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4篇(幼儿中班语言活动设计教案),欢迎参阅。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观察主要角色的表情和动作,大胆猜测角色的心理活动和语言。
2.知道一幅图可以用一段话表示。
教学准备:
1.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观察图片:
——“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为何事这么高兴?”
幼儿自主阅读图书。
2.讨论交流:
说说故事里发生了哪些事。
寻找出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夜宿屋外的.那一页。
重点观察角色的表情和动作,猜想角色的心理活动:
——“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的果园丰收了,而它们为什么不高兴了呢?”
——“猜猜这会儿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会想些什么?”
“这么多水果将屋子都占满了,该怎么办呢?”
继续看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3.完整欣赏:
完整听赏故事。
老师说故事中的一段,幼儿寻找相应的图片。
请个别幼儿讲述故事中的一段,其他幼儿共同寻找图片。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2
推荐阅读:设计意图 诗歌《出海》语言简洁,明了,节奏欢快,朗朗上口,富有趣味性,诗歌中的重叠量词使幼儿更加便于记忆和创编。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
设计意图
诗歌《出海》语言简洁,明了,节奏欢快,朗朗上口,富有趣味性,诗歌中的重叠量词使幼儿更加便于记忆和创编。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孩子们初次接触诗歌被诗歌中描述的优美意境深深的感染,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很快就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活动结束后与孩子交流:“在大海上除了能看到浪花、白云、海鸟、帆船,还会看到什么呢?”这一话题引发了幼儿的兴趣,这也与孩子对大海的已有经验较丰富,孩子们讨论起来滔滔不绝,于是引发了活动2仿编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调动幼儿的经验进行扩展想象,从而仿照诗歌的句式结构表达自己的理解,以此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1
诗歌欣赏:出海
活动目标
1.仔细倾听诗歌,感受诗歌中描绘大海美好的意境。
2.理解、欣赏诗歌内容,感受诗歌句式结构的特点。
3.学习有情趣的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配乐诗歌《出海》、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海浪声,激发幼儿出海的兴趣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上有什么呢?小朋友想不想出海,到大海上去看一看?
师:出海观光我们应该坐什么去呢?
教师小结:有这么多的海上交通工具,我可以划着小船去,可以坐飞机去看海,可以坐大轮船去。那我们就坐大船去。
(二)创设出海情境,感受理解诗歌的意境
师:呜……我们的轮船出发了。
——小朋友们你看到了什么?大海和天空是什么颜色?
——孩子们看,海上掀起了大浪,大浪翻滚起来像什么?
——看!天上有什么?我们平时看到的白云是什么形状的?
——这是什么?有多少海鸥?许多只海鸥我们可以说一只只的海鸥在大海上飞翔。
——小朋友看,远处是什么?为什么帆船这么小?
(三)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出海我们都看到了些什么?
——你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为什么?
(四)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1.再次欣赏,跟念诗歌。
2.和着抒情的音乐进行朗诵。
3.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诗歌。
4.重点引导幼儿感受理解诗歌的语言和意境。
活动延伸
1.将诗歌内容的相关图片投放在语言区,供幼儿巩固理解诗歌。
2.亲子互动——“生活中的量词大搜寻”。
2.仿编诗歌。师:在大海上除了能看到浪花、白云、海鸟、帆船,还会看到什么呢?
活动2
仿编活动:出海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到仿编诗歌活动中,体验仿编的快乐与成功。
2.通过出海观光,连接已有对海的经验进行拓展想象。
3.仿照诗歌的句式特点“××一××”,仿编出自己的诗歌段落。
活动准备
出海观光视频课件、图片、诗歌仿编板
活动重点
运用重叠量词,根据诗歌句式“××一××”进行仿编。
活动难点
量词和事物匹配的正确表述。
活动过程
(一)回顾诗歌,调动幼儿对大海的.原有经验
1.组织幼儿朗诵,引发幼儿对诗歌的回忆。
2.教师提问:小朋友,海上除了能看到浪花、白云、海鸟、帆船,还会看到什么?
(仿编活动是文学作品学习中前三个活动层次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过程。活动开始,组织幼儿朗诵,为了引发幼儿的回忆。提问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进行拓展想象。)
(二)创设“出海”情境,拓宽幼儿思路为仿编做铺垫
1.带领幼儿欣赏海上风光,教师适时进行解说。
2.刚才出海你看到了什么?
(本环节利用动态视频——《海上风光》给予幼儿视觉的刺激,视频中有海上的沿途风景,有海岛上的景色,一座座高楼,一块快礁石……形象而又具体,调动幼儿的视听感官,再次激发幼儿想象,为仿编诗歌做好铺垫。)
(三)师幼讨论,引发幼儿对诗歌仿编的兴趣,并初步练习仿编
1. 幼儿尝试仿编。
提问:“小朋友可不可以把看到的东西编到诗歌里面?谁来试试看?”
