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6篇,以供参考。
中班科学教案1
【活动来源】
在开展主题活动"我的社区"中发现,孩子们生活的社区里种植着许许多多的树木,孩子们觉得树木能够"美化小区环境,让小区变得更漂亮",为了让孩子对树木的作用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所以决定生成"树儿作用大"这节综合活动。旨在透过讲述故事、交流讨论,让幼儿自由探索树木的多种作用,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资料,明白树能够防风、防沙、防尘。
2.探索树木的多种作用,萌发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对树木有必须的认识。
2.收集"树木作用大"资料。
物质准备:PPT记录纸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前几天,我们在"参访社区"后发现,社区周围种植着许多的树木,这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关于树木的故事,和大家一齐分享。
从前,有一个美丽的村子,它的周围种了好多树。在离村子不远处,住着三个恶魔王,风魔王、沙魔王、雨魔王。有一天,这三个恶魔王凑到一齐要比试本领,风魔王说:"我的本领最大,我能够把村子吹得稀巴烂!"沙魔王说"我的本领大,我能够把村子用沙全埋了!"雨魔王说:"你们的本领都不如我大,我拼命下雨构成洪水,把村子全淹没!"他们的话被过路小喜鹊听到了,小喜鹊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全村的人,人们听了十分害怕,但是又没有办法,决定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这时,忽然听到大森林里树叶"哗哗"作响,一个声音在喊着:"别害怕,我会保护你们的!"风魔王来了,它鼓起腮帮子"呼呼"拼命地吹;沙魔王来了,狂风卷着黄沙"呜呜"地刮;雨魔王来了,倾盆大雨"哗哗"地下……
二、互动学习
(一)理解故事资料,明白树能够防风、防沙、防尘。
师:聪明的小朋友,村子被风吹倒了吗?被沙埋了吗?被洪水淹没了吗?
为什么?
师:我们之后往下听故事:
所有的树木都挺直了树干,撑展了叶子,叶子与叶子之间连在一齐,变成了一扇坚不可摧的屏风,挡住了风魔王、沙魔王;所有的树木舒展了树根,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吸收了雨水,挡住了雨魔王。风魔王、沙魔王、雨魔王最后被森林里的树木打败了,村民们欢呼着、跳跃着,从此以后对大森林的树木更加爱护了。
师:此刻你们明白了大森林的树木有什么作用?
师小结:(出示图片)原先树有防风,防沙,防洪的作用。
(二)幼儿讨论交流,完成记录表。
1.师:树木还有哪些作用?请你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和小朋友们一齐交流、讨论。
2.小组完成记录表
3.小组个别幼儿交流
三、出示PPT,归纳提升。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交流了自己的意见,那我们一齐再来看一看(出示PPT)
1.美化环境的作用师:树能够把周围环境打扮的十分美丽,使人们情绪舒畅、愉快,所以树能够美化环境。
2.净化空气的作用师:刚才小朋友们提到树能够净化空气,你们明白树是怎样净化空气的吗?
这两幅图片里的小区上空有什么不同?(乙图冒着许多黑烟,甲图冒着淡灰色烟)如果让你在冒黑烟的小区里生活,你会有什么感觉?(呛得咳嗽、恶心,时间长了还会生病)树多的地方为什么烟是浅灰色的?
师小结:原先,人们发现了一个秘密,树多的地方,空气个性新鲜,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树木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烟尘,排出氧气和水,使空气变得新鲜干净。于是,人们就在小区的周围种了好多树。
3.调节气候的作用师:树是怎样调节气候的?
