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8篇

时间:2023-10-30 08:16:32 观后感

  【前言】下面是热心网友“fanjiebi”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阅。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 篇1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我个人把它作为保留影片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的深远主题。它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让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应该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从而珍惜你现在还拥有它的`机会。因为我们人类始终是这样:只有失去了,才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才又拼命地去争取夺回来,然后又不去珍惜。希望、自由、友谊是我们最基本、最起码的感觉和需要,如果自己不珍惜,那么难道还祈求别人去珍惜和维系吗?

  本片在逃狱电影中突破了类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类作品罕见的人情味和温馨感觉。蒂姆。罗宾斯扮演被误控杀妻而判入狱二十年的银行家,他定下了逃狱大计,但表面上不动声色,反而利用他在税务上的专业知识跟狱方职员打成一片,又跟囚犯中的老大摩根。弗里曼结成好友,从根本上改变了狱中文化。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当一片羽毛缓缓飘荡的时候,生活被幻化成了一首优美的圆舞曲,因为不管拿到的是什么,巧克力永远都是可口的。只有《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犯人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震撼了--一丝来自俗世的气息带着自由的感觉。忙着去活或是忙着去?《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 篇2

  “你难道不知道,肖申克监狱里,无人有罪吗?”——《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九四年的老电影,今天看完以后,我深刻感受到——经典就是经典,值得一看。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安迪在肖申克监狱的十年艰苦生活。初到监狱的第一个夜晚,就有人因老狱卒的话而崩溃,惹怒了狱警,这可怜人的下场就是在第二天死去。这一幕幕尽在另一个老狱卒瑞德的眼中,可他的眼睛里没有同情,没有愤怒,只是冷漠。我猜想这一幕总在发生。监狱里只有安迪一人,想要记住这个可怜人的名字,却被其他人嘲讽,大概是在监狱中无尽的折磨,让这些人已将生命漠视吧。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安迪银行家的才能很快显露出来。典狱长将他调出来做财务,洗黑钱,他不必再干苦力活。又一次新人入狱,安迪认识了汤米。汤米犯过不少罪,在很多监狱坐过牢,正因为这个契机,安迪知道自己是被诬告的,自己十年宝贵的人生,就如此浪费,一气之下威胁典狱长放他出狱,可是现在他有什么力量与之对抗呢?于是他被关禁闭,汤米——安迪唯一的证人,被枪杀。

  可是后来,安迪还是重获自由了。他研究地质,用一把小小的石锤,凿开了瑞德口中“至少要凿六百年,才能凿出洞”的石墙,在一个电闪雷鸣的雨夜,带着证据逃出生天,重获自由。

  安迪是无罪的,却得不到公正的判决,这样的情况,唯有自己可以拯救自己。在这个雨夜,罪名与屈辱被大雨冲刷,他张开双臂,迎接新生,这是这部电影在我心中最经典的场景。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善其身”,拯救了自己的生活,“兼济天下”,救赎了狱中人们的思想。他的思想,精神和毅力与他人不同,这就是他能做到以上的关键。

  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同时,这部影片让我明白,这个世界并不是各处都很美好,它充满了不公,只有自己有能力,才能捍卫自身公平的权利。现在小小的我,努力做一个坚强的人。为实现梦想,而将一天天的做题、一次次的考试当做弯腰树。持之以恒的努力后,愿能够长成有能力爱自己,有余力助他人的人。  “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 篇3

  主演蒂姆·罗宾斯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认为安迪这个角色是知道生活不公平,但同时还抱持着希望,相信某一天他会自由的。我认为我们都有这样的希望。”

  是不是也曾深夜独坐在床头思考着未来究竟什么样?在喧闹的人群中央突然迷茫?

  既然别无选择,不如就此赌一把。将唯一的希望压在面前荆棘丛生的小道上,哪怕前路是迷雾的未知,你也要相信你能拨开重重迷雾;哪怕前面是悬崖峭壁的危险,你也要坚信你能搭建出一条崭新的桥梁;哪怕过程是一片没有尽头的深蓝海洋,你也该知道你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它会带领你穿越这片海洋。

  请不要再说没有足够的天赋,请不要再说命运从来不眷顾你,也请你不要再说着让人颓废的话语。

  哪有什么与生俱来的才能?那全都是后天拼命的努力。又哪来什么命运之说?不过是懦弱之人为自己找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所谓“强者”,是内心坚定并且积极向上敢于拼搏的普通人;“圣者”是集所有优点于一身的标签,它带着全世界的灿烂来见你,又将全世界的欢乐都赠于你,教会你爱。

