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二年级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篇

时间:2023-07-29 16:04:08 二年级教案

  【前言】本文是热心会员“sx41”分享的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篇,以供参考。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发现”的教学,使学生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变换顺序前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2、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认认”、“我会填”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规律认识8个字,能准确地运用词语。

  3、教学“我会读”,使学生能自己读懂小故事。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题开展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5、通过“展示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展示。

  课前准备

  1、课件、实物投影仪。

  2、词语卡片。

  3、制作材料、奖章。

  教学设计

  一、我的发现

  1、游戏导入。

  师:我们先来比一比,谁的脑子最灵活,老师说一个词,请同学们把它倒着说出来。如:“好人——人好”,“新春到——到春新”等。书中也有几组类似的词语,大家看看,你发现什么了?

  2、学生自读。

  3、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认读词语、正音。

  4、拓展练习。联系生活实际,再说几组类似的词语和生活中有趣的运用。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①课件出示两个熟悉的字,如“月”“夫”,学生认读。教师演示两字合并组成新字。

  ②学生自读课本,拼读生字,同桌互相正音,并想想两个熟字与新字的联系。

  ③出示生字,请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并当“小老师”领读,试组其他新词。

  ④举出几个从课外学到的类似的字,介绍给大家。

  2、我会填

  ①学生自读两组意思相近的词。

  ②小组讨论,试着把每组的两个词填入句中,看哪个词更准确一些。

  ③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订正,并读句子。

  ④试说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词语和句子。

  3、我会读

  ①自读小故事,同桌互相正音。

  ②小组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故事。

  ③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④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鲁班是怎样造伞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你还有什么问题?

  ⑤拓展:再谈谈鲁班的其他发明及趣事。

  三、口语交际

  1、作品创作。

  用准备好的材料做自己喜爱的小制作,可以合作。(可布置在课前制作)

  2、作品展示。

  将教室布置成展览馆形式,学生自由欣赏、品评作品。

  3、交流心得。

  学生就座,主持人请大家畅谈观感。学生个别发言,谈自己观看作品的感受,并现场提问,请制作者谈创作灵感的产生、创作过程、创作中的趣事和困难等等。其他同学可作提问、补充,共同交流。

  4、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创作奖”“最佳主持人”“最佳口才奖”等。

  5、颁发奖章。

  四、展示台

  1、小组展示自己收集的邮票,介绍其内容。

  2、小组推荐新颖的邮票在班上展示,并做有关介绍。

  3、通过出示条幅、书法作品、雕刻作品等展示用来当自己“座右铭”的名言、谚语等,并说明喜欢它们的原因。

  4、教师与学生一起介绍其他有意义的课外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拓宽展示内容,从多方面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汉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的寓意: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坚持不懈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鼓励自己,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

  1、认识16个汉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寓意: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坚持不懈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鼓励自己,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头上两根须,身穿彩花袍。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

  2、播放歌曲《虫儿飞》,展示蝴蝶图片。美丽的蝴蝶有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

  3、齐读课题:《小毛虫》。简单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小毛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昆、怜、挪、仿、佛、尽、任、何、纺、竭、规、律、待、挣、愉、绒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尽、仿、纺、怜、挣、挪。

  (1)比较认知“挣”和“挪”: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配合猜谜语和图片认知进行)

  (2)“怜”字结构书写时不要少一点。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把字写好看。(配合生字组成完成)

  (3)“尽”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注音多音字读音。(配合猜谜语和图片认知进行)

  (4)找不同:“纺”和“仿”,并进行组词。

  5、学习多音字“尽”“待”“佛”。

  6、开火车读准字音。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笨拙的小毛虫,花间飞舞的花蝴蝶,它俩……一起来认真学习《小毛虫》吧。

  1、一条小毛虫趴(pā)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大大小小的昆(kūn)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只有它,这个可怜(lián)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注意语速的快慢,读出小毛虫的“可怜”。)

  2、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nuó)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zhuō)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fǎnɡfú)周游了整个世界。

  (认真读,读通顺,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

  3、尽(jǐn)管如此,它并不悲(bēi)观失望,也不羡(xiàn)慕任何(rènhé)人。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它,一条小小的毛虫,眼前最要紧的是学会抽丝纺(fǎnɡ)织,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jiǎn)屋。

  (有些句子要重点朗读。)

  4、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jié)力地工作着。它织啊,织啊,最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屋里。

  (要读出小毛虫的“坚持不懈”。)

