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数二》教学反思 篇1
一、尊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因之导出新知。
生活经验是小朋友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尊重并意识到“生活经验是小朋友数学数学的重要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正确的选择自己的教学方式,正确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从而促进小朋友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其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如果对小朋友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利用,也许就很难准确地把握信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又会回到“灌输”的老路上去。本节课,我利用的学生的已有资源,借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帮助他们认识“右”,列举生活中常用到右手的例子,唤起他们的回忆,调动已有经验,加深对方位右的理解,这样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顺应儿童爱玩的天性,在“玩”中学。
《认数二》教学反思 篇2
认数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内容,有些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有了认数这方面的经验,有的学生万以内的数都在家学过了,有的孩子很喜欢学认数,因为简单能听懂,所以孩子很容易掉以轻心,以为自己懂了,其实对数的组成,数位的顺序,以及计数单位并没有真正理解,所以作业反馈上来许多问题。
然而学生这些已有的知识基础并不能忽视,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数的组成的过程中提高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认识几百几十》的试一试中,让学生一边拨珠一边从370数到430,要求一十一十地数。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拨,有的学生不能理解题意,一会拨十位,一会拨个位,比较混乱。所以在教学试一试之前我先从例题的450入手,示范如何从450拨到510,提问490后面是什么数,为什么。接着教学试一试,先明确一十一十地数,你准备怎么拨,确定一次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后,再让学生分组操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引发学生思考390后面为什么是400?900后面为什么是一千?这样学生通过计数器的操作,亲自经历按顺序数数的过程,丰富了对千以内数的认识和对十进制计数法的体验。
《认数二》教学反思 篇3
“时分秒”这课,由于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
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我还把这课延伸到课外,让他们随时看钟或表,读出自己在什么时间作什么事,加强练习。渡荆门送别教学反思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地球运动教学反思
《认数二》教学反思 篇4
今天上认识1-5,总体感觉比上一节课要好很多,不管是5班还是4班,也不管是从课堂气氛还是纪律方面,小朋友们都很积极,举手发言,坐姿都有很大进步。有些小朋友从头到尾都很积极,有些小朋友注意力只能集中一小会儿。像龚文轩、朱可萱、薛睿崟、施博文、赵展唯、侯雨辰、秦诺萱、薛哲涵、靳宇臻等,注意力只能集中一小会儿。5班的许睿聪,4班的郭林轩都能在课堂上安安静静地坐一会儿。看来表扬的效果还是很赞的,只是不知道能持续多久。
认识1-5也是从看图数物品开始的,两个班的小朋友在老师地提醒下,能够按顺序数,虽然还数不全,但是能够做到有序就很好了。慢慢培养。
5班忘记揭示课题了,两个班都只教到写数字1,很失败。主要时间都花在用数字表示物体,5班的小朋友思路很开阔,从想象中的物体到现实生活中的物体都有涉及;而4班的小朋友思路狭隘,只想到“看不见的物体”,看不到教室里身边的物体,只有一个小朋友说国旗上的5颗星星(此处我应该大力表扬!!!)。在用手指表示数的时候花的时间也很长,小朋友会的就不需要表示了,像5就应该着力讲解。此处花费的时间要少。做练习的时候也是,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但是学生会的少讲甚至是不讲。
练习方面是完全没有涉及,下次应该挑一些有价值的题目让学生练一练。题目是一定要做的。
《认数二》教学反思 篇5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同学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同学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计算其它知识和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让同学数小棒,从1根数到1000根,其中有的同学是按2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5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8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2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同学们数的方式很多,同学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初步体会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了计数单位“千”,同学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二、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贯彻课程规范,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数1000根小棒,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时进行巡视指导,数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身小组的方法,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同学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同学理解有关概念。
三、发展了同学的数感。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同学的数感,在数小棒之前,我先让同学估计有多少根小棒,同学估计了很多不同的数,初步培养了同学的估数能力,然后每个小组用小棒数1000以内的数,这样同学操作起来方便,容易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此外,在练习中还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练习的开放题,同学在700前面和后面各添上2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同学的思维非常活跃,同学填出了许多不同的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中,同学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缺乏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沛“备”同学。教师应充沛考虑到同学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同学,都是以后应多加学习的。