这两幅图上正在玩耍的小朋友表现有什么不同?(表情不一样,一个小朋友满头大汗,树多的地方小朋友玩起来很凉快)师小结:原先夏天天气炎热,树木里的水分超多蒸发,带走一部分热量,它像空调一样能够使温度降低。
4.减少噪音树木浓密的树叶对声音的吸收作用很强,当噪声的声波透过树木时,树叶就会吸收一部分声波,使噪声减弱。
(三)复习巩固树的作用,加深印象
四、拓展延伸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许许多多树木的作用,其实树的全身都是宝。
(树叶能够做衣服御寒,遮体,能够做菜,能够为其他植物做营养来源,一些树叶(银杏树)能够做药材;树根能够做雕刻品;树皮能够用来做地砖,中药)
中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引起幼儿对落体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初步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1、羽毛、塑料积木、纸条、树叶、自制降落伞若干。
2、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让幼儿观察各种材料。
二、摆弄落体进行感性探索
1、请幼儿选择一样物体玩一玩
观察这个物体落下来的情景。
2、进行讨论
请个别幼儿描述自己所玩的物体落下来的样子,并用动作表示。
三、落体的方法记录
1、请一位幼儿选择一样物体,先观察它落下来的样子,再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
2、让幼儿自己玩玩、试试其余物体,观察不同物体下落时的有趣观象,并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
3、逐一出示记录表,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记录的样子是怎样的.。
四、集体交流。
延伸活动:
玩一些落体游戏,如“托气球游戏”“吹鸡毛游戏”等,启发幼儿观察落体运动现象,
并想办法吹起下落的鸡毛,托起下落的气球。
中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四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和探索的欲望。
活动重点:
知道四种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且能够很好的区分。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已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本特征。
2、物质准备:利用废旧的纸箱、海绵纸自制的道具"魔术箱"和"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一)老师带幼儿做手指操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二)小朋友们,今天早晨老师接到了一个电话,你们猜猜看是谁打给老师的?猜不到,那老师告诉你们是魔法王国里的国王打给老师的,他邀请老师带领我们小朋友去魔法王国做客,你们想不想去,那我们一起坐上小火车出发吧!
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感知四种几何图形。
(一)游戏
1:摸一摸"魔术箱"
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摸出圆形,幼儿仔细观察圆形的基本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说说在幼儿园或家里有什么东西长的和这些图形宝宝是一样的。(启发幼儿说出)
2、教师再念儿歌,当幼儿摸到后,让幼儿仔细观察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说说在幼儿园或家里有什么东西长的和三角形宝宝是一样的。游戏反复进行。
3、总结:圆形:圆溜溜的,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坐小山立的牢;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长方形:对面的两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二)游戏2:魔法棒变、变、变
1、教师用魔法棒"变"出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组成的图片,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小朋友们,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变!变!变!咦!魔法棒变出什么了?(边说边出示其中的一幅图画)原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图形组成,比比哪个小朋友的本领大。
2、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两幅图画,请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
(三)游戏3:给小动物找家
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边出小动物呢!变!变!变!小朋友们,你们看是谁啊?(小鸭子)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声音,引导幼儿给小鸭子建一个家。
三、结束部分:让幼儿巩固对四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四、活动结束。
天也黑了,我们小朋友也该回家了,开起小火车回家喽。
活动反思:
针对中班上半学期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漫游魔术王国》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漫游魔法王国》这节课,从一开始我就带领幼儿走进魔法王国这个梦幻的世界里。通过向幼儿呈现奇妙的魔法箱、利用魔语从魔法箱变出物品来吸引幼儿,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幼儿也能争先恐后地说出生活中与图形有密切联系的物品。我用鼓励、启发性的语言,建立激励鼓舞的环境,让幼儿不受任何的限制,保持开放的心态,使幼儿个性化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初步理解三种形状的简单概念。同时,我也十分注意图形和物体的区分,当幼儿说到西瓜等球体时,我能及时的纠正,并正确引导。告诉他们,当我们将西瓜切成两半时,中间的那个面就是圆形的'。三角形和正方形也是如此,强调物体的面。
本次活动我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活动目标预设的要求。在活动中,枯燥的认知活动变成了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知识。通过幼儿的'探究活动,培养了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为幼儿认识各种图形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在活动中每个环节都能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环节与环节之间也较紧密,好像真的在漫游一般。
