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观后感

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优秀10篇)

时间:2023-12-23 09:18:37 观后感

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1

  观看残奥会开幕式让我颇有感触,前天晚上我对此做出了些思考。今天,因为妈妈手痛无法帮我们洗衣服和碗碟,她叫我帮忙。

  一开始,我非常不情愿。我在心里想:“这个工作为什么要我做?不是应该让爸爸来做吗?”但是,我转念一想:“我应该学习运动员的顽强精神,同时也应该以《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精神践行。” 于是我便开始洗衣服和刷碗。当我完成这些工作时,我已经气喘吁吁了。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妈妈每天要做家务是多么辛苦,而我却从来没有想到要帮忙。我看着这些运动员,我的脸都发烫了。我是一个健康的人,却不能与这些残疾运动员抗衡。因为,他们能做到我们认为他们做不到的事情,而我却放弃自己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现在,我明白了人不能好吃懒做,要学习残疾人运动员那永不屈服的精神。

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2

  北京冬残奥会即将开幕,场馆设施、服务保障、媒体转播、景观标识等方面从冬奥会向冬残奥会的转换工作已全面完成。作为冬残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冬残奥会会刊的各项筹备工作也已完成。冬残奥会会刊将于2022年3月1日至3月14日出版,每日对开8版,共14期。冬残奥会会刊将通过中国邮政与冬奥会会刊一体化发行,并由首都博物馆馆藏。

  作为北京冬奥组委官方授权的刊物,冬残奥会会刊将以世界各国参赛运动员为主角,持续宣传“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呈现“简约、安全、精彩”的冬残奥赛事,全景式、全方位记录北京冬残奥会,诠释勇气、毅力、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

  冬残奥会会刊还将充分运用媒体融合成果,依托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传播矩阵,在北京日报客户端开辟“冬奥会刊”专属频道,在京报网上开设专栏,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微博等平台同步传播,实现纸端云端、线下线上互动融合,打造有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特色融媒产品。部分新媒体产品将以的形式在报纸版面上呈现,读者用手机轻轻一扫,即可延展阅读与新闻相关的新媒体产品。此外,冬残奥会会刊还将打造部分音频新闻产品,方便视障人士收听冬残奥会相关报道。

  冬残奥会会刊出版期间,当日出炉的会刊将被送进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大赛区,闭环内的运动员、媒体记者、工作人员都可以在主媒体中心、主服务台、志愿者之家等区域阅读到当日会刊;市民则可以在全市700余座邮政报刊亭购买到当天的会刊,残障人士也可以在部分温馨家园阅读到冬残奥会会刊;作为特定发行渠道,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2、T3航站楼的国航贵宾休息室以及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首发的主要航线和宽体机均将发放冬残奥会会刊,覆盖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7条主要航线和三亚、海口两条旅游航线。

  作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北京的权威主流媒体集团,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刚刚伴随北京2022年冬奥会完成了32期冬奥会会刊的出版发行工作,面对即将开幕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再次承担重大媒体使命,创办冬残奥历史上的首个官方中文会刊,成为唯一一个既创办了2008年北京残奥会官方中文会刊,又创办了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官方中文会刊的媒体,全力实现“两个会刊,同样精彩”。

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3

  北京冬残奥会的脚步已临近,残疾人运动员们的保障工作已陆续完成。北京冬残奥饮料柜不一般,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人性化设计的背后是拉满的细节感,暖暖的很贴心!北京正在用行动告诉世界:两个奥运,同样精彩!

  名聋人舞蹈家,用精巧、灵动的双手,“跳”着酷似芭蕾的舞步,轻盈欢快地旋转、跳跃。

  她们中间,一位身着白色舞裙的小姑娘,坐在轮椅上用双手翩翩起舞。她就是中国汶川大地震后被许多人称为“芭蕾女孩”的李月。

  在她少女的梦里,自己将成为一名舞蹈家,登上华丽的舞台,跳着美妙的芭蕾。

  然而,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垮了教室,埋在废墟70小时的她,眼见身边的同伴渐渐失去了生息,“我靠心里想着跳舞的事坚持着。”

  她得救了,但她失去了左腿。“我还想跳舞呢!”她哭了。但哭过之后,这位11岁的女孩却一语惊人:“我不会放弃舞蹈。”