譬如:在本节课中,我要求同学依照自身的意愿去数,要求如何数得更快捷、方便,因此同学们数的方式很多,有的是20一捆数的、有的是50一捆数的、有的是80一捆数的,更有200一捆数的……,面对同学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数法,是我没有想到的,同学们很聪明,数的方式很快捷,没有一组是依照10根一小捆、100根1大捆那样数的,而教师事先以为至少会有一组是按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那样数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十、百、千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显得较笼统、空洞、不直接,面对这种情况,应注意引导启发,或者教师应准备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的1000根小棒,这样会很自然、形象地引导同学自身说出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
其次课堂组织教学中存在“放”得太开,“收”不紧的现象。我在让同学放手数小棒之后,很多同学的兴趣很高,因为是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地数那么多的小棒,局部同学完全沉浸在自身数的乐趣之中,对于老师所说的不闻不问,而这节课自身又不完全是活动课,主旨是让同学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启发同学理解十进关系,对于那局部一直陶醉于自身数的过程中去了的同学,教师没有和时把这局部同学的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引导理解十进关系上来。
《认数二》教学反思 篇6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所以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反复钻研解读教材,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
2、会读写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3、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大数,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4、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其中确立一万的数的概念,和数数中即将满整百整千整万的情况应该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平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接触一万这样大的数,机会不是很多,也没有需要去了解认识的必要,所以在本节课中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一些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发展学生的数感。比如:在引出万的概念时,我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从一个一个的小方块到一条小方块,从十条小方块到一面小方块,从十面到一个大立体的方块,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这也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十进制关系的变化,其实这也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然后我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数位概念,让他们自己来排列数位顺序表就水到渠成。
在本节课中,我还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展示一幅南京长江大桥的画面,让学生了解想像大桥的长度,课中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收集的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如爸妈的月工资收入、本校学生数等,激起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热爱,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用万以内的大数表达事物和交流信息,不但培养了数感,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品尝求知的愉悦。练习的设计既考虑到全班学生,又照顾了学有余力的学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
《认数二》教学反思 篇7
约分的学习比较难,主要因为学习需要首先掌握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好约分之后也能为之后的分数加减法的结果处理打好基础。所以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先期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所以在课程的开始先从小游戏涂卡片,就是让学生给圆形卡片涂色,一分钟看能涂多少,最先完成的同学上台分享作品并告诉大家涂色部分占圆形的比例,并解释为什么,这氧复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之后,在开始约分的学习。
约分的.学习先从定义来看“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约分”,这个定义同学难以理解,单纯的数字与定义过于抽象,我决定从生活出发,告诉学生约分就是把分子分母共同拥有的公因数去掉的过程,去掉公因数分数的值是不变的.练习题,我发现少部分同学能约分到最简分数,但是大部分同学还会保留一两个公因数,怎么样能判断我们约分已经约到最简分数了呢?大家想想,可以互相讨论以下。陆陆续续大家也都发现了,那就是分子分母公因数只剩下1的时候就是最简分数了。比如分子是1或者分子分母相邻数等等。
在教学中利用好深度学习的方法,结合生活,找到与学生的融汇点,顺利切入主题,再让学生自己发掘知识,活跃课堂气氛。
《认数二》教学反思 篇8
本教材中下学生学习比较吃力,它的知识点的循环上升,本意是好的,但对学生的基础要求太高,如整式一章中,学生整式的运算出错率太高,以致课程进展缓慢。
本教材强调突出个性,强调学习活动,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能热情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之中,是课堂舞台的主角,但我们教师有这个能力放开?我们的条件很好,教室多媒体,电子备课室,我们有很好的课件,但我还是尽量少用,我们的中下生是不适合完全放开的。
本教材的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内容和时间不够,因式分解2个课时,因式分解,好像简单,实际上是学生学的最差的,4节课才能解决问题的。
2.我们对学生学习
能力的把握和认识能力了解的不够,制约了我们的教学
我们初二数学组一直尽力于出针对“中下”生的.一课一练,但是我们的题目常有点难,不是我们没有用心,而是我们高估了我们的学生,我们这方面的能力“差”。
