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6篇

时间:2023-11-11 07:06:34 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一些aabb、abac式的词语,理解捧、掰、扛、摘、扔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能看图说几句完整的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明确目标,要专一、不能三心二意。

  二、教学重点:

  积累一些aabb、abac式的词语,理解捧、掰、扛、摘、扔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能看图说几句完整的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明确目标,要专一、不能三心二意。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小猴子图片,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小猴子)"小猴子生活在哪里呀?"生说。师:小猴子的家安在山上的树林里,时间一长啊,他觉得树上的野果吃腻了,山上也不好玩了,他想下山去看看,顺便找点好吃的。板书课题:18、小猴子下山

  2、复习词语

  有几个词语宝宝也想跟着小猴子一起下山去看看,我们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开火车读)。

  还有一些词语宝宝也想跟你们打招呼,你们会还认识他们吗?(男女生读)。

  二、初读感知

  1、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猴子下山都干了些什么。(播放视频)

  2、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遇见小白兔

  3、谁能帮助老师把括号里的量词填好呢?指名生答,适时表扬。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4、小猴子经过这么多地方,肯定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你想知道吗?我们跟着小猴子的脚步一起下山吧。

  三、朗读品味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生读文,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

  2、谁能帮助老师把填空完成?小猴子来到了(),他看见()又()又(),非常(),就()了一个,()着往前走。

  3、小猴子来到玉米地看见玉米板书:玉米地又大又多,高兴连忙伸手去(掰)玉米,讲解:掰字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生字,中间是一个分字,意思是用手把东西分开,小猴子掰完了玉米,扛着玉米往前走,我们看看图,小猴子把玉米放在自己的哪里呢?(肩膀)扛就是把东西放在自己的肩膀上。

  4、师:小猴子的心情怎么样呀?(非常开心)他此时此刻心里会想些什么呀?(玉米这么大这么多,我可以吃的饱饱的了)引导生说。表扬生你真能理解小猴子的心情。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句话,体会小猴子高兴的心情。适时表扬。板书:玉米地又大有多掰扛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棵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它又看见了什么?

  (引导生说出桃子又大又红)板书:桃树下又大又红

  2、它看见又大又红桃子,他是怎么做的呀?(扔了玉米,去摘桃子)指名生答。你能找出小猴子表示小猴子动作的生字吗?板书:(扔摘)

  3、你能不能看图把填空填好呢?指名生答。适时表扬。那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齐读。

  板书: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树上的桃子又大又红,看起来可真好吃。小猴子摘了桃子又继续往前走,他走到哪了呢?谁能看图来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看见(),就()。)指名生答。

  2、他说的对不对?(出示第三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3、小猴子用他的双手捧着桃子,来到了一片板书:西瓜地目光又被地上又大又圆的西瓜给吸引了,他又把桃子扔了去摘西瓜。

  板书: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

  4、小猴子下山遇见了三种食物,出示(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苹果——荷叶——)生填空。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猴子抱着大西瓜往回走,他把大西瓜带回家了吗?(没有)它又干了什么事情呢?我想请男生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出示第四自然段,男生读。

  2、它遇见了谁?(小白兔)原来他遇见了一直蹦蹦跳跳十分可爱的小白兔,把大西瓜扔了,去追小白兔了。板书: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你还会说这样AABB式的词语吗?请生答。师再出示aabb式的词语,每个读两遍。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文内容吗?谁来填一填?指名生回答,适时表扬。你的记忆力真棒。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他扔了大西瓜,去追小白兔。追到了吗?(没有)小兔子去哪了呢?我们一起读一读,看看最后小猴子拿了什么东西回家去。齐读第五自然段。

  2、小猴子拿了东西回家吗?(没有)他是空手回家的。说说小猴子现在的心情。(后悔、难过)板书:空着手回家

  3、梳理:这只小猴子呀,先摘了玉米,看见桃子把玉米扔了,摘桃子,看见西瓜把桃子扔了抱西瓜,最后看见一只小白兔,把西瓜扔了去找小白兔,最后他什么也没得到,空着手回家去了。

  (六)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他带了吃的回家吗?(没有)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因为:小猴子做事三心二意。

  2、对呀,这只小猴子…师读总结。

  3、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

  (小猴子,你做事可要一心一意呀,这样才能摘到果子回家)