“我知道,自己现在继续学跳舞要比正常人辛苦得多,但我还是会坚持。”参加残奥会开幕式演出的排练,她亲眼看到那么多聋人姐姐听不到声音,却跳出那么优美、那么整齐的舞蹈,她觉得有了更多信心。

  伤痛没有泯灭她的梦想,她在伤痛中成长,她在追求中坚强。今晚,她把长发高高盘起,柔美的手臂舞出曼妙的舞姿。和她一起表演的“芭蕾王子”吕萌,将她高高托起,透过伸向天空的双臂,人们看到她清澈的眼神和微笑的面庞。

  鸟巢中央,数千位运动员和全场观众一起为芭蕾女孩喝彩。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和这个中国女孩一样,有自己执著的追求和梦想。

  南非姑娘纳塔莉·杜托伊特就是其中的一位。她从小喜爱游泳并被认为具有天赋。一场车祸让她失去了一只小腿,但没能让她向命运低头。4年前,她在雅典残奥会上创造了五夺金牌的奇迹。

“只要心存梦想,最终一定会成功”,这是24岁的纳塔莉的座右铭。

  现在,纳塔莉·杜托伊特在为李月的优美舞姿欢呼,谁能不说,她也是在为包括自己在内的“梦想造就奇迹”的人生之路喝彩!

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4

  述职述廉苏轼的评课稿叙事

  周记剧本陆游对联了剖析材料道德先进个人贺词新闻;借条说说:挽联词语读后感。

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5

  今天上午,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火炬传递即将在张家口市民广场、崇礼太舞滑雪场、蔚县暖泉古镇和怀来官厅水库湿地公园四个点位进行火炬接力,预计将有92名火炬手参加。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火炬传递四个点位各有特色,其中张家口市民广场是全国获得批准建设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17个冬奥文化广场之一,也是河北省6处冬奥文化广场之一。

  崇礼太舞滑雪场处于世界公认的“滑雪度假黄金带”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山体朝向,海拔低、落差高,具有得天独厚的滑雪环境。

  蔚县暖泉古镇是以农耕为主的典型北方古镇,现有西古堡、华严寺和老君观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较好并有独特风格的古寺庙、古民居等200余处,其中古民居宅院160余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树花”独具特色。

  最后一站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张家口市怀来县,西起洋河、桑干河汇流处,东至北京市延庆区,北至怀来县环湖绿道,南至官厅水库479线,是环首都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6

  在第-届残奥会中,中国以96金60银51铜的绝对优势,摘得残奥会的桂冠。每一块奖牌的背后,都有许多身体残疾的人的拼搏与努力,他们所具有的精神,也正是我们青年应必备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向残疾运动员学习,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我辈青年,当迎难而上,永不言弃。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十八岁女生王心仪,在被北大录取后写下《感恩贫穷》一文。她出生于贫困的家庭,母亲要照顾常年患病的姥爷,她还有两个弟弟,全家的收入就指望家中的五亩地和爸爸不稳定又少得可怜的工资,但这一切并没有打垮她,反而让她更相信知识的力量,促成王心仪成功的并不是贫困本身,而是她自己,她经历了生活的种种困难,却仍积极上进,努力坚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没有人是生来就成功的,要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才能将困境转化为挑战,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我辈青年当顽强不屈,奋斗不息。鲑鱼出生于淡水的河流,在生长期游出大海,等到产卵期又跋涉千里,再次回到出生地,生出下一代,如此循环不已,生生不息,鲑鱼有着近乎地狱般的溯游之路,回家路上要飞跃大瀑布,瀑布边守着成群的灰熊,不能跃过瀑布的鱼很多跃进了灰熊的肚中,跃过的鱼精疲力尽,还得面对数以万计的鱼雕,只有不多的幸运儿可以躲过追捕。鲑鱼的一生是奋斗者的缩影,在困境中磨砺,在竞争中生存,顽强不屈,奋斗不息,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我辈青年当以梦为马,自强不息。美国的田径选手威尔玛·鲁道夫曾被医生判定为终生残疾,曾有六年不会走路,却最终斩获三枚田径金牌;清华大学生矣晓沅六岁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1岁与轮椅为伴,但他有一颗奔跑的心,轮椅困住了身体,却困不住灵魂。来路或许不易,命运或许不公,但请一定相信,相信追梦者、奋斗者和奔跑者的力量。以梦为马,在梦想与奋斗的激荡下,定能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古有刑天舞干戚,今有残疾运动员为国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财富,我辈青年更应该炼就钢铁意志,迎着风雨飞翔。

