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小学语文教案107篇

时间:2024-06-11 09:54:00 教案大全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语文教案107篇,欢迎参阅。

小学语文教案107篇

小学语文教案10 1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著名的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姿态各异的奇石,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找出各节中概括节意的句子,了解并体会各节是如何围绕概括句写具体的。

  3.掌握本课15个生字,积累课后要求“读读写写”的词语10个。

  4.学习用“每当……就……”的句式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节。

  教学重点:

  读懂每一节意思,了解怎样围绕中心把一段话写具体。

  教学难点:

  认识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段式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黑板: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2.师用曲线划出“黄山风景区”。

  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风景区吗?请你来谈谈。

  3.师介绍: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精辟评价。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1990年,黄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风景区的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有大小72个山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黄山有四绝,即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1)“闻名”是什么意思?“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

  (2)除了黄山风景区闻名中外,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风景区或成就闻名中外?

  3.理解“奇特”

  奇特什么意思?黄山风景区什么很奇特?(石头)

  板书:奇特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黄山风景区奇特的石头。

  4.板书课题:

  15、黄山奇石

  (奇特)

  二、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

  用“——”划出,交流

  板书:仙桃石

  猴子观海

  15.黄山奇石,金鸡叫天都

  (奇特)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四、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

  2.标序号,读通课文;

  3.完成课后2、3题。

  检查自学:

  1.注意“状”和“琴”的写法。

  2.“形”和“雄”的部首(右边)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交流课后2、3题。

  “每当……时候……就”的上半句表示时间,后半句是说在这样的时候,谁(或者什么)会产生什么情况。“就”是连接词,并且还有必然性的意思。

  五、熟读课文,理解第一节

  1.小组朗读课文,理解第一节两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交流:

  第一句:地理位置。

  第二句:写山上多奇石,人们根据它们的形状,通过想象和联想,给它们起了一些有趣的名字。既点明了题意,又有“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全文的总起。

  3.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词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5人分节朗读,要求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

  2.交流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15.黄山奇石、金鸡叫天都

  (奇特)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二、学习课文

  (一)第二节“仙桃石”

  让我们来读懂这一节的意思。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节,弄清

  每句话的意思。

  2.指名读,讨论理解:仙桃石奇特在哪里?请你用曲线划出有关词句。

  归纳板书:

  ①形状像桃子;

  ②巨大;

  ③似乎是从天上仙人那儿飞下来的;

  ④险,“只有底部一小块挨着下面的石盘子”;

  ⑤牢,尽管它与下面的山石接触面很小,但它还是“牢牢地站在那里”。

  3.在引读和提问中理解:

  看到形状像桃子一样的巨石,就会使人想象到——(它似乎……落地太快)。因为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石盘子)。因此第2、3两句是作者的想象。

  第3句是什么关系的句式?(因果)通过想象将“仙桃石”神化的两个词是——(似乎、也许),突出了仙桃石的奇,也使文章生动有趣。

  (继续读)尽管——(这样……)还是——(牢牢……)。这组关联词是什么关系的句式?(转折)进一步写出了“仙桃石”之奇。其中的“这样”就是指——(只有……石盘子)。

  4.齐读并小结:我们通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读懂了第二节,了解了仙桃石是块奇特的石头。

  (二)第三节

  过渡:猴子观海是块怎样的石头呢?

  1.自由朗读第三节,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

  交流板书:形象逼真

  2.再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猴子观海”写具体的。

  (一动不动,蹲,仿佛在观看)——拟人手法。

  (三)第四节

  过渡:我们用学习第三节的方法学第四节。

  1.首先请自读,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交流。

  板书:特别有趣

  2.再读,请你用曲线划出“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在哪儿的句子。交流。

  3.这写冷冰冰的石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它写活了,让人觉得它们确实有趣呢?(拟人)请你用小圈圈出描写“金鸡”姿态、动作的词和“五老”神态、心情的词。自读体会。

  4.引读:

  “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每当……啼叫),可是,当你爬上天都峰,再回头看那“金鸡”时——(那只……走来)。原来“金鸡”和“五老”是同一山顶上的一组大石头。

  同一组石头为什么会有两个有趣的名字?书上哪句话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板书:变)

  小结:同一组石头,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却不一样,真是特别有趣。

  5.齐读第4节

  (四)第五节

  1.读文,课文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还介绍了哪些?有没有具体写?为什么?

  2.作者怎样简单写的呢?再读有关内容。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节;

  2.仿照课文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来写,看谁写得最生动。

  板书设计:

  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仙桃石:像桃子、巨大、飞、险、牢

  猴子观海:形象逼真

  15.黄山奇石,金鸡叫天都↘

  (奇特)变特别有趣

  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小学语文教案10 2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主持的方法和内容。

  2、主持要做到交代明白,启发得当,使班级活动活跃。

  教学设计;

  一、提问引入

  班级中,你主持过节目吗?主持过会议吗?

  电视中,你最喜欢谁主持的节目,为什么?

  二、揭示课题:小组主持

  1、解释:以小组为单位,五、六个成员组成,主持活动或主持会议。

  2、进入情境,解决问题。

  ①老师出了一个话题“给母校留点什么礼物?”你当主持,可全组其它成员一个人也不响,你将用什么方法使他们开口?

