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七年级教学设计 篇1
一、总体构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2、阅读与学法指导:质疑法与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难点:文章深层的情感体验与思想教育。
教学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感悟、体验、讨论、交流。
资源与教具:CAI辅助教学
(二)教学思路:
从情感角度切入,说说读读,初识人物,把握情感基调,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而带动对全篇的深入研读和领悟。利用已学知识,理清线索,了解记叙文六要素。这篇散文思想深刻,可以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在情境剧中让学生走进文本,充分解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领会写作意图。
二、过程设计
(一)教法:
利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再现情境。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表达。
(二)教学流程及学法
<一>导入:
听歌激情:播放歌曲《三月三》。
作者简介。
<二>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学法: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字词的注解,然后抢答竞赛。
<三>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两件事?
学法:合作讨论,交流。
<四>播放情境剧一:
思考:(1)“我”和小兄弟对待放风筝有什么的态度?
(2)从哪些神态和动作可以看出小兄弟对待放风筝的态度?
学法: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五>播放情境剧二:
思考:(1)本文的记叙要素(出示课后第二大题表格),
(2)“我”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在“我”的眼里弟弟应怎样做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学法:对于思考(1),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然后进行抢答。
对于思考(2),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六>情感体验:
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边听边思考:
(1)“我”是怎样认识到错误的呢?
“我”错在哪里?
(2)文中讲“我”受到了惩罚,“我”受到了什么样的惩罚?
(3)读了这篇课文,你感悟到了什么?
学法:对于思考(1)、(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各抒已见。
对于思考(3),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小结。
(三)板书设计构思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在教学中,小结时展示展翅飞翔状的蝴蝶风筝,风筝上压着“封建思想”这一沉重的枷锁,鲜红的“精神虐杀”,色彩眩目,这承载着童年梦幻的风筝怎堪重负,怎能自由地展翅飞翔?然后教师引入小结语:“这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这是一个天真聪明的孩子,你看,别人做的是蟹风筝,蜈蚣风筝,他却能做蝴蝶风筝,多美的蝴蝶风筝,可是却由于‘我’的虐杀,这只蝴蝶风筝最终未能如愿以偿地飞翔于蓝天上,这是正是当时儿童的悲哀,正由于这种封建思想的束缚,孩子童年的梦想和追求被无情地扼杀了。”
(四)教学探讨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有深刻的社会背景,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两件事:“我”的一件往事,少年时虐杀弟弟的风筝梦;我的一段思想感情的经历。这是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不宜讲得过深,而且文章底蕴丰富,语言含义深刻,理解本文主题是难点,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可引导学生多角度挖掘,允许学生有独特感受。
三、设计亮点
本篇文章是是学生进入中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鲁迅的文学作品,因此对于鲁迅应有个简略的了解。本文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应是多向的,但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主题,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设计创设了与课文情节相似的充满童趣的情境剧,帮助学生走入情境,体验感情。采用整体分解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础上充分解读,归纳主旨。
本课的重点在内容理解。情感的体验上,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提出的问题比较多一点。但本设计提出的问题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连贯的、紧扣文章内容的,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与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才会与教师一道,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交流、表达。
四、专家点评
本教案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标准,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文章,由于他们不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而且文章中疑难的问题较多,所以学起来有难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时对冲突误解中的亲情体会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读课文,创设一个学习情境与气氛很重要。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本文意蕴丰富,在“情感体验”的教学环节中,重点让学生多角度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人间至爱真情,学习自我解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风筝》七年级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坏、扎、抓、莓、幸、福、吵、受”8个生字,读准翘舌音“抓、吵、受”;后鼻音“幸”;多音字“扎”;正确、端正、整洁地写“坏、扎、抓、松、幸、福、祝、抓”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正确、端正、整洁地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自学生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课,谁来读课题?(注意读准“风筝”的“筝”为轻声)
2、谁知道它单独出现时读几声?(一声)请大家一起读。
3、教师小结:“筝”这个字单独出现时读一声,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请大家再来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昨天预习,你读了几遍课文?(指说)
2、课文中的难句子一定难不倒你!先自己试试吧!(自读)
3、生字宝宝藏在句子里,都被你们认出来了,那他们站在一起呢?(自己认读一下,再把记字的好办法说给周围的小伙伴听!)