当然,活动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次活动虽然进行的很顺利,课堂气氛也很好。但是,每节课都需要精益求精,活动的前两个游戏都用到了ppt展示,正是在执教过程中我发现ppt的制作没有周全的考虑到它的实用性,只是完成任务式的。就如第二个游戏,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正方形宝宝都躲在这两幅画的哪里,依次找出三个图形。我只是运用绘画工具画出两幅由各种形状组成的画。画是静态的,如果能制作成动态的,孩子通过用鼠标点击正确部分,该部分就能放大或跳动,让孩子们能更清楚地发现藏在画里的图形宝宝。我也相信此时的课堂气氛会更好。这也说明了我制作课件的水平存在局限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向电脑方面擅长的老师学习制作课件的技能技巧,是自己各方面都得到提高。活动中我还存在很多经验方面的问题,比如:上课的激情还达不到最佳状态、存在背教案的现象、语言还不够精炼、合理安排活动时间的同时要真正体现出活动的重点等。
通过本次活动,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学经验需要慢慢地积累,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不断学习和改进。不管是教案的设计,还是活动的组织,都应该在不断地实施和反思中成长。
中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辅助材料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海洋球、纸、积木。
2、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活动过程:
一、游戏的方式导入活动:
咦,这个礼包里装着什么?我们来猜一猜吧。通过让彩球从幼儿身上滚落,让幼儿感受球容易滚动的特点,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设想小球站起来的方法
1.师:小球玩累了,我们让它休息一下吧(小球会在滚,)提示:还是把小球放在你们手里吧。
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让小球站稳不动?
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幼儿:抓在手里、放在口袋里、大腿夹住、胳肢窝夹住等
游戏:“小球粘住了”
儿歌:一二三,三二一。小球和小手粘起来(和小脚粘起来、和大腿粘起来等)
2、出示纸和小积木
能不能想办法就用纸和积木让小球站稳?
鼓励幼儿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
1.幼儿每人自选纸或积木进行尝试,帮助小球站稳 。
2.教师观察,帮助幼儿整理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3、展示,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
1. 说教材:
幼儿的世界总是五彩斑斓的,他们会有很多的想法,并会为此去想象和尝试。“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瑞吉欧教育理念之一。球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喜欢的玩具之一,他们乐意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去探索、感知球的各种玩法,在平时的活动中,他们玩过用皮球拍和投篮、用羊角球跳和滚,在海洋球室做翻滚、抛球等各种动作、在教室玩过夹弹子的游戏。这些都为孩子们积累了对球的的一些特征的认识。比如会滚、会弹等,结合孩子的这些生活经验,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并把本次活动定位为科学领域。通过为孩子们创设了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从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培养幼儿一种探究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活动目标
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这导向作用,根据本版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目标:1、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操作的乐趣。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3.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探索让小球站起来的方法。难点: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和实践的能力。
4. 教法学法:
突破重点: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对小球有一定的认识;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进行尝试,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建构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突破难点: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运用鼓励表扬、榜样示范、个别知指导。纲要纲要中指出:方法手段要注重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5.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要和活动主题的能力、兴趣、需要相适应。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性。
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6. 活动过程
一、游戏的方式导入活动:
咦,这个礼包里装着什么?我们来猜一猜吧。通过让彩球从幼儿身上滚落,让幼儿感受球容易滚动的特点,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一、游戏的方式导入活动:
咦,这个礼包里装着什么?我们来猜一猜吧。通过让彩球从幼儿身上滚落,让幼儿感受球容易滚动的特点,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设想小球站起来的方法
1.师:小球玩累了,我们让它休息一下吧(小球会在滚,)提示:还是把小球放在你们手里吧。
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让小球站稳不动?
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幼儿:抓在手里、放在口袋里、大腿夹住、胳肢窝夹住等
游戏:“小球粘住了”
儿歌:一二三,三二一。小球和小手粘起来(和小脚粘起来、和大腿粘起来等)
2、出示纸和小积木
能不能想办法就用纸和积木让小球站稳?