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7

  3月4日晚,备受关注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精彩亮相,全世界的目光将聚焦这里。

  据悉,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将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参演人员中30%为残疾人。约80分钟的开幕式上,将通过10多个场上环节,展现残疾人生命绽放的动人时刻,表达“自强不息、突破自我、残健融合”的理念。此外,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也将在开幕式上闪亮登场,带领大家欢迎远道而来的残疾人运动员。

  北京冬残奥会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共设轮椅冰壶、残奥冰球、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单板滑雪等6个大项78个小项的比赛。中国派出了由96名运动员组成的体育代表团参赛,他们将参加全部6个大项和73个小项的角逐,参赛项目覆盖率达93%。

  目前,北京冬残奥会的场馆设施、服务保障、媒体转播、景观标识等转换已完成,运动员适应性训练全面展开,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

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8

  今晚观看了冬残奥会开幕会,我感想颇深,最期待的比赛是轮椅冰壶,因为在这个项目上我们有争取奖牌甚至是金牌的实力。在上一届的比赛中中国轮椅冰壶队获得了一枚宝贵的金牌,也实现了我们在冬残奥会上的.首金零的突破。难以置信的是击球和传球速度可以高达130km/h,高技巧高强度的比赛很难不吸引人眼球。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挑战命运极限,绽放生命之光,中国健儿加油!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在家门口举办的比赛中卫冕成功!

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9

  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鸟巢体育场举行的男子八百米残疾人轮椅比赛。

  只听一声枪响,运动员们迅速向前冲去,在跑道上,他们流着汗,喘着气,双手努力推动轮椅向前滑去,个个不甘落后,就在快要到达终点的时候,突然,一名外国运动员从轮椅上摔了下来,大滴大滴的汗珠从额头上流了下来,他脸上的表情非常痛苦,看台上的观众为这一幕惊呆了,了眼睛在看着他,停了一会后,看台响起了掌声,是为他加油的掌声,所有观众站起来了为他鼓掌加油,希望他能重新从地上爬起来,他咬紧牙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艰难的坐到了轮椅上,吃力的滑到了终点,这时赛场上响起了一阵阵的热烈的掌声。

  此时,我被这位外国运动员精神深深地感动了,眼睛也湿润了……

  我要向这位外国运动员学习,学习他种坚持到底、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

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篇10

  奥运是什么?我觉得是一个展现着力量,意志,技巧的舞台。人们为胜利所鼓舞,为失误而遗憾,为参与而自豪。没一个冠军是在舒适安逸中得到。每一名冬奥运动健儿,就是一朵在冰雪中绽放的梅花,寒风与冰雪,不过是淬炼其品格罢了。每一次全力以赴,都使我们感到深深的自豪。奥运会的每一块奖牌,其价值都远远超过世间所有金银财宝。

  浓郁的中国元素在冬奥会上熠熠生辉。冬奥会火种灯设计借鉴了吸收西汉时期的长信宫灯,火种台的创意灵感源于传统青铜尊,冬奥奖牌采用中国古代同心圆星象,蕴含了天地和人心同的深刻内涵。

  北京冬奥组委会采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启动冬奥大脑,实施统筹场馆联络,餐饮服务,医疗防疫,交通运行,天气情况等几乎所有信息,为参赛各方提供强大保障。媒体工作人员还可以依托5G云转播技术,给全球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当人们惊叹于运动员的辉煌时,却很少关注他们的日常。残酷的训练,枯燥无味的坚持……然而他们乐在其中,风雨无阻,勇往直前,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将泪水洒在了训练场。他们在自己热爱的项目上废寝忘食不断拼搏,从中得到运动的乐趣。他们怀着为国争光的理想,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当国歌奏响,所有的苦和累,在这一刻,凝结成甜甜的泪。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国际性的盛会,是中国和外国友好往来的。舞台,是中国全面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的桥梁。冰墩墩和雪容融,我相信它们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合作,让本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冰墩墩和雪容融,是美丽的天使,它们将和我们一起走向2022冬奥会。

  “一起向未来”,冬奥会的口号凝结着人类共同面对挑战、奔向美好前程的希冀。北京准备好了,中国也准备好了!在冬奥精神的感召下,我们期待每一个人,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参与筹备的工作人员、参与报道的各国记者,都能共同携手,心怀暖意,驱散严寒,向着美好未来前进。更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