4、谁都认识了?(指读)谁想把你记字的好办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二、初读课文
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了吧?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词:
大家读得真热闹,看把小松鼠都吸引来了,你瞧,他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愿意读吗?把生词读给你的同位听,读不准的,请同位帮助改过来。(出示生词。)
乐坏了扎(za)风筝抓住草莓幸福吵架难受
2、学习生字:生词大家都认识了,我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
学生单个读生字,齐读生字。
小老师提醒要注意的读音并带读:读准翘舌音“抓、吵、受”;后鼻音“幸”;多音字“扎”
四、书写生字
1、观察所要书写的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摆放。
2、师示范写并讲解:
8个生字,有6个字是左右结构中的左窄右宽的类型,写时要注意田字格的分配。(1)写正确:“祝、福”:左边都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幸”:下边只有两横,而不是三横“羊”。
(2)写美观:
a.抓:关键是“爪”的书写-第一个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二笔竖要直。
b.祝、福:示字旁的书写-横撇的撇不要弯,竖要写直。
3、生描红,后临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山顶 山脚 小溪 风筝 纸船
松果 草莓 纸条 屋顶 门口
幸福 快乐 愿意 漂流 飘荡
1、自由读,同位互读
2、开火车读
3、用词说话
4、你还喜欢本课中的哪些词语?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媒体出示图:老师这儿有一幅图,谁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山、房子、小河)
听说松鼠和小熊就把家建在了这里,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帮帮他们找家。
戴头饰,扮演角色:
这里风景这样优美,小熊和松鼠的家这样可爱,大家想不想生活在这里?那就请大家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来做一只可爱的小熊或快乐的松鼠吧!
2、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⑴了解课文大意:我知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读二至六自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学生读课文原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⑵重点学习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他们俩收到对方的礼物,可高兴了!书上有两个自然段写了他们高兴的心情,是哪两个自然段?(出示三、五自然段。)
试着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学生自己读。)
哪里直接写了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那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导朗读。)
还有什么原因让你们这样高兴?
看!除了纸船和风筝还有什么?(教师出示教具,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还有草莓和松果。
是啊,小熊收到了可口的松果,松鼠收到了甜甜的草莓,能不高兴吗?还收到了对方的祝福。对,我们还收到了朋友的祝福呢!我们来读一读祝福的话。(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祝福的语气,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朗读整个第三自然段。
小熊你很高兴,小松鼠你们呢?用同样的心情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单个读第五自然段(教师指导)。
所有小松鼠读第五自然段。
⑶配乐朗读一至六自然段,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
松鼠和小熊的友谊真让人羡慕,我们再在音乐声中分享一下友谊带给我们的快乐吧!我们来分工读一至六自然段。
⑷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个秘密呢!它就藏在这两个句子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教师小结: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3、学习第七自然段: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他们可能会为了什么小事而吵架呢?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4、学习八、九自然段:
⑴小熊、松鼠,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能告诉小鸟原因吗?
⑵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齐读。)
⑶原来你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
5、学习第十、十一自然段:
噢,原来是这样啊!虽然你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啊!那结果怎样了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十、十一自然段。
结果怎样?(小熊和松鼠和好了。)
友谊失而复得,你们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咱们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先自己试试。
⑴学生读第十自然段,听完他读,我也忍不住想读读了,但又怕读不好,大家能帮帮我出出主意吗?
“再也受不了了”,应该读出松鼠实在忍受不住,特别想和松鼠和好的心情。
“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应该读出松鼠很想和小熊和好,很急切很真诚的语气。
有了大家的帮助,我就有信心读好了。(教师范读。)
你也想试试吗?一定比我读得更好!
单个读,齐读。
⑵学生读第十一自然段,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读呢?
6、拓展练习:
⑴是啊,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一只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意顺流而下,小熊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
⑵小熊、松鼠,经历了这一切,你们以后还会闹别扭吗?(不会。)
我知道你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大家说得太好了,相信每位同学都能牢牢记住你们的话,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愿我们大家永远是朋友!
