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以供参考。
小学语文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b、p、m、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p、m、f和单韵母a、o、i、u拼成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声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认识“爸、妈、我”三个生字,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
二、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做一次比赛,叫做看图来说话,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讲得最多。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们来说话。
生:一个小姑娘在听广播。(注意听“播”的发音)
师:那么这幅图的旁边的这个字母念什么,你知道吗?
生:“播”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念,“播”念的时候要轻一些短一些。跟着老师念。
生:……
师:我们用“播”这个音来说词语好不好?
生:好!
师:很好,我们会念了之后呢,还要记住它是怎么写的。它的样子像什么呢?
生:一个广播
师:是的,我们来看,这是一根天线,然后还有一个圆肚子。小朋友能不能自己编一首儿歌来记呢?
生:……
师:小朋友们好厉害呀!我们再把它写到四线格里,看看应该怎么写?(写在上格和中格,先写它的天线,再写独自,天线呢要留一个出气孔,不能封闭)小朋友们也来写一写。
师:小朋友们快来看一看这个小哥哥拿着一面小红旗干什么呀?
生:哥哥在爬上坡/哥哥在跑步/哥哥在爬山
师:咦?小哥哥手上的小红旗怎么和旁边的这个字母那么像啊,小朋友们知道这个字母念什么吗?
生:……
师:它呀就念p,我们一起来念,注意要轻要快p、p、p。我们还有一个检验有没有读准确的方法,请小朋友们拿出一张薄薄的纸,我们在念p的时候注意观察。
生:……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纸会动
师:对了,发的时候纸会明显的动,我们可以试一试念其它字母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
生:……
师:看来小朋友们又已经会念了,跟着老师再一起念一念。
生:……
师:会念了,你们会写吗?自己觉得会写的小朋友请上来写。
生:……
师:注意写得时候下面也要留一点出气孔。小朋友们还记得b念什么吗?
生:记得
小学语文教案2
一、导入,揭题
1、出示一个苹果,观察:
这是一只怎样的苹果?
2、如果这个苹果给你,你会怎么用?
3、你们想听听苹果自己怎么说的吗?
揭题,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全诗
1、充分朗读全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这是儿童诗。分一节一节写。看一看全诗共有几小节?
3、有一个小节反复了三次,请找出来。
4、自由朗读。
师:这三个小节虽然句子一样,其实表达的感情有些不同,这要在学了全诗才能明白。现在先来读第一节。
5、学生说说应该怎样读,再练习朗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自由读、指名选读二行。
2、这小节苹果介绍了什么?(用处)
它是用怎样的心情介绍的?(高兴、自豪)
3、学第一行:
读:读出高兴
说:苹果为什么高兴?
想:一个故事、情节。你就是那只苹果,请你说说如何使微笑挂在孩子的脸上?
师:孩子微笑了,苹果也就微笑了。请再读这一句。
3、分组讨论:
按以上学法,每一组选一行进行讨论,然后按读、说、想三步进行汇报。
4、各组汇报
5、小结:
这是一只的苹果。
苹果为而感到。
6、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四、学第三小节
1、学了第二小节,你们认为第三小节应该怎么读?
2、朗读练习
五、背诵练习(一、二小节)
小学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简单了解山水田园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泊舟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揭题解题:介绍作者及作诗背景。
教授新课:
1、朗读古诗。
2、借助注解理解词句的意思。
问题一: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第一句“移舟泊烟渚”。“移舟”点出将星,“泊”字点出题面 上的“宿”字,而“泊烟”二字,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 空环境,也体现了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又为下面描写羁旅客 愁作了铺垫。
问题二:“新”字的涵义?