2.师幼讨论诗歌句式的特点。
3.师幼共同仿编诗歌。
(本环节利用尝试教学法的原则,尝试在前,指导在后,先让幼儿尝试仿编,然后师幼共同讨论,帮助幼儿进行比较、分析、概括诗歌句式的特点,一步一步引导幼儿创造仿编。)
(四)分组讨论,自由创编
1.幼儿合作仿编诗歌,教师巡回指导。
师:我把海上的美景拍成了一张张的照片,下面我们分组来编诗歌,每人挑选一张最喜欢的照片,看看上面有什么,然后学着诗歌里的语言把它编一编,然后粘贴到诗歌框里面。一会比比看哪一组小朋友编得最有创意。
2.每组幼儿逐一展示。
(五)回归生活,再次激发幼儿仿编的兴趣
1.脱离图片,继续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仿编
师:今天我们来到活动室,小朋友又看到了?请把你看到的来编一编。
2.教师小结:出海可以编成优美的诗歌,那么我们在逛公园、逛超市、出去游玩的时候都可以把它来编一编。
活动延伸
1.绘画仿编:大海上还有些什么?请小朋友通过网络、书籍或亲身体验,探索大海上的景物,以绘画的形式画下来,然后编成诗歌。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3
活动目的:
1.感知各种动物的运动特征。
2.初步学会唱《谁会这样》,并能用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小鸟头饰一个,《小鸟飞》和《谁会飞》磁带录音一盒。小鱼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律动。
伴随着《小司机》的音乐入室。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司机开车的动作,边唱歌边进活动室。
2.师幼问好。
师:小朋友们好。
3.练声:《布谷鸟》。
第一遍:要求用自然的声音练唱。
第二遍:能配上动作进行练唱。
4.学唱歌曲。
(1)以谈话的方式引入,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
师:刚才我们练声歌里的布谷鸟给你们出了个题目,现在大家一起来听听它说了什么?
(1)你们知道谁会飞?
(2)它是怎么飞?
5.幼儿自由回答问题,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1)出示小鸟头饰,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你们看看我请来的这只小鸟,它是怎么飞的?
(2)师扮演小鸟角色表演歌曲,引导幼儿理解歌词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4
设计意图:
我们常说,母爱是圣洁和伟大的。其实,来自父亲的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而且它往往比母爱又多了一些机智、雅谑和风趣。好父亲和好母亲一样,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给爸爸的吻》这个故事里的小熊的爸爸,他对自己孩子的心理、个性和倾向了如指掌,因而能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在看似游戏和玩闹中,完成了对孩子的照料、鼓励与引导。贯穿着整个故事的,是那暖暖的亲子之爱。这种爱从小熊爸爸的心灵里、目光里、谈话里,还有那机智的行动举止中,轻轻地、缓缓地流露出来,如涓涓清泉,滋润着小熊幼小的生命和单纯的心灵。而小熊献给爸爸的那个甜甜的吻,还有那个大大的拥抱,就是对这温暖的、无私的舔犊之爱的最好的回报。在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中我们也觉得在平时孩子们都在说妈妈的爱,往往忽略了爸爸的爱,看到这个绘本作品后我们认为可以作为一个活动来进行,于是就有了今天这样一节集体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初步了解爸爸的关爱,增进与爸爸的情感。
重点:仔细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利用绘本来帮助幼儿理解爸爸独特的爱。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增加孩子对父亲的认识,了解父亲平时生活中对自己的关心。
环境准备:媒体课件、爸爸与孩子生活中互动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看图书——激发阅读兴趣
(一)播放课件,观看第1页:孩子们,今天我带来了一本有趣的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你看到了些什么?
1、 这么好看的图片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故事的名字就叫《给爸爸的吻》,
2、重点提问:那“吻”是什么意思啊?什么叫吻呢?
小结:原来吻就是亲一亲的意思,可以亲亲小脸蛋、小鼻子、小额头,表示他很喜欢你。爸爸妈妈吻过你们吗?那你们吻过爸爸妈妈吗?怎么吻的?
(二)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
二、理解故事内容——互动体验情感
(一)第2—3页:到了该睡觉的时候,熊宝宝他可不想这么早就上床睡觉去。他也不愿意去洗澡,也不想给爸爸妈妈一个晚安吻。“嘿,小家伙,去给妈妈一个晚安吻好吗?也吻爸爸一个,然后,乖乖洗澡,上床睡觉去吧。”“我才不要呢!”不过熊宝宝还是慢吞吞的走到妈妈面前,给了妈妈一个深深的吻。
提问:那猜猜看熊宝宝会去吻熊爸爸吗?你们都猜对了吗?我们接着听故事。
(二)观看第4页:
重点提问:咦,发生什么事情啦?熊宝宝吻爸爸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那熊宝宝不肯吻爸爸,爸爸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三)观看第5页
小结:是呀,熊宝宝没有吻爸爸,爸爸心里有一点点伤心有一点点不高兴了,熊爸爸心想:宝宝为什么不肯吻我呀,难道是宝宝觉得我对他不好吗?宝宝不爱我了吗,我真有点搞不懂啦,你们觉得呢?
