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通用8篇】

时间:2023-10-24 09:49:20 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篇1

《弟子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着。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让咱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仅能够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咱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咱们要关心自我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我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我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咱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咱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必须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因此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此刻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我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潜质,还要看你的形象呀。咱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因此咱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咱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弟子规读后感 篇2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名字叫做《弟子规》的书,熟读的过程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

  原来自己觉得只要听父母老师的话就行,但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做人要有这么多的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如何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天下没有不爱儿女的父母!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悌〉,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而信〉,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学生身份;无论是说话做事都要适可而止,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议论其他人的长短,这样是不道德的。 人要宽容大方,诚实可信,远离私心杂念,力求心胸宽广,这样才会健康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多接近有德行的人,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并把握好分寸,至于别人怎么说怎么做,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弟子规》又一次让我更深的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 篇3

  最近,拜读了我们祖先的杰作《弟子规》,这本书全文不过360句,计1080字,其基本内容,是融合古代圣贤对青少年学生的训诫,教诲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弟子规》即据此编写,先后有序地讲解了学童们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这本书分为入则孝、处则弟、谨篇、信篇、泛爱众、亲 仁和余力学文。

  细细品味后茅塞顿开,平时里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

  在弟子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一个对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如果说他能够干成大事业,那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这是弟子规第一段。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有余力,则学文".而我们现在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文"上,大大忽略了做人教育。虽然也有品德课、政治课,却只是背书、考试,过后水过鸭背,什么也没留下,更别提深入骨髓的东西了。这是我们现代教育的最大失误。

  弟子规如何教孩子做人呢?这一段讲的是总的原则,后面还会具体事情具体说。总的要求是: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谨慎、讲信用。对待大众平等仁和,亲近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能够做好这些,还有精力,才可以学习知识,如果做不好这些,学习知识是没有用的。

  这个总的教育原则,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些,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可以期待的。机器人可以把全世界的知识放在自己的芯片上,但是他们没有血肉,没有灵魂,因为他们无法做到"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我们的教育,是要教育出一群机器人呢?还是要教育一群人?

  现代生活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难,邻里关系紧张,同事之间互相猜忌。面对这些问题,每个人总是想尽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摆脱以上烦恼。可是,最后的结果只是顾此失彼,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弟子规读后感 篇4

《弟子规》作为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着重于品德修养教育和生活教育,培养为人子女和学生一生中应具有的素质,从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自身修养、治学态度以及世间的礼仪规范,都作了细细的阐述,可谓中华道德文化之瑰宝。

  百善孝为先,我常常担心现在的孩子长大后是否懂得如何孝敬父母。优越的生活环境养成了他们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性格,从父母那儿,他们习惯于轻而易举的获得,却很少考虑基本的付出,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教他们去如何感恩。我并不怀疑孩子对父母的爱,也许他们都有一颗诚挚的孝心,可是他们知道如何去表达吗?“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是《弟子规·入则孝》的描述,它不光教导我们如何教育子女,也一样教导我们如何为人子女。

  爱人喜欢看韩剧,其实剧情都是些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家庭琐事,却仍然乐此不彼,还时常感叹说:“你瞧人家韩国人多有修养,连吵架都那么有礼貌!”我虽然不置可否,却也常有思量,她所谓的修养大概就是指剧中的那些个礼仪规矩吧?那不正是我们民族不小心所遗失的吗?经常看到一些报道,讲一些中国人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我就很不明白,我们的这些同胞到底怎么啦?几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子孙,怎么一下子就变得不懂礼仪、不守规矩了呢?读了《弟子规》,似乎有一些明了,也许我们过去忽视了太多的东西,包括中国文化的一些最为精华的东西。

  想想还真是有些伤感,从小学到大学,读了十几年书,上过不少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参加工作后也经常接受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却还是第一次读到《弟子规》。或许我该为自己知识的'浅薄而深刻反思,或许我们也该为我们教育的缺失而深刻反思。我们时常讲要加强国民道德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我们也为此做了很多工作,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感叹“世风日下”?仔细想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将最好的教材压在箱底。

  伤感之余,我也感到庆幸,因为儿子学校的这次家校互动,让我有机会读到这本书。对我来说,所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本《弟子规》,而是它将让我去重新认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中国古代经典博大精深,这是祖先留下来的巨大财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承传这些财富,并将它发扬光大。

弟子规读后感 篇5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弟子规》,为什么要学《弟子规》?通过学习,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含义,“弟子”指的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规”是规范、道理的意思,也就是做人的道理、规范。

《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它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每一个人都应当了解如何做人,这样不但你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满,所以古人非常重视儿童教育,去研究如何把小孩教好。寻求人生的归宿,是很多伟人、圣贤的最大愿望,在《弟子规》中,圣贤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了我们。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要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真正做到百事孝为先。

  首先是〈入则孝〉,它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一个对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是不能干成大事业的;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其次是〈出则弟〉,它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孝敬父母了。

  我们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读后感 篇6

《弟子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着。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仅能够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我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我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先对自我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必须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此刻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

  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我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本事,还要看你的形象呀。我们学校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弟子规读后感 篇7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从上学期开始,我们一遍遍诵读着琅琅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的深刻的教育,《弟子规》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给了我很多收获,很多启发。

《弟子规》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亲切教导,下面,我就来谈谈让我体会最深刻的一条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教你的时候,你应该及时回答;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时,你不可以拖拉;父母教育你时,你应该静静地听,即使父母错了,也不能责怪他们。但对照我的行为却常常相反:晚上,我正在看电视,妈妈叫我去吃饭,我一直没有应声,直到妈妈走过来,我才及不耐烦地答应了。

  但是,自从我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就再也没有这样过了,因为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道理。

  是啊!弟子规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默默地开导着我们,让我们健康的成长着。读了《弟子规》,让我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密钥,指引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丰富我的知识,充实我的生活,让我沉浸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除了这些,《弟子规》中的许多地方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感悟、体会的,只要同学们认真体会,一定会悟出其中蕴藏的许多“瑰宝”!

  同学们,让我们来细细地品味《弟子规》吧,他会教导我们怎样学习,怎样做人,它就是我们身边的良师益友,是我们的校园沉浸在《弟子规》的洗礼中!

弟子规读后感 篇8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谈话;读一本好书,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读一本好书,可以从中学到无穷的知识。而《弟子规》可谓是好书之一。

  人们常说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怎样才算孝敬父母呢?《弟子规》告诉了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听父母的话,当父母叫我们时,应及时回答,当父母让我们做事时,我们应赶快放下手中事,去帮助父母,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去帮助父母,从日常小事做起。

  对于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做到和睦相处。大的要关心小的,小的也要尊敬父母,尊敬比自己大的长辈,语言要和蔼温和一些,不要尖酸刻薄,必要时,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

  做人最基本的是要讲究诚信。是的,诚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凡出言,信为先,奚可焉……”这段出自《弟子规》的话清楚地告诉我们如何讲诚信,但凡是出自于自己的话语,答应别人的事也一定要做到。不论是一件小事,还是一件大事,只要你给予了他人,你就一定要做到。讲信用的人,往往是欢迎的人了;诚信的商店,往往是生意最火爆的商店了……做人要讲诚信,乃是从古至今永不变更的事实。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些小心思,那就是得到别人仰慕,而《弟子规》中的一段话也讲到“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一个人只要有才华,不骄傲自大,那么他就能够受到别人的尊敬。

  通过读《弟子规》,我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自身的一些缺点,学习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弟子规》不愧是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