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科学教案模板4篇(科学活动设计教案模板),供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模板1
设计意图
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它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如:写字、画画、环境布置、包裹东西等等。平时孩子对白纸、折纸、卡纸、蜡光纸了解的比较多,但纸还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粗糙程度不同、厚薄不同、用途各异。为了丰富幼儿对纸的名称、用途、特点、以及特殊纸的用途等方面知识,我分别从感知不同纸的质地、纸的特性、用途,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纸”这节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生活中纸的多样性及特征。
2.了解纸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感受纸及纸制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教育幼儿节约用纸,注意环保。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类型的纸:新闻纸、图画纸、皱纹纸、宣纸、亮光纸、蜡光纸、牛皮纸、彩色卡纸、彩色折纸、卫生纸、复写纸、蒙纸、锡纸。
2.各种纸制品:纸币、纸巾、信封、邮票、奖状、报纸、纸盒、纸袋、纸杯、图书。
3.做实验用的材料:
实验一:蓝天白云图、彩色折纸、胶水。
实验二:白发没胡子的老爷爷图、白纸。
实验三:透明小杯子、白纸几张。
实验四:一杯有颜色的水、白色餐巾纸。
实验五:打火机、一小盆水,白纸。
活动过程
一、感知纸的多样性
1.认识各种各样的纸。
老师:今天老师邀请了很多“纸宝宝”来我们班做客,小朋友欢迎它们。请你看一看,你认识哪些纸?它叫什么名字?它是干什么用的?
(1)幼儿上前自由观察讨论。
(2)幼儿逐个发言,幼儿认识的,让他说说是什么纸,干什么的。幼儿不认识的,老师帮忙介绍。
2.感知各种纸的特征。
老师:这些纸都一样吗?请小朋友再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觉一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
(1)幼儿自由玩纸(有的幼儿拿起纸对着阳光照一照)
(2)集中交流。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纸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颜色,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厚有的薄,有的软,有的硬,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泽,有的暗淡一些。“纸宝宝”不光有这些特征,它还有许多秘密呢?下面,我们来玩几个游戏来看看“纸宝宝”到底有什么秘密。
二、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探索纸的特性(秘密)
1.实验一:天空中少了谁?
(1)老师问:看,高高的天空中有太阳,有白云,可总感觉少点什么?如果有一架飞机在高高的天空中飞就好了,请小朋友想想办法,只用这些纸怎样做飞机?
启发幼儿可以折一架飞机。
(2)请几名幼儿上前折飞机并黏到图上。
(3)老师总结:小朋友通过折飞机知道了“纸宝宝”的第一个秘密就是:纸能折。
2.实验二:给老爷爷粘胡子
(1)出示白发老爷爷,问:这位老爷爷今年一百多岁了,他的眉毛、胡子都白了,咦,老爷爷嘴巴上的胡子哪去了?小朋友快帮帮老爷爷,只有这些纸,怎样帮助老爷爷变出胡子呢?
(2)启发幼儿用撕的办法给老爷爷变出胡子,并粘到嘴巴上。
(3)老师总结:小朋友通过给老爷爷找胡子,发现了“纸宝宝”的第二个秘密:纸能撕。
3.实验三:“纸宝宝”变小了。
(1)出示一个透明的'空瓶子和几张白纸,老师问:“纸宝宝”要到瓶子里玩一玩,怎么办?谁来帮帮它?
(2)启发幼儿说出:把纸卷起来或把纸团起来。
(3)老师总结:纸团起来之后,你发现纸怎么了?(变皱了),我们又发现了“纸宝宝”秘密是:纸能卷,能团,能变皱。
4.实验四:“纸宝宝”去洗澡。
(1)出示一小盆带颜色的水和一张餐巾纸,老师问:“纸宝宝想到浴盆里去洗个澡,他会怎样?”
(2)启发幼儿把餐巾纸放到水盆里。
(3)教师总结:我们又发现“纸宝宝”一个秘密:纸能吸水。
5.实验五:“纸宝宝”烤烤火。
(1)老师问:“纸宝宝”冷了,想烤烤火会怎样?
(2)老师演示把纸点着,然后放入水盆里,幼儿观察得出结论:纸能燃烧。
(3)老师总结:纸遇到火会燃烧,所以小朋友看书、玩纸是不能靠近有火的地方,还有就是不能随便玩火。
三、了解纸制品在生活中的用途
1.认识纸制品。
老师问:你见过纸做的物品吗?只要是纸做的物品都叫做纸制品。
2.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纸的应用:你知道哪些纸制品?它们是干什么用的?
3.老师出示一些纸制品,让幼儿了解更多的纸制品给人们生活中带来的方便。
四、教育幼儿节约用纸,注意环保
老师:日常生活中纸有很大的用处,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纸,同时废纸也不要乱扔,注意讲究卫生。
五、幼儿玩纸,体验纸的变化
提供纸,引导幼儿用纸做一件事情,如折、剪、撕、画等,教师巡回指导。
科学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降水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重点】
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
制作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记录一个月的降水量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带有刻度尺的纸条,胶带纸;喷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比较: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成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前两次的降水,哪一次大一些?
2、提出问题:怎样知道每次降水的多少呢?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
二、制作雨量器
1、出示气象站的'雨量器。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水量来区分雨的等级。
提出:我们能不能制作一个雨量器呢?
