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模板7篇

时间:2024-09-23 12:09:00 小班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班教案模板7篇,以供参考。

小班教案模板7篇

小班教案模板1

  活动流程:观察→预测→尝试→交流

  活动过程:

  一、出示瓶娃娃,引起幼儿兴趣:

  师:宝宝,你们看,这是谁呀?(瓶娃娃)

  师:瓶娃娃想和我们宝宝一起游戏。可是,现在他们的肚子有点饿,我们有什么好办法,使瓶娃娃的肚子不饿呢?(幼儿回答)

  二、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1、这里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哪个宝宝愿意来试一试,来喂给瓶娃娃吃。

  (发现问题:好吃的东西吃不进娃娃的肚子里)

  2、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为什么瓶娃娃吃不进去呢?

  (好吃的东西都大,瓶娃娃的嘴巴小)

  3、我们怎么让瓶娃娃吃下这些好吃的.食物呢?

  (幼儿预测)

  三、进行“大变小”的试验:

  1、孩子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方法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喂给瓶娃娃吃。

  活动目标:

  1、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用不同的方法使各种食物的变小。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喂娃娃的快乐。

  设计思路:在生活中,小年龄的孩子有着强烈地模仿成人的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各种各样的手工活动。如:切菜、洗手帕、扫地等。

  为此,我根据孩子的学习特征,选择了孩子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孩子运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孩子手部动作,满足孩子动手操作的愿望,同时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瓶娃娃每人一个。

  2、各种食物: 蛋糕、饼干、蛋、饼、火腿肠、豆腐干、黄瓜、萝卜、藕、苹果、桔子、香蕉、波力海苔、鱼干片等 3、各种工具:汤匙、小刀、剪刀、尺

小班教案模板2

  活动目标:

  ⒈在观察理解中了解有关小兔乐乐的整个故事情节。

  ⒉愿意关心帮助他人,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

  ⒊愿意大胆地表达和表现,学说完整的`句子。

  活动准备:幼儿《早期阅读》,《小兔乐乐》故事照片。

  活动过程:

  ㈠引出活动

  师(出示一个大萝卜):这是什么?什么小动物最爱吃大萝卜?(小白兔)

  ㈡说说讲讲

  ⒈教师边出示小兔乐乐的照片:有一天,小兔乐乐出去玩,它遇到什么事?(幼儿猜测)

  ⒉乐乐在路边发现了一个大萝卜,它会怎么办?(幼儿猜测讨论)

  ⒊小兔拔萝卜拔得轻松吗?你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学习小兔拔萝卜的样子)

  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吧!(幼儿一起学拔萝卜的动作,嘴里喊一、二、三)

  ⒋我们帮乐乐拔出了萝卜,它会怎么说?

  ⒌回家的路上,乐乐碰到了谁?它会对菲菲说什么?

  ⒍接着它们会做什么?

  和好朋友一起吃萝卜开心吗?你怎么看出来的?(一起学学吃萝卜的样子)

  ⒎这时候,发生什么事情了?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认识雨和闪电的标记。)

  ⒏这可怎么办呀?(引导幼儿想办法,并完整表述。)

  ⒐刚才你们想了那么多好主意,真了不起,不知道小兔他们想了什么办法呢?我们来看看吧。

  ⒑他们这个办法怎样?

  ⒒这个好听的故事叫什么名字呢?(出示《幼儿早期阅读》书,看“小兔乐乐”故事第一页。)

  ㈢边看大书边完整欣赏

  ⒈我们一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⒉小兔乐乐和菲菲真是一对互相帮助,互相分享的好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

小班教案模板3

  [活动目标]

  1、学习剥一些食品的皮、壳、包装纸,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能把剥下来的残渣堆放在指定的地方。

  3、激发幼儿升中班的期望,感受到参与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带皮、带壳、带包装纸的食品若干。

  2、托盘若干、小刀、削皮器。

  3、录音机、一段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参观party现场,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我们要开一个庆祝会,庆祝我们在小班的一年里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和本领,现在快要升入中班,做中班的小朋友了。”

  (2)师:“在这个party上,我们自带了许多了好吃的东西,谁来说说这些食品的名称?”(引导幼儿逐一说出食品的名称)

  2、学会区分带皮、带壳、带包装纸的.食品,并进行分类。

  (1)分别请三位幼儿挑选带皮、带壳、带包装纸的食品,引导幼儿观察食品的外表,使幼儿知道有的食品外面有皮、有的食品外面有壳、有的食品外面有包装纸。

  (2)引导幼儿将食品按照皮、壳、包装纸三类摆放。

  (3)检查幼儿的分类结果,并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

  3、让幼儿尝试如何剥去食品的外壳、皮、包装纸。

  (1)结合日常经验,讲讲平时我们是怎样吃这些食品的。(对于幼儿的种种回答老师暂时先不要给予肯定和否定)