  ②用“六六过关式”的抢答

  ⑴转移话题,从别人的简单的感兴趣的话题引入;⑵激将法;别人都会说,难倒你不行吗?⑶硬性规定法:按照顺序,指到谁,谁就发言;⑷帮忙式:我们都老朋友了,我第一次主持节目,难道你们就不帮忙,让我下不了台,快,大家随便说说;⑸以一带全法:请一人会说的`先说,引起大家的说的欲望再说。

  ③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⑴启发得当;⑵交代明白;⑶语言幽默;⑷有特色(绝活)

  三、实践训练。小组轮流主持五分钟自主活动,运用以上方法进行,评出最佳主持参与全班主持活动,再评出班级最佳主持。

  四、作业:观看《实话实说》、《百姓茶坊》等节目,学习主持人的本领。

  在班级“谈古说今”活动中,轮流担任活动主持人,并进行考核。

小学语文教案10 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2.认识要求认识的10个生字,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增识汉字.

  教学难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文彦博机智、聪明和善于思考得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的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初读感知。

  让学生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体会

  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共读课文,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和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神态。

  3.表演体验.

  鼓励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尝试表演,体验人物角色.师生共同,重点体会在其他人都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文彦博世怎样开动脑筋想法的..

  4.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

  5.实践活动.

  收集古今中外善于动脑、善于思考而解决问题的事例的有关资料,在班内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10 4

  教学要求

  1、读、背名句。

  2、学会阅读短文。

  3、进行口语交际。

  4、练习写风景作文。

  重难点、关键

  1、学会阅读短文。

  2、练习写风景作文。

  课时划分:5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⑻

  一、导入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写景的文章与诗歌,作者优美的语言你们记住了多少,背一背。

  二、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些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1、出示幻灯片:(写有对联)

  (1)范读,指读、齐读。

  (2)自由读,想想没句的意思。

  (3)小组交流意思。

  (4)全班交流。

  2、引导读、背。

  (!)出示前半句引背。

  (2)要求学会运用。

  三、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扫清生字)

  2、出示阅读要求。

  (1)说说大理云塔的样子。

  (2)背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完成阅读要求。

  (1)看图,用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不明白的词语可以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以向同学请教。

  (2)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大理三塔是什么样子的?

  (3)交流,每组可以推荐一位同学介绍,也可以请三位同学合作介绍,每人介绍一座塔。其他同学同学可以补充、平议。

  (4)有兴起的同学把你喜欢的部分被下来。自由练习后背诵给全班听。

小学语文教案10 5

  教学目标:

  一、教养目标: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发展目标:

  培养观察、思维、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三、教育目标:

  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看问题要全面,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 了解课文内在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边看第一幅图边讲)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满绿叶,开出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个人天天都去看几次,可是最后一个葫芦也没结。这是怎么回事呢?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看图读课文。

  说说这课书讲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 应注意的读音。

  2、 记忆字形。

  葫::上边是草字头,下边是“湖”字去掉三点水。组成“葫芦”。

  挂:提手旁加双“土”。组成“挂着”。

  些:横部,左上容易错,不能丢掉竖。组成“一些、有些”,表示不定的数量。

  盯:左边是眼目旁,右边是“丁”,指不错眼珠地看。

  居:上边是尸字头,下边是“古”,组成“邻居、居住”。

  四、巩固练习。

  1、 读生字词卡片。

  2、 读课文。

  3、 读二类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边看插图,边读课文。

  这课书有几段:(四段)看看每段都讲的是什么?

  二、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1、 学习第一段。

  (1) 看第一幅图,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他的样子是怎样的?(看葫芦,很高兴、很得意)

  (2) 读第一段,这个人种的葫芦怎么样?

  “细长”说出了葫芦的形状,“长满”说明什么?(长得好,枝叶茂盛)说说小葫芦长成的过程。(长叶、开花、结葫芦)这个人对小葫芦的态度怎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喜爱,每天看好几次)这个人当时想什么?(快长大)

  2、 自学第二段。注意这个人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蚜虫:植物上的害虫。“一些”说明蚜虫还不多。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

  3、 小组讨论第三段。

  (1) 那个人听了邻居说的话以后,“感到很奇怪”,“奇怪”

  是什么意思?(纳闷,不理解、不明白)

  (2) 那个人“奇怪”的是什么?(还用治虫?我要的是葫芦。)

  (3)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 那个人的话说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叶子可以帮助植物输送养料,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才长得好。叶子都掉了,植物就没法生长了,也就不能结葫芦了。)

  4、 学习第四段。

  (1) 看第四幅图,这个人这时的样子是怎样的?(垂头丧气,后悔极了)

  (2) 读课文,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多、黄、落)

  三、巩固练习。

  看图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课文内容。

  1、 读课文。

  2、 看看图上的这个人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得意——盼望——满不在乎——垂头丧气

  3、 你从哪儿看出这个人喜爱这棵葫芦?(每天看、盼长大)

