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一年级《秋天》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秋天教案

时间:2023-08-13 11:39:21 一年级教案

  【导语】下面是热心会员“cainachun”收集的一年级《秋天》教案5篇,供大家赏析。

一年级《秋天》教案

《秋天》一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秋、色、黄”等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秋天的美。

  课前准备:

  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里大自然中有哪些颜色。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副很美丽的图画,你们要仔细看,看后告诉大家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师:这副画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秋季)画里描绘的秋天景色美不美呢?美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

  二、板题,读题

  师(过渡):秋天真美啊,秋天的颜色真多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秋天的颜色》。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两遍。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老师范读,同学们认真听感受一下秋天美的色彩。

  2、学习生字词。

(1)老师读得好不好?那我们也像老师这样来读一读。请大家打开书本24页,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把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来。(学生读课文,划生字词,师巡视辅导)

(2)刚才同学们自学时找出了生字词,老师也把它们找出来,你会读了吗?谁来拼读。(指名读,齐读)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生字的读音。(学生自由发言)

(3)秋姑娘把词语里的生字娃娃请出来,你们认识吗?(出示字卡,请小老师考同学;开火车读。)

  3、读通课文。

  师(过渡):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把生字娃娃学会了。我想读课文应该没问题了吧?

  谁能读给大家听听呢?(指名读,小老师点评)

  四、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挂图)观察图,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是什么颜色?(指名回答结合板书,相应贴出词卡黄色、红色、绿色、白色、蓝色)

  2、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在图上找到这些词卡的朋友,贴在它们的身上。

  3、结合挂图指导朗读。

  师(过渡):“同学们真厉害,帮稻谷、棉花、苹果、松树、天空找到了朋友,它们可开心啦,高兴得说起了话。(稻谷说……棉花说……)

  4、编诗。

  师:谁来当当小诗人像这样编一编。(指名说。)

  5、秋天的颜色真多啊。课文中藏着一个表示颜色多的词宝宝,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五颜六色)谁能用五颜六色说一句话?(指名回答)

  齐读最后一句话。(小朋友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

  6、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稻谷、棉花、苹果、松树、天空说话。

  7、秋天可真美啊,把你觉得最美的一句读给你的好伙伴听一听,可以离开座位。

  8、接下来,我们再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的美。

  五、作业

  把你最喜欢的一处秋天景物画下来,然后说说你画的景物是什么颜色的,你为什么喜欢它,下节课告诉大家。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中《秋天》一课。本课由三节诗组成,内容精粹,容量较大,画面感强。以“秋天”为主线,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等图景贯穿起来,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诗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反复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重点词语和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和激发热爱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法选择】

  引导、解读、指导。

  【学法指导】

  吟读、品味、领悟,联想、比较、感悟,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教材、课件和投影机、粉笔等设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课件展示家乡秋景图。导语:看到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联想?(让学生联想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多彩的季节,秋天是令人忧郁的季节,也是令人快乐的季节。总之,秋天是千姿百态的。)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板书课题),去领略诗人笔下浓浓的秋意。

  学生简介作者。ppt: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二、授新、

  (一)范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要求:

  ①标注生字词,注音释义。②注意划分诗歌节奏 。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

  (1)注音:

  丁丁(zhēngzhēng) 镰(lián )刀 肥硕(shuò)

  栖(qī)息 鳊 (b1ān)鱼 乌桕(jiù)寥(liáo)阔

  蟋蟀(xī shuài) 枯涸(hé )清冽(liè)梦寐(mèi)

  (2)释义:

  丁丁:形容伐木、弹琴等声音。

  幽谷:幽深的山谷。

  肥硕:文中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乌桕:桕树。树叶秋天变红。

  芦蓬:芦苇做的船篷。

  寥阔:高远空旷。也作“寥廓”。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清洌:水清。 

  梦寐:睡梦。

  3、检查划分诗歌节奏,熟悉诗歌内容情况。

  (1)方法提示: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

  (2)《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二)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1.学生找出哪些词语体现了诗歌所描绘的乡村秋景?

