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二年级语文教案5篇

时间:2023-12-25 13:10:24 二年级教案

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

  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学

  导入新课:

  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变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传说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明确学习目标。

  检查学生预习字词的情况。

  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1、学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2)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

  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探究研讨:

  朗读3~6节,思考问题组: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

  e、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质疑释疑: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拓展延伸: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光盘等,并宣读自己撰写的介绍古生物的短文。

  布置作业:

  1、将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等办成手抄报,在班内交流。

  2、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课后记:本课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化石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它对研究地球历史以及生物变迁过程缺乏必要的理解,但却充满了好奇心。课前布置学生们进行的资料查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本课能够进行生物和语文的合作教学探究,辅助多媒体实施教学,那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2

  知识与技能

  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3、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3、理解诗歌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4、揣摩某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师:

  1、搜寻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像作品。

  2、准备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学生:

  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2、查阅历史与地理资料,了解黄河在中国历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作用。

  一、课时

  朗诵诗歌,感知内容,领悟主旨。

  一、导入

  1、用多媒体播放关于黄河的照片和影像片段,然后请一两个学生代表谈观后感。

  2、请两名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黄河在中国历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教师小结:“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

  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去领会黄河的英雄气魄。

  二、朗读诗歌

  1、学生初读诗歌,教师提示注意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诗歌内容,揣摩诗歌的.情感。

  3、请一两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师点评,并及时给予朗读指导:

  (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黄河的气势。

  (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4、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磁带,让学生听读。

  5、学生根据指导反复品读。

  6、师生一起齐声朗诵。能配上音乐则更好。

  三、内容研讨

  1、这首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朗诵词起什么作用?

  2、歌词部分,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4、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民族的屏障”?

  5、诗歌是怎样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的?

  6、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7、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学生们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明确:

  1、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了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

  2、描绘黄河的句子是“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啊!黄河!”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这

  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4、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形象地说明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则表明黄河天险作为军事屏障对中华民族起着保卫作用,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本诗塑造了一个源远流长、气势磅礴、奔腾不息的黄河形象,给人以雄壮豪迈的美感。“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这样的气势多么雄伟;“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样的气度和力量无坚不摧;“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这样一条金色的巨龙源远流长;“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这样的气魄是何等的伟大坚强!诗中的这些语句,刻画出黄河气势雄伟、源远流长的壮美形象,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壮阔的雄伟图画,营造了歌词的画面之美

  黄河颂(教案)

  1、语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节奏感强,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自由奔放而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自然的韵律。

  2、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四、配乐朗诵

  师生齐诵诗歌,播放音乐《黄河颂》。

  五、教师小结

  昔日,黄河以他英雄的气魄激励着中华儿女浴血奋斗,赢得了民族的解放与独立。今天,愿我们继续宏扬黄河精神,勇往直前,把我们的民族建设得更加强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

  本教学方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注重朗读训练,指导到位,且形式灵活多样。整个课堂书声不绝于耳,与图片、音乐融为一体,共同营造出生动活泼、激情飞扬的氛围。关于黄河精神与诗人感情等内容,教师讲得很少,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反复朗读、感悟与交流讨论去理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学生欣赏诗歌的潜能得到了开发。

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3

  语文 -、卢沟桥的狮子

  1、卢沟桥的狮子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6个生字词。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能用“有的。。。。。。好像。。。。。。”练习说话。

  3、学会欣赏生动优美的句子。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自然三段。

  重点、难点

  1、?? 了解卢沟桥的狮子有那些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2、?? 欣赏优美的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生字词。

  2、??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四自然段。

  前提测评:

  1、?? 出示几幅桥的图片,考考学生对桥的认识。

(1)???????? 赵州桥? (2)南京长江大桥? (3)卢沟桥

  2、?? 相机介绍卢沟桥的知识。

  导学达标:

  一、掌握生字词。

  1、?? 出示生字卡

(1)???????? 请同学上台指读、领读。

(2)???????? 纠正读音。

  2、?? 解释词义:

  形态各异:指卢沟桥的狮子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偎依: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驻:部队在某地住下。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1)说说对课文的理解。

  第一自然段介绍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

  第二自然段介绍桥梁上的狮子形态各异。

  第三自然段介绍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

  第四自然段介绍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2、说课文的.那个部分是重点部分?