《风筝》七年级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生字新词,理解“乐坏了”等词的意思,会写“祝、幸、福”三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情感变化,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痛苦。
3 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痛苦。
教学准备:
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直观形象
1、课件出示纸船和风筝图。
2、强调“风筝”连读应为轻声。
3、揭题:“纸船是水中漂的,风筝是空中飘的,一个是天上的,一个是地上的,它们之间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学习了这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检查预习:
1、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畅,并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生字词。
3、检查带生字的句子。(出示)
(1)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2)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3)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4)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了。
三、细心研读,深入理解
(一)导读1~6段
1、小朋友,在一座美丽的山上,有两座可爱的小房子,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家吗?(还不清楚的,赶快到文中找答案)
2、小朋友,松鼠住在高高的山顶上,而小熊呀却住在山脚下,虽然离得很远,可他们却是最好的朋友!不信,你读读2~6段,看看他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
3、指说:概括或细致的说都可。
4、导读第三段:
瞧,(课件演示)松鼠亲手折的纸船,顺着清清的小溪,飘呀飘,飘到了小熊家门口,小熊拿起纸船一看,——生:乐坏了!你能读好这一段吗?(指读)
问读的好的学生:小熊,你为什么那么高兴呀?(指说)
是呀,从山上的小溪里以外的飘下来一只纸船,里面还有一份祝福,小熊能不乐坏了吗?(谁还想读读)
5、导读第五段
不光小熊乐坏了,小松鼠呢?(图)是的`,他收到了松鼠送的风筝,也乐坏了。这次,谁相信自己比刚才读得还好?(指)
6、读3~6段
小朋友,下面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小伙伴,想读那段读那段,好吗?开始吧!(自)(指读)
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指读)2 3 4 5 6
(二)导读7~11段
1、是啊,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这幸福和快乐之中的时候,这快乐却没有了。(师范读)
2、选择给你感受最深的段落,再用你喜欢的方式边读边体会,过会我们来交流交流。(把你的感受说给同桌听听)
3、区分“飘”和“漂”
(1)“飘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读读这两个词吧!(指)
(2)你们觉得这两个词可以换换吗?(不能)为什么?(指说)
(3)让学生将飘荡 飘流 贴到黑板上合适的地方。
4、如果你是松鼠,你会主动放这只纸船吗?为什么?
5、谁能读得更美一些呢?
老师听了,好像真的感觉那风筝飘起来了,纸船也动起来了。
导:这么美的东西都不见了,谁还想把你的感受读一读。
三)不知不觉大家都被感动了,特别是最后一句“松鼠把一只只纸……”此时此刻他每放一只纸船心里就会默默对小熊说上一句话,他会说些什么呢?小熊看到一只只纸船向他漂来,他会怎样呢?小朋友,下一节课我们再在课上交流好不好?
三、写字训练:
过渡:让我们对所有的朋友说——祝你幸福!祝你快乐!让我们把祝福写下来吧!重点写好这三个生字!观察一下,怎么写好看?
(一)提示:
1、“祝”、“福”左窄右宽,示字旁的笔顺;
2、“幸”横笔很多,注意主横的突出。
(二)把祝福写在属于你的纸船和风筝上。(注意写字姿势)
(三)把祝福送给你的朋友——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现场听课的老师。
《风筝》七年级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3)鼓励动手做风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二、教学重点:
学写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四、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五、课外延伸
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风筝》七年级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准备:
1、学生事先准备好要送给好朋友的礼物。
2、老师准备课件、小熊头饰、词语卡片、纸船、风筝。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0课,纸船和风筝。谁能读一下课题。(提示筝读轻声)
2、同学们,纸船在小溪里漂流,风筝在空中飘荡,他们两之间啊,发生了一个很美的故事,你们想听吗?请同学们竖起你的耳朵,听老师讲给你们听吧。(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3、这个故事美吗?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吧,别着急,读课文,老师有要求:(出示要求)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生自由读课文
2、同学们读的真认真,这些读书要求大家做到了吗,好,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
3、出示带有注音的生字词。大家看,这些生字宝宝离开句子妈妈,和他的词语朋友来和我们见面了,谁认识他们。(指名读,领读)
4、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去掉拼音还认得他们吗?
