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四年级美术教案【汇编10篇】 小学四年级美术朝元图教案备课

时间:2023-09-09 08:59:40 四年级教案

  【前言】下面是会员“congyanjiangsidi”整理的四年级美术教案【汇编10篇】,以供借鉴。

四年级美术教案

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1

一、展示收集、交谈理想实现

  1、学生展示自主收集的名人伟人实现理想的事迹。

  2、引导认识实现理想的方式。

  3、师生交谈:实现理想应有明确的理想目标,要从一个个小的目标做起,你的目标是什么?说一说。学生畅谈理想目标。

  4、引入新课:要完成一个个的目标,最好方式是什么呢?制定计划是实现目标最重要的一环。我们今天就为我们的理想目标的实现来设计一个行为计划表。

二、范式分析、获悉方法

  1、引导学生认识计划表。计划表一般包括哪些部分呢?师生交流,获得认识。

  2、小结:一份计划表有标题、表格、文字等内容部分组成。

  3、分析与思考:怎样设计计划表才美观,使我们看到计划表就对行为充满信心?设计美观的计划表还应配上相应的装饰图案和画面,标题可用美术字进行美化。

  4、尝试与发现:提问:计划表的设计除了绘制的方法外,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吗?试一试,看看谁的方法最特别?学生讨论,尝试剪贴、压印等方法设计表格局部和进行美术字的装饰美化练习。

  5、学法指导:展示尝试练习的效果,自由评述。针对学生的尝试作业,有学生提出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演示示范,指导解决学习问题。

  6、交流设想,启示创意。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三、提出要求、创意设计

  1、提出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理想目标,制定一个实施的计划,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将计划进行表格化设计。

  要求:美观实用,计划内容与装饰画面富有统一性、趣味性。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示、评述表达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设计意图。

  2、学生互评,评选最佳创意作品、最佳使用作品等。

五、教学延伸:

  你制定的计划是可行的吗?课后去执行一下自己的计划。让我们用行动计划明天、实践今天,希望我们每个人的理想都能如愿以偿。

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表现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花卉的基本画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

  应会:能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色彩的变化效果,尝试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形象生动的花卉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对中国画花卉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写意花卉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颜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分的干湿对表现物象的作用.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创作。

(三)学习材料

  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花的图片或鲜花等。

  在教室里陈设不同品种的鲜花。

教学活动:

  l、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看到教室里陈设的鲜花,同学们会想到今天的学习内容一定会和什么有关系?

  出示课题:娇艳的花:

  3、新授课

提出问题:

①谁认识这些花儿.并叫得出它们的名字?

②你们还认识其他的花儿吗?请你把它们介绍给大家。

③鲜花再艳,也有捅谢的时候.什么花儿会永不凋谢?

  展示中国画花卉。

  提出问题:

①猜猜它是用什么绘画工具画的,(展示文房四宝)

②用这种绘画工具绘制的画叫什么画?

③作者是如何表现花朵娇艳的?

提出问题:

①怎样用笔、蘸色才能表现出花卉的特点?

② 水分的多少与画面的效粜有关系吗?

  教师示范。

  打开书,联系老师示范的过程,你认为书上的作业哪些地方运用了和老师一样的

  方法?

  展示花卉作品。

提出问题:

  这些作品哪一幅你更喜欢?为什么?

  4、艺术实践

  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临摹大师的范画。

(2)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儿进行表现。

  5、小结

  组织交流。

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用途等知识,设计一个造型新颖、使用方便的杯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杯子的设计制作方法,设计制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物以致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分析杯子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功能与造型之间的关系,掌握杯子的设计步骤与方法,创作一幅杯子的设计图。

  难点:能够巧妙的结合材料、造型与装饰,设计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杯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前后一个样,独耳旁边站。天天大口张,喝水不吃粮。

  谜底:杯子。

(二)新授

  展示不同时代的杯子,《牛角杯》《云形玉杯》等,了解从古至今杯子的在造型以、功能以及材料上的发展。

  2、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造型的杯子,并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杯子的材料:玻璃、金属、陶瓷竹木等等。

  3、分析杯子的结构并小组讨论杯子各部分的功能,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4、欣赏新颖独特的杯子,并思考杯子的设计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5、出示各种杯子,请学生说说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6、教师示范杯子的设计步骤,学生观察并总结:1、构思;2、画草图、3、标注尺寸;4、设计说明

(三)练习

  要求:

  1、造型美观、功能方便

  2、考虑到使用对象

  3、标出尺寸、名称和功能。

  学生创作过程中我将在班级内进行巡视辅导。

(四)展评

  评出:造型奖、最多功能奖、创意奖。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五)小结拓展

  总结重难点,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发散思维,大胆创作。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和不同姿态。

  2、学习用泥或彩泥来表现人物的各种造型。

  3、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关系。

  2、通过泥工活动,掌握泥塑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如何在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仪器,图片资料,泥塑作品。