(第二、第三自然段)

  3、习课文1、4自然段。

  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1)???????? 请学生说说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 请学生上台画卢沟桥的简笔画。

(3)???????? 朗读课文。

(4)???????? 背诵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5)???????? 配合本地区的一座桥指导写桥的文章。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绍“七七事变”,解释“挑衅”和“驻扎”的意思。

  6、延伸讲日本侵华的故事,说说南京事变等话题。从而倡导学生要热爱祖国。

  7、着爱国的情怀再读1次四自然段。

  三、小结。

  达标测评:

  1、看拼音写词语。

  Xie xi?? lian xi? diao ke? da gai? tao qi? qing chu?? tiao xin

(?? ) (?? ) (??? )(?? )(??? )(??? ) (???? )

  2、写几个歇后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想象作者第二自然段所省略的内容。

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感受噪音的危害和轻言细语的美好。

2.让孩子养成轻言细语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噪音的危害和轻言细语的美好。

2.养成轻言细语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噼里啪啦城的国家,那里是世界上最吵闹的地方。所有的居民总在大吵大嚷——

1.听一段噪音,噼里啪啦城的声音。

2.看图片,噼里啪啦城的生活方式。

二、悄悄话游戏,感受噪音带来的危害。

1.在噼里啪啦城做客玩游戏,六个小队分别在一段刺耳的音乐声中比赛传同一句话“我是可爱的小朋友,你喜欢我吗?”

规则:只能传给你后面的小朋友,不能让其他小朋友听见。

最先传完的又完全正确的获胜。

2.离开噼里啪啦城,在没有噪音的情况下做游戏,传“祝贺你离开噼里啪啦城”。

3.学生结合两次游戏,围绕噪音谈感受。

三、揭示“噪音”。

1.老师总结:刚才影响到我们的声音就叫——噪音。

(1)从“噪”字入手:很多张嘴巴说话,就是“噪”。

(2)音量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

(3)不受欢迎、让人烦躁的声音。

2.看图总体感知噪音的危害。

出示:损害听力、影响睡眠、破坏心理健康……

四、感受轻言细语的美好

1.过渡:噼里啪啦城的喧闹王子过生日,想听世界上最想的声音,国王下令“等王子生日那天,全城的人在同一时刻发出同样的叫声。”

可是,人们都很想听那最响的声音,所以约定只张嘴巴不出声,他们居然听到了——

2.听一段悦耳的鸟叫声:从此,噼里啪啦城不再吵闹了,居民说起话来轻声细语,他们有世界上最安静的孩子、最宁静的早晨、最温柔的警察……

3.看一组美好的图片,感受安安静静的美好。

五、我们怎么做

1.小组交流,探讨:既然噪音这么可怕,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总结演示:“嘘,小声说话!”

(1)训练小声传话。

(2)训练小声放椅子。

3.升华虽然要小声说话,但是发言要大声。

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5

  第 五 单 元备课

  本组教材围绕“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遨游汉字王国”分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根据这些建议的提示,按照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对于了解必要的知识、启发思路是很有帮助的。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为保证活动的效果,活动前要制定计划;活动结束后,要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

  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的活动主要有:1.小组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2.举行猜字谜游戏;搜集有汉字谐音特点的歇后语、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3.搜集汉字字体特点及变化的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进行社会用字调查,写简单的调查报告;搜集书法作品,举办书法展览。4.用多种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小学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4)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2.过程与方法

  根据阅读提示,制订活动计划,让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序开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准备:

  相关的教学挂图、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教学重点:

  1.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2.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教学时间:十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2.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点: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2.打开书第76页,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3.揭示内容。

  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 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书课题“遨游汉字王国”)

  二、整体阅读,感受汉字的神奇。

  1.教师谈话: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课本第78至83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4”,感受汉字的神奇吧。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1)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2)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3)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3.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关于字谜:请学生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汇报。

(2)关于《有趣的谐音》:

  师: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答:歇后语和笑话。)

