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车儿歌教案4篇 幼儿园汽车儿歌,供大家参考。
车儿歌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会有表情地朗诵儿歌,感受诗歌中描写的意境。
2、了解月亮从初一到十五的变化。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六张月亮圆缺不同的图片。
2、课前请幼儿对月亮进行观察。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课题。有时落在山腰,又是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想把镰刀。(谜底;月亮)
二、谈话活动;“你知道的月亮”。
1、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说一说自己以前见过的月亮是么样子的。
教师;
(1)你在哪里见过月亮?
(2)你见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3)将月亮进行分类,按月量的变化进行排序。
三、欣赏儿歌《看月亮》。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2、谈话:儿歌里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你从哪里听出来的?
把你的发现和感受跟周围的同伴说一说。
四、学习儿歌《看月亮》。
1、幼儿看图片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2、请幼儿闭上眼睛再次欣赏儿歌,充分想象有月亮的夜晚。
3、鼓励幼儿和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和感受。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儿歌中的内容。
儿歌:
初一一根线,
初二看得见,
初三初四像眉毛,
十五十六圆又圆。
活动反思:
幼儿有好动的特点,如果两手空空地上课,一定会索然无味。因此我结合本课的.特点,自制了月相图,能活动的板条,漂亮的课题,圆圆的月亮形的字卡,小猴捞月亮的挂图。每一次在黑板上展示这些教具都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为了让幼儿体会月亮每天都在变的特点,我还设计了可以变化的小月亮,让每一个幼儿都动手来变一变,加深对儿歌的理解,也带动了幼儿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车儿歌教案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2、引导幼儿认识手,知道用手能做很多事情。教幼儿初步保护手的方法。
3、帮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数的概念。
重难点分析:
难点:1、手指的名称不同。2、对手和手、手指和手指进行比较。
重点: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去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魔袋一个,里面装有软、硬、光滑、粗糙等多种材料。
2、丰富的手工材料,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导入
2、展??
3、结束
一导入部分
老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展开部分:
观察发现法:
1、看一看:启发幼儿观察,然后说出手上有什么?(手上有手心、手背、手指等)
2、比一比:启发幼儿说出手指的名称,并比较不同,引导幼儿与同伴、老师的手进行比较。
3、说一说:看图片,激发幼儿用语言来表达手能做许多事情,教育幼儿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自己的小手变成最能干的小手。
4、保护好我们的.小手。讨论:怎样保护好我们的小手。如勤洗手、勤剪指甲,冬天洗完手要擦油,出门要戴手套等。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小手。
游戏巩固法:玩一玩手指游戏。
感知操作法:变一变,老师和幼儿一起用手变"魔术",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活动,如印画、撕纸、穿项链、用橡皮泥串糖葫芦等。
三结束部分
听音乐离开活动场地
四、活动延伸:
学习儿歌"好朋友"。
车儿歌教案3
目标及内容:
1、欣赏25—26课,重点第26课,熟悉欣赏常规。
2、体验与父亲的情感。
3、认读“上”、“下”,复习“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哥哥”、“姐姐”。
准备
1、《幼儿听读识字》第1册书(人手一本)、录音机、磁带。
2、字条“欣赏”、“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不出声”。
3、第26课大范例。
4、头饰字卡“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爷爷”、“奶奶”、“姥姥”若干(比幼儿人数少一份),相应大字卡各一张,“上”、“下”大字卡各一张,“火车头”头饰一个。
过程及建议
(一)欣赏。
1、发书,复习欣赏常规。
2、放录音,欣赏第22—27课,教师巡回指导。
3、重点欣赏第26课。
4、收书。
(二)启发谈话,复述第26课。
1、为什么说爸爸的双手是娃娃的飞机?
2、娃娃怎样坐上去?飞机是怎样飞的(随机出示“上”、“下”字卡)?
3、和爸爸一起玩坐飞机有意思吗?
4、你和爸爸玩过这种吗?建议小朋友回家后和自己的爸爸玩一次坐飞机的。
(三):开火车。
目的:认读“上”、“下”,复习“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爷爷”、“奶奶”、“姥姥”。
准备:
1、头饰字卡“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爷爷”、“奶奶”、“姥姥”若干(比幼儿人数少一份),相应大字卡各一张,“上”、“下”大字卡各一张。
2、“火车头”头饰一个。
玩法:
1、幼儿站成圈,分别戴上“姥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字卡头饰。开始,请一位幼儿戴“火车头”头饰当火车头。火车头说:“火车开了,呜——”小朋友在“火车头”后两臂屈肘前后摆动,模仿火车车轮转动,边说边顺圈走:“一列火车长又长,哐哨、哐哨向前方。”幼儿念完,老师说:“火车到站了,我们先接姥姥上车。”戴“姥姥”字卡头饰的`小朋友走到火车头后面。继续进行,陆续请其他角色上火车。
2、当火车上人数较多时,教师一只手举人称字卡,一只手举“上”或“下”,请幼儿看清是“××上”,“××下”后,下车的幼儿站到圈外,上车的幼儿站到火车队伍中。反复进行。
(四)结束(所有幼儿开火车离开教室)。
车儿歌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并理解儿歌内容。
2.丰富关于动物(猫,狗,鸡,鸭,羊等)的词语。
3.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喜欢小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小羊的毛绒玩具。
2.儿歌《可爱的动物》录音磁带及挂图。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儿歌《可爱的小动物》,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教师:“刚才,你们听到的.儿歌里都有那些动物?”(请幼儿自由表述。)
教师:“今天,老师把这些小动物请到我们班里来了,你们欢迎吗?”
(二)展开部分
1.教师出示毛绒动物的玩具,介绍小动物的名字,请幼儿根据教师说出动物的名字。
2.教师逐一出示毛绒动物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表述小动物的特征。
例如:“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狗,哪位小朋友能像老师一样给大家介绍一下小狗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3.游戏“看谁说得好”。
当教师出示小动物玩具时,幼儿能够准确地说出动物的名字及叫声。
例如:教师出示小羊玩具时,幼儿能说出:小羊咩咩咩。
(最好让所有幼儿有机会参与游戏讲述。)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跟这么多小动物做游戏,你们喜欢他们吗?你们会怎么样关心爱护动物朋友呢?请小朋友想一想,说一说。”
四.活动延伸
1.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继续观察和讨论上述小动物的其他特征,例如吃什么等。
2.通过图书或音像资料认识更多的小动物,并进行观察和简单的分类。
3.对提供的儿歌《可爱的小动物》,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朗诵。
附:儿歌
可爱的小动物
小小鸡,尖嘴巴,捉到小虫,叽叽叽。
小鸭子,扁嘴巴,水里游,呷呷呷。
小花猫,睡大觉,醒来喵喵喵。
小黄狗,尾巴摇,看见骨头汪汪汪。
小羊小羊咩咩咩,头上小角弯弯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