  5、“以后会怎样呢?”它在与世隔绝的茧屋里问。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ɡuīlǜ)!”小毛虫听到一个声音在回答,“你要耐心等待(dài),以后会明白的。”

  (读出小毛虫的迷茫。)

  6、时辰到了,它清醒了过来,再也不是以前那条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zhènɡ)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yínɡ)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bānlán)的花纹。它愉(yú)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rónɡ)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它飞啊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ǎi)之中。

  (要读出破茧成蝶的喜悦感。)

  五、课堂展示

  1、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1)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2)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2、有感情地读一读文章。

  3、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借助提示讲一讲这个故事。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流利,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整、抽、纺、织、编、怎、布、消。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整、怎、布、消”的注意要点。(预设:“整”上部分笔画紧凑;“怎”注意三个点;“布”左上包围;“消”注意“月”的撇变竖。)

  4、学生临写生字。

  七、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小毛虫》”,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钩、铲、梅”等10个生字。

  2.由词到句的综合运用,会用词语造句并仿写句子。

  3.会用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

  4.积累古诗。

  5.阅读《李时珍》,学习快乐读书法。

  【教学重点】

  1.认识“钩、铲、梅”等10个生字。

  2.由词到句的综合运用,会用词语造句并仿写句子。

  3.会用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

  【教学难点】

  由词到句的综合运用,会用词语造句并仿写句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金、木、水、火、土是五中偏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五中偏旁组成的新字。

  二、认字写字。(出示课件)

  gōuchǎnméishìyuánzhǎng

  钩子铲子梅花柿子源头涨潮

  jùcànkuǎfén

  火炬灿烂垮掉坟墓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读句子,巩固认字。(出示课件)

  今天,涨潮过后,我们拿着钩子、铲子来到海边。灿烂的晚霞挂在西边,天渐渐暗下来,我们拿着火炬照着亮,用铲子去挖一个个凸起的小“坟墓”,很快,一只只大螃蟹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5.测试。用线将拼音和汉字连起来。(出示课件)

  chǎngōuyuánshìméijù

  钩铲梅柿源炬

  三、字词句运用。

  1.小组读这些词语,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查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然后小组同学互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这些词语的规律,每两个一组,每组都是一组近义词。在读的过程中,弄懂每组词语的意思,师再要求同学们自读、开火车读。读完以后,再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句子。

  (1)汇报交流

  (2)(出示课件)教师提示:“突然“和“忽然“都用在没想到,出乎意料的情况下。但两者词性不同,“突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

  造句:我正要出去,忽然下起了一阵大雨。

  我的自行车刚才还在这儿,怎么突然不见了。

  “立刻”和“马上”都是常用表示时间接近的副词。它们的意思非常接近,互换时,整句的意思不变。“马上”要比“立刻”表示的时间更短一些。

  造句:听到命令,战士们立刻投入了战斗。

  你告诉我她在哪里,我马上去找她。

  “一瞬间”和“一眨眼”都表示时间很短的意思。“一瞬间”经常用作书面语,而“一眨眼”经常用作口语。

  造句:刚才他还在这儿呢,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见人影了?

  事情的发生就在一瞬间。

  “逐渐”和“渐渐”都能表示缓慢地变化。“逐渐”还能表示阶段性的变化(一步一步)。

  造句:他逐渐从噩梦中清醒过来。

  太阳渐渐升高了,天热了起来。

  “慢慢”和“徐徐”都指进行的速度慢。“慢慢”有时不一定有状态的变化,“徐徐”强调动态的变化,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造句:老师慢慢向他走来。

  气球徐徐上升,越飞越高,直到看不到踪迹。

  “慢吞吞”和“慢悠悠”都有缓慢的意思,都指动作非常慢。“慢吞吞”常指动作慢,“慢悠悠”有时还指悠闲的样子。

  造句:他走路慢吞吞的,真让人着急。

  他慢悠悠地走在林间小路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2.根据提示,先阅读句子,然后想象一下画面:最后一个太阳害怕的样子是怎样的,躲进大海时又是怎样的。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然后互相表演一下“害怕极了”和“慌慌张张”。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表演的好的同学向大家进行表演,然后评选出表演最精彩的一组。

  示例:李明杰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跑进了教室。

  四、我的发现。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一组字,你就会发现:每组字的偏旁都相同,都和同一件事物有关。(出示课件)