  师:能说出哪些字是字谐音吗?(3)关于《仓颉造字》:学生读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4)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说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检查生字的读音。

  三、总结拓展,激发学生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2.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教学重点: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教学难点: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教学过程: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开展活动来进行综合性学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好综合性学习呢? 2.提示: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对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第77页。

  3.学生自由读第77页上面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要求。4.学生汇报从这段话中了解到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注意要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作适当调整。)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二、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教学难点: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交流活动计划。

  2.说说各自的计划中需要什么资料。

  二、搜集资料

  1.查阅相关书籍,可以小组内共同完成。2.上网查询资料,作好记录。3.走访调查周围的人。

  三、整理资料

  1.小组互相交流搜集到的资料。2.给资料进行分类。3.筛选有用资料。

  四、总结、作业 1.补充资料。2.继续整理资料。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并运用资料。教学重点:学会资料分类。

  教学难点:会运用资料来说明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搜集并整理了资料,现在我运用这些资料来解决问题吧。

  二、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1.说说汉字的历史。

  2.“馒”字的追根。(1)教师讲讲馒头的来历。(2)教师谈感受 3.了解字典的由来

(1)我国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时许慎所编,叫《说文解字》。(2)第一部称为“字典”的书,是清朝的《康熙字典》。(3)我们现在用的字典都叫什么名字?

  三、总结、作业 继续整理资料。

  第 五 课 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汇报综合性学习成果。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教学难点:通过活动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汇报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二、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1.字谜大擂台。

(1)教师引言:首先,我们从汉字的猜字谜开始。同学们,大家在课外一定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我们要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大家准备好了吗?

(活动说明:教师事先将学生收集和编写的字谜和谜底集中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必答题、抢答题若干道,分别用不同的信封装好,以便主持人活动时使用。)(2)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全班分成三个活动组.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编号,每个组人数尽可能相等。

●在班级中选出一位活动主持人,五位裁判员,一位记分员。

●必答题每题5分.答对加5分,答错不扣分。●抢答题每题8分.答对加8分,答错扣8分。

(说明:教师根据活动的效果和学生人数进行控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3)交流体会,感受乐趣。

  活动结束后,可以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也可以介绍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2.谐音俱乐部。

(1)教师谈话:刚才我们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大擂台,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进人我们的谐音俱乐部,再次享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2)互动游戏。

  歇后语:学生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

  古诗:学生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

  对联:学生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笑话: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

  三、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实践。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无穷乐趣。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课下,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还可以在教室里出一 期黑板报。

  四、总结全课

  同学们,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制订活动计划,我们还通过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料,感受到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我们的收获真大.大家还想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吗?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历史和文化,感受汉字的神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

  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第一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

  下面,我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2.导入新课。

  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多地了解汉字。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本的第85—90页的“阅读 材料”。

  二、整体阅读,了解汉字文化。

  1.教师谈话:首先,让我们阅读“阅读材料l一7”,具体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吧。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1)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7”,想一想这7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2)除了上述7个有关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3)阅读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3.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活动。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关于《汉字的演变》。

  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演变的过程,教师可以再另找一两个汉字的演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汉字演变的规律。

(2)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讨论。

(3)关于《一点值万金》:先由学生自读,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三、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1.教师总结:通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大家在学习中有了很多收获。

  2.布置任务: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继续学习。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历史和文化,感受汉字的神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学会14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我爱你,汉字》,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历史和文化,感受汉字的神奇。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历史和文化,感受汉字的神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并复习汉字文化知识。2.用自己的话讲讲汉字故事。

  二、学习新知

  1.关于《街头错别字》: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2.关于《赞汉字》:学生自由读一读。

  3.关于《书法作品赏析》: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4.关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①教师谈话: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让我们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学生自主读文章。

③检查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掌握的情况。

④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⑤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点。

⑥学生将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抄下来。

  三、总结回顾,布置任务。

  1.教师总结:通过上面“阅读材料”的学习,我们不仅增长了更多的汉字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更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大家在学习中有了很多收获。

  2.布置任务: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第 八 课 时

  教学目标:在活动中,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教学重点: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教学难点: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教学过程:

  一、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1.引语。同学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a.自由组成小组.b.讨论活动内容;c.制订活动计划;d.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e.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看一看第84页。

  4.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第84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活动的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做适当调整。)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二、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和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

  2、通过社会用字调查,增强学生规范用字的意识,努力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通过近一阶段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对汉字你有了哪些了解?

