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案【精华6篇】

时间:2023-12-08 15:34:19 四年级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案 篇1

  《小公鸡和小鸭子》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1种偏旁,会写7个生字。

  2、通过朗读比较,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态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不”的变调;通过角色体验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4.了解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生活习性,感受小伙伴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2、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

  【教学难点】

  1、注意“不”的变调;

  2、初步体会“”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用法。

  教学准备:

  1.(1)课文朗读动漫。(2)小鸡、小鸭的相关知识。(3)教学辅助课件。(教师)

  2.了解小鸡、小鸭。(学生)

  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不同的方法学习生字,认识提土旁,会写“也、他、地”三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不”字的变调;读好第二自然段,初步感受小伙伴之间的友情。

  3、联系上下文,了解“一块儿、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鸭子和小公鸡图饰。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流程: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两则谜语,请注意听好了:

  谜语一:嘴巴尖尖,头顶红冠,脚像竹叶,叽叽叫唤。(猜一小动物)

  谜语二:嘴像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走路左右摆,不是摆架子。(猜一小动物)

  说说你为什么知道是小公鸡(或小鸭子)的呢?贴上图片,问:他们长得有些什么不一样呢?(他们长得不一样。嘴: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脚: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长得不一样,所以他们就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小公鸡会捉虫子,小鸭子会游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请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和"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那么,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两个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呢?请你们自己读课文吧。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合作学习目标:

  (1)同桌一起拼读生字2遍,说说怎样记住生字。

  (2)盖上拼音,同桌互相认生字,小老师教认字。

  (3)小组内检查拼读生字。

  (4)小组四人一起朗读课文。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请分组朗读课文。检查了解课文内容情况,相应出示两幅图画,板书“互相帮助”。

  3、检查生字反馈情况。

  (1)字源识字法,出示“身”字的象形演变,

  --身

  “死”字的会意演变。

  --死

  (2)谜语:街中的土堆全拉走(行)

  (3)加一加:捉河信

  (4)换一换:快-块很--跟减--喊

  (5)数一数:直

  (6)比一比:忽--急,忽然,忽视,忽冷忽热,忽快忽慢,急忙,着急,很急,心急

  (7)演一演:捉跟急喊行信忽直身

  生字认熟了吗?我们来开火车认读生字吧。两轮认字,抽三个小组认读词语。

  4、提示“不”字的读音。

  bú bú bú

  捉不到不信不会(四声前面读二声)

  bù

  不行不好不高(其余前面读四声)

  点生读句子;

  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

  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

  小公鸡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

  5、老师的谜语又来了,快快开动脑筋啦!

  (课件)有水变水池,有人变成他,有土成土地,加女成了她。

  指导书写这三个字。

  学生观察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提示应该注意的地方。

  老师在田字格里板书“也”字,边写边讲写字要领。

  生在田字格里练习,师巡视。选两本评议。

  老师在田字格里板书“他”“地”字,边写边讲书写要领。生在田字格里练习,师巡视,选一本评议,学习小组内评议。

  三、图文结合,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第1自然段,学生跟读,指导读好儿化音"一块儿"。你每天总是跟谁“一块儿”玩呢?

  2.点生第2自然段。(1)看看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怎样玩呢?请观察图画说一说。

  (2)小公鸡是怎样捉虫的。他捉到了很多虫子,心情怎样?(高兴极了。)

  (3)指导朗读,读好句子"小公鸡找到了许多虫子,吃得很欢"。吃得很欢写出了小公鸡高兴的心情,你会说类似的词语吗? (课件补充:睡得跳得听得

  跑得)

  (4)可是他的好朋友小鸭子呢?也高兴吗?读句子“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体会小鸭子的心情。

  (5)小鸭子看到了,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根据情境,补充对话:

  小鸭子:呜呜呜……

  小公鸡:鸭子哥哥,你怎么啦?

  小鸭子:我的嘴巴

  小公鸡:别哭别哭,我

  小鸭子:

  (小鸭子吃了一条虫子)

  小公鸡:虫子好吃吗?

  小鸭子:真

  小公鸡:那我

  小鸭子:你真是

  (6)读完了这段话,你明白了什么?你会和学习小伙伴一起表演这个故事吗?如果小伙伴不会,你也要帮助一下他哦!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这里,下节课再读后面的故事。那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说来听一听吧,如果你的小伙伴还有不会的,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

四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38个新词的意思,能写出"埋伏""顺从"的近义词。

  2.能给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能用"思念"、"津津有味"造句。

  3.初步会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4.感受边防战士精心喂养、护理受伤小猴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边防战士精心喂养、护理受伤小猴子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初步会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

  3.能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第一段,理解"深山密林、不翼而飞"等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推想内容。

(1)出示课题:17密林怪客

  什么是"密林"?(结合理解"深山密林、边防")

(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通过讨沦,归纳:①怪客是谁?②怪客是怎样被发现的?③怪客干了什么怪事?这件事的结果怎样?

