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案 > 中班教案

中班体育教案:平衡7篇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平衡教案

时间:2024-02-01 11:30:28 中班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中班体育教案:平衡7篇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平衡教案,以供参考。

中班体育教案:平衡7篇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平衡教案

中班体育教案:平衡1

  一、活动目标

  1、练习在平地上走直线,尝试双手如同飞机一样张开来保持平衡

  2、具有初步的大胆进行身体活动的能力。

  3、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4、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二、重点和难点

  从平地上的平衡走变化到一定高度和宽度上的平衡木走及进行各种动作的平衡练习,这对幼儿的身体活动是一个新的问题,有一部分幼儿会由此产生害怕的心理,故在活动器具的选择和活动方法的提供上,要让他们有一个逐渐过渡、慢慢适应的过程。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观赏我国体操运动员进行体操比赛的录像。

  2、高度、宽度要求不一样的平衡木两条,与平衡活动相配套的各种活动器具,如伞、帽子、沙包、球、娃娃、积木等若干。

  四、设计思路

  身体平衡运动,对中班幼儿来说,已不是很困难的事。且每个幼儿在这方面的发展进程是不一样的'。有的幼儿可在既高且窄的平衡木上走,有的幼儿只能慢慢地走过低低的宽宽的平衡木。所以教师要根据每位幼儿的实际活动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一的活动,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既可在平衡器材的高度、宽度和坡度上有不同的要求,又可在运动方法的指导上给幼儿不同的示范和选择。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可从徒手走逐步过渡到持物走、加速走和在间隔物体上走。

  五、活动流程

  提供材料——重点指导——难度练习在场地上出示高度(30厘米)宽度(20厘米)不一的平衡木,请幼儿扮体操运动员,自由选择动作走过平衡木。中间提醒幼儿可不断变化手臂动作,如叉腰,上举,侧平举、抱头、曲臂等,教师一旁观察,哪些幼儿已完全自如地进行活动了,哪些幼儿虽能独立活动但动作还很笨拙,哪些幼儿还不能独立地进行活动,在此基础上,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在每次活动时,除了灵活的随机指导外,还必须要有重点指导内容和计划。如第一次是重点指导那些没有勇气登高的幼儿;第二次是指导那些走平衡木脚步姿势错误的幼儿;第三次是指导那些不敢独立在平衡木上走的幼儿;第四次是指导那些在平衡木上不断变化创新动作的幼儿等,除了器具选择的重点指导外,还要有落实到那些幼儿身上的具体指导方法的考虑。

  随着活动的开展。视幼儿的能力发展,要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从徒手走到拿小器具在平衡木上走,并鼓励幼儿根据器具等特点创造各种动作;头顶沙袋走、抱球走、撑伞走等,还可以编成游戏让幼儿玩。如"送娃娃过小河"(抱娃娃走过平衡木)、"运西瓜"(幼儿依序站在平衡木上传吹塑球)等。再过渡到在间隔物体上走,如走木梯,走树桩,在平衡木上放一块泡沫塑料积木跨过去等。

  教学反思:

  老师设计的环节很科学,先是热身,然后是平衡上由易到难的练习,再是将平衡组合进行走、跨的练习。活动中,教师设置了有趣的情境、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使枯燥的练习变得趣味盎然,幼儿练习起来乐此不疲。

中班体育教案:平衡2

  指导语:

  1、本组游戏能促进幼儿平衡觉的发展。通过亲子平衡游戏,培养幼儿自信、大胆、勇敢、坚毅的品质。

  2、本组游戏一个或几个家庭都合适。

  游戏一:我是小陀螺

  游戏功能:

  1、帮助孩子在快速运动时能保持肢体平衡;

  2、促使平衡觉的发展,体验亲子游戏的乐趣。

  游戏过程:

  1、让孩子找个空地站好,可以把手臂伸平,不要扶任何东西。也可以把手放在腿两边,原地旋转。

  2、孩子在转的时候妈妈可以说:"宝宝像个小陀螺,转、转、转……好,停下来,看看宝宝能不能站好不倒下。"