  4、现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了,他来到一片苹果园林,他会怎么做呢?我们来写一写吧。

  《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第二天,小猴子又下山来,走到一片苹果林里,他看见()又()又(),非常(),就()

  四、板书:

  18、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认识五壮士在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勇豪迈,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2、带着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重音鲜明、节奏有变化地朗读课文四、五段,提高朗读水平。

  3、了解四、五段课文是通过详写五壮士的神情、动作、语盲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迈的。

  4、理解巩固课文的重点词语,进行句子训练。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宇词,复习导入

  1、师:昨天老师告诉大家,今天这一节课一开始要检查字词,给大家一分钟,再读读记记课后第四题的词语,并复习一下重点词的意思。

  2、师主持检测:

⑴ 听写:

  崎岖、山涧、横七竖八。

⑵ 看意思写词语:

  斩钉截铁、居高临下。

  3、学生自批、订正,师反馈。

  4、师:上节课,我们还给课文分了段,课文分五段。这五段中写得比较详细的是哪三段?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四、五段,研究一个问题:第四、五段课文中,五壮士的英勇豪迈表现在哪里?是怎样写详细、写具体的,用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读出五壮士的英勇豪壮。

  二、学第四段,以情促练

  1、(生自由读4、6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中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他们在顶峰是怎样英勇歼敌的?

  2、师:他们就是这样,在顶峰英勇歼敌,与敌人血战到底。在顶峰歼敌的战斗中,写得最详细的、五壮士最令你感动的举动是什么?

(石头砸。)

  3、(出示幻灯)这幅插图描绘的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壮烈一幕。第五节中,哪部分内容是描绘这幅插图的。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 )括出来。

  4、(生自由读括号中的内容)思考:

  课文是怎样把“石头砸”写详细的?哪些词句令你感动?

  交流:

⑴ 猛地举起。

⑵ “同志们,用石头砸!”:

(个别读→评(大声、重音)→师范读一齐读。)

⑶ 句子对比:

①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② 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

(自由读→比较不同→书上为什么用第一句。)

⑷ 师: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把一块块磨盘大的石头猛地举起,狠狠地砸向敌人。此时,他们的决心是什么?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

⑸ 师:想到这一切,怒火在他们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最原始的武器──石头,向敌人讨还血债,与敌人血战到底。这句句子用上两个“带着”,不仅把石头写活了,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五壮士的英勇豪壮。

⑹ 指导朗读:

  自由读→个别读→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作停顿,“砸”念重音)→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三、学第五段。

  1、(师配乐范读)思考:

  第五段中,最能体现五壮士英勇豪壮的一幕指的是什么?

  2、师: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读读第五段,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师: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模仿“石头像……带着……带着……”这句话,从课文中找依据,用“带着……带着……”试写一句话。

  4、汇报交流:

⑴ “胜利的喜悦”:

  从哪儿体会到的?(齐读)五壮士知道自己将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要露出胜利的喜悦?

(再读:轻缓、带着眷恋。)

⑵ “对敌人的憎恨”:

  从哪儿体会到的?为什么砸枪?是砸自己的枪吗?

(朗读:“砸碎”重读)喊口号(有力,末字处长)

⑶ 除了这两个“带着”,还有别的吗?课文是怎样详写五壮士跳崖的?

(理解“相继”。)

  五壮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什么能昂首挺胸,像冲锋一样,相继跳崖?

(相信抗战一定会胜利──“抗战必胜的信心”。)

(朗读:注意重读。)

  5、学生校正、修改,并有感情地读自己写的句子。

  6、师: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的,所以课文结尾说──(学生接读)

(指导朗读;高昂,读出“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气魄。)

  四、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1、学到这儿,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课文是怎样写详细的,大家明白了吗?

  课文是抓住了五壮士的动作、语言、神态,详写“用石头砸”和“英勇跳崖”,以此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壮(板书),以此来证明这五位战士是壮士。

  2、下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为什么这三段要写得详细。现在,让我们全体起立,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段;(生读)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历史,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i、u、ü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声调。学会yi、wu、yu三个整体认读.

  3.学会使用四线格。

  重点

  教会学生读准iuü三个单韵母的音。

  难点

  学会iuü的四声,读好二、三声。

  前置性自学提纲

  1、预习课文,观察课本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2、发挥想象力,课本上的三个韵母分别像什么?