答:一方面说明“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即无归之愁。 另一方面,有暗示了“新愁”之外,自己的心中还有许多旧忧。
问题三:赏析后两句诗。
答:后两句诗是对偶句,并列写景。一个是写远眺,一个是写近观 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描写的是景物是精美的、万籁俱静的, 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情淡的情思相融,浑然一体。
复习巩固:
运用联想,用第一人称描述古诗的内容。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4
要求:语言幽默风趣;事例典型具体;感情真挚自然;实事求是。
释题
(1)今天我们的题目是什么?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
(2)
:把自己的画像写下来,让别人了解你的外表,了解你的性格,了解你的爱好,了解你的特长,写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特点了。
给自己画像。
(1)照镜子,观察自己的样貌。
(2)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己与众不同的外表特点。
(3)引导学生描述外表。
(4)引导学生在讲述自己外表特点的同时还要加插议论。
(5)。
(6)用幽默风趣的话加上议论向大家介绍自己。
自述性格。
(1)人有什么性格。
(2)写性格特点的顺序:总起句(陈述)——叙事(典型具体)——议论(实事求是)。
(3)启发学生用陈述句的形式讲一个总起句的开头。
(4)引导叙事部分要典型具体。
(5)引导学生给自己以实事求是的议论
(6)用总起句——叙事——议论的方法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
自述爱好或特点。
(1)顺序:总起句(问句)——叙事——抒情(真挚自然)介绍自已的爱好或特长。
(2)。
(3)你认为同学们的发言哪部分讲得好,好在哪里?
(4)引导学生给自己来一个实事求是的。
布局谋。
(1)指导分段。
(2)重新明确要求。
小学语文教案5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诗人郭小川的资料。
郭小川(1919~1976)本名郭恩大,当代著名诗人。河北丰宁人。1933年到北平,曾在高级师范及工学院补习班读书,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开始诗歌创作。他一生写了许多反映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的诗歌,被誉为“战士诗人”。他的诗歌富于性,感情真挚,豪放自由,语句铿锵,所写的诗歌样式以“新辞赋体”著称。他的著名诗作有《团泊洼的秋天》、《边塞新歌》、《乡村大道》、《三门峡》、《甘蔗林―青纱帐》、《将军三步曲》等。他的诗歌创作在新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在美和形式美,感悟朴实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
2、通过教学,让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本诗,读透字面背后的内容:经历风雪,生活才有意义,才会美好。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及内在联系,懂得要经过千锤百炼才会体会到生活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路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你们都走过什么样的路,能说一说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2、学生交流。
3、:同学们走过很多不同的路,有的平坦,有的坎坷,有的畅通无阻,有的曲曲折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踏着这样的路,走出家门走向小学,走向中学,走向广阔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关于路的诗歌:《乡村大道》。(板书课题)
4、学生交流本诗作者郭小川的个人资料,弄清诗人写诗的背景。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补充。)
[点评:此环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上课时利用学生搜集到的资料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让学生展示劳动成果,实现资源共享。]
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醒学生读好生字。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2)认清字形。重点指导“簸”、“匍匐”的写法。
(3)学生独立书写,师巡视。同位互检。
(4)同位检查读课文,要达到正确、流利。
(5)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乡村大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点评:让学生独立读书,扫清生字障碍,通过检查生字的读音,指导难写的生字;学生相互检查读课文,生生互动,初步感悟诗歌。]
3、交流汇报。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理解重点语句。诗人都把乡村大道比作了什么?乡村大道有哪些特点?(全班交流。)
2、自己读课文,小组内学习,解决不理解的词语,集体解决问题。理解:无始无终、遥远、天地之交等词语。
3、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把乡村大道比作什么?(桥和丝绦)
4、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指名读,想一想。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这又是什么样的丝绦。
乡村大道在作者眼中不是普通的一条路,它很长很远,通向天边,它美丽壮观,贯穿了我们的祖国。然而,乡村大道总是这样美好的吗?
5、自己读诗歌,说说作者又把乡村大道比做什么?(一条条险峻的黄河、一道道干涸的沟壑)
6、指导朗读,说说自己体会出了什么?(作者认为,既长远又险峻,这就是乡村大道。)
7、理解词语“颠簸、干涸、沟壑”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匍匐”、“侏儒”。
8、朗读诗歌,谈谈对诗歌的体会。(乡村大道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9、你能从中了解作者对乡村大道的感情吗?引导学生理解“不经过这样的山山水水,黄金的世界怎会开拓!”“如果只会在花砖地上旋舞,那还算什么伟大的生活!”