  3、让孩子静静地站立一会儿,直到他感觉不到晕了。

  4、用这种方法,连续做5次,并且每天坚持如此。

  5、为了引起孩子的'兴趣,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轮流做,看谁能坚持不倒下来。

  游戏二:小小杂技演员

  游戏功能

  训练宝宝脚跟对着脚尖后退走,培养行走能力。

  游戏材料:

  长绳子或直线

  游戏过程:

  1、在地上画一条线或放一根长绳子。

  2、妈妈和宝宝一起站在绳子的一端,脚跟对着脚尖往另一端走。

  3、走到头以后,再用后脚跟抵着前脚尖往后退着走回来。走到绳子中间,学着杂技演员那样,用一只脚在绳子上独立一会儿。宝宝和妈妈在绳子中间做不同的动作。

  4、根据宝宝完成情况,妈妈可以和宝宝在头上各顶一个积木走。

  游戏三:小小搬运工

  游戏功能:

  1、帮助孩子训练平衡能力;发展持物运动的能力

  2、培养幼儿任务意识及坚韧、勇敢的品质。

  游戏材料:

  书或沙包

  游戏过程:

  1、爸爸和孩子参赛,妈妈当裁判。

  2、爸爸和孩子都把两臂伸直,每人拿一个沙包或是一本书放在头顶上,从一个房间运到另一个房间。

  3、也可以把书放在伸直的手臂上,从房间的一边运到另外一边,看看能够坚持多远不掉下来,一直运到终点的人为胜利。

  4、还可以爬着搬运,把书放在背上运到终点。

中班体育教案:平衡3

  目标:

  1、能在各种材料建构成的障碍物上行走,练习手眼协调和平衡能力。

  2、努力尝试多种训练平衡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3、了解生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生病的方法。

  4、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明确五官的重要性。

  材料:变形平衡木、大块积木、弧形塑胶板、沙包、硬纸板、雪花片过程:

  一、导入:

  1、以游戏《风和小树》做为活动腰部、颈部及手部肌肉的准备动作,同时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教师:"昨天晚上的一场大雨把小河上的桥冲走了,小动物们不能到河对面去找食物了,请你们帮它们想个办法,可以顺利到达河的对面。"

  二、基本部分;1、1、让幼儿利用已有的'材料(平衡木、积木、塑胶板)建构不同的桥,并分别上去走一走,提醒幼儿小心。

  2、2、集中:讲讲每座桥的不同之处,请几名幼儿示范,说说自己是怎样又快又稳地过桥的。

  3、幼儿自由练习,体验在不同障碍物上行走的难易度,手眼协调。

  4、集中:教师:"小动物们得到你们的帮助,又能吃到食物了,为了表示感谢,送来了好多吃的,咱们一起去运回来,好吗?"5、5、引导幼儿用各种方法把食物(沙包、硬纸板、雪花片)运回来,鼓励幼儿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运食物。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三、放松:

  1、1、总结性评价,对幼儿愿意帮助别人、动脑筋想出的各种办法给予表扬和肯定。

  2、一起做放松运动:甩手、扭腰、晃头、捶腿等。

  3、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收拾材料后回班。

  教学反思:

  老师设计的环节很科学,先是热身,然后是平衡上由易到难的练习,再是将平衡组合进行走、跨的练习。活动中,教师设置了有趣的情境、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使枯燥的练习变得趣味盎然,幼儿练习起来乐此不疲。

中班体育教案:平衡4

  一、走:

  1、按节奏上下肢协调地走

  指导要点:侧重左、右脚落地时机(老师必须有口令提示),再则强调摆臂为“对侧臂前后摆动”。

  2、变化走;

  中班:听信号变速走

  指导要点:发展幼儿灵敏素质,设定的信号必须之前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了解,并能较容易地区分两个信号的不同,以便在活动中作出相应的速度变化。加速走时,要求步子比慢走时要小,但频率要快。手臂的摆臂速度也随之加快。

