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手拉手》教案7篇(手拉手教案及反思)

时间:2024-03-24 20:38:41 教案大全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手拉手》教案7篇(手拉手教案及反思),以供借鉴。

《手拉手》教案7篇(手拉手教案及反思)

《手拉手》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称剪纸的步骤,知道三个步骤的要点。

  2.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表现人物,体验对称剪纸的奇妙乐趣。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对称剪的方法,明确知道三个步骤。

  活动难点:

  了解手处边缘线不能剪断。

  活动准备:

  1.范例(不等人数的剪纸作品)

  2.长方形的折若干、剪刀每人一把、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带来了一对双胞胎,看看他们长得差不多高、差不多胖。

  2.师出示范例:你们觉得我是怎么做出这对双胞胎的?

  3.除了这对双胞胎,还来了一组六胞胎。出示范例,继续观察。

  小结:如果一个个剪出来比较慢,而且可能会长一点都不像。我其实用了一个好办法,可以剪得又快又像。想学吗?

  二、探索对称剪纸的方法。

  1.师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示范。

  2.我刚才是怎么来剪的?第一步是什么?(折,折的每个面都一样大)

  3.第二步呢?画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吗?(画,画的时候需要把他们的手一直画到边上,不能断掉)

  4.最后一步?(剪,要沿着画好的剪,手那里不能剪断)

  三、幼儿制作。

  1.都会了吗?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好不好?

  2.提供纸、剪刀、铅笔。

  3.幼儿制作,师观察。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四、展评。

  1.请幼儿说说制作中遇到的困难。

  2.请幼儿一起分析失败作品的原因。

  3.我们把材料放在美工区,没有成功的小朋友下次可以再去试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过程中,老师说的太多,没有让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活动中,可以请幼儿有两次操作,第一次,让幼儿用探索的方法来感受对称剪纸;通过感受和对比,再整理幼儿的经验与对称剪纸的方法,最后,再进行操作。而剪出更多的小人则作为提升,激起幼儿在以后区角中再次尝试的兴趣。活动中,老师只要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讲解,尽量做到少而精,不然,反而束缚、误导了幼儿的思维。而在活动中,也要尽量的多给幼儿探索、操作的时间。

《手拉手》教案2

  设计意图

  《手拉手》这个活动是一节有关美术的艺术活动,主要是目标是让幼儿绘画与好朋友手拉手的亲密情景;适当的在画中添加背景,表现好朋友在一起的活动场景;同时也回忆了和小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尝试用绘画表达对好朋友的喜爱之情。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快的进入活动,活动中我首先用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找朋友》音乐,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引导孩子们去观察两人手拉手的状态,并说出了绘画“手拉手”的重要特征,为接下来绘画手拉手的内容做直观铺垫。在幼儿作画结束后也预设了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唤醒幼儿与同伴一起游戏的经验,鼓励幼儿题画背景图,是作品内容饱满、丰富、富有想象。

  活动目标

  (一)学习绘画小朋友手拉手的动态,表现与好朋友的亲密关系。

  (二)能适当添画背景,表现活动的场景。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绘画手拉手的情景,表现自己与好朋友的亲密。

  难点:画出手拉手的.状态。

  活动准备:绘画本、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好朋友

  教师:“你和好朋友牵过手吗?你们是怎么牵手的?”(请幼儿上来做示范)

  (二)照片感知手拉手的动态。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手拉手站立的两个幼儿与一个站立有什么不一样。

  2、重点观察手臂的姿势及两人各有一只手拉在一起的动态。

  (三)我和好朋友手拉手。

  1、教师请小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每位幼儿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走走,然后选一个座位坐在一起。

  2、教师提问:“和好朋友在一起,你们高兴吗?”

  (四)引导幼儿画一画“我和好朋友手拉手“的情景。

  启发幼儿想一想和好朋友手拉手时动作是什么样子的?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在哪里玩?做什么事情呢?然后添画相应背景。

  (五)说说我的好朋友。

  启发幼儿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将它们记录在图画

《手拉手》教案3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二方连续”的折剪基本技巧,提高幼儿正确、灵活使用剪刀的技能,促进幼儿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2.知道剪纸是我国一种民间艺术,并进一步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对民间美术的兴趣。

  3.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胆尝试。

  教学准备:

  课件 范例 白纸、剪刀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知道哪一天是你的节日?

  你们会怎样庆祝节日?

  表演儿歌《全世界儿童是一家》。

  2.老师表演变魔术,出示范例。

  3.给老师的剪纸起个名字。手拉手4.什么叫“二方连续”

  二.讲解

  1.猜猜老师是怎样做出这幅作品的?

  排序 折----画----剪----装饰2.说说你认为这四个步骤中哪一步最难。

  三.操作

  1.提要求你喜不喜欢这幅二方连续的作品,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老师告诉你们:只要你们认真听,认真看,认真操作肯定会拥有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变魔术,说不定还会做得比老师更棒呢!有没有信心?

