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1
啊!宇宙可真是太奇妙了,在太空船里,既可以看到宇航员的自由娱乐,也可以看到在显微镜下一个个好似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又好似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萤火虫闪烁着朦朦的微光在飞行。晚上舒舒服服的睡在睡袋里面,可以看到一颗颗在空中明亮宝石似的星星,也可以看到深黑色的天空里镶着他们日夜想念的星球——故乡地球。
在太空船里,他们还给我们展示了一下他们的运动、娱乐,因为在太空中,重力向上,所以人们没法促成血液循环,而正是因为这个太空中水也有变化,水不会倒出来,会形成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球,在空中飘来飘去,他们还会把一个乒乓球放的水瓶里,在水面上的那个乒乓球好像一个收到命令的士兵一样,特别服从命令,沉入水底;还有更加厉害的是:
宇航员拿出一个似放大镜的东西,在中间注上水,变成了一片薄薄的水膜,放入纸做的花朵,花立刻就变成了一朵盛开的樱花!我把它叫作“奇花盛开”但是这只是小小的把戏,更精彩的还在后头呢,只见宇航员不断的在给小水膜加水,水膜渐渐变大,哇,小水膜竟变成了一颗好似水晶球的大水球!在对面看,他们都倒过来了,再往中间充水泡,中间看过再去又正了,真是太神奇了,他们对水球中的水泡染成了蓝色,又放入半片泡腾片,哇,水球像煮开的水一样,沸腾起来,但神奇的是这水球好似有一层透明的外层,水竟穿不破它,这时,水里的泡泡越来越多,从蓝色变成绿色,哇,这里好似一片片鱼鳞,一片叠在另一片上面,美丽极了,等泡泡散去,水还没合二为一,好似一片蓝蓝的大海中透着一丝翠绿色,也好像我们那美丽的家园——地球
啊!大自然的,哦不,不仅仅是大自然,也是我们那让人着迷的,美丽的天空都值得我们去一一探索。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2
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征。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13号载人飞船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他们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第二批“入住人员”,这次全球直播的《天宫课堂》更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次太空直播课堂里,有多样有趣的实验以及课程,了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还是关于水膜的几个小实验。
首先是水膜张力实验,王亚平老师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实验,那么究竟有多美丽呢?第一部需要做一个水膜,然后往水膜里加水,让这个水膜变成一个后水膜,此时,王亚平老师拿出了她和她女儿在地球上做的花朵折纸,如果把花朵折纸放在水磨当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这还需要我们继续往下看,只见那花朵折纸慢慢开展来,王亚平老师还说看到了这朵花,她就想到了她的女儿,“同学们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含苞待放,未来是你们的。”这让我感到,作为我们祖国新时代的少年,我要发愤图强,好好学习,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接着,再往水球里加水,让它变成一个大水球,变大后,我能看到一个倒立的王亚平老师,这让我明白,在失重的环境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会大显神威,这是凹透镜成像的结果,接着,在水球里注入一个大气泡,能发现一个倒立的老师和一个正常的老师,原来这个实验叫做水球光学实验,我知道了,在水球光学实验中,水球中形成一正一反两个象,是因为气泡将水球分成两部分,分别成象的效果在地球上难以见到这样的现象。
最后老师着我们看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我们将水球里的`气泡取出来,为了美丽,再将颜料注入到水球当中,显出漂亮的蓝色的水球,把半片泡腾片放入水球里,会出现怎样的效果呢?这就是泡腾片实验,泡腾片在水球里不断的泡腾,产生了许多小气泡,就这样一个小知识又出现了!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虽然气泡在水里不断的产生,但并没有离开水球,随着气泡的逐渐增多,水球变成了一个充满欢乐小气泡的欢乐球,随着气泡的增加,还过发出清香。
这个蓝色的小球,像我们的地球。
“地球是我们人类在宇宙中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这也是王亚平老师说的。这让我感到,中国正在跟着新时代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向新的世界,如今,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空间站,我们会逐渐踏入月球、火星和更远深空!