  二、跑:

  1、自然跑:

  中班:按节奏上下肢协调地跑

  指导要点:强调脚的蹬伸和摆动的协调以及两臂的摆动和躯干的`转动的协调(步子大些,落地轻些,摆臂用力些。

  2、变化跑:

  中班:听信号变速跑

  指导要点:方法同“听信号变速走”,强调跑的动作要领。

  3、走、跑交替:

  中班;走、跑交替200米

  指导要点:

  (1)走—跑,听到跑的指令,下肢迅速蹬摆做出跑的动作,同时两臂迅速由直臂变屈臂前后摆动,身体稍向前倾。

  (2) 跑—走 听到走的指令,迅速由跑转变为走,并调节呼吸。

  4、追逐跑;

  中班: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

  指导要点:在强调限制条件——指定范围的基础上,再提出更高的要求:

  (1)追者要求其讲究方法,比如紧急起动的能力或者是个人追。

  (2)逃者要求其有躲闪能力。

  5、快速跑:

  中班:快跑20米

  指导要点:强调下肢的蹬、摆充分,步幅要大,步频要快,摆臂要用力,上体稍前倾,目视前方。

  三、跳:

  1、纵跳:

  中班:自然摆臂连续纵跳触物(物体离幼儿举手指尖20厘米)

  指导要点:强调落地时要屈膝缓冲,突出连续起跳的特点。并要求垂

  直上跳,不向前跳,掌握手触物时机。

  2、行进跳:

  中班:在直线两侧行进跳

  指导要点:髋的预摆——改变运动方向

  3、从高处往下跳:

  中班;双脚站立从30厘米高处往下跳,落地轻

  指导要点:屈膝预摆,身体稍前倾,落地缓冲,注意身体平衡。

  4、立定跳远:

  中班:跳距不少于30厘米

  指导要点:预备——腿稍屈,臂后摆,上体稍前倾,也可弹动一次; 起跳——腿蹬直,臂向前上摆,展体,使身体向前上方跳出;

  落地——屈膝全蹲

  5、助跑跨跳:

  中班:能助跑跨跳平行线,跳距不少于40厘米

  指导要点:向前跑动中单脚起跳,蹬地用力,方向要正,在空中瞬间滞留前弓步,摆腿落地后,不要骤停,应继续向前跑几步。

  四、投掷:

  1、投远;

  中班:能肩上挥臂投掷

  指导要点:预备时能转体引臂,投时能转体挥大臂带动小臂将投掷物向前上方投出。

  五、平衡:

  1、在平衡木上走

  中班:在宽20厘米、高30厘米的平衡木上走

中班体育教案:平衡5

  设计意图:

  在自由活动中,常常看到孩子们摆弄书、笔、玩具,把它们竖起来,又倒下。孩子的这种无意识摆弄,引发了我设计这个活动。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有的可以站起来,有的不能站起来,当孩子发现这一现象后,再让他们想办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这样使原来无意识地摆弄,变成了带有问题去探索。本次活动的源泉来自于孩子,材料取自于生活,充分调动起孩子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幼儿园教育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我在组织大班科学活动“站直了,别趴下”时,引导幼儿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操作、探索、交流中获得进步,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较好地实践了《纲要》的精神。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激发幼儿探究物体直立平衡现象的兴趣,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2、知道有的东西站得稳,有的东西不能站起来,初步感知物体直立平衡现象。

  3、大胆尝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创造性。

  活动重点:

  知道有的东西站得稳,有的东西不能站起来,感知物体直立平衡现象。

  活动难点:

  大胆尝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

  活动准备:

  1、厚的书、薄的书、铅笔、可乐罐、娃娃、一次性筷子、卷筒纸芯、叶子、玩具梳子、鸡蛋、吸管等。

  2、辅助材料:橡皮泥、夹子。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直立的木头人》进场。

  二、第一次探索,找找能站住的东西,感知物体直立平衡现象。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教师:今天我带来了很多东西,等会请你们一起玩,但玩的时候要找找哪些东西可以站起来?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

  3、幼儿表述探索结果

  教师:请你们告诉大家,你让什么东西站起来?是怎么让它站起来的?