  2.让我们做一个手指操,运动一下我们的手指让他们更灵活。

  (黄婆婆在烧茶)

  3.按步骤跟老师操作折 短边对着,像折扇子一样画 幻灯出示男女孩的不同画法,幼儿可安自己的兴趣选择(重点强调手指处要相连剪 强调规则(废纸入篓)装饰 幻灯片提供一些基本方法四.展示1.评析2.玩变魔术的游戏五.活动延伸回去给爸爸妈妈变魔术,想想你还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剪出哪些二方连续的图案来变魔术。大胆地试一试!

  教学反思:

  亮点:

  1.教学过程清晰,老师教得轻松,幼儿学得开心,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幼儿有很好的倾听习惯和剪纸常规。

  不足:

  1.课堂气氛平铺直叙,缺乏高潮。

  2.教师教给幼儿“二方连续”剪纸方法的同时,要求幼儿剪固定的图形,约束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建议:

  1.给幼儿提供的纸比例要得当,对折四次后符合小人的'比列。

  2.教幼儿画人物时,可以先把纸折分成相等的三分,分别画人物的头、身体和腿部。

  3.老师示范画时,强调手指部不能相连处可用红笔标出以达到引起幼儿注意的目的。

  4.幼儿在画人物时只要做到手指处不相连,其他部位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设计。

《手拉手》教案4

  游戏目标:

  1、通过手偶游戏,让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名字,锻炼幼儿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

  2、初步培养幼儿乐于同别人交往的能力;

  3、锻炼幼儿能够认识自己的学号及姓名;

  游戏准备:

  手偶(威威兔) 小花片(上面写有幼儿的.姓名和学号)

  游戏过程:

  1、出示手偶,自我介绍姓名和学号.威威:“小朋友,我非常喜欢你们,想和你们做好朋友,你们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老师互相配合,一人旁白,一人表演.)

  2、幼儿逐个介绍(威威兔在小朋友说完后,要同他握握手,或是亲一下)在家长的引导下,说出自己的学号姓名.

  3、发放小礼物(小花片),并让幼儿说出“谢谢威威兔”.

  游戏指导:

  依据幼儿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适当的引导,不可强求个别幼儿;

  游戏反思:幼儿对于手偶的加入兴趣特别的浓厚,有一些较腼腆的幼儿也能勇敢的说出自己的姓名及年龄,说明幼儿同一些自己所接触的玩具类的奇特物品有着特殊的交往感情.

《手拉手》教案5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和真情,热情地颂扬了欢乐的友谊。曲中每乐句中“OXX,XXX”切分音的运用很有特点,使得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歌曲以六度大跳进入合唱部分(8小节),在曲调上采用了重复的手法,配以衬词“啦啦啦”使同学间欢乐的友爱的情绪得以进一步的抒发,也表达了儿童们为创造一个充满友爱,温暖的世界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手拉手》,能用欢快、饱满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感受友谊的美好。

  2.通过音程的练习来学习二声部的合唱部分,声音能达到和谐统一。

  3.学习弱起的切分节奏和切分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

  1.二声部的合唱。

  2.歌曲中的弱起切分和切分节奏。

  3.能用欢快、饱满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感受友谊的美好。

  四、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

  1.第一次欣赏歌曲(录音)

  师提问:

  如果你是这首歌曲的作曲家,你希望大家用怎样的情绪和速度来演唱呢?

  2.第二次欣赏歌曲(录音)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我爱记歌词”,看看谁的记忆力好,记得多。

  并从歌词中引导学生说出歌曲友谊的主题。

  3.第三次欣赏歌曲(录音)

  师:请你仔细的听,歌曲中每句的句尾都有什么特点。(先让学生说句尾的特点,再出示曲谱)

  4.第四次欣赏歌曲(师范唱)

  你能随着老师的指挥,合着音乐在歌曲的`句尾加入这样的伴奏吗?第一乐段加XXX第二乐段加XX(5处)

  (二)解决难点

  导入:

  师:没想到,我们之间还挺有默契的。初次合作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那下面老师想和你玩个游戏,测试一下我们的默契指数到底高不高。这个游戏不仅需要你的耳朵还需要你的大脑哦。第一步:(师生音符对对碰)

  1.这个游戏的名字叫音符对对碰,我们一共唱三组音符。你们需要唱的分别是6、4、1三个音。跟琴唱一次,记住音高。

  2.想知道我要唱的三个音吗?我用歌声告诉你,你们先唱好6,保持住,我再加入。看看你们能不能保持并不受影响。(依次类推,引出4、2、6).

  第二步:(生生音符对对碰)

  3.很好,看来我们之间真是默契十足,现在我给你们分分组,这边的同学唱6.这边同学唱4.(依次类推)第三步:(分组学习二声部旋律)

  4.