  心若为牢笼,处处为牢笼,自由不在外面,而在于内心。

  怯懦的牢笼只有一把钥匙,它会解脱你的思想,也会指引你到达更美好的自由世界。

  强者救赎自己,圣人普度他人。既然当不了圣人,也要做个像安迪一样的强者。在黑暗无边的监狱里,尽管他一次次经历绝望,却不曾放弃过希望,最终用小锤子砸出了一片属于他的光明。

  怯懦囚禁人的灵魂,而希望可以让你自由。

  他,执灯,挑着夜,匍匐前行。黑暗笼罩着肖申克监狱,黎明的前夜伴着雷电的奏鸣曲,一个灵魂解放,一个暗夜退场。安迪曾是肖申克中的一束光,不幸被黑暗埋藏,他没有放弃希望,他终于感到绝望,他携着戎装退场,退入阳光明媚的海港。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 篇4

  肖申克,当你走进这个地方,转身门闸锁上,你才明白这是玩真的,眨眼间,一生就毁了,只留下无穷的悔恨,你不知道自己会在这里待上多久,也许也将忘记自己已在这里度过了多少岁月,恍惚间记得典狱长说:“把信仰寄托给神,把贱命交给我。”

  在肖申克漫长的监禁生涯中,真正囚禁的并不是监狱的高墙,而是被肖申克渐渐打磨、锻造得失去了自我的内心,失去了正常人对生命本质的欲求,即那些真正支持人们渡过困境的情感支柱,比如说对生活的热情、梦想以及希望。在无数的时间中,正如瑞德所说的,你没有事情也得找事情干,安迪也是这样,他选择重新收集石头,当然是小规模的收集,石英、云母、沙质花岗岩……瑞德是监狱中那种有特殊手法弄到东西的人,为他提供小锤子和磨石布。在一个下午,当瑞德拿着他的一虚石雕时,也安静下来,也许他想到了什么,你是不会在运动场上寻找石英的,它应该是属于跳跃着的小溪的东西,被流水洗刷得光洁,被阳光染上了异样的光泽,也许这便是在灰墙中久违了的东西,希望和自由,也正是始终装在安迪心中的东西,他的信仰。

  瑞德说:监狱是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叫体制化。在大多数人中,他们只是无精打采地在场地上消磨时间,在一日将尽时,垮着肩膀,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牢房去面对另一个无尽的夜,这便是坐牢的心态。不同的只是安迪,他似乎披有一层隐形外衣,抬头挺胸,脚步轻快,随意地接着石子,走得优雅而惬意,就像在公园里散步,阳光中扬起脚边的阵阵灰尘,就好像,好像一个自由人。

  正如所料想的,安迪最终走了,有些鸟儿的颜色太鲜艳了,它们是关不住的,安迪的海报后面有一个水管状的洞,用的是他采集石头时所用的肖锤子,瑞德曾开玩笑用它挖地道需要620年,但事实上安迪只花了20年。

  也许,肖申克能给我们更多。你有没有想过,在现实中当我们面对着压力,尝试和挑战,是不是已经不再勇敢和热血沸腾,转而放弃和逃避,找到淡然和宁静的漂亮借口。就像影片中在肖申克渡过了半个世纪的老囚犯在终于获得了他盼望已久的自由之后,竟然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而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在监狱中,他是有身份,被人信服的老人,管理图书馆,而在这个社会中,他什么也不是,甚至连一张借书证也办不到,他已经习惯了监狱的生活,并向囚禁屈服,终于,孤独、无所适从和一种对于未来漫长岁月的绝望彻底摧毁了他,他只有在死亡那种终极的宁静中找到了想要的一切。

  而安迪不同,在最初两年的地狱一样的生活中,安迪必须象一只机警而又无辜的野兔面对狱中的不公平和不人道,每一次都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尽管他经历了此多黑暗和折磨,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信仰和希望。也许正如梭罗所说:“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这就决定了他的命运,或者说,指明了他的归宿。”安迪始终带着一种含义不明的表情,沉默却意志坚定,机敏过人却从不无谓地冒险,去实现他的目标。当安迪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亮光之下,我懦弱的灵魂在安迪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久久无法平息。

  等待别人来救赎的人,怕是永远都无法真正等到救赎的。所以,能够救赎我们的,恐怕只有我们自己,只有熬过漫漫长夜,只有在孤独中坚持与坚守,我们的灵魂才能得到拯救。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 篇5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高墙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每一个进入这里的人渐渐都变得麻木不仁,似乎只能听天由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安迪含冤入狱,如果他听天由命,大概这辈子都将永远被留在监狱里,为监狱长卖命,每天只能仰望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但是他选择用漫长的二十年时间,仅靠一把小凿子,苦坚持,不放弃,一点一点为自己挖出了一条逃生之路,一条自由之路,他用行动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我命由我不由天。