10、指导朗读,采取自由读、默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11、最后一小节与前三小节有什么联系?
(最后一节是对前三节诗歌进行概括和,是照应关系。)
12、你懂得了什么?(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伟大)
13、有感情朗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熟读成诵。
四、感受内容,拓展延伸
1、作者写“乡村大道”有什么特别的意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乡村大道”既指自己家乡的道路,也指人生之路的起点,抒发了诗人扎根生活、植根人民,永葆劳动人民本色的情怀。)
2、:学完了这课文,老师想起了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我们人生路不光是平坦的大道,还有艰险的小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遇到坎坷的时候,鼓起勇气,不怕挫折,勇于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3、推荐文章,课外阅读。
(1)《甘蔗林――青纱帐》;
(2)《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
[点评: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明确提出加大阅读量,此环节体现了落实课程标准,以教一带多甚至一本,一方面素材,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小学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并用讲故事的方法使父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式。
2.在交流的过程中,练习口语交际的能力。
3.在习作中,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在习作中,尝试使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方法。
5.学会评改自己和同学的习作。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读故事、谈看法
1.自己出声朗读父母的爱中三则小故事。
2.指名读第一则小故事。
3.小组内交流。
4.班级交流。
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5.指名读第二则小故事。
6.小组内交流。
7.班级交流。
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8.指名读第三则小故事。
9.小组内交流。
10. 班级交流
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11. 交流对这三则故事的整体的看法。
说自己、明事理
1.同位之间讲自己的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事情。
2.指名在班上讲。
熟记故事、讲给父母
1.读熟这三则小故事
2.先讲给同位听。
3.回家讲给父母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敞开心扉、吐露真情
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们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们的时候呢?敞开你的心扉和同学们说一说你心中的困惑吧!
1.同位之间交流最想给父母说的话题。可从下面选择。
通过具体的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
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要求:所说要真实,语言表达要清楚;举的事例要完整。
2.整理自己和同学交流时的发言,列成提纲。
3.阅读《回顾?拓展六》中交流平台,细细体会文章写作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
习作成文,题目自拟
第三课时(习作评改)
教师总结,指导批改
1.总结此次习作的共性问题和修改意见。
2.指导批改。
要求:出声朗读你要批改的文章,标出错字和不通顺的句子;
看文章内容是否真实,感情是否真实;
看是否运用了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
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下感受与作者交流;
在文章最后写出总的看法以及修改意见。
放给学生,互评互改
根据老师的`要求和指导同学间交换习作,互评互改。
佳作品读,集体评价
同学推荐(或自荐)一两篇习作,在班上朗读,请大家一起评论。
整理评语,修改习作
认真思考同学给出的评语和修改建议,把习作重新抄写一份。
第四课时
抄写词语盘点
抄写109页的词语盘点,点拨学生学会运用。
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查资料、交流,学习112页日积月累
2.老师适当讲解。
3.学生背诵、抄写。
兄弟敦和和睦,朋友笃信诚:敦:忠厚;笃:忠实。意思是兄弟之间要崇尚和睦,朋友之间要注重诚信。
孝在于质实,而不在于饰貌:意思是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与爱心,而不在于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意思是要爱自己的父母,必须爱填写蓑有的父母,不敢对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要敬自己的父母,必须敬天下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毫的怠慢。
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澹泊:通淡泊,情景寡欲。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指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交流课外书屋
1.让学生自己看图,弄清漫画大意。
2.同学之间交流产生兴趣后,因势利导,让学生课外通过各种方式找来《父与子》或类似的作品读一读。
漫画作品《父与子》讲的是妈妈让爸爸叫书迷儿子吃饭,儿子到了餐桌旁,爸爸却被书迷住了,妈妈儿子只得让儿子去叫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