3.对教材的再创新和了解学生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我们必须创造性的使用我们的教材,合理的整合各类资源。不断的反思和积累失败,它是一种财富,是将来的基石。
《认数二》教学反思 篇9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习成绩基本稳定。但也有少数几个学困生基础比较薄弱,作业脏乱,思考速度慢、书写速度慢、对新知的理解也比较慢。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现将本人对这学期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蕴藏真理: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学生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对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摧残。正因为如此“减负”的警钟一直长鸣!但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计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孩子的后期学习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本学期,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沟壑。观看优秀课例、课件,积极征求老师意见,虚心向同行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其次是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最后,每节新授课都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本册教材9个小单元教学,基本上是数与代数的知识,其中计算是教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孩子提高计算速度,要求学生每天花3—5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乘法口诀和做20几道口算题,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中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二、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这样的大班教学中,最难兼顾的是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因此,我努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学优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学困生掉队。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习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有句话说的好:“教是为了不教。”
三、边教边研,取得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本学期,我们班每天的数学作业,中等学生一般能在10到15分钟完成(期末复习时略有增加),基本都能轻松地独立完成。在作业批改中,集体性错误较少。
(二)在课后辅导时发现,几个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学习越来越轻松,上学期遇到他们学习上出现问题进行辅导时,总是费尽唇舌,启而不发,本学期基本上都是一点就通,学困生辅导一般都在课间几分钟内完成,很少留到放学后。
(三)班上近一半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学习成绩优异,学习状态稳定。
四、自我反思,努力实现专业成长。
(一)继续坚持并优化本学期一些有成效的做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课后只做适当的巩固,控制好课后作业分量;
(二)做好家校之间的联系,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争取家长更多的支持,致力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与教学,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反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一定会和新课标同行,用新课标来指引前行。
《认数二》教学反思 篇10
学习的课文是《坐井观天》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以前,每学完这课,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我都要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效果非常好。按照惯例,学完新课后我又一次让同学们想像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呢?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一下被激发起来,有的和同桌互说,有的前后位凑在一起争论,还有的仰起小脸在思考。
待平静下来,我开始指名回答。张一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声吓得它忙向小鸟求救。”李博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金禹天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了井里。”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我也笑了。我打断了他的话,问大家:“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我示意他坐下,随口说道:“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之后,我又让大家把自己想的和说的写出来。
在批阅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时,我看到了孩子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它累了想去喝口水。突然,它听到一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漂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要说声谢谢,就听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那只老青蛙正在痛苦地挣扎。青蛙吓呆了,这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赶回去,又跳到了井里。还是井里好,井里安全啊!
我的心被震撼了。河水里常漂有死鱼,菜市上也常有卖青蛙的,这是有目共睹的,让青蛙跳回井里有什么不好?可我却没有给他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倘若让他把话说完,不仅同学们不会再笑他,而且也将给我的课堂教学增添一抹亮色。我不是要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吗?可我竟然说他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自以为是的我自己!
