:2 10 20 4
下方做一做:6 5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质量单位吨有哪些认识?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教学反思
1、利用生活情境,建立直观认识。
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了解了1吨有多重。教材用了四个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并感知,教师用课件加以呈现,使学生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
2、知识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五年级三单元作文 篇8
我推荐的书是《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语言虽然通俗易懂,但是总让人回味无穷,字里行间都透出了温暖。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写的.,她笔下的小豆豆是我最喜爱的人物,小豆豆纯真可爱,有时,她的一举一动常常令我哈哈大笑,比如说:她心爱的钱包掉进水槽里了,小豆豆竟然从校工室里拿出铁锹挖粪井;一次,小豆豆一只手吊着树干,校长先生路过,问小豆豆在干什么,她稚气地说:“我在学牛皮吊在树上的样子。”……
我更羡慕小豆豆有一位宽容的妈妈和一位平易近人的小林校长。小豆豆的妈妈虽然已经知道了女儿被退学的事儿但并没有马上告诉她而是等小豆豆到了二十岁才告诉她,如果小豆豆的妈妈立即告诉女儿这件事情那对她的影响是多么大呀!而小林宗作校长则听了小豆豆四个小时的话也不打哈欠或是做出不耐烦的样子,在巴学园学生们可以各取所好想上生物就上生物,想上算术就上算术,中国家长一定认为这是一座坏学校实际上老师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爱好,并有效的的施教。校长先生从不斥责学生,平等相待使学生们能大大方方地与他说话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连教室也与众不同是用废弃电车做的。为让学生能营养均衡把食物分成了“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如果不全只需要对校长先生说一声:“山”或“海”校长先生身后的校长夫人就会从锅里拿出相应的食物……对于中国学生来这些可能是无法想象得事,就像在听天方夜谭可这是真的,如果巴学园至今还在我一定要去读一读,因为可以随心所欲的上课,可以在电车教室学习,可以……
童年的香味儿和千金难买的教育真言就在《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希望同学们可以仔细阅读品味这本书。
小学五年级三单元作文 篇9
《测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和分米。《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敢于放手让他们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粉笔、铅笔,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长短,然后实际测量一下,看谁估计得准确。接下来我拿出10厘米长的硬纸条,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从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认识了“1分米”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一找”的活动,看谁能发现身边“1分米”长的东西。孩子参与测量活动的热情特别高,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还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自始至终,学生都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学生的兴致很浓。
在一节课中,比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单纯知识的学习重要得多,“知识易忘,能力永存”;“学生”应当在教师心目中占第一位,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我想,“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小学五年级三单元作文 篇10
双基加油站:
1、将下面的单韵母组合成复韵母。
a o e i u ǖ
()()()()()()()()
2、照样子写字。
小 儿 飞 早 生 叶 去 在读写训练场:
1、读一读,连一连,再照样子写一两句话。
小露珠 在树枝上 跑来跑去
小蜜蜂 在绿叶上 跳来跳去
小学生 在花朵上 滚来滚去
小鸟儿 在阳光下 飞来飞去
()()()
2、字选择音节,在正确音节后面的括号里面画“ˇ”。
(1)niǎowō()(1)hēi yè()
鸟窝(2)niǎoō()黑夜(2)hēi yě()
(3)liǎowō()(3)hēi iè()
(1)xuè huā()(1)lǎo shī()
雪花(2)xuē huá()老师(2)lǎo shi()
(3)xuě huā()(3)lǎo shí()
3、把字的序号写在()里。
(1)在(2)也(3)给(4)水
(5)牛(6)每(7)学(8)早
zǎo()niú()xué()yě()měi()
zài()shuǐ()gěi()
实践小天地:
读一读,练一练,看谁读得最棒!
做早操
大公鸡喔喔叫,大家一起做早操。
小燕子飞来了,拍拍翅膀梳羽毛。
小青蛙跳来了,鼓鼓肚皮蹦得高。
小学生跑来了,伸伸胳膊弯弯腰。
小学五年级三单元作文 篇11
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燕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