  2.带着以上问题,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3.自学课文。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生字要多读几遍。

(2)自学生字,识记字形。划出生字所在的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完成课堂作业1。

(3)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4.检查自学。

(1)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潜、侦、缩、蹿、梭),记住字形,重点指导(缩、津、窜、逮)。

(1)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指导读好长句子。

(3)比一比,口头组词:

  炊()蹿()帽()驻()潜()

  吹()窜()冒()住()替()

(4)质疑问难。(通过讨论筛选出重点研讨的问题)

  5.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按课后问题4的提示,给课文分段(交流反馈)。

  6.学习课文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怪事发生在哪里?怪事怪在哪里?

(2)讨论、交流。

①怪事发生在哪里?(发生在密林深处的边防军驻地)

②怪事怪在哪里?(板书:接连几天、都、奇怪、不翼而飞。)

  理解"不翼而飞"

  A查字典理解"翼"的`意思。

  B什么是"不翼而飞"?课文中是指什么?

③谁能读出奇怪的语气来?(抓住板书的重点词语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师生共同小结:这一段主要讲边防军驻地出现怪事。(板书:出现怪事)

  7.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读通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二至第四段(第2—9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左顾右盼、一拥而上、津津有味、一跃而起"等词语的竟思。

  2.感受边防战土爱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潜伏、侦察、静悄悄、启明星、紧缩、左顾右盼、一拥而上、

  津津有味、一跃而起、眼疾手快、温顺

(1)这件怪事到底是谁干的呢?这引起了边防战士的注意。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好吗?

  1.学习课文第二段(第2—6自然段)。

(1)默读第二段,按照"潜伏侦察、发现怪客、围捕怪客"找到相应的自然段。

(2)研读"潜伏侦察"。

①轻声读写战士们潜伏侦察的部分,划出说明战士们潜伏侦察非常艰苦的词句。

②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当时环境恶劣,侦察的艰苦。

  板书重点词语(戴防蚊帽、耐心等)。

③朗读指导。

(3)研读"发现怪客"。

①齐读第4自然段,抓住词语"紧缩",读好最后一句话,读出当时紧张的气氛。

②默读第5自然段,圈出描写猴子动作的词语。

③讨论。

  板书重点词语。(睁、左顾右盼、跳、一拥而上、掀开、抓着、抢着)·联系上下理解"一拥而上、津津有味",动作理解"左顾右盼"。

  引导学生了解竹架上的饭不见的原因。

(4)研读"围捕怪客"。

①指名读,哪句话表现战士勇猛的样子?理解"一跃而起"。哪句话表现猴子机灵的样子?理解"穿梭"。

②感情朗读。

(5)朗读课文第二段,师生共同小结:这一段主要讲边防战士经过潜伏侦察,终于发现了怪客。板书:发现怪客。

  3.学习第三段(第7—8自然段)。

(1)其他猴子跑了,可有一只小猴子却被战士逮住了。出示句子:"班长眼疾手快,一把把小猴子逮住了。"联系上下文说说"眼疾手快"的意思。

(2)默读第三段,思考:第一段主要写什么?

(3)划出说明战士们精心喂养、护理小怪客的词句。

(4)读读议议,体会战士们对小猴子的爱护之情。

(5)除了喂养、护理小猴子,战土们对小猴于的爱护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出示句子:战土们理解小猴子的心情,把它送回了竹林。

"小猴子的心情"是指什么?战士们把小猴子送回竹林说明了什么?

(6)齐读第三段,小结:战士们精心喂养小怪客,并把它送回竹林。板书:喂养怪客。

  4.学习第四段(第9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当被送回竹林的猴子带着一大群猴子再次来"做客"时,战士们的心情怎样?从哪句话中看出来?

(2)出示句子:看到这情景,战土们乐得脸上像盛开的山茶花。

①"这情景"是指什么?

②把什么比作了山茶花?说明了什么?

(3)齐读第四段,小结,板书:引来怪客。

  5.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我们要向边防军叔叔学习什么?

  6.作业:完成课堂作业3、4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能用"思念""津津有味"造句。

  2.能根据提纲复述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让人看到隐藏起来。(潜伏)

(2)为了弄清情况而活动。(侦察)

(3)很快地跳跃起来。(一跃而起)

(4)形容很有味道、很有趣味。(津津有味)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课文是按照怎样的发展顺序写的?

