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小学语文教案4篇

时间:2024-02-10 10:58:18 教案大全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4篇,供大家参阅。

小学语文教案4篇

小学语文教案1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内,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并且在教法上有大胆尝试呢这节课的总的教学设想是:自读、自悟。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一、充分朗读,读中质疑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在上课的前5分钟内,简洁地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之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学生在读的时候,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流利、读得好。在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的会从课题中提出“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有的会从课文中提出“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有的还会从课后思考题中提出“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谁说得对”。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再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阅读课文穿针引线。

  二、以疑引读,思后释疑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三、读后悟理,角色体验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要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坐在井底的电脑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最后得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很自大,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字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正确也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一。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并引出“该怎样做”这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得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

  【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坐井观天。

  师: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是*小朋友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不能做到啊?

  教师很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生:(齐答)能!

小学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父亲”对鸟的了解和热爱及“我”的护鸟心愿。

  3、了解课文通过对鸟的了解间接表现对鸟的热爱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鸟的了解和热爱及“我”的护鸟心愿。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对鸟的`了解间接表现对鸟的热爱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2、小组分角色读、指名读课文。

  3、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班上汇报,教师重点强调“喃、浓、腾”的读音和“味、猎”的字形。

  5、指导写字。

  6、学生练习写“并、喜、重”,体会写字规律。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体会教师朗读时的情感。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质疑。

  3、教师重点引导: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从哪些地方看出父亲对鸟很了解?

  (2)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4、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读课文,再讨论思考题。

  5、汇报。

  三、实践活动。

  查阅有关鸟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3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学习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网12网

  1、“我们的民族小学”给你的印象怎样?交流感受。

  学生说后,老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吧。

  展示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现在,让我们仔细看看他们上课的情景吧。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3、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他们上学路上、课堂学习、课余玩耍的情景,感受到这是一座美丽、团结、友爱的`边疆小学。你喜欢这座民族小学吗?请对那里的学生说几句话吧。

  二、布置综合性学习作业。

  1、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如果用表格的形式,可以参考课本第11页的做法。

小学语文教案4

  教学目的: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多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本课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录像、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游览胜地,它们有的是以种类繁多的游乐设备吸引众多的游客,有的则以绮丽的景观闻名遐尔。我们同学去过哪些自以为较好的地方?它以什么吸引你?是否听说过一处以“大榕树”而闻名的旅游胜地?

  2、同学介绍有关资料。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这棵大榕树的课文。(板书:鸟的天堂,齐读课题。)

  “天堂”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堂”指什么?

  大榕树和天堂有什么关系?

  二、各自读文,思考:

  ①、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②、每次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找出有关语句。

  ③、每次看后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 ”划出语句。

  1、相互交流。

  2、集体交流。

  三、学习(1—4)小节

  1、指名读1—4小节,思考:写了什么?

  投影显示句子:

  “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品一品:哪些词用得好?

  “拨”、“移”让人感觉船行驶轻快,与下文的“没有一点波浪”相呼应。

  “声音像乐曲”写出了心情的愉快。

  四、质疑。

  五、布置作业 :

  1、写出反义词

  热闹( ) 茂盛( ) 不可计数( )

  2、选词填空

  似乎 几乎

  他高兴得( )要跳起来了。

  ( )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陆续 继续

  我们( )跳上一只船。

  我们( )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灿烂的( ) 茂盛的( ) 翠绿的( )

  平静的( ) 美丽的( ) 热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