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5篇

时间:2024-02-13 10:45:12 教案大全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语文教案5篇,以供参阅。

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2、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孩子们,今天我们来聊聊自己身边认识的人,把你熟悉的这个人介绍给大家。

  2、相互交流,激发兴趣。

  孩子们,有的人热心助人,爱管“闲事”;有的人天真顽皮,活泼可爱;有的人倔强、爱哭、爱闹;有的人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有的人勇敢正直;有的人勤劳简朴,还有的人幽默风趣……那么,你要介绍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3、今天,我们就把你熟悉的这个人写下来。教师板书题目:(板书: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习作的学习中。

  二、出示词语,选定题目。

  (出示课件)

  小书虫乐天派智多星

  运动健将故事大王幽默王子

  热心肠昆虫迷小问号

  1、看了上面的词语,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起他(她)?

  预设:看到了“热心肠”,我想到了我的同桌;

  预设:看到了“昆虫迷”,我想到了我的表哥,他特别喜欢昆虫,在家里养了各种各样的昆虫。

  设计意图:

  出示词语,引导学生确定题目,为习作打下基础。

  2、给你的作文选择一个题目,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

  如“我们班的昆虫迷”“故事大王张小乐”……

  三、明确任务,选材构思。

  1、明确要求。(出示课件)

  (1)自己读读本次习作的要求。

  (2)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总结归纳本次习作的要求。

  ①写熟悉的人。

  ②语句要通顺。

  ③通过一件事或人物的一系列行为来写。

  ④抓住人物的特点。

  写的人是你身边的`人,可以选择一件事来写,这件事必须真实,不能凭空捏造,这件事要能反映人物的特点,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语句要通顺。也可以通过人物的一系列行为来写,认真观察在特定情境下,人物的具体行为,写下来。

  设计意图:

  出示课件,展示习作要求,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小组讨论。

  想写谁?这个人物给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他(她)的什么事例或哪些行为?

  3、集体交流。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评议和引导,有的学生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板书:抓住人物特点写)

  (2)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着重指导学生在写人物时要写出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等,丰富人物形象,丰富自己的表达。并接着板书:写出人物的神情、动作、心理、语言。

  四、学生习作,下笔成文。

  起草动笔。教师巡回指导。

  1、学生开始自己的习作。

  2、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在优秀作文的旁边作标记,争取对每个学生的习作情况了然于胸。

  五、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请写出优秀作文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修改。

  3、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

  设计意图:

  写作后,再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

  六、与人分享,交流乐趣。

  1、将自己的作文读给所写的人,或者爸爸妈妈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并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2、将修改后的作文誊抄在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通过一件具体的事,

  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来写。

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要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2、积累名言,从中受到教育和鞭策。 3、初步了解章回小说。 4、了解民间传统传唱艺术,热爱民间健康的艺术式样。教学重点难点:要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教学准备:找到一本章回小说

  教学流程: 1、基础练习 A写出下列词语第一组的词语小组内四个人共同完成,看哪一组完成的快。第二组同学自己独立完成 B读两组句子,体会每组句子的写法有什么不同。要在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C仿写句子。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喜怒哀乐的一种心情。

  二、日积月累 1、自读自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 3、说说自己对这三个名人了解。请学生在小组内熟读这些名言。互相学习看谁一口气背的多

  三、知识窗: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短文。请同学们说一说这篇征文与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小说?这叫什么什么小说。这样的小说有什么特点?

  四:开心一刻自读这段快板,说说你在什么时候听过这样的快板。你喜欢吗?为什么?读出这段快板有感觉与韵味,你会读吗?用课件补充民间传唱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语文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7个,理解新词8个。

  2、继续训练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而成的段。

  3、能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

  4、能正确朗读课文,感受爱因斯坦从小认真作业,不怕失败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学习提示”指点的方法,读懂课文第2段。

  难点:体会爱因斯坦做事肯花力气、诚实、不怕失败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复习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3、按“学习提示”要求读懂第2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简介爱因斯坦。

  二、听课文录音,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

  三、学习字词。自学后检查。

  1、正确认读生字和课后第3题的词语。

  2、填空。

  “凳”部首:( ),除部首外有( )画。

  “糟”部首:( ),除部首外有( )画。

  3、比一比,组词。

  旦( ) 太( )

  坦( ) 态( )

  四、读课文,思考——讨论:课文有几段?哪一段里的句子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的?

  五、学习课文第1段。

  1、自读这一段,思考——讨论:课文中有“因为”这个词,它一般跟哪个词连用?如果要加上“所以”,那应该加在什么地方?

  2、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同学和老师做得对吗?为什么?)

  六、学习课文第2段。

  1、读这一段,思考这段话中的句子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2、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应该怎么读?(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提示”)

  3、先写了什么?这是这一段中的哪几句?

  4、再写了什么?划出老师说的'话,体会反问句的意思。

  5、最后写了什么?

  (1)“强”什么意思?

  (2)从爱因斯坦不做不娃娃、蜡水果,而选做难度大的小板凳,而且一连做了3次,可以看出爱因斯坦的什么精神?

  6、读第2段,然后根据填空说一说。

  第2段是按( )写的。先写爱因斯坦( ),再写(),最后写爱因斯坦向老师( )。

  七、连读课文第1、2段。

  一、作业。

  1、《作业本》1、3、6题。

  2、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段,体会爱因斯坦从小做事肯花力气、诚实、不怕别人笑话的好品质。

  2、训练动词和名次的搭配。

  3、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2段的写作顺序。

  二、学习第3段。

  1、“从此”的“此”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时候?

  2、从做小板凳这件事后,老师和同学为什么会改变对爱因斯坦的态度的?你想老师和同学从这件事后会怎样对他?

  三、读全文,思考——讨论:爱因斯坦小时候的表现跟他后来成为大科学家有什么关系?

  四、练习词语搭配。

  1、独立做。——交流。

  2、说一说。“改变”“说明”“完成”还能跟什么词语搭配。

  五、指导改写句子。

  1、体会反问句的意思。

  2、照样子改写。

  3、交流、订正。

  六、把因果句补充完整。

  见《作业本》第6题。

  一、再读全文,思考——讨论:编书的叔叔阿姨为什么让我们学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二、作业。

  1、听写词语。2、选做《作业本》弹性题。3、读课文。

语文教案4

  学习目标

  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二、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

  三、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第十课时

  学习目标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课前准备

  各小组做好汇报准备:

  (1)人员分工,确定主报告人;

  (2)准备好要展示的材料;

  (3)在教室内做好必要的布置等。

  一、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①研究的主题。

  ②调查研究的过程。

  ③研究的结论。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

  二、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如,打分、评星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

  三、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1.自由交流: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1)经常浏览报刊、杂志、书籍、络,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库,比如:简报本、信息卡片等,并能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归类,以便今后查找。

  (2)经常和其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养成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合理的使用各种信息的习惯。

  (3)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试着写写研究报告,到时候还可以汇编自己的研究报告集。

  教后记

  优点: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

  缺点:个别学生不会搜集研究资料。

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乡下人家自然、和谐、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美,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乡下人家自然、和谐、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美,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2、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带感情读一自然段。

  2、填空:

  虽然( )但是( )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下生活的美

  1、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学一起学习,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相关的段落,美美的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作手法,感受生动的语言美。

  4、知道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⑴ 齐读这一自然段。

  ⑵ 讨论探究:“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房前花屋后竹《春》

  鸡————大踏步走自然和谐

  别有风趣鸭————见人不惊奇趣迷人

  吃晚饭————搬到门前(夏)

  纺织娘————催人入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