  学具:雕塑泥,彩泥,辅助工具,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导入

  2、观看人物雕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了解儿童,少年和成人不同的人物比例。

  3、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认知小学生的比例关系:1 站立时约六个头长,2 坐在椅子上约五个头长,席地而坐约三个头长。

  教学意图:从感知到认知,初步掌握人体比例规律。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尝试制作。

  2、学生自评,互评。

  A、通过纠错发指出作品的缺点。

  B、通过模特动作的对比指出不足

  3、欣赏优秀泥塑作品,感受雕塑的语言,体会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

  教学意图:感受雕塑的空间体积感,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感受雕塑语言。

  三、深入阶段

  1、分小组交流,讨论创作内容,

  2、分小组合作,添加场景,完成组群泥塑,用彩泥时还有注意色彩的搭配。

  教学意图:综合练习。相互帮助,相互学习。陪养协调合作能力,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四、作业展评

  1、小组自评,互评。

  2、师点评优秀作品。

  五、课堂小结与延伸

  1、师点拨本课教学活动要点。

  2、鼓励学生先创作草稿,用绘画的形式来创作一副作品。再通过泥塑来表现自己的创作,通过两种艺术形式的比较来拓宽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执教时间:4月10日——4月12日

  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

  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

  展示一下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

  总结一下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折、粘。

  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

  鼓励同学们能大胆、自由的运用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表现新同学。

  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新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感情。如:表现几位同学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等。同时强调一起制作时的团结协作。

  三、展示、游戏:

  随着“你的朋友叫什么”的音乐互相参观作品,并向自己的好朋友献上一句祝福的话。

  执教时间:4月17日——4月19日

  札记:其实一年级时就用绘画加手工的方法作过类似的课题作业,这次用橡皮泥来制作,立体人物的塑造还是难点。我通过欣赏、比较、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5

  总课时数:2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线条的平直与弯曲,会使人产生动或静的感觉。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充分运用线条的各种造型,已经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而且对美化画面和深化主题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并能巧妙地利用它们去塑造形象,从而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感染力。从教材的例图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线条能赋予画面的生动性和悦目性。

教学目的:

  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教学重点:

  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具准备:

  课件、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小结: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师小结: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小结: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暖+直=温暖、平和

  暖+曲=热烈、欢快

(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

  冷+曲=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

  冷+直=单调、呆板

  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四、作业布置: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六、作业展评:

  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

  2、同学互评,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业,说一说它的优点?

  3、教师简评。

七、拓展

  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请学生欣赏。

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九、教学反思:

  有一种材料叫“毛根”性质柔软,利用它在课堂上讲解示范线条的曲与直非常的直观,所以课堂中选择一种好的教具至关重要,并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美术四年级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画家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

  学习写意画的用笔、用墨、并进行临摹变化,表现荷花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记忆中,激发表现荷花的兴趣。在观察与比较中,体会画家借物抒情的意境。在临摹与变化中,体验写意画的用笔、用墨。

  3.情感:学习大师借物抒情表现荷花。

教学重点:学习画家写意画的用笔、用墨,表现荷花的画面。

教学难点:能临摹画家写意画的用笔、用墨、创意表现记忆中的荷花。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美术作品。导入新课。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中国画写意技法表现大自然的动物、植物。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1)让学生观察生于淤泥沼泽中的荷花,在圆盘似的绿叶衬托下,如出水芙蓉亭亭玉立,而感受“出淤泥而不染”的寓意:。(2)让学生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荷花的作用,开阔视野:(3)观察荷花的造型、色彩和花、叶、茎的结构,如荷花以红荷花与白荷花为多,花瓣阔大,瓣头带尖,提高学生观察与表现的能力。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荷花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作品。你准备用什么去画荷花。

(三)作业布置:

  能创造性地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表现记忆中的荷花。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用清水和墨在生宣纸上能调出焦、浓、重、淡、清等深浅不同的墨色。中锋、侧锋是画最基本的用笔方法。知道荷花的基本画法。会运用清水调出不同的墨色。会运用中锋和侧锋这两种方法画荷花。体验画的笔墨变化,感受笔墨变化所带来的乐趣。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焦、浓、重、淡、清等墨色的调配,中锋、侧锋两种用笔方法,荷花的基本画法。

教学难点:墨色的调配。

学习材料:毛笔、墨汁、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用墨色在不同的纸上绘画。

  说一说纸上的墨色有什么变化。

  学生动手实验,并说己对画绘画的初步认识及笔墨的特性。感受画的表现特点,了解绘画工具的性能。

  2、教师演示,中锋与侧锋的运笔方法。

  3、演示墨色的几种变化(焦、浓、重、淡、清)。

  提问:说一说墨色有什么变化?怎样表现的?

