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3篇

时间:2023-10-24 08:06:38 四年级教案

  【简介】以下是热心会员“qiiag1”收集的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箩、杭”;熟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学习这种感情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中句子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方法:

  结合课件解读课文,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梅花魂》中,我们透过傲雪而立的梅花看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爱与眷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另一种花又寄托着怎样的情感。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我们来学习第7课——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理顺文意

  让学生带问阅读,“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桂花雨’有什么寓意?”

  请学生回答第一个问和第二个问。

  桂花雨:文中是指摇桂花时落花纷纷,若雨一般。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家乡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三、词句解析,细品思乡情

  1.“我”一开始就明说“我喜欢的是桂花”,为什么喜欢?——“桂花香气迷人”。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现桂花香的句子: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③“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第1、2句:两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第1句和第3句都说了“香飘十里”,但是,事实上,这个程度一样吗?

  不一样。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我们不妨再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样呢?“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显然,从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更显得浓郁。

  那,为什么母亲要这样说呢?“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我们不能无视这个“又”字。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也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四、总结

  现在,同学们知道“桂花雨”的寓意了吗?

  寓意:童年时期摇落的桂花雨,像是一笔笔珍贵的宝藏,让“我”久久难忘。那是童年回忆的重要载体,也承载着“我”和母亲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生活的怀念。也正是因为难以回到那时,所以“桂花雨”才更加深刻地留在“我”的心中。

  学完这一篇文章,有没有什么感触?同学们有什么难忘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回忆自己童年经历的一些小故事,谈谈为什么难忘。)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篇2

---WORD格式--可编辑--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从知识覆盖面年,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大领域,各领域的知识或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或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呈现,前者如《冷和热》单元,后者如《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从探究技能的覆盖面看,既覆盖了单项的初级过程技能,又出现了综合过程技能中的 “假设与搜集证据 ”。老师们可以对照教材所设计的活动,考查诸活动中提供的探究技能训练内容,进行相应指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覆盖面也很宽泛,覆盖了 “对待科学 ”“对,待自然 ”“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涉及的核心概念有 4 个——空气的性质、空气流动的规律、空气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和对生命的影响。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机会比较多,他们对好多都会感到惊奇、感到有趣,教师要抓住好学生的兴奋点进行教学。第二单元《冷和热》。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包括的核心概念有热传递的方式、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物质三态的变化及其变化条件、热胀冷缩、雾雨露霜的成因及蒸发、凝结等。这个单元探究的问题比较多,且探究的要求比较高,教师要让孩子先学会订计划,学会与他人合作,讲究操作的严密性。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包含的核心概念有声音来源于物体的振动,声音能穿过许多物质,耳朵听声的机理,声音的音色、音强和音调,乐音和噪音等。这一单元与原先的自然课本里有好多相似,但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注重了活动性和趣味性。第四单元吃的----

---WORD格式--可编辑--

  学问》包括的核心概念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食物金字塔——营养搭配、消化器官的认识及食品安全的知识。教学时要从价值观上入手,让学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要让孩子们意识到吃得合理、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第五单元《排序与分类》,是专门的探究技能练习单元。本册教材前面的诸单元大量渗透了活动,本单元是对这一过程技能的升华和提炼。

  二、教学建议

  1.用教材教前必先教好教材

  通过一年的科学教学,好多教师认为会教了,科学就是那么回事情,于是出现了一些对 “用教教材 ”的误解。他们有的任意的增删教材,或不用教材,或放大教材,认为这样就是

“用教材教 ”。其实不然。“用教

  材教 ”是一种思想,在 “用教材教 ”前必先教好教材。对于我们在用教

  材教的时候考虑到的一些问题,编教材的专家们他们都会有所考虑,有的比我们考虑的还要全面,还要具体。所以我们在拿到教材时必先

  领会他们的思想,他们所要表现的意图。只有把握了这一点,也只有

  先教好教材,我们才会真正的去实现用教材教。

  2.注重孩子们的预测

  猜想、预测是做科学的第一步,它反应了孩子们某一问题的看法,反

  应了孩子们的已有知识经验。课堂上我们应该给孩子这样预测的机

  会,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猜想,在没有得到证据前不要对孩子的猜测妄

  加评论。而且还要关注预测背后的深层内涵,即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

  想。接下来我们要对这些猜想加以分析处理,组织学生去找证据。

----

---WORD格式--可编辑--

  3.注重证据的合理性和可重复验证性

  本册探究的综合技能的着力点就是

“假设与搜集证据 ”所以在找证据,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们注意证据的合理性,即我找的证据能不能支持