《认数二》教学反思 篇11
今天上午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七课时的内容《亿以上数的认识》,这节课是在三年级学习过万以内数的读写法,以及前几节课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教才是这样安排的,读数是一课时,写数和改写是一节,改写比较简单,我把读和写安排为一节课,等于加大了学生的难度。因此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会正确的读写亿以上的数;能简要概括出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教学重点是掌握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难点是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方法。
在备课时我一直认为这节课很简单,学生应该能很快说出读法和写法,结果在试讲过程中我发现,是我眼高手低,估高了学生的能力,课件还有好几张没放完,等于没有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因此,在我修改之后,我把题量压缩了一下,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大大缩短了时间,课堂上时间基本上把握的还可以。不过还是有一点小遗憾。
从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来看,目标一完成的比较好,基本上遵照了教参的要求,放手学生,让学生在试一试,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中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目标二处理的有点仓促,课堂上发现大部分学生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读法,也能简要概括出来(因我提问的一个中下等学生)。当时看他能说出来,就没在上面过多阐述。导致个别学生语言表达不是很流畅。课堂上发现学生纪律特好,(平时上课我总要停下几次维持纪律,因我班学生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女29人,男生52人,课堂上男孩的注意力没有女孩儿坚持的长,但今天,因为这么多人听,他们可能比较紧张。课堂上捣乱的人不多。)也沾了领导、评委和听课老师的光,是你们的一座帮我维持了纪律,才让我如此顺利,
从课堂检测情况来看,我班共有81人,全对的有71人,占全班人数的%,错误人数10人,错误率%。错两题的1人,其他9人都是错1题,在写出下面各数中,两个小题第一题三百亿四千万,写错的有四人,其中三人都是写成了三百万四千,把个级上的四个零忘写了,有一个人是少些了一个0,让我想起昨天下午任素娟任老师我俩说的,应该让学生先说出要写的数的最高位是什么,判断几位数,然后再写,课堂上可能自己心理素质不是很好,望给学生说了,导致错题。然后是最后一题,错误的有四人,我们在教研出课堂测试时,就说故意出个比较绕的题,五百零九亿零五百零九万零五百,想要考学生的认真成都,结果真有四个人被绕进去了,有两人写成五百零九亿五百零九万零五百零九,可以看出他们就没认真读完题,完全是在品自己的经验在做。另外两个一个是少些了一位数,原因是没划分级线,另外一个是写成五百零九亿五千零九万零五百,这些可能也都与我自己平时要求不严,学生马虎造成的。有1人是最后两个都错,有一个是读书三百零四亿零四十万二千,结果他少些了一个十,写成零四万一千。从课堂检测来看,自己的课堂还存在很多不足:
1. 课堂上语言不够简练,过于繁琐。
2. 激励性的评价语太少,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 学生板演的机会太少。这也可能与教室地方小有关。
4. 时间安排不太合理,其实前边再留出两分钟就能让孩子把后面的儿歌说完。
《认数二》教学反思 篇12
本学期数字学习将接着上学期学过的为基础,继续学习新的数字4,对此我回顾了以前认识的这几个数字,都有些许遗憾,因为我在生活实际运用方面讲的还是有点少,同时拓展这一块做的也不足,所以今年开始教学之前,我就在复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们重新认识数字123。
然而在我复习时发现学生们还是对数字不敏感,还是抱着会读的态度在认识,换个方式问或者增加点与之相关的难度,同样还是不懂,后来在询问了别的老师并在其指点下,我决定在上新课之前,先把前面的知识重新的牢固的放在他们的脑中并且把之前的缺憾都尽量做挽救,然后再循序渐进的渗透新知识。于是我发现效果还不错,当然我也是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增加不同的知识拓展,虽然有个别学生在认识3方面还是稍微欠缺。但我相信为后面学习新的数字时或有不少的帮助。
下面我就简单说说如何来做的,首先123的认知基础打牢固,学生们很快也就认识数字4,包括数书本上的图片里面的不同事物,但这也仅仅是基础,它的训练(没按顺序)包括书写,点数不同关于4相关或者不相关的不同物体,按物取数(按数取物)以及增加进去的基础颜色(2至3种)。目前来说,我在慢慢实验当中,同时按照顺序进行第一步,最后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还得在课程上完以后,对每位学生进行检测。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我会努力钻研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