  (2)幼儿每人自选一样自己喜欢的食品,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剥去食品的外壳、皮、包装纸。

  (3)请幼儿讲述自己所运用的方法,并结合刚才幼儿未尝试前讲的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

  (4)教师小结:我们吃有皮的食品时,要用手剥开或撕开皮再吃,有的时候还要用小刀削皮或用削皮器削皮后再吃;吃有壳的东西时,可以用手剥开壳或者用嘴咬开壳后再吃;吃有包装纸的糖果和点心时,可以直接用手拉开封口,有的要顺着封口的齿形拉。

  4、让幼儿再次挑选自己喜爱的食品,运用各种方法品尝食品,并引导幼儿有了好东西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5、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幼儿互相敬礼问好和说一些祝福的话语。

小班教案模板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向亮。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3.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进同伴间的关系。

  物质准备:

  1.空心传声筒人手1个。

  2.实心传声筒人手1个。

  3.音乐乐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玩纸棒的兴趣

  1.引导幼儿观察纸棒的外形特征(出示纸棒)

  师:老师用纸给你们做了个玩具,你们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A:它是长长的。(引起兴趣)

  幼B:它是圆圆的。

  2.鼓励幼儿任意玩纸棒游戏(自由游戏中探索纸棒,观察幼儿玩纸棒的状态)

  师: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当玩具,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样玩的?

  幼:很有兴趣地拿起纸棒玩,有的把它当马骑着跑;有的把它当望远镜:有的把它放在地上滚。

  3.总结幼儿游戏的玩法(共同探索)

  师:你们玩得开心吗?请几位小朋友来玩给大家看。

  幼A:放在地上滚。

  幼B:当望远镜玩。

  幼C:拿在手里拍。

  (评析: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观察纸棒的外形特征,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玩纸棒,既体现了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又为每个幼儿提供了探索的空间,使幼儿以自己的探索方式产生对纸棒游戏的兴趣,为下面的活动作了铺垫。)

  (二)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启发幼儿玩“传声筒”游戏(重点引导传声筒的玩法)

  师:小朋友很聪明,会玩许多纸棒的游戏,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游戏,你们想学会玩吗?

  幼:想!(齐声高呼)

  师:请xx小朋友上来和老师一起来做这个游戏。老师用纸棒的一端对准他的耳朵,用嘴巴对准纸棒轻轻说一句话,你听到了吗?

  幼x:听到了。

  师:其他小朋友听到了吗?

  幼:没有。(齐声说)

  师:请xx小朋友把刚オ老师对你说的话告诉大家。

  幼x:老师叫了我的名字xx。

  2.幼儿自由结伴玩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想做这个游戏吗?

  幼:想。(齐声说)

  师:请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去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纸棒轻轻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然后再交换,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什么话?活动时要互相谦让,相互合作(交代习惯和要求)

  幼:自由结伴开始活动,有的幼儿在边听边笑,有的幼儿边听边点头

  师:你听到好朋友说什么了吗?

  幼B:xx说妈妈给他买了新玩具。

  (评析:开始部分幼儿对纸棒已充满了兴趣,经过老师的示范,而且对着纸棒说些“神奇”的悄悄话,幼儿的好奇心倍增,致使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新的玩法。而且,在活动中自由选择同伴共同游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其分享探索的经过和结果。

  (三)将传声筒換成实心的,引导幼儿再次探索(更换材料,再次探索)

  1.幼儿再次玩传声筒

  师:刚才玩的游戏,你觉得开心吗?用刚才的方法我们再来玩一次。

  幼:有的幼儿在摇头,有的.幼儿在大声说:听不清,听不清

  师:你听到好朋友说的话吗?

  幼A:听不清楚。

  幼B:不知道她在说什么

  2.鼓励幼儿寻找原因

  师:为什么刚才传话声音很清楚、很响亮,而这次传话的声音不清楚呢?(鼓励幼儿观察两根纸棒的不同之处)

  幼A:哎呀,这根里有纸团。

  幼B:刚オ那一根是空的。

  师:刚オ,小朋友发现有的纸棒里有纸团,有的纸棒是空心的。那我们拿着两根纸棒再找好朋友做游戏,感受一下两根纸棒传出声音的不同。

  幼:自由结伴游戏,有的幼儿不时把两根纸棒当望远镜看

  3.总结师:你们能将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吗?