  神祖礼福都有“礻”,带这个偏旁的字一般与神(包括对神的崇拜活动和心理)有关

  冰、冷、冻、凉都有“冫”,带有这个偏旁的字都与“温度”有关。

  补、袜、衫、被都有“衤”,带有这个偏旁的字都与“衣服”有关。

  海、流、洒、滴都有“氵”,带这个偏旁的字都与“水”有关。

  认识了这些字以后,同学们还可以用这些偏旁写出一些别的字和同学交流,看谁写得多。(出示课件)

  示例:礻:祁祠祝

  冫:决冯冲

  衤:初衬裤

  氵:湖江池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用词语造句、还知道了偏旁的意思,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练习巩固。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一首诗,诗的名字是《舟夜书所见》。(出示课件)

  昼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借助拼音读古诗。

  2.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查慎行:清代诗人,其族叔查继佐为清初文字狱案庄廷鑨明史案首告者之一,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浙江海宁袁花人。著有《他山诗钞》。

  (3)说说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

  夜黑了,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二、阅读《李时珍》

  同学们,当你得病吃药治好了病的时候,你知道吗?许多药方是记载在《本草纲目》这本巨蓍上。这本书是谁写的?他用多长时间写成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时珍》这篇文章。

  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什么立下了行医的志愿?(出示课件)

  小议理解:世代行医救死扶伤

  自由读,议: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李时珍立下行医的志愿。)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什么要写一部完整的药物书?(出示课件)

  讨论(读句子,抓重点词语,谈体会的方法)

  点拨:李时珍发现了药物书的缺点,他想,病人吃错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定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从“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你看出了什么?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出示课件)

  (李时珍是一个非常负责的人。)

  这段主要讲了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李时珍是怎样收集材料的?从这些句子中,体现了李时珍怎样的品质?(出示课件)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体现了他不怕环境艰难,不怕气候恶劣,勇于吃苦的精神。)

  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尝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体现他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实践的精神。)

  口头填空,并说说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

  李时珍走了( )里路,拜访了( )个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上没有的知识。

  (说明他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为写书做了充分的准备。)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说说这段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为写书,李时珍做了大量的工作。)

  4.阅读最后一段,说说“二十七年”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

  (说明编写时间长,字数多,内容丰富,包含的药物多,比较完善。)

  齐读说说主要内容。

  (李时珍终于写出了《本草纲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李时珍的伟大的精神。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积累了古诗《昼夜书所见》这首诗,还认识了一位名人李时珍。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感受到了李时珍优秀的品质,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多积累,不断地充实自己。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同学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应用“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听说能力。

  3、通过引导同学发现人类文明的事物与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同学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使同学乐于展示自身的作品以和收集到的资料,并善于学习他人好的地方。

  【教学重点】

  发现“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

  口语交际。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这一课时包括“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两局部内容,知识丰富,形式多样。教学时,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同学在语文乐园里“逛迷宫”、“过字桥”、“练嘴皮”、“赏对联”,引导同学自主探究,乐学善思。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语文乐园”里玩,大家觉得怎么样?好!首先我们来“逛迷宫”。

  二、“逛迷宫”

  1、寻找“燕子”和“剪刀”的相似之处:

  用课件打出“燕子”以和其它的事物,并依次标上序号。让同学自身观察说出“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并把“燕子”和“剪刀”用线连结起来。

  2、寻找其它事物的相似之处:

  ⑴ 让同学把对应事物的序号写在纸上,比一比谁找的又对又快。

  ⑵ 指名说出对应的事物。教师用电脑把对应的事物连起来。

  ⑶ 同学互相检查结果,全做对的奖给一张“小燕子”模型。

  三、“过字桥”

  同学们,“迷宫”逛好了吗?下面我们过“字桥”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下面我们就开始“过字桥”。

  1、课件出示所有要认识的生字,请同学们读认。

  2、鼓励能认识其中生字的同学让其说说自身是如何认识这个字的。

  3、同学自读课本,看一看自身发现了什么?

  4、同学展示自身的学习所得。

  5、分男女生读一读。

  6、以组进行活动:

  一人写原字,一人加偏旁,一人加拼音,一人组词。完成后与其他组交换检查,看哪一个组做的又快又对,获胜的组可以优先进行下一个游戏。

  四、“练嘴皮”

  同学们,“过字桥”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下面我们要练一练嘴皮,看一看你会不会说。

  1、课件出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以和填空练习题。

  2、请同学们看图填空,可以说出不同的答案,只要前后搭配合适就能得到鼓励,说得好的要奖给课文中的对联(上联或下联)。

  五、“赏对联”

  同学们,大家的口才都不错。为了褒扬同学们,我请大家欣赏对联,好吗?