这次的课程,让我对太空中的一些知识以及一些常识有了更多的兴趣。也希望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3
今日下午,我们收看了激动人心、非比寻常的天宫课堂第二课。这节课是由离我们400公里的舱中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老师们来授课。
在课堂上,老师们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核心舱高微重力、无容器实验机柜,还向我们展示了本次任务中开展的空间科学实验进展。这次别样的课堂,让我了解到了许多高科技的实验设备、有趣的物理实验现象。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事业的不易与艰辛,无数的科学家呕心沥血才让我们站到了世界载人航天发展事业的巅峰,在这里我十分佩服我们的前辈们拥有如此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长大以后,我一定要为祖国的发展事业奉献出我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中华民族更上一个台阶。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4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正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飞天梦,但,航天事业,需要后继有人。太空授课,就是要让孩子热爱航天,首先要让他们走近航天、了解航天。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通过天地对话这种授课方式,也把神秘的航天科技逐渐渗透到全民科普教育之中,让民众对航天与生活等各方面的关系及作用,有更深入的认知,进而更加理解和支持航天事业。
太空授课还将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情况,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微重力环境在地球上难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实验现象将更加更直接更加直观,无须运用推论等方法。现场直播这样的科学探究值得期待。
王亚平身处太空,面对地球,面向地球人授课,是中国太空老师的第一人,彰显了一个航天大国的风度和气派。
王亚平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也是学生,我很期待着能够与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获取知识和快乐。”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复杂多变的,宇宙中许多奥秘值得探究,这就是科学的态度。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5
“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外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和神奇,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向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我们中国是第一个。那么为什么可以呢?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我感到无比自豪。通过三位宇航员的介绍,我看到了在太空中有趣的太空转身,神奇的浮力消失,在地球上沸腾的泡腾片也因为在微重力的环境下表面张力也大显神通,了解太空中一天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在太空里就像到了霍格沃兹的魔法学校。同学们和宇航员老师的互动也非常有意思,我真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互动,因为我也有一个小问题:既然在太空里水是飘浮的,那怎么洗澡呢?
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王亚平,叶光富,翟志刚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指引我们奋发向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建设我们的国家!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6
通过观看本次天宫课堂,我收获了许多知识。比如我知道了“完全失重”时重力并没有消失;地面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万有引力的表现;液体球结晶外观像“冰球”,实为“热球”;快速旋转会使水油在离心作用下实现分层;悬浮实验台可以通过喷气和磁悬浮控制……这次学习令我对外太空有了更多无限的遐想。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7
小时候常常幻想宇宙的美好。那时,我不曾见过满天繁星,未曾领略过天空的浩瀚。抬头望去,城市的灯光常常淹没璀璨星光。如今,虽无法亲身感受宇宙的奥秘,但天宫课堂将天地对比,带我们走进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世界。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8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长出一双翅膀,飞向辽阔的蓝天,从电视里我知道杨利伟和翟志刚叔叔是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火箭飞往太空的。我梦想着有一天我能坐着我自己研制的飞船飞向太空。去看一看那颗属于我自己的星星,去找美丽的嫦娥姐姐玩。牛郎和织女也不用再发愁了,坐上我研制的飞船,他们可以天天见面。
这颗航天种子在我的心田里生了根发了芽。从那天开始,我勤奋地学习,努力钻研科学技术,并不断地加强身体锻炼。
20--年的一天,我的飞船问世了。整个飞船是用一种新型的金属制成的,这种金属不但轻巧,而且耐热,非常有利于飞行。它的外形像一个球体,这样可以保证它足够的坚固,承受住大气的压力。飞船的轨道舱里种满了花草,这样在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废物可以通过机器分解被花草有效地吸收,花草就能够制造出足够多的新鲜氧气保证飞船内部使用。
