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文档 > 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合集2篇

时间:2023-12-25 11:02:33 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篇1

  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地貌学

  考察地点:

  考察时间:

  考察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

  2,使学生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

  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考察内容;

  (一)区域地貌观测实习

  1,认识安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2,通过对地形图地貌的判读,观察安顺地貌的分布规律。

  3,认识地貌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

  4,初步分析地貌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二)北盘江河流地貌观测实习

  1,观测河流侵蚀地貌特征。

  2,观测河流阶地地貌特征。

  3,观测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

  4,观测河流干流交汇处的地貌特征。

  (三),喀斯特地貌观测实习

  1,观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2,观测地下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3,观测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实习心得:通过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学们不仅讷讷挂钩亲自动手来操作实验,而且还置身于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之中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得到了联接,补充了我们平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空缺。其次,通过这样的考察,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管杂实习前和考察后,我们的同学都认真的投入到准备资料和收集数据成果的过程中,学习气氛更加浓厚。第三,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而且还能在考察,实验中互相协作,这使得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增强,集体感更加强烈,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帮助。

  水文学

  沿贯城河考察:

  地点 :

  水温:

  PH值:

  透明度:

  经过分析此水为劣五类水,造成贯城河污染的原因有:

  (1)大气降水

  (2)农田排水

  (3)城市生活污水

  (4)工业废水

  (5)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淋溶水

  测水深:用一根绳子吊一个大石头沉入水流底部,然后读取数据。

  测透明度:先套上盘子再吊上石头沉入水中直到看不到盘子为止。

  第7小组测量结果:

  实习心得:通过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学们不仅讷讷挂钩亲自动手来操作实验,而且还置身于不同的水文条件之中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得到了联接,补充了我们平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空缺。其次,通过这样的考察,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管杂实习前和考察后,我们的同学都认真的投入到准备资料和收集数据成果的过程中,学习气氛更加浓厚。第三,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而且还能在考察,实验中互相协作,这使得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增强,集体感更加强烈,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帮助。

  实习地点:

  试验方法:

  罗盘的使用主要是中央的磁针,天池外的内盘是钢制的,天池底色一般是白色的,底部划有一红色直线,有一端是有两个红点在红线的左右,红线是以南北定位的,有红点的一方是子方(正北方),另一端是午方(正南方),上面有一根很灵敏的磁针,磁针有一端是有一个小孔的。

  使用罗盘时,双手分左右把持着外盘,双脚略为分开,将罗盘放在胸腹之间的位置上,保持罗盘水平状态,不要左高右低,或者前高后低。然后以你的背靠为坐,面对为向,开始立向。

  这个时候,罗盘上的十字鱼丝线应该与屋的正前、正后、正左、正右的四正位重合,如果十字线立的向不准,那么,所测的坐向就会出现偏差的了。

  固定了十字鱼丝的位置之后,用双手的大拇指动内盘,当内盘转动时,天池会随之而转动。一直将内盘转动至磁针静止下来,与天池内的红线重叠在一起为止。

  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磁针有小孔的一端必须与红线上的两个小红点重合,位置不能互掉。这时显示坐向方的鱼丝线(是横的那一条)与内盘各层相交。我们要找寻的各种数据和资料,就显示在这条鱼丝线所穿越和涵盖的区域上。

  然而,罗盘上有十多二十层,究竟那一层才是坐向呢?就是二十四山那一层了。

  它就在天池附近。鱼线向方上的那一个“山”,我们用它表示向,鱼丝坐方上的那一个“山”,我们用它表示坐。

  譬如说,向山是子,坐山是午,我们便称之为坐午向子。知道自己宅中的坐向后,将罗盘放在全屋的中心点,便可以由坐向求出全屋的方位(或宫位)。

  关岭国家地质公园:

  关岭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安顺以西100公里,花江大峡谷北岸新铺乡,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展示2。2亿年前(晚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为特色的国家地质公园。2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普遍出露的三叠纪海相地层中,埋藏有2。2亿年前古生物海百合、菊石、蚌类、海龙、鱼龙、楯齿龙等化石,共同构成了极其丰富、美妙的古深海系统。出土化石的种类多而且数量大,体形完整,形态精美,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龙化石经专家研究,首次用“中国龙”、“关岭鱼龙”、“瓦窑龙”、“新铺鱼龙”、“贵州鱼龙”等地名命名龙的种属。

  实习心得: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产生地质作用的力。来自地球内部的称为内能,主要有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化学能和结晶能。来自地球外部的称为外能,主要有太阳辐射热、位能、潮汐能和生物能等。

  更重要的是罗盘的使用方法,为以后的实习打好了基础。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

  实习内容:

  土壤的容重:

  1,用环刀取土,两边用刀削平。

  2,用天平称出环刀和土的质量。

  3,用天平称出环刀和石子的质量。

  4,算出环刀的体积,石子体积,立方厘米。

  最终算出结果为:克/立方厘米

  土壤质地:成细条,易断裂,为中壤土

  酸碱度:

  土壤含水量:取一块土,先称出其质量(15克),再把其烘干,再称其质量(12克),算出水分的质量(3克),然后用水的质量除以总质量即为土壤含水量(1/5)。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土壤固相颗粒(包括团聚体)的大小及其空间排列的形式,不仅影响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河养分的储量与供应能力,而且还左右土壤中气体交流、热量平衡、微生物活动及根系的延伸等。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实习心得: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土壤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总结:经过为期五天的实习考察,我对综合自然地理的了解更为深刻,不仅更好的完善了野外知识,而且更是对课堂知识做了更好的补充。更多的了解地质地貌,水文土壤在现实生活中的形态特征,完善了我们的知识体系,让我们明白了地理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意义深刻,终生难忘!

  建议:

  1,希望每个学年都能有这样的实习考察机会。

  2,在以后的野外考察中能多做点不同的实验,以及给我们多讲解不同的机械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以后的考察地点能更具有代表性。

  4,以后的试验希望能够很好的带动同学的集体,协作意识。

  展望:

  1,能够延长考察时间,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考察知识。

  2,希望能够出省,考察到外省一些好的人文,自然地理资料。

  3,希望能和别的高校进行学术交流。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篇2

  再观贺兰山

  贺兰山,在我没有去过之前,她就是一位神秘的蒙着纱巾的美少女。让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又因为山的雄浑与沉稳,我又对他充满了敬仰,我就是他的铁杆粉丝。

  一切都源于这个专业,这门课,让我有机会去揭开她那神秘的面纱。

  第一次去的时候,是由地质学老师带着我们去了滚钟口,在那里我就感受到了贺兰山的独特,在宁夏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也有巍峨的大山去让我们仰望,他就像这块土地上朴实的农民,用他宽阔的胸怀承载着很多很多。

  这次,还是自然地理课的实践,在一次来到了这片土地。苏峪口,向往很久的山峰,我要一领你的风采。

  在距山底还有好几百米的时候,我发现路边有很多石灰色的大岩石块。老师说,这些石块是由于山体滑坡或坍塌而滚落到此的,因为山势挺拔,所以才能滚到离山这么远的地方。听着这番话,可想而知贺兰山的高大与峻峭。随着校车向前推进,一些连绵的小山丘出现在眼前。小山丘的土壤是沙土型的。由于山丘地处阳面,降雨量少,蒸发量又大,所以它的表面基本没有植被。即使有,也是一些耐旱性的小型植物。因为植物缺水,从远处看,生长这些植物的山坡就像穿上了一件黑色外衣。

  来到贺兰山脚下,抬头望去,山高且陡,让人望而却步。要攀登而上,只有寻找迂回之路。于是,我们来到樱桃谷,又让我耳目一新:这里竟然有灌木,往上还有高大的乔木。山外沉稳庄重,山里生机盎然。我不得不慨叹大自然的神奇!贺兰山最高峰有三千米左右,里面的植被呈垂直分布,也就是不同的海拔高度有不同的植物。我向上攀爬,沿途认识了不少植物。

  登山过程中,给我触动最大的还是贺兰山山体岩石上的各种条纹。途中,我一直仔细观察着岩石上的条纹,不时地用照相机记录下大自然的绝唱。那些错落有致的断层,看起来好像就要倒塌,其实却牢不可破。高耸的岩石上,有时出现浅浅的一圈无规则的却煞是好看的图案;有时又突然出现一个各种形状的洞,三角锥形的、正方体形的等;有时山顶上横空出现很有形的石像,如玄奘冠……这是大自然在岩石上作画!刻在岩石上的每一道痕迹都映射出自然走过的沧桑巨变。那是历史的积淀!

  来到双狮峰,不禁让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路的两旁各有一根连着峰体突兀出来的石柱,石柱的顶端又酷似一头狮子,所以将此处叫做双狮峰。再往四周看看,都是林立的峰群,有四五米高。若不是有一座人工个修建的阶梯,恐怕这就是一条死路了。

  在这时,我想起了岳飞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著名词句,也是因为这句诗,使贺兰山的名字广为天下人所知。登上青松岭放眼

  望去,林木葱茏、云腾雾漫、气象万千。在苍茫林海之中,还能看到奔跑的马鹿、跳跃的岩羊

  登上山顶,方圆几百里尽收眼底。心情顺畅,有一种想抒发豪情壮志的冲动。美少女,我揭开了你的面纱,贺兰山,我感受到了你的胸怀。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苏峪口之行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班级:地理科学班

  姓名:马海霞

  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