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通用4篇 部编七上济南的冬天教学教案

时间:2023-09-16 17:32:27 教学设计

  本文是热心会员“aa05976”分享的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通用4篇,供大家阅读。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的特有魅力。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朗读、品味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感悟济南冬天的美丽。

【教学步骤】

  一、课前3分钟说话训练

  1、学生说话。(或演讲,或朗诵,或讲故事,或报道新闻)

  2、学生点评。(或语言,或感情,或体态、或节奏等)

  二、导入新课

  一年可分为几个季节?同学们冬天联想到什么?东山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三、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

(1)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2)课文中哪些景物你印象最深的?为什么?

  四、学生自主探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围绕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

  1、讨论,推荐同学发言,在大组(全班范围内)中交流。

  2、教师点拨:

(1)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对比的写法。

(2)济南的山特点:温暖、可爱、美丽迷人──衬托的写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济南的水特点:清亮、空灵──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既赞美济南冬天的美丽,同时也无不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美丽景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小结:

  通过刚才的讨论分析,我们感受到老舍先生笔下的冬天济南,她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字里行间到处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练习

  1、想一想你看到过的什么地方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模仿《济南的冬天》的一些写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2、配套教材──《济南的冬天》。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领悟济南冬天特有的迷人之景,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是描写景色的方法。

  3、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模仿文中用比喻、拟人的写景手法写一种景物。

教学重、难点:

  1、文中如何描绘景色。

  2、品味语言,仿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屏幕上现示一幅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自己家乡的位置,并说说印象中家乡的冬天。

二整体把握,领略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初步领悟济南的美景。

  2、推荐朗读高手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象感受济南的冬天,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你印象中济南的冬天,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济南这个地方的特点。

(温晴 温暖) (宝地)

  3、关上书本,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济南的冬天的哪些景物,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阳光 山雪 水天)

  4、如果你是一位导演,你想把济南冬天的美景介绍给世界人民,让别人也了解济南,并激起他们想到济南来领略一下冬天的美妙的想法。你通过什么景色来表现呢?你的镜头中会出现哪些画面呢?

三、品味语言

  1、 比较朗读,体味文中语言的优美。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保准暖和。”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问:这两组句子中,每组中的第二句比第一句中少了什么?

  明确:第一句比第二句生动,第一句都体现出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作者融情于景中,都借助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 说说你喜欢那几句,喜欢共同几句的同学一起朗读。

  3、 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拓展仿写

  文中为我们展现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特点,我们通过课文感受到了济南冬天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生命和感情,请你模仿你喜欢的那几句也来写一种或一处你喜欢的景物,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将景物写活。(比喻、拟人)

五、人文拓展

  济南自古有“泉城”之称,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景,然而近年来济南的泉水每年会有一段时间无水流出,今年的夏秋之交,济南出现了罕见的干旱,究其原因,是环境污染,地下水过量开采所制。我们怎样使济南回到过去的美景之中?

六、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这篇文章作者老舍先生资料,尽可能地阅读一些先生的作品。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通过朗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让学生感受美,领略美。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朗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让学生感受美,领略美。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以话题“我眼中的冬天”为话题,聊聊冬天给学生的感受。找准机会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并顺势介绍有关老舍的文学常识。

  二、初读感知“美”

  1、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是美的,同学们读读看你从哪里发现了美?(学生会从文章各个地方找出“美”,拿来和同学交流)

  2、你能用美丽的声音,向我们传达美吗?

  (教师启发、引导,并积极表扬)

  三、再读聚焦“美”

  3、同学们,你们觉得最美的是哪一段?(学生大部分会回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4、让我们齐读这一段。(让学生熟悉这一段)

  5、教师范读这一段,配乐读出美感。(教师引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四、三读朗诵“美”

  6、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做标记,具体指导。(要做到细致而有效,如用﹏号表示声音的延长等)

  7、学生自由练读。(根据标记提示,注意轻重缓急、语气感情)

  8、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评价,教师指导。在这一环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我从 读出了 ,因为 。”(必要情况下,教师可以具体指导一两句)

  9、学生再次练读,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五、朗读擂台赛

  10、教师公布擂台赛具体规则。(找裁判,以学生掌声高低为准,最后能站在讲台上的同学获胜)

  11、参赛学生朗读,教师配乐,其他学生评价。

  六、板书设计(略)

  七、沉思画出美

  课下再读这段,将你心中的美画出来吧。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抓住了一个“美”字,让学生在美丽的世界里走了一遭。这节课重点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感知语言的能力,达成了预设目标,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七年级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通过朗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让学生感受美,领略美。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朗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让学生感受美,领略美。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以话题“我眼中的冬天”为话题,聊聊冬天给学生的感受。找准机会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并顺势介绍有关老舍的文学常识。

  二、初读感知“美”

  1.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是美的,同学们读读看你从哪里发现了美?(学生会从文章各个地方找出“美”,拿来和同学交流)

  2.你能用美丽的声音,向我们传达美吗?

  (教师启发、引导,并积极表扬)

  三、再读聚焦“美”

  3.同学们,你们觉得最美的是哪一段?(学生大部分会回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4.让我们齐读这一段。(让学生熟悉这一段)

  5.教师范读这一段,配乐读出美感。(教师引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四、三读朗诵“美”

  6.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做标记,具体指导。(要做到细致而有效,如用﹏号表示声音的延长等)

  7.学生自由练读。(根据标记提示,注意轻重缓急、语气感情)

  8.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评价,教师指导。在这一环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我从 读出了 ,因为 。”(必要情况下,教师可以具体指导一两句)

  9.学生再次练读,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五、朗读擂台赛

  10.教师公布擂台赛具体规则。(找裁判,以学生掌声高低为准,最后能站在讲台上的同学获胜)

  11.参赛学生朗读,教师配乐,其他学生评价。

  六、板书设计(略)

  七、沉思画出美

  课下再读这段,将你心中的美画出来吧。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抓住了一个“美”字,让学生在美丽的世界里走了一遭。这节课重点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感知语言的能力,达成了预设目标,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