2、阅读课文中制作雨量器的方法
3、分析讨论:
A、需要哪些材料?
B、为什么要用直筒透明杯子呢?(杯子口径大底小或小底大对测量降水量各会有什么影响?)
C、刻度单位以什么计算?
D、0刻度在什么位置?(与杯子内测底部对齐)
4、分组制作雨量器
三、模拟测量降水量
1、模拟测量降水量
A、用喷壶模拟降雨30秒。
B、观察降水量。(雨量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平放。(2)视线与水面保持平行,不能俯视或仰视。)
2、交流:
在测量降水量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3、阅读气象学家对降水量的分级。
4、分析:刚才模拟降水中下雨的等级是多少。
5、指导画降水量的柱状图。
四、课后练习,观测记录降水量
1、在下雨的天气里测量24小时的降水量。
2、记录每次的降水量并画出柱状图。
3、记录、统计一个月的降水量。
科学教案模板3
活动目标
1、通过蜡烛燃烧的现象,了解燃烧需要氧气。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提高幼儿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3、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蜡烛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教学难点: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蜡烛人手一支、实验用的杯子若干。经验准备:课前观察蜡烛,了解它的`用处
活动过程
1、导入:幼儿经验讲述:忽然停电了,屋子里一片漆黑。怎么办呢?幼儿回答引出主题:点蜡烛。
2、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幼儿跟教师一起点燃小蜡烛,引导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现象。然后教师小结:蜡烛燃烧时,火焰像跳舞,有烟冒出,蜡烛周围有点热。
3、小实验:引导幼儿探索蜡烛的熄灭。
(1)第一次小实验:如何用杯子让蜡烛熄灭。幼儿操作。多媒体演示: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宝宝来帮忙。
(2)第二次小实验:用杯子盖住蜡烛,观察杯子变化。
(3)第三次小实验:用不同杯子盖住蜡烛,观察并记录结果。幼儿讲述结果,教师做小结。
4、幼儿讨论:在平时的生活中,人们什么时候要用到蜡烛?
活动延伸:泥工活动:各种各样的蜡烛
教学反思
认识和探索环境是人类的本性,新《纲要》中对幼儿科学领域教育的目标指出,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并能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本次活动中我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做,活动内容方面既考虑到了符合幼儿的现有的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既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又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经验和视野。在互动方式上,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有机的结合并相互渗透注重孩子学习的综合性、趣味性、操作性和游戏性。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促进信息的获得和观察、感知能力的发展。
科学教案模板4
主要涉及领域:
科学
设计意图:
每天幼儿在幼儿园都会吃水果,有一次吃西瓜,甜甜小朋友将吃到的西瓜子放在手心里,用手心攥了一会之后将西瓜子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因为上面很脏有西瓜汁,我急忙走过去问她为什么要放进口袋里啊?她笑眯眯的说:“我家西瓜里也有这个,好像长的一样,我拿回家给妈妈看看。”原来她对西瓜的种子很感兴趣。我觉得幼儿的这一发现很有价值,于是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将它提升为一节有趣而又具有探究意义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对探索水果的种子感兴趣,感受发现种子的快乐。
2.观察了解不同水果的种子在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之处。
3.愿意把自己的发现用简单完整的语言和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葡萄、桂圆、香蕉、橘子、贴好水果图案的小盘子四个、纸巾、轻音乐。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1)以水果妈妈肚子里面的宝贝要和小朋友玩捉迷藏游戏,激发幼儿边吃边找到水果种子的兴趣。
(2)将自己找到的小种子放在相应水果图案的盘子里面。
2.观察了解种子的特点
幼儿仔细看一看,自己吃的是什么水果,它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
3.比较发现不同种子的不同之处
(1)看一看其他的种子,尝试说出它们的名字。
(2)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表述种子的特征。
4.指导幼儿用纸巾将嘴和手擦干净
5.随音乐做动作
引导幼儿想一想种子是怎么长成果实的?并随音乐把自己当成小种子,体验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的过程。
推荐科学故事:《种子旅行记》
有一天,葡萄种子从泥土里钻了出来,弯了弯腰说:“我要去旅行了,我得赶快准备好,明儿一早,我就出发。”葡萄种子一边说着,一边开始收拾好了东西,第二天早晨,葡萄种子就开始了新的美好生活。
第二天的旅行终于开始了!,葡萄种子在旅行的.路上高兴地走着,突然,一只小鸟飞了过来,看到了葡萄种子,馋得直流口水,便看准了位置,像箭一般扑向葡萄种子,葡萄种子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小鸟给吃掉了。葡萄种子的果肉给小鸟吃的一干二净,由于葡萄种子非常硬,虽然小鸟把葡萄种子吃掉了,但是还是从小鸟的粪便里排了出来,幸好落到了一片果树旁边,葡萄种子知道了这就是自己的新家,所以就在这永远地住了下来,再也不去旅行了。
它想:到来年我还要交更多的好伙伴。
家园共育:
爸爸妈妈与幼儿一起准备小种子并种植,帮助幼儿观察并记录种子的成长过程。
相关科学小知识:
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种子发芽除了本身发育完全的内在条件外,尚需要有适当的环境条件配合才能进行。所谓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水分、温度、空气和光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