  很多时候我们想做某事、想改变,但是只停留在想象的阶段,尚未到那种非去做不可的地步,似乎也给自己留了一些后路。

  也许我们书看了很多,课也听了很多,内心却还是恐惧,恐惧失败,恐惧自己做不好,恐惧不知道怎么做

  其实,有时候是我们的想法限制了自己,有人说,人的潜力无限,事情只有做或者不做两种选择。

  是呀,你不去做怎么知道自己不行,你不去做怎么知道,也许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

  试过了,如果不行,大不了还是回到现状,并没有损失些什么。如果万一成功了呢,总好过你原地等待。

  有人说,宁愿做过了之后感到失望,也不要错过了之后觉得后悔。

  还记得《肖申克的救赎》里那句经典台词么?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

  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

  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上帝在哪里?

  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总有些人,他们勇于尝试,敢于试错,不断挑战自己!

  对于他们,生命的每一天,都忙碌着让自己活得更好,他们哪信什么听天由命!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 篇6

  当你走进肖申克,你不知道在你身边将会发生什么,你不知道你的过去和将来,你将忘记你曾经的梦想,你只知道悔恨。生命也许就在这里一天天衰退,梦想在这里一天天流失。这就是肖申克带给人的感觉。生命仿佛在这里停止,时间仿佛消失掉。你会忘记你什么时候走进来的,你也会忘记曾经美丽的梦。漫长的人生,绚丽的梦想,一瞬间不复存在。

  没有任何辩驳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检察长把安迪的生命交给了肖申克漫长的岁月。被冤枉的银行家不会甘于命运,然而肖申克并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了。"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监狱长的训词非常露骨,他的意思无非是"在这里,你们没有自由,必须无条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是属于上帝的",于是,一场关于尊严和人性的斗争就此开场,不过在这场斗争中,救赎主不是上帝。

  不管是谁,剧中的老布也好,瑞德也罢,包括安迪在内。再走近肖申克的那一刻,都不会把自己和这座无情的监狱扯上关系,也许想过有一天会从这儿出去,不知道明天怎样,但知道自己该怎么生活。可是,一年,两年,三年……在不知不觉中,“肖申克”磨去了人的棱角,也磨灭了曾经的梦想,“肖申克”不再可怕,在这儿的人生不再那么厌倦。“肖申克”开始慢慢变的熟悉,慢慢地对它产生依赖。用瑞德的话说:“起先你也许厌恶他,后来也许会喜欢他,在后来你也许会离不开他,这就叫体制化。”听着有一种心酸,也有一种无奈。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悲伤。那时老布已经不在,这句话虽说的是老布,但又像说我们每个人。悲凉吗?又有一种悲哀。不知不觉中“肖申克”总在改变着什么。写到这里,突然怀念那不知天高地后的日子,无所畏惧,我所畏惧,因为不知道而不怕着,因为不懂得而爱着温暖着感动着。世界是辽阔的,舞台是属于自己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为了梦想而构筑的。一年,两年,三年……在不知不觉中,时间磨去了身上的棱角,也一天天磨尽了那不屈的精神。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会讨厌这样的自己,没有追求,不知上进,也许会厌恶这样的生活,寂寥而没有活力。但随着时间的流失,你会适应这种生活,也习惯这样的自己。也许真的有一天,回到生命的最初,那种久违的陌生会让人无所适从。突然会怀念曾经憎恶的日子,突然想回归那种生活。就像老布不愿离开“肖申克”,就像老布离开后怀念“肖申克”一样,因为无措而选择上帝一样。悲哀吗?只有每个故事的主人公知道。

  在“肖申克”中也存在着成功与失败,在这里最优秀的莫过于安迪,他让犯人开始了一种新的健康的生活。安迪是注定要和的暴力制度对抗的,他带来了希望。这种希望,在于对恶势力(三姐妹)坚决的反抗,在于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于不畏凶险为大家赢得那坐牢以来唯一一次由海利请客的啤酒,在于他当着监狱长的面播放大家从未听过的美妙音乐,在于他执着地带领大家修建全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室,在于他二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通过他个人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来自于瑞德。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安迪和他的约定,瑞德是否会和老布一样,因为被长期地制度化了而无法适应社会,最终只能在长期的压迫之后在自由社会"到此一游",缘于这个约定,瑞德坚持了下来,找到了他坚持"希望"的终点。