  3、按笔顺学习i、u、ü的写法,并制作卡片。

  4、用毛线头动手摆一摆i、u、ü的形状。

  5、你认识哪些字是读yi wu yu的`音?如果不知道请你在课外书上找一找,试着认识几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复习单韵母a、o、e

  出示卡片,齐读

  今天我们来学习汉语拼音第2课

  二、小组合作学习i、u、ü的读音及四声

  1、师指导合作:

  (1)分工: i、u、ü的读音及四声分别由三个学生承担,第四个学生说说这三个字母像什么。

  组内谁不会读、说,你们互相教一教,看看谁是小组里的小老师。

  (2)组内轮着说,不能插话,不能东张西望,要认真听,守纪律。

  2、师参与到一个小组示范怎么合作。

  3、学生组内合作

  4、全班展示,师评价、指导。

  三、巩固练习

  1、用线摆摆字母

  2、找朋友:师问XXX在哪里?生边从卡里找到它,举起并说XXX在这里。

  3、复习iuü的四声

  开火车、抽读、齐读。

  四、作业

  把今天的学习进步告诉爸爸妈妈。

  板书i、u、ü

  第二课时

  *前置性自学提纲

  1、预习三个单韵母,回忆应该怎么读?

  2、试着写写他们

  3、试着读一读四个不同的声调

  4、做iuü的四声卡片。

  一、复习导入

  齐读iuü的卡片,指读iuü的四声。

  二、小组合作学习iuü的笔顺,教师指导

  1、合作内容:它们占格 书空笔顺

  2、师范写,让学生再练习三遍i、u、ü

  3、评价展示优秀作业

  三、学习yi、wu、yu三个整体认读音节。

  指读,抽读、用四声分别组词。

  四、总结

  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的第二课,掌握了iuü三个单韵母的音、形及书写。

  五、布置作业

  1.将iuü的四声在家庭作业本书写一遍

  2.朗读课后短文

  板书设计

  i、u、ü

  yi wu yu (衣服 阿姨 依靠 容易 乌黑 乌云 乌鸦 小鱼 下雨 预习)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7个生字,会写“鹤、宜”等10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出示课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出示课件4)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课件5)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同时也是在扫清阅读的障碍,为接下来的理解分析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出示课件7)

  清晨望哨图(出示课件8)

  黄昏低飞图。(出示课件9)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打下基础。】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背诵优美的段落,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字词。

  1.这个xiá zi( )里装着一只kǒu shào( ),那是老师送给我的礼物。

  2.这里的水是清澄的,因此,bái hè( )非常喜欢在这里停留。

  二、选词填空。

  嗜好爱好

  1.打篮球是我的( ),因为打篮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增进大家的友谊。

  2.他有吸烟这个不良( ),因此身体很不好。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仿写比喻句)

  xxxxxxxx是xxxxxxxxxxxxx。

  2.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_

  四、“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答案】

  一、1.匣子口哨2.白鹤

  二、1.爱好2.嗜好

  三、1.我们祖国的花朵

  2.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四、示例:美往往蕴含在常见的事物中,我们往往因为常见而忽略。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常见事物中的美。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大意。

  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清新自然的写作特点。

  教学程序: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诗。一起来背背吧。生齐背《所见》

  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情?(生:夏季)

  你从哪儿看出来是夏季?(意欲捕鸣蝉)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夏天的古诗。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小池 齐读课题。

  3、介绍这首诗是我国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那么,诗人杨万里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呢?

  二、观图知意 初读识字

  1。课件出示小荷塘画面,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池塘、树荫、荷叶、蜻蜓、水草)。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2、小池的风景美,杨万里的诗更美。自己去读读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指名读诗,正音。

  4、检查识字

  (1)课件出示注音的生字组成的词:

  shuyin kexi shuyin qingtian wenrou luchu

  小池 可惜 树阴 晴天 温柔 露出

  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2)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加星的生字。让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说说生字。