飞船的返回舱的墙壁是用水果和巧克力制做的,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巧克力可以给我提供更多能量。我的飞船能够听懂人们的指令,只要告诉它目的地,它就会自动到达,所以小朋友也可以驾驶。我的飞船可以在天上飞,地上跑,也可以在水里游。而且不用担心它会带来任何污染,因为飞船推进舱里的燃料是纯天然的水果汁合成的碳酸饮料。
那晚的7时00分,飞船发射开始倒计时,“五、四、三、二、一”,“砰”地一声巨响后,飞船伴随着人们的欢呼声驶入太空。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9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也不例外。我的梦想是驾驶自己设计的飞船去遨游太空,到月球上漫步,到火星上和火星人踢足球。
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送我一架遥控飞机,我开心极了。飞机机身是银灰色的,有一对宽宽的机翼,很酷。白天,我把它拿到操场上玩,看着小飞机忽上忽下在空中自由地飞翔,我想要是我能坐在飞机上驾驶着飞机,那该多好啊!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长大了,正在一艘宇宙飞船的驾驶座舱内。我仔细检查着每一个仪表,一切正常。当我坐在驾驶座的时候,听到广播传来塔台同意起飞的命令。我按下启动键,拉起操纵杆,眼睛不停地盯着各种仪表,飞船腾空而起,直上云霄。地球上的景物变得越来越小了,渐渐地有点看不清楚了。突然眼前闪着一道红光,不一会儿,飞船就冲出了大气层,来到了茫茫的太空,眼前的景象变得太让人着迷了。深蓝色的背景下,有无数闪着蓝光的星球。我选择自动导航驾驶,开始运行飞船的各种设备,这时,飞船外舱盖缓缓打开,露出了一大片电视墙,开始播放关于地球的各种信息,用各种语言,通过不同的声波向外星的生命问好。
正当我在忙着操作设备,导航屏幕提示,飞船已经接近火星了。忽然,透过舷窗,我看到有一架外星球的飞船飞来,里面坐的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火星人,我用各种方式和他们打招呼,他们好像都听不懂,但表情很友善。接着,一阵急促的警铃响起,电脑屏幕闪着一排红色的大字:能量不足,请尽快返航!我心里一惊,醒了过来,桌上闹钟在响个不停。原来是一场梦。
我一直记着这个梦,相信我通过努力学习各种科学知识,长大了,可以自己设计一艘真正的宇宙飞船,去探索浩瀚的宇宙。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10
在20__年12月9日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的太空授课。
电视上,太空教学已经开始,航天员们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实验,把我们带进一个全新的太空环境。温柔的语调,幽默的语言,让屏幕前的我睁大了眼睛,聚精会神,通过观看这次太空授课,我也颇有感触。
王亚平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太空家园,又通过一些实验让我们亲眼见证了地球上与太空失重环境奇妙的差别,各种各样的实验是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的精心准备,密切合作的结果,是以先进的航天技术为保障的。
仰望太空,我们有牵挂,因为空间站里有我们兢兢业业的中国航天员;我们有底气,因为中国航天人的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中国星”闪耀全球!浩瀚太空里有越来越多中国航天员的身影,正在抒写着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上完这堂课后,我不得不为我国的航天技术感到骄傲,我为我们的祖国感到自豪!作为一名小学生,现在要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将来也要去太空探索奥秘。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 篇11
被称作最硬核直播课堂的“天宫课堂”开课啦!这是让同学们从不同纬度感受祖国强大、树立中国梦的好机会。上海市市八初级中学千帆中队的孩子们怀着期待与梦想观看了“天宫课堂”。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首次进行太空授课。3名航天员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向青少年演示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在地面很难见到的物理现象,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水膜张力实验等这些奇妙而精彩的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们的惊呼声、掌声不绝于耳。当王亚平老师进行高难度的操作时,比如往水球里放入泡腾片,我感觉到现场所有的学生都屏住了呼吸,那个小小的“水晶球”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而当水球中的气泡翻滚时,那种欣喜和感动简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这种通过凸显天地差异来进行教学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太空、对航天乃至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航天员演示的奇妙物理现象在无数孩子的心底播下了一颗有关“星辰大海”的种子。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循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太空出差的频率更快、时间更长,无不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遨游苍穹、“羲和”追日……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大片。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这样难得的“天宫课堂”,对学生来说是一堂精彩有趣的科学课。这次授课活动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一定会伴随学生们一生的求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