  安迪给瑞德的信中说;“希望是件好东西,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是不会流失的。”我不知道瑞德看到这句话时是什么感受。我只知道对我影响很深,它给我一种生命的冲力,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仿佛在黑暗中透过来的一束光,又仿佛在茫茫的海上遇到了知音。那种感觉,我想只有陷入黑暗的人可以理解,那种感情,只有久违阳光的人可以理解。希望,有时只是一种微妙的东西,虚无而真实的存在,微弱但却温暖,也许照亮不了前面的路,但却能温暖人的一段路程。有温暖已经足够,至少它给我们向前的勇气。给了我们梦的幻想,像一个影子,也像启明星。

  希望这东西很难说,有时选择也一样。安迪的苦难,也是每个人的苦难,安迪只是我们的一个缩影。跨过去就是幸福,跨不过去就是痛苦。安迪跨过去了,他获得了幸福,老布没跨过去,最终在痛苦中选择了上帝。生活中也一样,很多时候都被成长路上的石头绊倒,都被路旁的荆棘刺伤,勇敢者向前,怯弱者退缩。勇敢的人最终获得了成功,怯弱者躲在失败里叹息。成功和失败有时只是一步之差。一步一切都将改写。我想也许每个人都不能像安迪一样成功,但至少应该向他学习。想起食指的诗,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生命短暂,也许千年的等待,才换来今生的一次绽放,我们都要好好的生活,像安迪学习,生命不屈,救赎灵魂,让生命好好的绽放。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 篇7

  上周六晚,收看电影频道的《肖申克的救赎》,感触很深,看完电影已经1点了,一直反思,居然到凌晨3点才睡着。还是写下来吧,和朋友们分享一下。

  这是一部美国的大片,据说是6大奥斯卡金奖的提名作品之一,主要讲述一群监狱囚犯的生活和思想。

  这部影片给我的最大的触动却是: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严重地限制人们对新生活的接受与适应的能力和欲望。当在监狱生活了50多年的德鲁克斯意外获得假释时竟以刀相挟同伴拒绝离开时的激烈场面,以及他无奈接受假释后重新步入社会时的举步维艰导致产生种种恶念以达到返回监狱的目的,而最终却选择自缢的方式拒绝新生活时,我无法控制地流泪了。

  是的,这使我想起了LG的母亲,一个在贫穷的山沟里生活了50年从未出过山沟的女人,某一天,儿子突然告诉她,将户口迁往外地,并要她抛弃多年来赖以生存的田地以及相依为命的女儿,还有所有的亲人朋友,从此背井离乡随他走出山沟走入另一个从未接触过的家庭去接受素不往来的人接受他们取代亲人在生活中的角色,突然要改变自己50年的生活方式去适应新的环境重新学习生活和待人处事,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残酷怎么样的勉为其难?那时我和LG正年轻,没经历过多少世事,无法理解她当时对我和我儿子的激烈甚至恶劣的态度的起因何在?要如何才能改善这种状况?

  而这,也形成了这些年来我心里一直无法自愈的伤痕,一个阴影。我只知道,我不怪她,只怪自己的承受力不够,这些年来,从不敢提再和她相处,因为害怕再次受伤害。我们从未经历过这些复杂的思想,参不透。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的年老体弱却依然无法共处无法尽孝,作为儿子的LG身心疲惫,而为人媳妇的我却一再地任由自己消极回避,甚至夫妻俩都产生了想放弃这段婚姻以求尽孝与生存两全的念头。我们,不够坚定,更重要的是,不知所措。

  而现在,明白了是生活习惯根深蒂固的原因,我们又能怎么去改变呢?放弃城市生活,带孩子回到那个封闭的小山沟去照顾她,牺牲自己的工作前途和孩子的未来,去尽那份无奈的与时间竞跑的孝道?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如安迪为瑞德所做的万全准备,解他所有后顾之忧,她能如瑞德一样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我们的家庭和我们一起生活吗?要怎么样,才能解她的后顾之忧呢?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 篇8

  安迪: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关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自己。瑞德:你指什么?安迪:希望。瑞德:朋友,我告诉你,有希望才危险。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这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对话了。其中的安迪向往自由和充满希望。在他逃出监狱的那一刻,他自由了,他的希望也都达到了。

  这一次,如往常一样,安迪算好了账就回到了自己的监狱里,在熄灯的那一刻,也就是安迪走向自由的那一刻,安迪到达下水道,借助雷声把下水道砸开,以免让别人听到声音,这样就走不了了。雷声很配合,安迪在雷声的合作下成功的在下水道那砸了一个口子,从下水道穿过,安迪终于离开了那个监狱,来到一条小溪里,他摆了一个飞翔的手势,这可充分证明,他自由了。也就是说,他的希望不是泡影,而是真实存在的。

  因为安迪的聪明勇敢自信,敢于冒险,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坚持自己的意见,从不忘记自己是个有尊严的人,从不忘记自己的希望与自由,所以他成功了。

  其实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就是,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忘记自己最初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