  4、教师小结:……

  三、第二次探索,大胆尝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发挥创造性。

  1、鼓励幼儿想办法大胆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现在请你们动动脑筋,让站不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发现。

  3、幼儿表述探索结果

  教师:谁成功了?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让它站起来的?

  四、第三次探索,鼓励幼儿再次大胆创造【添加辅助材料】

  教师:老师今天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有橡皮泥、夹子你们可以请他们来帮忙,再试试看,用和刚才不一样的方法让站不起来的朋友,站起来。

  1、幼儿操作,教师鼓励个别幼儿。

  2、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教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站起来的?

  教师:谁用其他不同的方法也让它站起来了?

  3、教师小结:你们想了很多方法,让站不起来的东西站了起来。以后,我们再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也能站起来。

  活动延伸:

  回家找找我们家里还有那些东西能站起来,哪些东西不能站起来?有什么办法让不能站起来的东西也站起来?

中班体育教案:平衡6

  活动目标

  1、练习在平衡木上行走,训练幼儿的身体协调性。

  2、通过活动使幼儿的胆量得到锻炼。

  3、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体操运动员进行平衡木比赛的录像。

  2、平衡木。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观赏我国体操运动员进行平衡木比赛的录像。

  2、请幼儿扮演体操运动员,走过平衡木。教师在一旁观察,哪些幼儿已完全自如地进行活动,哪些幼儿虽能独立活动但动作还很笨拙,哪些幼儿还不能独立地进行活动,在此基础上,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和帮助,重点指导那些没有勇气登高的幼儿。

  活动延伸

  随着活动的开展,逐渐增加难度,鼓励幼儿听音乐,自由选择动作(如侧平举、叉腰、上举等)。

  教学反思:

  我根据本班幼儿年龄小、爱动这一特点制定了本次走平衡木的体育活动。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准备材料,制作青草、小路,还有路边的小花,我还选用了幼儿能够接受的高矮适中的平衡木,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

中班体育教案:平衡7

  活动目标:

  1、能在各种材料建构成的障碍物上行走,练习手眼协调和平衡能力。

  2、努力尝试多种练习平衡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4、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材料:变形平衡木、大块积木、弧形塑胶板、沙包、硬纸板、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以游戏《风和小树》做为活动腰部、颈部及手部肌肉的准备动作,同时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教师:"昨天晚上的一场大雨把小河上的桥冲走了,小动物们不能到河对面去找食物了,请你们帮它们想个办法,可以顺利到达河的对面。"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利用已有的材料(平衡木、积木、塑胶板)建构不同的桥,并分别上去走一走,提醒幼儿小心。

  2、集中:讲讲每座桥的不同之处,请几名幼儿示范,说说自己是怎样又快又稳地过桥的。

  3、幼儿自由练习,体验在不同障碍物上行走的难易度,手眼协调。

  4、集中:教师:"小动物们得到你们的帮助,又能吃到食物了,为了表示感谢,送来了好多吃的,咱们一起去运回来,好吗?"

  5、引导幼儿用各种方法把食物(沙包、硬纸板、雪花片)运回来,鼓励幼儿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运食物。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三、放松:

  1、总结性评价,对幼儿愿意帮助别人、动脑筋想出的各种办法给予表扬和肯定。

  2、一起做放松运动:甩手、扭腰、晃头、捶腿等。

  3、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收拾材料后回班。

  教学反思:

  老师设计的`环节很科学,先是热身,然后是平衡上由易到难的练习,再是将平衡组合进行走、跨的练习。活动中,教师设置了有趣的情境、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使枯燥的练习变得趣味盎然,幼儿练习起来乐此不疲。

  小百科:平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作用于一个物体上,各个力互相抵消,使物体成相对的静止状态。亦泛指平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