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一分钟教学设计(最新6篇)

时间:2023-07-20 11:19:28 教学设计

  下面是会员“iudd3348”整理的一分钟教学设计(共6篇),以供参考。

一分钟教学设计

《一分钟》的教学设计 篇1

  一、组织游戏:

  全体学生立正站好,手臂平举,坚持一分钟。

  学生谈感受。板书课题。

  二、感知课文:

  1、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2、学生自我读课文,读准字音,再想一想课文中的“一分钟”指什么?

  3、同桌互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合作探究:

  1、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样会迟到二十分钟呢?

  A、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交流自我不一样看法。

  B、全班交流。

  2、思考: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复习全文生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生字,给生字找朋友,说说识字的方法。

  3、教师范写,学生在树上描红练习。

  4、展示评比。

  五、拓展与巩固:

  1、你们说一说“一分钟”能做哪些事?(自由想象说)

  2、总结谈话:本课的学习促使大家都能对自我严格要求,珍惜时光。因为时光是最宝贵的。一分钟、一秒钟也要学习,珍惜。六、作业把“一分钟”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和小朋友听。

《一分钟》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2.据生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最后一分钟)

  4.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这篇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4)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课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要求: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别人在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这节课,我学会了硝烟、骨髓等词语,理解了叩问、脊梁等词语的意思。

  2.我会用其中的一些词语造句。

  3.我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我知道了诗歌的内容。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生1: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生2: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品读第3小节,回顾历史。

  (1)学生出示收集的资料。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战争。

  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2)从这段资料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3通过资料了解香港自从战争以来的那一段屈辱历史

  生4: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3)理解: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生5:感受到香港回归是人们期盼已久的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多么让人激动。

  出示诗句: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三)创作性展示。

  1.小组合作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

  2.小组展示仿创的诗歌。

  3.展示个性谈感受。

  三、激发知识冲突(可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拓展延伸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香港的资料

  2.香港的回归历经坎坷,中华儿女可以挺直脊梁了。作者把自己那沸腾的热血与深深的爱国深情融入到了诗句的字里行间中。如果你能亲眼目睹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你有什么话想说,请把它写下来。

《一分钟》优质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钟”“欠”等八个会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读好表现人物情感的句子。

  教学难点:

  揣摩元元的心理,在朗读中体会时间的宝贵。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游戏导入:全体起立立正,双手前平坚持站好一分钟,导入新课。

  二、 新课教学

  (一) 指导“钟”字书写。

  师生齐写板书“一分钟”。指导记忆“钟”字的书写(头齐腰齐脚不齐)。

  1、 学生指出占点的笔画及注意的地方;

  2、 学生在田字格内认真书写三遍“钟”字。

  (二) 听文识字

  1、 自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画带生字的词语。

  2、 听课文录音(教师纠正学生坐姿)

  3、 把自己想象成元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组分段读两 遍、 选六名学生分段读一遍)

  4、 识字。

  ①幻灯片出示“钟、零、闹、哈、欠、迟、叹、 决、悔、元、包”十一个生字(学生加拼音齐读、学生领读、去拼音排火车读;鼓励学生运用编字谜、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认识11个汉字)

  ②出示“丁零零、闹钟、哈欠、迟到、书包、叹气、决定、后悔”8个词语(请坐姿端正的学生排火车读课文)

  (三) 读文入境

  1、朗读课文,思考:元元仅仅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迟到了20分钟。(教师板书:一分钟—20分钟)补全下面一段话。

  因为多睡了一分钟,所以(没赶上红绿灯);

  因为多睡了一分钟,所以(没赶上公交车);

  因为多睡了一分钟,所以(走着去学校);

  因为多睡了一分钟,所以最后(迟到20分钟)。

  2、20分钟里,元元后悔心情在文中如何体现的?

  他叹了口气,说: “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三、 拓展积累 《劝学》

  《一分钟》教后反思

  《一分钟》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游戏导入

  正式上课以前,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钟也是很不容易的。就像刚才我们能一动不动的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相信小朋友们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四、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我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重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情景剧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剧情,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学生们做游戏时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时长控制在一分钟,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生字教学时充分利用课件,从带拼音到去拼音、词语、儿歌,一步步加强,从而是学生们生字掌握的很扎实。

  不足之处

  1、生字教学虽然也是让学生们自己讲解,给他们机会展示。但是仍然把的过死。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

  2、课文教学时,有些语言引导不够,导致学生弄不明白,课堂气氛不活跃。

课文《一分钟》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2、据生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最后一分钟)

  4、有感情地读课题。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是诗句。想一想: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2、扫清字词障碍。认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师生评价。

  4、交流讨论:你觉得这是“ 的最后一分钟”?

  学生根据初读感知,发表各自的见解,如: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等。

  三、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1、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桑的儿子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2节,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 反馈交流各自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点拔一: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点拔二: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评议,男女对读,齐读。

  四、小结。

  1997年7月1日,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刻,香港成为了中国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在这一刻,无数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一分钟》教学设计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难点】

  1、写字。

  2、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字卡,插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

  2、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3、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4、自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5、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我们再读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下来,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好吗?

  二、朗读感悟

  1、听范读,想一想:

  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

  3、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实践活动

  1、通过查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

  (如:工人、农民、解放军)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

  【教学反思】

  珍惜时间,这一课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分钟》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 认识5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如:“香港被割让的历史”、“香港回归历程”、“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文中插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刻,有谁知道?

  2、据生回答随机追问:你是根据图中的哪些景物判断出来的?引导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对香港的.一些了解。

  3、揭示课题。

  这幅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中华民族圆了一个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团聚梦,也是我们十多亿中华儿女无比激动振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最后一分钟)

  4、有感情地读课题。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是诗句。想一想: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2、扫清字词障碍。认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悄然落地”的“悄”字。

  3、指名分小节读诗,读后师生评价。

  4、交流讨论:你觉得这是“ 的最后一分钟”?

  学生根据初读感知,发表各自的见解,如: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等。

  三、品读诗歌1、2小节,激发情感。

  1、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这位历经沧桑的儿子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刻是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2节,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 反馈交流各自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点拔一: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点拔二:通过第二小节中“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看着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上升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评议,男女对读,齐读。

  四、小结。

  1997年7月1日,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刻,香港成为了中国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在这一刻,无数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