  1、自读、同桌读、分男女生读、指名读。

  2、说一说自身知道的对联知识。

  3、教师小结对联知识。

  4、做“找朋友”游戏:

  请刚才拿到对联的同学找到自身的同伴,大家读一读,看找对了没有?

  5、请大家说一说欣赏对联的感受,趁机请同学们去搜集对联,并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写下来,准备展示。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的春光 的阳光 的天空

  的田野 的小溪 的枝条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春天的发现”。为了使同学言之有物,我准备带领同学去春游,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说一说自身的发现,写一写自身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春游前奏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去春游了,去发现春天了。请大家睁大双眼,把你看到的写下来。休息时,我们要进行交流,看谁发现的多,看谁的发现新。返回时,我们就要请这些同学来做“导游”,给我们介绍美丽的春天。

  二、游中交际

  1、教师边走边指导同学观察的方法。

  2、以组进行,交流自身观察到的春天。

  3、各组评选出优胜者,参与全班的交流。

  4、评选“小导游”,返回时有几名“小导游”轮流介绍沿途的景色。

  三、游后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智慧的双眼又发现了许许多多春天里美好的事物。课后,请同学们利用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查寻,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收集起来,准备参与展示会。

  〖板书设计

  春天里的发现

  细心观察 畅所欲言

  第三课时

  〖设计理念

  本课时主要是通过办“展示台”,开“展示会”的形式,鼓励同学从不同方面展示自身的身手和学习收获,使其发生成绩感。

  〖教学流程

  一、上宽带网

  同学们,宽带网是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通过宽带网,我们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今天,宽带网给我们送来了什么礼物呢?请同学们看一看吧!

  1、自读宽带网,指名分段读,大家齐读。

  2、说一说自身从宽带网上获得的信息。

  3、说一说自身还知道春天有哪些花。

  4、展示自身上网查到的花的资料(假如同学没有查到,教师给予补充)。

  二、展示自我

  1、以同学的课桌为“展示台”,展示同学的作品。

  2、愿意当“导游”的同学介绍自身的作品。

  3、愿意当“游客”的同学观赏他人的作品。

  4、把同学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展示台”里,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板书设计

  展示台

  今天,我当家!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5

  教材:

  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单元:亲情与关爱

  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休时所见所闻所感,描述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妈妈先睡着了。孩子静静地看着熟睡的妈妈,看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表达了母子之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八个生字,会读文中十六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的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说一说睡梦中的妈妈是怎样的。

  3.引导学生动笔写一写,表达对妈妈的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深感悟母子之爱,感悟亲情。

  重难点分析:

  ●本课生词较多,应该根据在不同层次的阅读中适时加以理解。方法上要注意在学生自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交流或教师点拨。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容易激发而难以保持,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强化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深入到读文、识字。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于母爱的故事。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由实际生活导入新课。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爱我们的妈妈,你们观察过自己的妈妈吗?

  2.教师过渡:有一位小朋友在妈妈睡着的时候,也仔细地看着他的妈妈,你们想不想听我讲讲?今天我们一起走入《妈妈睡了》,去了解这个孩子和他的妈妈之间的故事。课件展示

  3.揭示课题,板书《妈妈睡了》。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个题目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随文识字。

  1.教师范读。出示图片,提出要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3.同桌互读。

  4.指名接段读文。

  5.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评价优点,并提出建议。

  6.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此处需要老师详细提供句子。

  (1)读句中的生字。

  (2)读句子。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语境,只剩下生字,再读。

  7.开火车识字,并给这些字组词。

  8.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从日常生活入手,切入本课教学,使阅读和生活之间建立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教师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识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中之重,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采用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和以各种方式和生字“打招呼”两种形式进行生字认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根据阅读提示读课文:想想妈妈睡觉时的样子?用横线画出来。学生自学。班内交流。教师指导朗读。课件展示

  2.课文中表达了母子间真诚的爱,确实使人真受感动。哪些地方使你感动?读一读,找一找。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1)品读课文第4、5自然段。

  思考:你怎么知道睡梦中的妈妈美丽的?你感悟到什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说说在孩子的眼中,妈妈哪些地方美丽、可爱。读读有关的句子,感悟妈妈对孩子的爱。说一说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2)品读课文第5、6自然段。