  “ 冷雾、白霜、乌桕叶”——秋色。“蟋蟀声”、溪水清冽、牛背笛声(远去)——秋声。

  “稻香、瓜果、青鳊鱼、竹篱、”——秋实。“农家、渔船、草野、牧羊女”——秋图。

  2、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或最欣赏的词语或句子,仔细品味。

  (1)伐木丁丁地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极具诗意,又耐人寻味。如果换成“那割过无数穗稻谷的镰刀”,语言就显得抽象空泛,表现力和美感就逊色多了。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4)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3、引导学生畅谈、归纳: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从听觉的角度,贴切传神地写出了幽谷的深、静。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润、形声兼具的画面。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使人满口生香,展示丰收的图画。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在诗句中是拟人,将秋天形象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意味隽永。

  (4)“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把青鳊鱼比喻成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耐人寻味。

  (5)“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6)“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7)“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梦寐”名作动,。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三)合作探究,共同完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诗共三小节,用简洁的文字给每一节诗拟个标题,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

  1、引导归纳标题、图画:

  (1)秋天在农家里。图画——绚丽多彩的农家丰收图。

  (2)秋天在渔船上。图画——淡雅朦脆的渔夫晨归图。

  (3)秋天在牧羊女眼里。图画——寥阔空远的少女思恋图。

  2、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最喜欢的一幅图画。引导小结:

  (1)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在山谷里;稻田里农夫刚放下割稻的镰刀,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田野里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发散出稻香的气息;果林中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果农摘下沉甸甸的瓜果放进背篓里,带回家去,将丰收的喜悦与亲友一起分享……

  (2)渔夫晨归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渔人却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船篷上洒满白霜,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3)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怎不见了那夏日里牛背上吹笛的少年?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憧憬在秋天的美景和思念中。

  (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引导小结: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从思想感情来说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掌握了重点词语,品味了诗中优美的语言。学习本诗还要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感受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三、作业

  1. 学会生字、新词,品味诗歌语言。

  2、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作文:秋天在哪里?

  四、板书

  秋 天

  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

  渔夫晨归图

  少女思恋图

一年级语文秋天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背诵课文。

  3.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教学重点:

  1.会写4个生字:“了、子、人、大”。

  2.继续背诵课文,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出示卡片。(教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用时:8分钟)

  1.引导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2.检查背诵情况。

  二、学习生字。(用时:16分钟)

  1.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

  2.教师引导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

  3.教师重点指导生字。

  4.教师范写。

  5.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口头造句。(用时:8分钟

  1.出示课文中带有“一会儿”的原句。

  2.指导说说有什么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

  3.指导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8分钟)

  1.今天我们学习了《秋天》,你喜欢秋天吗?看到这么美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

  2.回家后请把你眼中的秋天画出来,然后拿来让我们共同感受美丽的秋天。

  五、总结全课,深化认识。(用时:5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把范写指导贯穿学生书写的整个过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指导书写必须细致。不仅要从整体上观察生字的结构,还要对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也要进行提醒。在学生沉浸在秋天美景意犹未尽之时,设计了让学生“用手中彩笔画出心中最美的秋天”这一环节,在读、说、画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和三个偏旁,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教会学生认识自然段,初步了解课文段落。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补充资料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体会秋天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大声朗读,体会秋天的美丽。

  【教学方法】

  交流法、阅读法、资料补充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美丽的秋天》。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呢?

  (秋天)

  3.是啊,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现在所处的季节就是秋季。今天老师就领着小朋友们一起去欣赏这美丽的《秋天》。

  (板书课题)1.秋天(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片”是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人”为翘舌音。)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秋天、天气、走了、树木、叶子、一片、大家、飞走、开会、几个

  4.认识自然段:

  一篇文章有的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我们在段落的前面标上序号。(课件展示第一段。)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走进秋天,感受秋天。

  三、精读领悟

  1.学习第一段。

  (1)课件出示图片,生边观察边自己朗读这一段。

  (2)秋天来了,你的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交流:

  句子一:天气凉了。学习“气”,与“汽”比较。

  (“气”与气体相关,“汽”和水有关。)