  幼A:空心的传出的声音清楚

  幼B:有纸团的传不出声音。

  幼C:有纸团的传出的声音不清楚。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原来空心的纸棒传出的声音响亮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原来空心的纸棒传出的声音响亮、清楚,而有纸团的纸棒传出的声音不清楚,因为纸团堵住了传出来的声音。老师给纸棒取了个名字叫“传声筒”

  幼:传声筒。(齐声说)

  (评析: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在活动中有的幼儿用眼观察,有的幼儿用手拍打,有的幼儿用嘴吹纸棒,他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在探索中解決问题,尤其再次玩空心和实心的纸棒时,幼儿情趣高涨,虽然有的幼儿较活跃,但他们都体验着发现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拓展延伸

  师:小纸棒能变成“传声筒”,但它还有许多神奇的玩法,你们想去发现吗?(播放音乐)

  幼:自由探索交流。

小班教案模板5

  我园利用走廊、大厅、操场等公共场所设置了共享活动区域。在这里,不同年龄段、班级的幼儿可以同时开展区域活动。这种区域活动形式拓展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和交往范围,我们通过有效的指导策略来促进幼儿在共享区域积极互动。

  片段一

  结合近期小班开展的主题活动“亲亲小动物”。我们在小班活动室前的大厅设置了共享区域——“小动物的家”,利用大型积木作为隔离物,分班创建了熊猫家、小兔家和小猫家。我们为小动物设计了头饰,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家具,投放了小动物的食物和玩具,极力营造家的氛围。我们期望“小动物的家”真正成为主题活动的延伸,各区域的幼儿能在区域环

  境的作用下产生互动。活动开始时,幼儿戴上动物头饰显得格外兴奋,他们看到区域中的各种玩具、食物,感到很新鲜,立刻就忙活起来。然而,他们几乎都是各玩各的,虽然我们一再提醒,让他们想想家里该有谁、爸爸妈妈在家会做什么、孩子又会做什么,但幼儿始终坚持玩自己的,连同区的幼儿都很少交流,更别说与邻区的幼儿互动了。

  反思及策略:小班幼儿容易受新鲜事物所吸引,且处于自我中心状态,再加上他们社会性发展处于较低水平,因而缺乏角色意识与合作能力。

  针对活动中出现的情况,我们作了调整。首先在活动前,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熟悉环境的机会,组织幼儿一起参观小动物的家,帮助幼儿熟悉活动场所和“家”中的用品,了解材料的特点、用途和使用方法,引导幼儿从关注材料过渡到关注活动方式。其次,我们鼓励幼儿回家后有意识地观察爸爸妈妈的劳动情况,以增强角色意识,为下一活动做好经验上的准备。同时,我们还邀请大班哥哥姐姐来扮演“爸爸”“妈妈”。这样不仅扩大了幼儿的交往范围,也发挥了大班幼儿的组织协调能力。

  片段二

  经过调整与改进,我们开展了第二次活动。很显然,有了大班幼儿的参与,区域内的活动显得井然有序。在“大人”的帮助下,孩子们穿戴好服装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有时“爸爸”会带着孩子帮娃娃洗澡,有时“妈妈”会给孩子讲故事。吃完饭后,“爸爸”整理,“妈妈”洗碗,孩子午睡……在我们的提示下,“妈妈”带着孩子到邻居家串门。这时,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幼儿相互不够熟悉,主人客套地招待了客人之后就不知道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了,串门活动有点牵强,始终停留在形式上。

  反思及策略:幼儿之间的交往是在内在需要的驱使下产生的,幼儿往往与他人熟悉后产生交流,在进一步了解中产生深入交往的愿望。在本次活动中,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班级,彼此几乎不认识,这时的交往并非出于幼儿自身的需要。同时,活动区的空间隔离也阻碍了幼儿的交流,因而交往成了一种形式。我们针对这一现象采取了相应的空间策略,利用开放式的活动环境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首先,我们将区域间的隔离物换成竹栅栏,并用半透明的纱幔遮挡。半透明的隔离物既使“家”有了独立的空间,又便于幼儿接受来自相邻区域的信息,拉近了各区域幼儿之间的距离。同时,我们在区域之外设置了鱼池、菜园、游乐场等开放式的公共活动场所,以吸引幼儿走出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幼儿交流。

  片段三

  在第三次活动中,幼儿多了一项“户外游玩”的内容。三家的动物宝宝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来到游乐场,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彼此认识并逐步熟悉起来,自发产生了积极的互动。如熊猫宝宝邀请大家到他们的竹林散步,小猫宝宝邀请大家去自己的鱼塘钓鱼,小兔宝宝带着大家参观他们的萝卜园。