5、出示生字。加大难度,只剩下生字了,谁还会读。
6、同学们看,这三个生字穿上了红衣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抓、吵、受都是翘舌音,跟老师读,指名读,齐读)
7、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下面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识字的好办法,等会推荐给大家。
8、下面请同桌互相抽读卡片,读错了,一定纠正过来,并多读几遍。
9、做游戏。(老师随机抽卡片,学生读,并找出自己的卡片举起来)
10、指导书写
同学们,生字我们都认识,有两个生字宝宝说,他俩很特殊,你发现了吗?(生说发现,说道都是动作时,做动作),最后指导书写抓。
三、读句子,再读课文
1、同学们,生字宝宝和我们做了这么久游戏,累了。他们又回到了句子妈妈的怀抱,你还认得他们吗?句子能读好吗?练习读一读吧。
2、指名读,齐读。(主要评价读的通顺,字音读得准)
3、句子读的这么通顺,老师相信大家课文一定会读的更棒,同桌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的不对的要及时纠正。
四、书写幸、福
1、指导书写福
2、评价
教学反思: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熊和松鼠的友谊,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我执教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备课,精心制作教具和课件,试图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情境,让他们学得开心,学得扎实、有效。上完这节课,我感觉预期目标能够顺利完成,教学效果不错,学生也学得轻松自在。这篇课文比较长,饱含感情,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我选择采用带着感情读,由感情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理解的教法。本节课能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用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和推进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把识字教学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手段,为课堂增添不少亮丽的风景,为学生提供美的视觉感受,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识字教学时,我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指导他们怎样学会生字,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帮助正音,再用考考你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引导学生会用简单有效的方法记住它。学生学完生字后,我及时安排巩固识字的环节,抓住扎和抓重点指导学生发现提手旁的字跟手的动作有关,并让学生演示这两个动作。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提问的面不够广,这是因为这节课的密度较大,我一直担心上不完,所以不敢多叫几个人回答。其实平时在上课,我不是这样的。其次,课件上草莓的莓的拼音竟然加到了草的头上,我竟然没发现,真是粗心。通过这次讲课,我觉得自己学到了不少。今后,我一定会发扬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力争做一个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
《风筝》七年级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憧憬”“垂头丧气”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通过自由读、默读、个人朗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书,以读促理解,感悟课文情境。
(3)体会小伙伴做、放、找风筝时的“幸福”;学习小伙伴们在伤心失望时仍然充满希望,不断找“幸福”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搭建构架
浏览课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细读探究,品悟真情
(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课文中哪一段是写做风筝的?
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体会。
2、交流:我们在做风筝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句子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1)换词理解“精心”。
(2)借助工具书、联想法理解“憧憬”。
(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句子2: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1)联系上下文理解“依然”。
(2)什么也不像的风筝怎么被称做“幸福鸟”呢?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二)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对比感悟动作描写
(1)你是怎么放风筝的?
(2)书上是怎么描写孩子们放风筝的?抓动词感悟动作描写的准确、生动。
2、体会快乐心情
句子1:“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1)情景想像“越飞越高”飞到了哪里?
(2)角色互换体验。快活地“喊叫”着什么?
(3)朗读句子。
句子2:“从早晨玩到下午,……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1)抓时间、“歇不下来”感悟兴奋。
(2)朗读句子。
(三)体会找风筝的心情
1、线断,风筝不见了。此时此刻,小伙伴们的心情怎么样呢?默读文,划出句子,体会。
2、交流
句子1:我们大惊失色、……倏地便没了踪影。
(1)大惊失色是什么意思呢?
生自己理解。
老师讲授用理解字义的方法理解词语。
(2)多种方法理解“千呼万唤”。
(3)朗读。
句子2:我们都哭了……还是没有踪影。……
(1)哪个词最能体现出我们此刻的心情?
理解“垂头丧气”。
(2)我们垂头丧气,我们都哭了,为了一只怎样的风筝?
3、你们用心找了吗?怎么知道的?
会不会还有什么地方没找啊?