:中锋与侧锋是两种最基本的用笔方法。墨色的变化是通过水和墨调配出来的,它是画造型的基本手段之

  4、课件展示,欣赏画家潘天寿的作品《晴霞图》。

  组织学生讨论:指出画中的不同墨色变化。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中锋与侧锋的运笔方法。

  揭示课题:笔墨游戏——荷花

  5、荷花的画法:

(1)课件展示荷花照片与绘画作品比较。请学生分析绘画作品是怎样表现的。

(2)展示荷花的叶、柄、花头各部分的画法。

(3)欣赏学生作品,说一说他们是怎样画的。

  学生观察并跟教师一起练习。

  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欣赏作品,小组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学生观察与思考:如何用画表现荷花?

  认识用笔与用墨。了解画的基本知识。

  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学生实践

  学习荷花的画法,培养分析能力。

  1.组织学生表现荷花。

  2.教师辅导:中锋与侧锋的运笔,调配墨色的变化。

  3.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学生表现荷花,随时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提高画的表现能力,体验绘画过程的乐趣。

  四、欣赏评述:

  组织学生把作品挂起来,引导学生感受笔墨表现的快乐。表扬大家敢于表现、敢于创新、展示个性。

  1.学生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

  2.学生互评,说说对他人作品的感受。

  提高欣赏能力,感受成功喜悦。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展示上节课学生作品,学生评述

  三、课件展示不同时期的画作品(配合说明)。

  学生欣赏。开阔眼界,提高对画的兴趣,了解的传统绘画。

  四、鼓励学生创作

  五、学生创作

  六、欣赏评述

四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

  应会:了解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对身边线材的搜集、整理和组织,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难点: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三)学习材料

  各类线材,如不同颜色的铝线、铜线等,质地较硬的线材如粗铁丝不适合学生使用;辅助材料及工具,如大号螺丝、圆锥形瓶子等,尖嘴钳子。

  教学活动:

  激情引趣

  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

  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是不是觉得浑身都想动起来?

  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最能表现这段音乐?

  小组探究

  演示课件:

  雕塑家族的新成员——动感雕塑。

  小组研究:

  表演并体会:当你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

  欣赏书上名家作品:

  它欢乐的动作和真实的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

  动感雕塑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哪里?

  研究教材

  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

  你喜欢哪—件?为什么?

  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

  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

  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

  技法指导

  根据个人的喜好与力度情况,选择适合的线材进行表现。

  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有制对性.的指导。

  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等)不属于线材,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了你哪些想?

  创作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

  个人独立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有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

  展评

  营造社区环境,作为背景,将学生作品展示其中。

  你在创作中遇见过什么难题?是怎样解决的, 谁的造型最大胆?

  你最喜欢哪一组造型?为什么?

  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课后拓展——欣赏现代雕塑作品。

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初步认识绘画的颜色是“调和”出来的。

  2、能够简单的用三原色调出其他颜色。

  3、意识到颜色的变化需要多加练习。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简单调色;

  2、增加对调色尝试的兴趣;

  3、增加调色的理性认识。

  课前准备:

  水彩颜色、调色盘、水彩笔、水彩纸。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谈话:颜色是不是都是从“商店”买来的?

  ① 找出油画风景作品给学生看,放大之后问学生某些特定的颜色是怎么来的?自己的画具里有没有这个颜色?

  ② 学生意识到画家的颜色是自己“生产”出来的的,引出学生对于调色的兴趣。

  ③ 小结:综合第一节课颜色冷暖的只是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调色盘上试试调色,看看能不能调出自己心仪的颜色。

  2、欣赏名家作品,观看塞尚等大师的风景油画作品,让孩子体会到不同光线下同一种事物的颜色的变化。

  3、老师用自己的工具给孩子师范一些简单颜色的调节方法,告诉孩子理性认识颜色的变化。

  二、创作阶段:

  ① 提出作画要求:

  A、用不同颜色来表现画面。

  B、用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

  C、结合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②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引导评价。

  5、教师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

  学生在上节课对冷色、暖色有初步了解了,这节课重点继续尽到学生进入更高级的色彩领域。

四年级美术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

  3.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纸版画的印制,水份、颜料厚薄程度的掌握。

  四、教具准备:

  吹塑纸、铅笔、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

  五、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让学生带着记录他们快乐回忆的相片,用展示台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回忆讲述。(引导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基础上,回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片断,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请大家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可别错过哦!

  2.发展阶段:欣赏版画作品。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纸版画的表现方式。请同学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纸版画是通过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它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效果。

  3.技法学习阶段:

  ⑴出示制作简易纸版画的材料——吹塑纸,启发学生思考,运用什么工具和制作方法可以制作成纸版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采用刻、划、撕等方法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制作出内容丰富、造型美观的纸版画作品。

  ⑵在制作好纸版的基础上,思考并尝试怎样拓印出多色纸版画。

  4.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求新求异,就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5.动手操作阶段:欣赏教材中作品,用纸版画或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

  6.交流阶段:提出问题,交流好的经验,自查作品中使用工具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