  我的假设。如果不能则要让孩子们学会思考,是我找的证据不对,还

  是我的一开始的假设就有问题,学会反思,然后要再实践。其次,要

  注意证据的可重复验证性,即我找的证据是能够经得起多次验证的,并不是偶然的。证据还要充分,有时还需多找一些,这样更合理一些。

  4.讲究评价的策略

  评价长评的形式,在每一节课上有我们的评价,这学期尤其将单元评价单独列了出来(见教学进度表),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后面的评价表,自己还要做一些评价表。要让孩子感觉到评价也是一件乐事,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评价的方式作一些深入地思考。可以采用心情曲

  线、填合作饼图、项目标星的方法,不仅关注做了没有,更关心做得怎么样,与同学的合作,自己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提升等等。三、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1、空气的性质

  2、热空气和冷空气 空气中有什么 3、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单元评价

  4、冷热与温度 热的传递 5、加热和冷却 6、国庆节放假

----

---WORD格式--可编辑--7、吸热和散热

  8、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9、单元评价

  10、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11、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2、不同的声音 期中测试 13、我们吃什么 14、怎样搭配食物 15、食物的消化

  16、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17、单元评价 18、排序 元旦放假

  19、分类

  20、汇报自由研究 整理档案袋期末评价----

---WORD格式--可编辑--

  教学计划

----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WORD格式--可编辑--

  开发区小学 邵显玉

----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篇3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所教年级现状分析:

  经过前三年的学习,进入四年级的学生基本上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掌握常用汉字,初步学会辨别学过的同音字、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初步学会按部首、音序查字典,检索汉字,看懂意思。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初步学会独立识字。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能正确朗读课文,会默读课文,能说出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课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大部分学生对短文能静下心来认真细读,对文中的词句能有意识地深入体会和理解,知道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其内涵。

  但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书写马虎,学习懒惰,怕吃苦,依赖思想严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部分学生的习作能力有待提高。从整体来说,这些学生动笔前的构思还不够,作文缺少创意。行文中,出现不具体、不生动,没有个性的张扬,公式化较严重,个别文章空洞无味。而后进生的习作语句不通、不连贯,作文水平还停留在一、二年级。因此在这学期,我要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措施,力求全班孩子的习作上一个台阶,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习作求真、求实、求新。

  二、所教学科学期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查实际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4)继续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5)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6)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能准确认读338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23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能阅读程度合适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3)学写书信。

(4)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顿号。

  三、知识点: 1、能准确认读338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23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5、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6、学写书信。

  7、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使用冒号、引号、顿号。

  四、能力点:

  1、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2、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3、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4、能阅读程度合适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5、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

  五、学习方法:

  1、阅读教学重在读。以读代讲,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方法。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来理解,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自主学习法。

  3、结合教材实际,采取 “图文”结合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从比较形象直观的“图”入手,“图文”结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六、学习习惯的培养: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钢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实际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6、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八、测验安排:

  每学习完一个单元,组织学生一单元的知识与能力测试,期中、期末按照学校的安排组织学生测验。

  九、课外辅导与活动:

  1、采用个别辅导与小组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后进生的辅导。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家校结合。

  3、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利用同桌的优势,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4、和后进生谈心,从思想上树立信心。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他们厌学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5、学困生的作业坚持面批面改上,紧紧盯住作业和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补课总之,要达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十、研究重点:

  1、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能准确认读338个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223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留心周围事物,开始习作,能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做过的写明白。学会写书信。

  4、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复述指定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5、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能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7、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十一、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有助于他们今后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2、识字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量利用汉字造字的规律引导学生主动识记生字,完成识字任务。平时注意采用多种手段,随时巩固已有成果。

  3、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

  4、习作练习:适时安排“小练笔”。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进行局部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好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

  5、综合练习:练习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的原则,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同桌、小组、全班交流的方式,集众人智慧,思考并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及时指导。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学。

  6、结合教材、学生实际,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抓住各种有利的教育契机,在知识传授,能力训练过程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受到德育思想的渗透。 7、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对优秀学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发展其才能;对暂时的后进生,耐心细心,培养信心,挖掘潜力,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