(四)展开想象,拓展说(写)话
1、齐读句子3: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2、后来,你们究竟找着了吗?请你大胆想象,把寻找的结果写出来,写出你们当时的心情。如果能用上今天学到的这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就更好了。
(五)小结:
幸福鸟啊!我们亲手做的幸福鸟!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牵动a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快乐和痛苦。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呼唤这个名字,读读课题吧——风筝。
三、梳理归纳,积累方法
课文内容与情感
1、阅读方法
2、表达方法
《风筝》七年级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准备:
1、学生事先准备好要送给好朋友的礼物。
2、老师准备课件、小熊头饰、词语卡片、纸船、风筝。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0课,纸船和风筝。谁能读一下课题。(提示筝读轻声)
2、同学们,纸船在小溪里漂流,风筝在空中飘荡,他们两之间啊,发生了一个很美的故事,你们想听吗?请同学们竖起你的耳朵,听老师讲给你们听吧。(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3、这个故事美吗?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吧,别着急,读课文,老师有要求:(出示要求)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生自由读课文
2、同学们读的真认真,这些读书要求大家做到了吗,好,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
3、出示带有注音的生字词。大家看,这些生字宝宝离开句子妈妈,和他的词语朋友来和我们见面了,谁认识他们。(指名读,领读)
4、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去掉拼音还认得他们吗?
5、出示生字。加大难度,只剩下生字了,谁还会读。
6、同学们看,这三个生字穿上了红衣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抓、吵、受都是翘舌音,跟老师读,指名读,齐读)
7、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下面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识字的好办法,等会推荐给大家。
8、下面请同桌互相抽读卡片,读错了,一定纠正过来,并多读几遍。
9、做游戏。(老师随机抽卡片,学生读,并找出自己的卡片举起来)
10、指导书写
同学们,生字我们都认识,有两个生字宝宝说,他俩很特殊,你发现了吗?(生说发现,说道都是动作时,做动作),最后指导书写抓。
三、读句子,再读课文
1、同学们,生字宝宝和我们做了这么久游戏,累了。他们又回到了句子妈妈的怀抱,你还认得他们吗?句子能读好吗?练习读一读吧。
2、指名读,齐读。(主要评价读的通顺,字音读得准)
3、句子读的这么通顺,老师相信大家课文一定会读的更棒,同桌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的不对的要及时纠正。
四、书写幸、福
1、指导书写福
2、评价
教学反思: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小熊和松鼠的友谊,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我执教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备课,精心制作教具和课件,试图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情境,让他们学得开心,学得扎实、有效。上完这节课,我感觉预期目标能够顺利完成,教学效果不错,学生也学得轻松自在。这篇课文比较长,饱含感情,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我选择采用带着感情读,由感情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理解的教法。本节课能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用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和推进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把识字教学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手段,为课堂增添不少亮丽的风景,为学生提供美的视觉感受,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识字教学时,我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指导他们怎样学会生字,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帮助正音,再用考考你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引导学生会用简单有效的方法记住它。学生学完生字后,我及时安排巩固识字的环节,抓住扎和抓重点指导学生发现提手旁的字跟手的动作有关,并让学生演示这两个动作。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提问的面不够广,这是因为这节课的密度较大,我一直担心上不完,所以不敢多叫几个人回答。其实平时在上课,我不是这样的。其次,课件上草莓的莓的拼音竟然加到了草的头上,我竟然没发现,真是粗心。通过这次讲课,我觉得自己学到了不少。今后,我一定会发扬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力争做一个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
《风筝》七年级教学设计 篇8
教学设想: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因此,本文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感受语言魅力,体悟作者情感。
教材简析:
《风筝》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诗,它回忆兄弟之间的一件往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一旦醒悟,心情沉重、总想补过,为补过不及而心情更加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这篇散文诗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好教材。它意蕴丰富、值得咀嚼。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文章往往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本文,应从多种角度加以引导,拓展思维空间,鼓励有创意的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伶仃”“肃杀”“苦心孤诣”等词语,学习朗读,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圈点勾画,揣摩品味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积累好词佳句。
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体会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对兄弟的那份深沉的感情。