  板书:出现怪事——发现怪客——喂养怪客——引来怪客。

  3.指导复述。

(1)引导学生理清复述要点。

  出现怪事:地点怪事

  发现怪客:侦察怪客出现

  喂养怪客:喂养护理

  引来怪客:感谢

  还可以让学生在本子上根据上面的思路,分别摘录重点词句,帮助复述。

(2)自由准备(要求: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指名复述,评议(重点:过程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同桌互相说。

  4.指导造句。

(1)用"思念"造句。

①出示原句:小猴子是在想念妈妈、思念伙伴。

  谁思念谁?为什么思念?思念的对象可以是值得敬仰而离别了的人,也可以是值得怀念而离别了的地方。

②指名说,完成书面作业。

(2)用"津津有味"造句。

  用同上方法指导,注意从"津津有味"的两种含义上去开拓学生的思路。(吃东西很有味道、很有趣味。)完成课堂作业。

  5.补充句子。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说说补充部分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的意思更加生动具体)

  6.作业。

(1)听写生字词语。

(2)完成课堂作业2。

四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案 篇3

《东方明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田字格上方的生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

  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上海广播电视塔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名字,那么,他真正引人注目的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东方明珠。

  二、学习第二小节

  1、这座塔是个啥模样呢?

  2、看录象,此刻,如果你站在它的脚下,抬头仰望,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板书:高)书上哪一节是来写塔的“高”呢?

  3、全节没有一个“高”字,你从哪里知道塔很高?

  4、不用“高”字,也能表现出高,真了不起!

  如果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高”,那更了不起!

  东方明珠不但高,而且美。(板书:美)

  5、自上而下,十一个圆球,宛如十一颗明珠,镶嵌在黄浦江畔。尤其到了夜晚,这儿就更迷人了。

  指名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1、第三节的第一句话,其中哪些词写出了塔的美?

“五光十色”与“五颜六色”作对比

  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你能将这一句读得像图片一样令人陶醉吗?

  夜晚的东方明珠塔上灯火辉煌,它就像是一颗璀璨的夜明珠,闪着夺目的光彩,真是美不胜收!

  此时此刻,人们忍不住要赞美它:上海广播电视塔,真是一颗……

  3、将第三小节连起来读一下,读出你的赞美之情。

  四、小结:

  上海广播电视塔不但高,而且美,宛如明珠镶嵌在祖国的东部,世界的东方,称它为“东方明珠”,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让我们用包含深情的朗读,一起去美丽的“东方明珠”神游一番吧!

  五、学习生字“方”、“巨”

  个别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二节

  用自己的话说说

“头顶蓝天,脚踩大地”—顶天立地“像个巨人”——又高又的人试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案 篇4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一课时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一、知识目标

  自学并掌握好本课的“跪、敷、凸、追悼、惊异、爱戴、吊唁、团聚、怒号、阴暗、呻 、流露、绷带、麻木、深奥、咳嗽、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理解本课生字,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的词语使每个学生完全掌握并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够灵活运用词语造句。

  三、德育目标

  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跪、敷、凸、追悼、惊异、爱戴、吊唁、团聚、怒号、阴暗、呻 、流露、绷带、麻木、深奥、咳嗽、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并灵活应用。

  2、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词语的运用范围。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课本、黑板、粉笔、教案、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对鲁迅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能做个简单的介绍吗?(交流资料)对,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今天我们再学习关于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

  3、看看课题,想想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四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案 篇5

《长江之歌》

  教材分析: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没有实写长江的景象,而是用第二人称,将长江作为一个抒情的对象,赞美她的“风采”“气概”“情怀”。其中既涉及她的发源和流向,又关注她的历史和未来,概括了长江的丰富内涵,表达了对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学习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乳、哺、涤、赞”等子的字音,自觉地积累“风采、气概、哺育、源泉、依恋、荡涤、磅礴”等词语。

  2.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3.能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激发学习兴趣,观看《话说长江》视频,导入新课。

  1.板书“长江”,今天,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我们来学习一下。(板书:之歌)

  2.简单介绍《长江之歌》。随机出示学习目标

  二、出示词语,检查预习。

  三、快速浏览诗歌,说说自己的发现。

  1.个别交流,你的发现是什么?

  2.问题导读:诗歌采用了第几人称的写法,把长江比作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个别交流)

  三、品读诗歌,理解诗意。

  1.出示在文中作者的话——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你想了解什么?

(一) 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 指导朗读:先柔和,后有气概

(3) 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 指导朗读: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二)精读第二节

(1)默读第二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指导朗读第一句: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指导朗读

(4)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哪些词语来赞美长江呢?