  气汽

  (汽)水空(气)

  句子二: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①学习“树”和“叶”(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

  ②引导学生发现“一片”和“一片片”的不同。(多了一个字,“一片片”数量更多。)

  出示练习:

  一个(一个个)一张(一张张)一座(一座座)

  ③出示黄叶图片,学生感受。

  (3)师指导朗读,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本段。

  (“凉了、黄了、一片片”读得轻柔些。)

  2.学习第二段。

  (1)课件出示图片,生边观察边自己朗读这一段。

  (2)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

  (那么蓝、那么高。)指导“那么”要重读。

  (3)这么美的蓝天下,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4)(大雁南飞……)

  师补充资料:大雁是一种候鸟,冬天来了,它要飞到温暖的南飞去过冬,等明年春天来了,它们再飞回来。

  (5)大雁飞行时队形是怎么变化的呢?

  (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你能试着读一读大雁飞行的句子吗?指导朗读。

  (6)有感情地齐读第一、二段。

  强调读音: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一(yī)”字

  3.学习第三段。

  (1)秋天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与众不同的画面,这么美的秋天,你喜欢吗?师出示秋天图片。

  (2)是啊,树叶黄了,落下来了,天空变得更蓝了,大雁也飞回南方过冬了。我们知

  道:啊!秋天来了!(齐读)

  (3)学习生字“秋、了”。

  (加一加:“禾”加“火”就是“秋”,组词:秋天、秋季;比一比:“了”和“子”。)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秋天的变化。

  5.拓展:小朋友们,秋天来了,想一想,秋天里还有哪些变化呢?你还感受到了秋天哪些美丽景色呢?(鼓励学生大胆说,不怕出错。)

  6.指导书写“了、子、人、大”

  (1)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一起说说笔画位置。

  (2)师范写生字。

  (3)生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

  7.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秋天来了,它现在就在你的身边,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天的足迹吧。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并知道了秋天的美丽和变化。

  (2)喜欢大自然,有了留心大自然的兴趣。

  五、课堂练习

  1.我会写。

  秋天来了,树叶黄le(了),一片片叶zi(子)从树上落下来。

  2.我会变。

  一片(一片片)一根(一根根)

  一个(一个个)一幅(一幅幅)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

  【板书设计】

  1.秋天

  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

  【教学反思】

  《秋天》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和一群大雁往南方飞这两个场景,说明秋天已经来到,表达了一种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本课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学生要反复地对课文进行有感情朗读。因为是学生初次学习课文,学生认字也不多,因此,教学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喜欢阅读,能有自己简单的体验。在教学中,我安排了随文识字,同时针对低年级孩子,我适当地陪上图画等帮助孩子理解课文,这样会更形象,有利于孩子注意力的几种。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通过讨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2.试着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在讨论中,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去寻找秋天,你找到了什么?

  (估计:树叶、果实熟了、天气变化等)

  师: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寻找秋天。

  齐读第5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借助音节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3.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

  4.标一标本课有几句话。

  三、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1.分句朗读:

  第一句:(1)指导生把这个长句子读正确。

  (2)自己读这句话,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

  自己正确的再读这句话。

  (3)范读

  生注意师是怎样读出长句中的停顿的。

  (4)生自己体会读。

  过渡: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文中的小朋友怎么说的?快读一读2——4句。

  (1)自己读一读,边读边想。

  (2)小组讨论、交流。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

  指导如何讨论(1)每个人都发表意见。

  (2)组长注意听。

  (3)组员倾听,发表不同意见。

  (4)集体交流,指导朗读。(评读:熟练、感情、语气)

  讨论:小文、小方、小力说秋天是蓝色的、黄色的、红色的`,各指的是什么?

  讨论后,指名说一说。

  第5句:

  (1)最后一句结束的是什么号?(问号)

  (2)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自己读读,师指导读,指名读。)

  (3)自由发言: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

  2.诵读品味

  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指导:按句背、连起来背

  (1)生独自试背

  (2)检查背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秋天,感受到了秋天多彩的颜色。愿你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美丽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