体会作者的自省精神。
教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研讨法
语感训练法拓展延伸法
学法指导: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勤于思考、大胆表达,力求获得个性化体验。
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多种手段,引导入境
1、(播放背景音乐)“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出示配套幻灯片——放风筝)
2、图片上的人物如果是你,能告诉我现在的感受吗?(生:高兴、惬意、闲适等)
3、导语
的确,风筝等游戏带给我们无尽的梦想和欢乐。看到风筝,我的心亦飞翔。可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一见到风筝,便感到无尽的惊异与悲哀。这是为什么呢?请阅读《风筝》。
《风筝》七年级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圈点勾画,涵泳品味语言。
3、珍视家庭亲情,丰富人文精神。
教学难点:
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课前播放flash歌曲《风筝飞吧》,欣赏风筝图片,创设情境)
一、导入新课
风筝是报春的天使,是孩子们的梦想。同学们都放过风筝的吧?当时是什么心情?(学生各抒己见)
是啊,看见风筝,我们会忆起诗一样的童年生活,内心充溢着愉悦与激动。可是,鲁迅先生一见到风筝,为什么会感到悲哀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鲁迅先生写于1925年的一篇散文《风筝》。
二、明确活动任务
我们这节课的活动任务是:
1、感情阅读,了解风筝故事。
2、涵泳品味,体会作者情感。
三、走进文本,了解风筝故事
1、师生合作读课文
首先,让我们伴随音乐,伴随作者走进课文,了解风筝故事吧。我想请两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读课文,请同学们推荐两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吧。老师做一下分工:我读1、2段,两位同学分别读3—4段、5—11段,最后一段全班齐读。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认真倾听,用心思考。
(屏显:走进文本——了解风筝故事)
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谈一谈:你听读后有哪些感受?
2、配乐朗读
3、评价朗读
4、讲述故事:请咱们班里的故事大王讲述一下这个故事吧!
5、交流听读感受
过渡:同学们的感受真是丰富多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宝贵的阅读的经验走进鲁迅,把握他在这个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吧!
四、走近鲁迅,把握情感变化
1、我们先进行第一个活动
(屏显:活动一:品读3-4段
品一品:兄弟二人对风筝的态度各是什么?从那些描写可以看出来?
读一读:你能读出这种态度吗?
评一评:你能评价兄长的做法吗?)
《风筝》七年级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让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但遇到矛盾是应该学会主动伸出和好之手。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熟练地认识本课生字词。
2、体会松鼠和小熊真挚的友谊。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痛苦。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每个人都会有好朋友,你和你的好朋友发生过争吵吗?有过不愉快的事情吗?指名述说。(学生各抒己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两个好朋友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谁愿意读课题。(风筝的筝要读轻声。)
2、提出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掌握“乐坏了 扎风筝 抓住 草莓 幸福 吵架 受不了”等词语。认识会写“坏 松 扎 抓 祝 福 句 幸 ”8个字。
(2)、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3)、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顺序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它同学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1、我会读
坏 扎 抓 莓 幸 福 吵 受
(生提醒“抓”、“ 吵”、“ 受”声母是翘舌音;“幸”韵母是后鼻音——生展示个别读生评价——生展示开火车读生评价——生展示顺序打乱读生评价)
2、认读词语
乐坏了 扎风筝 抓住 草莓 幸福 吵架 受不了
(1)学生展示带拼音齐读:
(2)、去掉拼音朗读。
(3)学生展示练习表达。
3、生展示读课文
(生评价是否读流利?多字?少字?)
4、识字、写字
坏 松 扎 抓 祝 福 句 幸
(1).识字
生提醒本课生字中,“坏”的韵母是前鼻音,“松”“ 幸”的韵母是后鼻音,“福”是唇齿音,“抓”是翘舌音,“扎”是平舌音。
(2)、学生展示分析识记生字。
(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猜谜语等)
(3)写字
a、生提醒并展示写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8个生字,有6个字是左右结构中的左窄右宽的类型,写时要注意田字格的分配。“祝、福”:左边都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幸”:下边只有两横,而不是三横“羊”。
b、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三、激发知识冲突(5分钟)(此环节有时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表演课文内容( 让生按照书上的提示和自己的想法把小熊和松鼠之间发生的事情表演出来,看谁表演得最好。)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激发学生展示读书成果
师:上节课我们认认真真地读了《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我知道很多同学读的都不错。老师没有领读,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把课文读下来了,高兴吗?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谁想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进步?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情感变化,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痛苦。
(3)教育学生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顺序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它同学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我会读。
(二)我会悟。
师:纸船是怎么让他们成为好朋友的?
