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文档 > 自荐信

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3篇 毛遂自荐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4-02-08 12:18:19 自荐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3篇 毛遂自荐的成语故事,供大家参考。

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3篇 毛遂自荐的成语故事

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1

  【成语资料】

  名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拼音: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

  出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释义: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1]草木皆兵:把草和树木都当做了敌人的兵将。形容人在极度惊慌时疑神疑鬼。

  例句:我方打了胜仗,敌人被吓得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直接逃向“老家”。

  【成语故事】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个成语,八字连同可以,只用后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便紧张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里。

  要注意成语中的“唳”字,不同于眼泪的“泪”,粤语两字读音相同,普通话“唳”不读“泪”,而读“立”了。此字可解作鸟儿鸣叫之声,“鹤唳”当然本指仙鹤鸣叫,但泛指鸟儿鸣啼。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即把风声鸟叫声也当成了敌人追赶的异常声响,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敌人的军队,足见战败逃亡时惊吓恐惧到了什么程度!

  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

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2

  【成语】:草木皆兵

  【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决定,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必须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状况,并推荐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推荐,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立刻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之后,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十分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样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草木皆兵寓意

  把野草树木都当成敌兵。形容在受到某种打击时惊恐万状、疑神疑鬼的心理。

  草木皆兵造句

  一、狼狈逃窜的匪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吓得魂不附体。

  二、然而,消费者对此抱有的恐慌心理却反向大幅上升,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三、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四、狼狈逃窜的匪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吓得魂不附体。

  五、非洲人为何对西药草木皆兵

  六、其实,营养搭配科学喂养也不必弄到草木皆兵,太讲究了就不是喂养幼儿,而是做科学实验了。

  七、灾难来临前夕,镇上的村民草木皆兵,心神不定。

  八、别的一切东西,包括午餐肉沙拉,都让他们草木皆兵。

  九、顾虑多的人,草木皆兵。

  十、因此,既不好谈疣色变,草木皆兵,又不好不再乎,应认真对待,用心预防与治疗,切莫继续传染和其他家庭成员。

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3

  【出处】

  《晋书》。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攻打东晋。东晋朝廷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八万精兵全力迎战。秦军前锋很快抵达淝水岸边的寿阳(今安徽寿县),攻下了城池。苻坚随后带八千骑兵赶到。秦军将领苻融认为,晋军根本不堪一击,于是派一个叫朱序的人去劝降。

  朱序以前是东晋的官员,他向谢石详细地报告了秦军的布置情况,并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建议谢石趁秦军后续部队未到,派兵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采纳了朱序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获全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驻扎在寿阳城对岸的八公山下。

  苻坚听说晋军攻占了洛涧后又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立即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看淝水对岸晋军的动静。当时正值隆冬时节,又恰好是个阴天,远远望去,河上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非常严整。

  八公山连绵起伏,地势非常险要。山上的草木随风而动,好像有无数个士兵正在操练。苻坚顿时吓得面如土色,惊恐地对一旁的苻融说:“晋军哪里是一支弱兵?那分明是一支强兵啊!”

  不久后,谢玄要求苻坚把军队稍向后退,以便晋军渡过淝水决战。苻坚果然中计,结果秦军在后退时遭到晋军突然袭击,伤亡惨重,大败而归。

  这就是历史上闻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淝水之战。

  释义

  草木皆兵是指把草和树木都当成了敌兵,形容极度恐慌状态下的多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