  理解“慈祥”,并结合学生自己身边的人来说说。思考:从哪看出妈妈慈祥?说一说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课件展示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母子间浓浓的爱。

  (3)品读课文第8、9自然段。

  引导学生体会从哪些词句中感到妈妈好累。妈妈为什么这么累?体会妈妈的爱。课件展示

  指导朗读:我们都想让妈妈好好睡一觉,那么,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读这段呢?可读、可说。可模仿妈妈睡觉的动作,可回忆自己妈妈的辛苦,再充分朗读感悟妈妈的辛苦,妈妈的爱。这里有个句子写的很美,对比读一读。说说哪个更好。出示课件。

  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己达成浅层次教学目标的能力。边读边想象,培养了学生的读文想象能力。抓住重点,品词析句,培养了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在学习方式上,将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和班级交流等不同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对课文中人物情感的理解,使学生受到爱妈妈的潜移默化的感染。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机会,通过师生间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二课时

  一、课文回顾,升华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1.朗读课文。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入情入境,用心读书,表达母子爱的真情。

  2.根据课件中的提纲,梳理全文,回归整体。

  二,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小话题的练习。

  你爱你的妈妈吗?你想对妈妈说什么?你想为妈妈做什么?

  三、练习书写本课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

  3.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4.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四、课后延展。

  1.把自己最想说给妈妈的话写在一张纸条上或是做成一张卡片,回家后悄悄放在妈妈能看到的地方。

  2.把妈妈怎样爱你们和你们对妈妈的爱写到自己的“小笔头”里。及时复习巩固,体现阅读教学整体性的原则。指导学生写字抓住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到规律,促进写字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回顾,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的印象。将学生在课上的情感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的习惯,并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3、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教学难点

  1、“瓦”、“脆”的记忆和书写。

  2、培养学生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

  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媒体资源:视频《泉水》,动画《泉水:生字学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导入新课

  春天里,泉水唱着欢快的歌儿流进小池,流过平地,流到果园,穿过山谷,它给别人带来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板书并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利用视频《泉水》进行听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

  1、卡片认读生字(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

  哦、股、缝、罐、塔、杜、鹃、脆

  教学方式:自读、齐读、指名读

  注:“哦”的音是“”,不是“w”;脆的音是“cuì”,不是“chuì”

  2、自读课文。要求: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读一读。(先自读再小组互读)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打等级。

  4、泉水都流过了那些地方?(板书:山腰平地果园山谷)

  【低年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此环节充分发挥组内资源优势,互补共享。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三、品读领悟

  理解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组内学生轮流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读不好的句子大家共同指正,反复多读几遍。)。

  1、小组读课文,讨论:泉水快乐吗?为什么?

  2、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读好泉水说的四句话:

  (1)泉水(高兴地)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泉水(快乐地)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泉水(愉快地)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泉水(兴奋地)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注:1、括号中的词语为教师所加,教师在教学中相机提示,可让学生填空,也可自己引导。

  3、引读二、三、四、五自然段。

  4、学生选读二、三、四、五自然段。(方式:自读、挑战读。)

  5、学生选背二、三、四、五自然段。

  6、这股泉水是从那里来的呢?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重点指导读好“冲出来”。

  7、读好六、七两个自然段。(方式:跑呀,跑呀做重点指导。问:泉水要流到那里去?你从那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让学生参与评价,利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写字质量。同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更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

  8、通读全文。

  第二课时

  四、巩固延伸

  1、丁冬的泉水还会流到哪里?一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2、补充说句子:

  泉水流到,它看见了,泉水说:“”

  【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一)积累:

  读课文,自愿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还可以仿照书上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句子。

  (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

  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让学生读、摘、写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练习:

  1、填空

  ()的杜鹃花()的身影()的镜子

  ()的山谷()的歌声()的果子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泉水有()、()、()、()的特点。

  (2)泉水流过()、()、()、()。

  (3)、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流进山谷

  流过果园

  流到平地

  穿过小池

  注:本题旨在巩固流进、流过、流到、穿过这4个词的搭配,教师可依据自己实际出其它题型区别这4个词。

  3、照样子写一写:

  例:很多很多

  很多很清

  很甜很美

  4。延伸

  泉水快乐是因为它帮助了姐姐、杜鹃花、果树、画眉鸟,愿大家都能成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出示名言

  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奉献和付出。——————爱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