鼓励幼儿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动手尝试
1.幼儿每人自选纸或积木进行尝试,帮助小球站稳 。
2.教师观察,帮助幼儿整理讲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
3、展示,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
中班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安装电池的活动,了解一些电池和安装电池的基本常识。
2、培养幼儿的动手、发现能力,并尝试以自己的方式记录探究过程。
3、了解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和危害,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不同型号的电池若干;
2、钟表、手电、电动玩具、录音机、手机等;
3、 记录单;
活动过程:
1、老师介绍活动任务要求:
* 第一个任务是;用老师准备的电池,让钟表走起来,让手电筒亮起来;让玩具动起来。
* 第二个任务是:在安装电池的过程中,让幼儿发现、观察、思考:电池上有什么小秘密?你是怎样安装电池的?找一找看安装电池有没有小窍门,好办法。
2、介绍记录单,鼓励幼儿把安装电池的方法,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
提示:记录表上有个X,√?幼儿也可以自己画笑脸、哭脸等。
3、介绍活动一共分四桌,幼儿可以选择喜欢的物品去操作。
4、幼儿动手操作,老师观察、指导幼儿活动情况。
指导重点:
(1)电池上有什么标记?电池两头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
(2)安装时电池鼓的一端顶在哪儿?平的一端放在哪儿?
(3)小钟表、手电筒、电动玩具等在安装电池的地方有什么标记?有没有和电池一样的标记?
(4)你为什么选择这个电池?你知道你装的是几号电池吗?
(5)幼儿的记录情况。
5、帮助幼儿总结归纳电池的一般常识和安装电池的一些方法。
(1)老师检查幼儿第一项任务完成的情况:让钟表走起来,让手电筒亮起来;让玩具动起来。
(2) 老师引导幼儿把操作中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步:归纳有关电池的一般常识。
* 提问:电池上有什么标记符号?知道电池上有“+”正极、“-”负极。
* 电池的两端一样吗?知道鼓出来的一端是正极,平的一端是负极。
* 电池都是一样大小的吗?知道电池的大小不同,型号也不同。常用电池有1号、2号、5号、7号电池等。
第二步:引导、归纳安装电池的方法。
* 引导幼儿归纳安装电池槽中的弹簧和电池安装时的关系。知道把电池平的一端(负极)放在弹簧上,鼓的一端(正极)放在没有弹簧的'一端。
* 引导幼儿归纳双向电池排列方法。知道虽然是两排,但仍然是电池平的一端(负极)放在弹簧上,鼓的一端(正极)放在没有弹簧的一端。
* 引导幼儿归纳单向两节电池的安装方向。知道电池是正级负级、正级负级相连。
* 引导幼儿发现说出:电池上正负极的标记,和电池槽中正负极标记的关系和作用。知道这些标记是告诉人们安装电池的方法;
6、了解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和危害,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结束:
幼儿可以到其他组去尝试,让别的玩具也亮起来、动起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6
一、活动名称:小种子大集合
二、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不同的种子。
2.观察并辨认种子的外形特征。
三、活动准备
挂图、各种种子数颗、纸盒或瓶子。
四、活动过程
1.教师展示种子后提问。
教师:①你曾经看过哪些种子?数一数你认得几种?
②这些种子是什么颜色?
③比较一下这些种子的大小形状。
⑴请幼儿根据颜色分类,把颜色一样的种子放在一起。
⑵请幼儿根据大小分类,把大小一样的种子放在一起。
2.教师请幼儿摸一摸每种种子并提问。
教师:①种子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②不同的种子摸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3.种子配对游戏。
将各种种子放在一个纸盒或瓶子中,以本班种子的.类别分成种子小组,把代表本组的种子摆放到桌子中间(例如
红豆小组就把红豆摆放到本组桌子上)。教师请一位幼儿摸种子,用布或手蒙上幼儿的眼睛,让其在纸盒或瓶子中任意摸一颗种子,然后去找相应的种子小组进行配对。配对成功的幼儿可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