  二、趣味活动 1.字谜

(1)赔惨了()(2)甲乙丙丁都不对()(3)千里相聚()

(4)一月一日非今天()(5)半部春秋()2.歇后语

(1)灯盏无油——(2)自行车下坡——(3)秃子打伞——(4)不是男孩—— 3.对联

  三、总结、作业

  1.搜集字谜、歇后语、对联。2.自编字谜。

  第十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学生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学生对汉字的了解。教学难点: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并复习汉字文化知识。

  2.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首先,请大家讨论一 下,你打算怎样汇报?

  二、开始汇报

  1.说说汉字的演变过程。2.谈体会:

  汉字字形总的变化为: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4.欣赏书法作品

  三、总结、作业 背诵《赞汉字》。

  第十一课时

  教学目标:在书法作品的欣赏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增进学生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学难点:能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明确任务。

  1.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大家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汉字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在活动中一定有不少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首先,请大家讨论一下,你打算怎样汇报? 2.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评点。

(说明:若学生提出合理的、科学的建议,教师可以予以采纳;若没有,则按照如下建议进行。)

  二、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1.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1)教师引导。

  同学们,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其间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下面请大家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其他同学一同分享。(2)分组交流,共享资料。

  学生在小组内由组长组织进行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介绍,介绍完后,大家可以互相传看。

(说明:学生提供的材料最好是多种多样的。如,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图片的,有在网上搜集到的电子文本,也有口头介绍的……)(3)全班汇报展示。由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2.小小故事会——“一字之差”的教训。(1)教师引导。

  正确使用汉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字值万金”的教训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教训还有很多很多。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活动,相信大家一定搜集到不少这样的事例吧。

(3)组内互说,推选代表。(4)说说听完故事的体会和感受。

  3.小主人在行动——我为规范用字出点力。(1)教师引导。

  同学们,在我们的综合性学习计划中,安排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社会调查活动。大家是如何开展这一活动的呢?请每个组的组长汇报一下活动开展的情况。

(2)组长汇报活动开展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和评价。(3)教师小结,并提出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要求:

①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打算怎样汇报。

②然后进行合理的分工。

③在小组内进行预演。

④小组合作在全班汇报。教师提示注意的几点。

  4.展示的形式要多样。

  实物类:书籍报刊、小型招牌广告、商标……

  照片类:大型招牌广告、大型商品的商标、各种食物菜谱、各 种商品信息……

  记录类:电视字幕、各种公文、信函……

  其他

  5.展示的内容要全面。

  不规范的字与规范字对比表。

  简单的调查报告。

  给有关部门的建议书。有关部门的回信或答复书。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1.总结回顾。

  同学们,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通过认真拟订计划,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希望大家把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2.拓展延伸。

  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继续探究汉字的相关问题,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想一想自己最想探究哪些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

  第十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欣赏书法作品

  教学重点:在书法作品的欣赏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在书法作品的欣赏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会欣赏书法作品吗? 2.书法作品该如何欣赏?

  二、参观书法作品

  1.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历来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喜欢书法艺术的人数不胜数。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将举办一次书法作品展览。看,我们的教室被大家布置成了书法艺术的殿堂。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2.教师提出参观要求。

①参观时,注意言行文明,不要拥挤,不要大声喧哗。

②参观时,注意认真欣赏,了解各种书法艺术的特点。

③参观时,可以向班上有书法特长的同学请教练字的方法。3.学生进行参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4.学生谈感受,说说今后打算怎样写好字? 5.制定练字计划。

  三、总结

  汉字不是僵硬的、无生命的符号,汉字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让我们走进汉字的缤纷世界,继续研究汉字吧。

  五、作业

  1.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找更多的资料进行探究。2.每天坚持练毛笔字一篇。3.背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