  池:三点水说明与水有关,换偏旁可组成“地、她、他”等字。

  惜:竖心旁表示心里舍不得。换偏旁组成:借、错等字。

  阴:耳朵朝着月亮。

  晴:太阳照在青草上。形声字。有太阳是晴天,阴对晴。

  露:雨滴洒在马路上。形声字。

  (3) 开火车读生字词。

  三、自读自悟 指导方法

  1、把生字放在诗句中,读一读。

  2、听老师读,用“/”画出诗中的停顿。

  3、一句一句地读,看看你能读懂哪一句?和同桌说说。不懂的词圈出来。

  4、汇报你读懂了哪一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刚长出的荷叶卷着,在水面上刚刚露出尖尖的小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早早就有一只蜻蜓站在荷叶尖上。

  你是怎么读懂这一句的。(看图、读读诗句、想象、问同桌)

  5、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解决学生的疑问。晴柔:刚刚进入夏天,晴天柔和的阳光让人很舒服。惜细流:舍不得细细的水流。

  6、小结读懂诗意的方法:小朋友都用哪些方法读懂了诗句?

  读一读、想一想、看看图、不懂就问。

  四:理诗品读 诗情展读

  1、请小朋友在诗句中找找,看看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用“——”画出来。生回答,贴相应的词语: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2、诗中写到了“泉眼”,这是个什么样的泉眼呢?

  (1)指名读“泉眼无声惜细流”。

  (2)看看这个“惜”字,(贴上“惜”字)从这个惜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心里舍不得)

  (3)小结:这是个静静地舍不得水流的泉眼。

  (4)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可以用动作表示。

  3、诗中写到了什么样的树阴?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领会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了解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和积累语言的习惯。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分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常识性的讲读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法,从海面、海底、海滩和海岛等几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进一步激起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重点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三、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经验不够丰富,对西沙群岛的有关知识知道得不是很多,对一些陌生的海洋生物缺乏感性认识。但是,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并且求知欲极强,他们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结合,能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激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根据学生实际,针对学生特点,本课教学首先立足本学科特点,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并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其次,以本课为载体,通过生动活泼地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利用动画课件,冲破时空限制,创设恰当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再此,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目的,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演示法、设境酿情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师生平等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游览一番。

  [课件演示]

  西沙群岛所在的地理位置

  教师旁白:在距离海南岛东南330公里的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

  (以谈话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起学生对西沙群岛了解的兴趣,直接感观,简明扼要。)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

  读文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此设计旨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整体感知本课所学内容。)

  2、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

  你读懂了什么?

  第二自然段:

  [课件播放海面景色]

  (1)学生把从图上看到的,和同桌用最美的语言说一说。

  (2)回到课文,指名读。

  (3)勾画靓词佳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4)思考并回答: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为什么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五光十色”的意思是什么?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媒体提供的形象,能更好地理解内容和重点词句;教师则引导他们学会一种学习方法,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三、四自然段:

  齐读。

  教师出示阅读提纲(这两段描写了海底的哪些生物?这些

  生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画出表现鱼多的词语和句子吗?),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3)每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汇报,同时完成教师设置的练习。

  第五、六自然段:

  (1) 学生用“读—画—议—说”的方法,展开自由学习。教师巡回指导,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2) 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收获,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对汇报不完整和有疑问的学生,教师将鼓励其他同学补充或再次以直观的图象引导他本人理解。

  分男女生朗读。

  第七自然段:

  全班读。指导朗读,读出对祖国祝愿的语气。

  为什么把西沙群岛比作祖国的南大门?

  教师小结。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急于抛出答案,只注重对学生引导、启发、点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3、配乐朗读,升华感情

  多媒体播放抒情音乐,学生齐读课文。

  (这个环节,让学生完整地读,再次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拓展

  喜欢画画的同学,把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美丽的景象选你最喜欢的来画。

  喜欢动笔的同学,请你们把今天旅游的收获写一写。

  喜欢唱歌的同学,试试把今天我们看到的景象唱一唱。

  喜欢看书的同学,上网或者看书找找看看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爱说话的同学,不妨做一做小导游,让更多的游客了解西沙群岛,喜欢西沙群岛。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所学内容的一种拓展延伸,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和想象能力。)

  六、板书

  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海水: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海面

  珊瑚(各种各样)海参(懒洋洋)大龙虾(威武)海底

  鱼: 成群结队

  贝壳 海龟 海滩

  鸟、鸟蛋、鸟粪:多 海岛

  七、教学后记

  这是一次借助计算机媒体来完成的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适时适当地运用了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了学习主体的热情, 使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采用自读自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应有的发展。此外教师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美,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