  4、 这个人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他的眼睛只盯着葫芦,有了虫子也不治。虫子吃叶子,影响了植物生长,所以没得到葫芦。)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1) 植物的叶子直接影响果实的生长,叶子掉了,就不能结葫芦了。

  (2) 要听别人劝告。这个人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早点治蚜虫,葫芦就可以保住。由于他不听人的劝告,所以才使自己的想法落空。

  二、巩固练习。

  1、 指导朗读。

  第一段要读出喜悦之情。第二段读出急切盼望小葫芦快长大的心情。第三段邻居的话读出诚恳,这个人的话读出奇怪、不解、满不在乎的口气。第四段读出失望、后悔的语气。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7、 我要的是葫芦

  (可爱)

  葫芦 蚜虫

  叶花 (黄落)

小学语文教案10 6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积累名言警句,初步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名言和诗句的理解,能用名人名言导行。

  教学准备

  1.高尔基的《童年》。

  2.收集有关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的名人名言等以供交流。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感受

  1.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童年的课文,这些课文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小林和小东也被哪些事感染了,并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大家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看看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

  2.学生阅读。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

  4.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交流读书方法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全班交流。

  3.归纳读书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二、日积月累

  1.读“日积月累”,读准确,通顺。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

  3.指名读,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6.从这些句子中你受到什么启示,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这些话语,为什么?

  7.练习背诵。

  8.外收集有关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着重指导学生练习多层次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对句子意思的理解,不做过多的要求,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可简要给予解释。]

  三、课外书屋

  1.引入:给学生介绍高尔基和他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请学生谈谈对《童年》这本书你都了解了些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介绍《童年》的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4.学生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教师小结。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二,五下回顾拓展二,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10 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课文中的过渡句的作用。

  3、帮助学生体会“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并发挥学生的想象,体会并学习文章中说明事物的方法。

  4、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

  【研究目标】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的。

  【设计意图】

  本着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及课改要求,在整体设计上,特别注意了把图片、文字、录象等表象材料相结合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中。尤其是小练习这一环节,设计了选择题和看图填空题,让孩子们感到惊喜,也给课堂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反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方法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法的,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适当安排了小练习、课外拓展、资料库等内容,鼓励全体学生大胆学习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做到快快乐乐学语文的。

  【教学重点】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也是长安会成为丝路起点的一个写照。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九课秦兵马俑。

  1、板书课题:

  秦兵马俑

  2、打开“秦兵马俑”的首页。

  3、点击“秦兵马俑概况”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快速的浏览一下,并说说自己知道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点击“原文”:

  ⑴ 点击“自学生字词”了解不懂的字、词。

  ⑵ 点击“自学问题”带着问题快速地读课文,读完后回答自己的问题。

  问题为:

  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2、回答问题。

  相应的板书: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将军佣 武士佣 骑兵佣 马佣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

  三、精读课文

  1、点击课文“规模宏大”:

  ⑴ 自读课文:

  找找整个小节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齐读。

  ⑵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同学们可以找找句子?

  ① 面积:

  已发掘的三个佣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

  ② 兵马俑个数:

  坑内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说明方法?

  (列数据)

  ③ 气势恢弘:

  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佣、马佣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理解词语“折服”、“所向披靡” 指名读,齐读。读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

  2、过渡: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运用的关联词是不仅……而且……

  ⑴ 谁能用不仅……而且来造个句子。

  ⑵ 该句子在这几段文字中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呢?

  ⑶ 齐读。

  3、点击课文“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⑴ 自由读课文:

  边对照图观察,同桌的相互讨论,找出不同的佣类的个性的特点。

  ⑵ 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

  分将军佣、武士佣……等。

  ⑶ 在秦始皇陵中除了这些佣之外还有其他很多文物以及兵马俑的种类,接下来,请大家一起点击“课外拓展”去看看,浏览一番,并说说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⑷ 不错,同学们从书本上以及我们的课外拓展中获得了不少的知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练习,看看同学们的眼力。

  ⑸ 点击进入“小练习1”先可以根据观察来判断,做完之后就可以看看自己到底做对了多少,可以看看答案。交流你是怎么样来区别的?根据是什么?

  ⑹ 是啊,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的。我们点击“神态”这段文字,师引读。

  ① 自由的读一读:

  品味兵马俑的神态各异。

  指名读。

  ② 在这个自然段中,同样运用了修辞手法是什么的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A、他们神态各异:

  ……好象思念家乡的亲人。(排比)

  B、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的。(夸张)

  ③ 齐读。

  ⑺ 出示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说说知道了些什么?抓住词语“惟妙惟肖”、“绝无仅有”。齐读。

  (首尾呼应)

  ⑻ 完成小练习2:

  通过自己对课文的了解,做做选择题,看看自己对课文的了解掌握情况的。

  ⑼ 秦兵马俑是我国历史上丰富的瑰宝,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很多资料,我们可以点击“资料库”,在这里面有很多的知识,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自己阅读,此外我们同学还可以自己主动上网搜集关于秦兵马俑的图片及资料,推荐给班内的其它同学阅读。

  四、布置作业

  学习作者写秦兵马俑的说明方法,选择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