  彼此熟悉之后,幼儿的互动变得自然、流畅、持久。如,熊猫妈妈带着宝宝来到中大班的共享区域。在自选超市中,熊猫宝宝希望为自己的邻居送上一份礼物,于是选择了小兔爱吃的蘑菇和小猫爱吃的鱼干。“咚咚咚”,熊猫宝宝敲响了小兔家的.门,小兔全家热情地迎了上来。“打个电话给小猫,大家一起来热闹一下吧!”兔妈妈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一时,小兔家挤满了客人,熊猫们不停地介绍自己的游玩见闻,大家决定组团去旅游。小兔家不时地传出欢笑声……

  反思及策略:第三次活动中,我们采用的空间策略发挥了作用。开放性活动场所的开辟不但为幼儿提供了一起游戏的场所,也为幼儿的互动提供了内容与话题。超市、鱼塘、菜园、游乐场等活动区域本身就具有共享性质,并不像“家”一样相对独立,因此,它们有利于幼儿在活动区内自然地互动。共同感兴趣的活动为幼儿的互动创造了机会,丰富的材料又让幼儿的互动更具实质性的内容。共享活动的内容越丰富,越能促进幼儿互动,而积极的互动又有利于生成丰富的活动内容。

  共享区域活动“小动物的家”是对“娃娃家”的扩展与丰富,许多活动内容通过幼儿的互动得到有机整合,而幼儿也在互动中实现了经验的碰撞,提高了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

小班教案模板6

  活动目标:

  1、在听听、看看、讲讲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猫咪的情绪变化。

  2、愿意在大人忙碌的时候自己游戏、寻找快乐。

  活动重点:

  能分辨小猫三次不同的叫声,愿意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

  尝试积累自己寻找快乐的方法。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猫叫声录音

  活动过程:

  一、猜猜谁来了

  (环节意图:引起幼儿对猫咪局部的观察,为活动的开展做铺垫,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一)出示PPT1,问:

  1、猜一猜,这是谁的眼睛呀?

  2、你见过的小猫咪有什么特别的?

  过渡语:原来,你们都见过小猫咪啊!今天我们这里也来了一只小猫咪,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二、小猫咪找朋友

  (环节意图:通过分段倾听、观察、辨别小猫咪三次不同的叫声,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猫咪的情绪变化)

  (一)叫声一——撒娇

  1、看看,老奶奶手上拿着什么呀?

  小结:是呀,奶奶要给家里的'宝宝织毛衣,织毛衣是件很花时间的事情,要认认真真才行。可是奶奶刚开始织毛衣就听到……

  2、小猫咪好象在说什么呀?

  3、小猫咪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啊?(引导孩子学学小猫咪的叫声)

  小结:是呀,这是撒娇的声音。

  过渡语:可是奶奶说:“小猫咪别叫了,奶奶要给宝宝织毛衣。”这回……

  (二)叫声二——生气

  1、这次的叫声和第一次撒娇的叫声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2、小猫咪为什么生气呀?

  过渡语:原来是这样啊!但是奶奶说“你不要吵,你不要叫,奶奶没空陪你玩,自己去玩吧。”

  3、瞧,小猫咪找到了哪个朋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呀?

  过渡语:可是突然,传来了奇怪的叫声……哎呀,发生什么事情了?

  (三)叫声三——求救

  1、原来,小猫咪真的是被毛线绕住了,它在喊什么?

  2、奶奶听见了小猫咪的求救,赶紧一道一道把毛线解开来。小猫咪的哪里露出来了?

  小结:奶奶抱起小花猫,轻轻拍拍它的头:“你呀,真是个小淘气。”

  三、情感迁移

  (环节意图:完整欣赏故事内容,尝试懂的关心大人,愿意当大人忙碌的时候自己游戏寻找快乐。)

  (一)完整欣赏故事

  (二)我会自己玩

  1、你们喜欢这只小猫咪吗?

  2、你们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会做些什么玩些什么呢?

  小结:是啊,大人在忙碌的时候,我们可以自己找一些开心的事情,自己玩。你们果然都长大了,懂事了!

小班教案模板7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朗读的兴趣。

  2、引导幼儿边表演边朗读古诗。

  二、活动准备:

  一幅山水画,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幼儿谈论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1、事先布置好场地,教师带领幼儿入场。

  2、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主题。

  ①小朋友们,春天的时候你们去山上玩过吗?(玩过)在山上你看到了什么呢?