  简单的几个音碰在一起都能发出这么美妙的声音来。那我把这几个音编成两条旋律,你们看。分声部自学。(师进入学生,指导)(出示高低声部曲谱)

  5.好,现在我们检查一下学习情况,你们听,这是哪个声部的旋律。(生听辨)

  6.耳朵真灵,那你们听听,高声部的旋律给你怎样的感受?热烈高昂的。

  低声部给人奋进积极的感觉。

  7.请每组的同学跟琴演唱三次,谁能记住自己的旋律。比赛(谁记得牢)

  第四步:(师生配合演唱二声部)

  8.各自的旋律已记住,那是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我给你们增加点难度那老师给你们增加点干扰,高声部的同学先唱。生唱高声部,师加低声部。反之练习。测验。(谁不受干扰)

  第五步:(生生合作演唱二声部)

  9.看来,你们都是高手啊。那最后请你们一起来合作演唱二声部。你们知道唱好合唱的三大法宝吗?第一记住自己的旋律,第二找到第一个音,下面我们要去找找这所谓的第二法宝。一起从1出发找到自己的音。一组是1到6,另一组是1到4。

  10.好,现在让我们正式开始。第一次,请生评价,提出改进意见。第二次师评价,指导。并说明三大法宝的第三大——第三注意听对方的声音。

  (三)学唱《手拉手》

  导入:

  1.老师完全被你们美妙又和谐的歌声给陶醉了,我也想一展歌喉。同学们先仔细观察曲谱,你们看看,刚才我们唱的合唱部分在歌曲的哪里?好,接下来我唱得时候需要你们的帮忙。我唱单声部的旋律,到二声部的时候请加入你们的歌声。为了一次成功,我们先练习一下。(师清唱带一点琴声)

  2.现在正式来一次。(师自弹自唱)

  3.你们表现这么好,我想随音乐画幅画送给大家一表心意。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这么画?

  …….表示欢快跳跃的旋律,横线表示时值长

  起伏大的表示高声部,与之平行的是低声部。

  爱心表示两句重复的乐句。

  最后一句………….表示欢快跳跃的旋律,横线表示时值长。回归主题音乐。

  4.下面,我们随音乐画一画旋律线,你们有什么发现?(三句旋律的曲谱)

  5.我们随琴来唱一唱。感受什么节奏带给你动感欢快的感觉?(原来是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

  6.随琴学唱第二第三乐句。(第一次曲谱,第二次歌词,唱准为止)

  7.师引导生引出第二乐段部分。学唱。我想伸出我们的手,这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得(师一边画心形图形,一边唱“人间有真情,你我多关怀。)(生:还要有一颗真心。)

  8.我们手拉手,心连心,我们才能相亲相爱。观察曲谱,找找最后一句与哪句很像。能自己学学吗?(注意附点的演唱。可让学生进行对比。)

  9.听琴模唱。(注意5的重音记号。相亲相爱,要唱得温馨的感觉。)

  (四)完整演唱《手拉手》

  1.慢速唱全曲。情况分析。

  2.看老师指挥唱。

《手拉手》教案6

  活动目标:

  1、运用对称剪纸方法表现人物。

  2、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幼儿剪出手拉手的作品。

  活动难点:将纸折叠后,画出半个小朋友的轮廓,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

  活动准备:

  每人长条纸、彩纸、剪刀、彩笔、剪纸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范例,引起剪纸的兴趣:

  ——“想知道这幅手拉手的剪纸作品是怎样做的吗?”

  (1)、教师将范例若干幅发至各小组,供幼儿研究。

  (2)、小结:这幅画上的主要内容是许多手拉手、大小相同、连在一起的.小朋友,并将纸对折几次后一下子剪成的。

  2、与幼儿共同讨论,分析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将纸折叠后,画出半个小朋友的轮廓,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然后打开折叠的纸,并贴在纸上,最后进行人物装饰及丰富背景画面。

  3、学习折、剪、画的方法:

  (1)、将长条纸对折2——3次。

  (2)、在纸上画出一个小朋友的轮廓线,将小朋友的手一直画到纸的边缘。

  (3)、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注意“手”处的边缘不要剪断。

  (4、)剪好后将折叠的纸打开,画出不同服装、头发。

  4、幼儿制作,教师给与指导和帮助:

  帮助个别幼儿掌握剪的方法。

《手拉手》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能两两匹配的数是双数,剩下一个不能两两匹配的数是单数。

  2、教幼儿能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学习两个两个地计数。

  二、活动准备

  准备磁性教具:1—10的数字卡;一套水果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复习从1正数到10,然后从10倒数到1。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水果图片,引导幼儿先说出名称,再数出是几个?最后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出来。

  2、教幼儿学习用笔把水果两个两个地圈起来,看看哪几种水果刚好两个两个地圈好;哪几种水果还掉有一个。

  3、圈起来后,告诉幼儿像刚好圈起来的水果数字2、4、6、8、10是双数;还剩一个没有圈起来的'水果数字1、3、5、7、9是单数。

  4、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习区分单双数并理解单双数的含义。游戏:“手拉手”。

  请数名幼儿到前面来分成两组,然后让每组的幼儿两两进行手拉手,拉手后,看看哪组的幼儿刚好匹配成对,哪组却剩有一人;最后说出哪组是单数,哪组是双数。

  5、利用游戏“数字宝宝回家”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1)引导幼儿在1—10的数字中分别找出哪些数字是单数,哪些数字是双数。

  (2)练习看标记分类摆放单双数。(“· ”表示单数,“·· ”表示双数)让幼儿按标记把1—10数字卡送到单双数的家。

  (三)结束部分:

  启发幼儿到户外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单数,哪些东西是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