熊爸爸到底对小熊好不好呢,让我们接着往下听故事
(四)观看第6—8页:
1、观看第6页:你看到了些什么?旁边都是雨,小熊的身上有雨吗?爸爸情愿自己淋雨也不让宝宝淋雨,爸爸好吗?
2、观看第7页:小熊在干什么?爸爸在一旁做什么呢?(学学爸爸的动作)
爸爸会说些什么?
小结:对的呀,就是因为爸爸在一旁为他加油,鼓励着他,宝宝终于会爬树啦。
3、观看第8页:发生什么事情啦?没有扶他爸爸对小熊好吗?
4、小结:原来熊爸爸是爱熊宝宝的,爸爸知道熊宝宝总有一天会长大,爸爸就鼓励着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爱宝宝,所以表面上看爸爸对我们的严厉也是对我们的爱哦!
(五)观看第9页:
重点提问:那熊宝宝到底爱熊爸爸吗?我们来看看,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是呀,熊宝宝爱熊爸爸的,他吻了爸爸,还给了爸爸一个大大的,大大的拥抱!
(六)这个故事好听吗?(拍拍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呀?
熊宝宝給爸爸一个吻和大大的拥抱,你们有没有給自己的爸爸这样的吻和拥抱呢?(幼儿自由发挥)
三、感情延伸——观察爸爸与孩子生活中互动的照片
(一)播放生活中爸爸关爱宝宝的照片,爸爸爱你们吗?请你说一说。
小结:爸爸爱我,我爱爸爸。
(二)怎么让爸爸知道你有多爱他?(鼓励幼儿想象并表达关爱爸爸的方式)
(三)你们知道吗我们班级沈妤言小朋友的爸爸是一名医生,现在正在很远的地方云南为那里的病人治病,每天看不到爸爸,沈妤言,你想爸爸吗?那平时你是怎样和爸爸联系的呢?
(四)沈妤言告诉大家她平时都是打电话来和爸爸联系的,只能听听爸爸的声音看不到爸爸,还是很想爸爸的。
(五)我们一起帮助沈妤言想办法,想想还有什么好办法能和远在云南上班的的爸爸联系来呢?
(六)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办法(打电话、坐飞机去看爸爸、发电报、写信、上网上qq和爸爸聊天)
(七)这么多的好办法可以告诉爸爸我们很爱你,今天就有个小任务,我们回家都去和爸爸说一句:爸爸我爱你,并且給爸爸一个吻和一个大大的拥抱,好吗?
活动评析:
“爱”,可能我们每天在说在听的,但毕竟是一个很抽象的字,“父爱”,恐怕更难理解。如何让中班幼儿理解呢?活动《给爸爸的吻》就是借助绘本故事,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体会熊宝宝和熊爸爸之间的父子情、父子爱。活动并不以此为最终目的,而是让小朋友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与爸爸之间的情和爱(爸爸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再进一步辐射到对同伴爸爸的爱……。
选材的视角独特,内容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借助生活中爸爸与小朋友的照片等让她们自己说出与爸爸之间的关系,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同时,既有对幼儿初步的.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又有情感方面的要求。
活动三个环节非常的清晰,首先是对绘本作品的理解,观察图片并引发幼儿兴趣,第二环节是在理解故事内容中了解爸爸一些爱的方式,第三环节就是进一步体验爸爸的关爱并尝试表达自己对爸爸的爱。活动过程中出现了2次高潮,一次在理解故事内容后把“熊爸爸到底对熊宝宝好不好”这样的一个问题上让孩子们来理解分析,三张图片当刮风下雨的时候爸爸是怎样保护着宝宝,情愿自己淋雨也不让孩子淋到雨爸爸,孩子们马上明白了爸爸真好;熊宝宝爬树爬不上去的时候爸爸在一旁鼓励着它,当孩子们学着爸爸的样子翘起了大拇指还模仿了爸爸在一旁说着鼓励加油的话,让孩子们进一步体验原来爸爸的爱是这样的;后一幅图是个难点,当宝宝摔跤呜呜大哭的时候,爸爸也没有去扶它,难道是爸爸不好吗?本想这个环节有个争议,但是实际上孩子们都能理解,爸爸让宝宝自己爬起来,因为爸爸知道宝宝总有一天要长大的,所以爸爸在一旁鼓励着宝宝自己爬起来。还有一次就是活动的第三环节,也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高潮,当孩子们知道自己的好伙伴沈妤言的爸爸在很远的云南工作,平时都不能回家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于是大家就帮助沈妤言想办法怎样和爸爸联系,孩子们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想出了坐飞机去看爸爸、打电话、写信、发短信、上网等联系方法,告诉爸爸自己有多爱他。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我们的孩子感受到父母不同的爱,明白妈妈温暖的爱和爸爸严厉的爱同样是非常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