生:“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生:有了“漂啊漂”三个字,让我们知道了漂的过程。
生:小船漂下去是漫长的,路途是弯的。
生:小熊为什么乐坏了?“乐坏了”是怎么乐?
生:小熊太高兴了。
生:小熊开心极了。
师:他开心极了,可能会说
生:谢谢你小松鼠!
生:小松鼠,让我们做个朋友吧!
师:小熊得到礼物,它会想送一份什么礼物呢?为什么用也字?
生:收到礼物,小松鼠像小熊一样高兴。
师: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从此,他们每天都会……
生:扎风筝,折纸船。
生:他们还会彼此传递些什么?
生:寄玩具!
生:寄出蜂蜜。
生:在纸条上写上自己的秘密!
生采访小松鼠和小熊。
生:小松鼠,你为谁折的纸船?干什么用呢?
生:我为小熊折的纸船,不好意思送给他。
生:小熊,你为什么不放风筝呢?
生:我很难过,也不好意思送给小松鼠。
生:他们在扎风筝和折纸船时都在想些什么呢?
生:小松鼠,你好吗?我还想和你做好朋友。
生:小熊,你能原谅我吗?
师: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
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
指名读这句话。
师:想象:纸船顺着溪流漂走了,漂呀漂,松鼠想
生:小熊会开心吗?
生:小熊能原谅我吗?
生:小熊还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师: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出示风筝图片)
师:他高兴得──
生:哭了。
师:这是伤心的眼泪吗?
生:这是激动的泪水。
生:这是兴奋的泪水。
生:这是幸福的泪水。
生:这是快乐的泪水。
师:小熊会怎么做呢?
生:他连忙爬上屋顶,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
师:看到这只只纸船,小熊又会怎么做呢?
出示课件:音乐响起,漫天风筝飞舞,满溪纸船漂荡……
师:此时此刻,你们想对他俩说些什么?
生:朋友之间要互相原谅。
生:朋友之间吵架要主动和好。
师:有位作家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是真正的朋友。真诚地对待你身边的每一位朋友,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意外的惊喜!
齐读:拥有朋友,一生幸福!
三、激发知识冲突(5分钟)(此环节有时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纸船和风筝又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下面请小朋友和同桌轻声地读读这首诗,让友谊传遍你我他。(自由读)
友谊就是风筝飘呀飘,友谊就是纸船漂呀漂,友谊就是祝福一串串;
友谊就是得到了就会快乐,友谊就是失去了就会难受;
友谊就是祝你幸福!
友谊就是祝你快乐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1、师:是啊,友谊就是得到了就会快乐,友谊就是失去了就会难受。小熊和松鼠也让我们给你们带来了一封信。(出示信件)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经过这件事后,我们更加懂得友谊的珍贵,也懂得得到友谊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难受。你们一定要学会容忍和谅解,可千万别为了一点小事而吵架啊!
2、小熊和松鼠说得多好啊,我们一定要珍惜朋友间的友谊,一定学会容忍和谅解。(板贴容忍和谅解)让我们也来学学小松鼠和小熊,折折纸船和风筝,写上祝福的话,送给我们的好朋友或自己的爷爷奶奶等亲人,让纸船和风筝带着深深的祝福,带着浓浓的真情,为我们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吧!
预习作业:
1、拼读并用横线画出文中的生字,认读田字格生字,记不住的字要写在卡片上,描红,再读两遍并口头上各组两个词。
2、把课文读通,读顺,注意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读通顺后 再读给家长听。
3、再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些句子最使你佩服,最令你感动?用“ ”画出来,再说说为什么,写在句子旁边。
巩固作业:
1、一字三词:坏 松 扎 抓 祝 福 句 幸
2、有感情朗读课文家长听
3、练习:
松鼠住在 ,小熊住在 。有一天,松鼠 ,小熊 ,他们俩成了 。
可是有一天,他们 ,他们都很 。后来,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