  ②(大树)大树上住着谁呢?(小鸟)如果你过去抓它,小鸟会扑棱一下飞走吗?

  ③(小溪)水声好听吗?(好听)

  ④(小花)春天里小花都开放了,非常漂亮,小朋友们看到的小花是什么颜色的?到了冬天花怎么了?还在吗?

  ⑤你见到大山了嘛?谁能说说你见过的山是什么颜色的?

  ⑥小朋友们玩的地方可真多,有山有水有鸟有花,真漂亮!

  (二)以郊游的形式带领幼儿去看画。

  1、师:今天老师也带小朋友们去美丽的山上玩一玩,看看山上有些什么?让我们背上背包出发了!

  2、带领孩子一边开汽车一边欣赏路上的风景(轻音乐起)师:走呀走,走呀走;碰到小草问声好:“嗨,你好!”看小鸟在我们头上飞过了,我们也学小鸟飞吧,飞的高,飞的`低;好美的小花呀,亲亲它吧;前面有条小河,我们变成小鱼游过去,游呀游,转个弯吧;游到岸上休息一下,擦擦汗吧。前面是个小山坡,让我们蹦蹦跳跳的跳上去;这是一条石子路,我们踏步走吧;后面的小朋友可要跟上了;起风了,我们找个地方躲一躲。(带领幼儿到座位上休息)

  (三)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并初步讲解诗句的意思。

  1、教师与幼儿围在画的周围,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师:哇,小朋友看这个地方漂亮吗?(漂亮),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哪些漂亮的东西?

  (幼)找到小花,

  (师)好漂亮的小花,春天过去了,可小花还依然开放的很漂亮(春去花还在);

  (幼)有一座山,(师)我们走远一些看看山宝宝今天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

  (幼) 很漂亮的衣服,有很多颜色(远看山有色);

  (教师手指水)看山宝宝旁边是谁呀?(水)悄悄的走进水宝宝的身边听听,它发出声音了吗?

  (有声音的)竖起小耳朵,再听听水宝宝真的发出声音了吗?

  (没有)(近听水无声);

  好漂亮的小鸟,和小鸟打个招呼吧:嗨!你好。咦!小鸟怎么不理我们?我们轻轻的走过去摸一摸,奇怪?小鸟怎么不动的?(这是画上的小鸟)哦!原来这是一幅画!

  2、教师小结:

  师:难怪小朋友刚才没有听到水的声音,小鸟也没有被吓跑,这是为什么?(因为这是一幅画)在很久很久以前许多读书人喜欢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用简单的好听的话写下来,变成诗让别人朗诵。那么古时候有位叔叔就因为非常喜欢这幅画,所以写了首诗,名字就叫“画”。

  (四)和着音乐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1、教师范读古诗一遍。师:今天老师把这首“画”的古诗带来了,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幼儿再次静听录音一遍:我们再仔细听听录音机里的叔叔(阿姨)他(她)是怎么念的,你听他说到了什么?怎么说的?

  3、跟读古诗两遍。

  A、跟随录音朗诵第一遍。师:真是好听的诗,小朋友们也跟着这位阿姨来念一念吧。

  B、朗诵第二遍。师:小朋友念的真棒,让我们象录音机里的阿姨一样用好听的声音再念一遍。

  4、配乐朗诵古诗。

  ①配乐朗诵古诗第一遍。

  师:和这位阿姨念的一样好听。听,好美的音乐,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配上美美的音乐来朗诵一遍。

  ②配乐朗诵古诗第二遍。

  师:配上音乐来朗诵,真是太好听了。老师还想听听这么美的声音,让我们再来朗诵一遍。

  (五)用肢体语言来表演古诗内容。

  1、师: 念的太好了,让我们轻轻地把画拿到自己跟前对着画再来念一遍(以手的形式拿下画) 2、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画》的内容两遍。

  ①表演第一遍。画(手拿画摇摇头)远看山有色(把画拿远些并人往后)近听水无声(突然把画贴在耳朵旁边,并摇头)春去花还在(把画慢慢移到一边,停一下,然后用手点一下画面)人来鸟不惊(摇摇头,停住)。

  ②与画一起表演第二遍。师:和画宝宝一起朗诵非常有趣,我们把它放到小脚上来朗诵会更有趣。

  (六)延伸活动:让家长去猜谜

  1、师:画宝宝说你们表演的真不错。这首古诗的意思记住了吗?我们回家后就把今天学的诗象谜语一样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猜一猜,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看看他们谁能猜中!

  2、带领幼儿出场地:现在让我们先到中班和大班哥哥姐姐那里去考考他们,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