  2.朗读展示,读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读出赞美、自豪的情感 。

  六、课堂检测。

  七、知识拓展,感受古代诗人笔下的长江。

  八、总结,聆听歌曲结束课堂。

四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案 篇6

《儿子们》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妈妈”中的第二篇课文《儿子们》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2、以“沉甸甸”一词为例,能够了解一些abb式词语;能够了解像“喏”等语气词。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阅读,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了解爱并不是单纯的口头表达,需要用实际行动去体现。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哦,有三个儿子?”老爷爷说,“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体会它的含义,让学生懂得怎样做,才是真正关心妈妈、爱妈妈。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性的小故事,整篇课文围绕三个儿子看到母亲提水后的不同表现,引导学生懂得如何为人子女,如何去爱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的内容并不复杂,却说明了比较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的,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互相的。

  四、学生分析

  本篇课文并不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已可以独立识字、读文,因此应当给学生广阔的自学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演自悟;再通过有趣的游戏,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五、教学活动设计

(一)启动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妈妈的爱》这首儿歌,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是啊,妈妈的爱就像清凉的风,遮雨的伞;妈妈的爱就是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妈妈给了我们那么多伟大而无私的爱,那我们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妈妈的呢?(学生举例说自己对妈妈的爱。)

  2、今天我们继续来读一篇以妈妈为主题的文章“儿子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3、齐读课题。

(二)互动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请同学们迅速地把书翻到10页,自由地朗读课文,并做三件事:(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圈出不认识的字。(3)小组合作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并学会识字框里的字。

  同学们课文读得真起劲,生字学习得也很认真,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中的这些词吧。谁来当小老师领读啊。

  课件出示重点字词:井边 歇着 灵巧 黄莺 嗓子 有啥 很痛 沉甸甸 喏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宝宝吗?

  你能用“灵巧”说一句话吗?

  仿照“沉甸甸”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好吗?

“喏”这是个语气词,想想我们还学过哪些语气词。

  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这些字宝宝找到更多的好伙伴吗?你想帮助哪一个就帮助组词吧。

【评析】多种形式进行识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使识字教学灵活化、综合化,把识字教学拓展出去了。

  2、美读课文,情感体验。

  学习第1~6自然段:

  感谢同学们为字宝宝找到了这么多好伙伴,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谁能把1到6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三个孩子在妈妈心目中是什么样的?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个儿子:灵巧,有力气

  第二个儿子:唱歌好

  第三个儿子:没什么出奇的

  前两个妈妈夸了自己的儿子,你们的妈妈夸你们吗?是怎样夸的?还记得妈妈当时的心情吗?请大家用这种心情和语气读读妈妈夸儿子的话。

  第三个妈妈没夸自己的儿子,应该怎样读?谁来读读她说的话?

  如果只听三个妈妈说,你最喜欢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

【评析】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在帮助学生体会妈妈夸儿子的自豪之情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中的三个儿子。

  学习课文7~13自然段: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哦,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呢?”这个儿子指谁?想知道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7-13自然段,记住妈妈和儿子的动作语言,老师一会要请小演员来表演。

  指名表演。

【评析】表演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形式,用表演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兴趣中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

  表演后的评价:

  先来说说三个妈妈表演的怎么样?应该怎样演呢?让我们来看看书中描写妈妈提水动作的几句话,(教师边表演边范读),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这段话。

  再来评评三个儿子表演?让我们来看看书中三个儿子的表现,谁来读?

  这次,谁想当小演员啊?

  采访游戏:请三位妈妈留下,还有刚才的三位妈妈到前面来,我是二年一班的记者,我想采访一下几位妈妈,提水时有什么感受?有儿子帮助你提水,有什么感受?没有儿子帮助你提水,你有什么感受?

  观众朋友们故事读到这里,你最喜欢哪个儿子?如果你是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做?

【评析】用采访的形式把几个问题串联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怎么才是真正地爱妈妈。

  再现课文最后一段:“哦,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呢?”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你想向他们中的哪一个学习?

【评析】有了前面的铺垫,此时再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就会理解得比较深刻。

(三)能动

  读了全文,你认为应该怎么爱自己的妈妈呢?

  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知道为人子女,第一,应当积极上进,成为有出息的人,为妈妈争光;第二,要在接受妈妈爱的同时,懂得回报妈妈,并懂得回报妈妈并不是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就够了,而是要在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去体贴妈妈,心疼妈妈,把对妈妈的爱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我说得对吗?我们说到做到,今天的作业是每位同学回家后,都帮妈妈做一件事,然后把它写到日记里,明天课前我们集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