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国培研修心得体会【精品4篇】

时间:2023-12-13 00:00:34 心得体会

国培研修心得体会 篇1

  这个寒冷的冬季,我们因为有机会到北京参加国培研修而温暖。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长进,我以在培训期间各位专家教授的授课精髓为指导,制定一套自我研修方案。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1.转变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提高自己对课程标准及教研教改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结合有关教育理论,针对教育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聆听各位专家教授的讲座,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做好笔记,课后细思慢嚼,学习昌平职业学校“三有课堂”实施方案,落实在自己的课堂,让课堂有用,有趣,有效。

  4.多读书且读好书,在读书研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功底与专业素养。

  5.利用研学通平台进行网络资源,学习如何做课题,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

  6.坚持反思自己,写教育日志,可以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中的不足,想到改进的的办法;写教育日志,可以分享教育的喜悦,为今后的成果构建健全的步伐;写教育日志,无疑是让老师再一次成长,是教师对学生、对教育的一种奉献,也是更好地做自己。

  好学才能博学,博学才能让教学生动有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认知背景,才能得到学生的喜欢。因此,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一名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

国培研修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9月28日~30日,我参加了z市第二届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有专家讲座,优秀骨干教师成长档案展示、评价、交流和精彩的课堂展示;尤其是课后的研讨,更令我难忘。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却收获多多。

  由于学校有事,没能及时报到,失去了聆听精彩报告的机会,很遗憾,觉得损失很大。七位老师的课,各有风采,每堂课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无论对教材的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还是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渗透,各有招数。听课后有了新的感觉。

  这次培训,与以往不同,先让参会的老师从7个规定的课题中任选一个,进行提前备课,并写出详案,我也按照通知的要求做了,开始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又觉得没有新意,又换了《用数对确定位置》,写出教案后,为了证实它的实用性,我又在五年级试讲了一节课,效果还是不错的。听了z老师的课,才知道差距有多大。吕老师的课,色彩不浓,看似平淡,但是给学生更多是数学理性的思考、知识的拓展、方法的渗透,真就像一壶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三角形内角和》虽然我没写详案,也看了一阵子,所以对这节课比较熟悉。当时的想法是这课都老掉牙了,还有什么新东西。听了z的课以及对两节《三角形内角和》课的研讨,心里豁然开朗,谁说没有新意,是因为功夫不到。以往的课上,学生用的是测量法、折叠法、剪拼法,而这两节课中都用到了帕斯卡的推理,使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直观推理,上升到逻辑推理。这是以前我所有听过的这个课题中没涉及到的。不光是我觉得新,其他老师也觉得新。

  数学实践活动课到底怎样上?很茫然,一般都是照本选科,突出不了他的活动性,这两节数学活动课的展示,虽然不是非常完美,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我觉得挺好的。

  课后的分组研讨,对我启发很大。研讨过程中,沂河实验学校的刘主任,以她独特的视角,发表了对这两节课的看法:让学生怀疑帕斯卡的结论是不是正确,怀疑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度,让学生重新探索,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还有30日上午的研讨更是热烈,老师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对每节课的听后感受,并提出指导性建议,时时出现激烈的争论,有些问题恰恰是在争论中渐渐明晰。例如:沈老师执教的《比的意义》一课,用调色师配制“樱桃红”作为导入引出比,情境很新颖,但是仅这一个例子,说明产生比的必要性,显得太单薄,需要多用几个例子来丰厚。

  研讨时,我虽然没有发言,但大脑始终没有停顿,不断地把老师们的想法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对比,执教老师的教学过程不断在头脑中闪现。老师们对教材深刻的理解和精彩的发言,深深感染了我。今后我一定把我自己的所感所悟与大家共享。

  这次培训活动研讨的如此深入、热烈,得益于于科长所带的骨干团队成员的成长及与会老师会前的准备!

国培研修心得体会 篇3

  \"心若在,梦就在\"。教育因爱而存在。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师的工作是人的工作,因此,教师在工作中要有无限的良心和爱心。真正践行陶行知所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完善的人引领一个或一群不完善的人追求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双方都要随时力求完善,让教育者不断提升,让受教育者不断进步,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育的真谛是在于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教育要注重个体差异性,发现并培养学生的长处;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实践于社会、适应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人才,让教育为社会服务,让学生成为有用的社会人。

  一、教师应有的\"理念\"。

  教师既要埋头耕耘,又要抬头看路——总结教育经验,行动通过思想过滤后才能上升为理论,从理论高度掌握行动,行动才会上升档次,才更有意义。陶行知说过:\"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足见行动是第一位的,而没有行动以后的思想总结,也就无法有创新,因此教师就应该深切追念教育家的理念,继承孔子、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并付诸行动,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教育更加有实效。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需要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探索;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需要创新。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具有四大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甘为人梯的园丁精神,终身从教的奉献精神。

  二、教师应有的\"四心\"。

  1、安心。任何事业都需要当事者从主观上认真去做,才可能把事情做好,因此,教育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安心于教育工作,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有终身奉献于教育的思想。

  2、爱心。没有爱,教育不存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无限的爱心,要用我们春雨般的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田,让他们茁壮成长。

  3、耐心。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的效应周期长,它的难度系数大,因此教师要很有耐性,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处理好每一个学生、每一件事情。心浮气躁是做不好教育工作的。

  4、细心。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所以,教师必须细致对待教育,让教育的各个方面都落到实处。

  三、教师的心态永远要正、心路要宽、品位要高、工作要细、方法要新、成绩要佳、要抚平代沟,与学生成为良师益友。

  如果师生之间有了隔阂,就会影响交往和思想沟通,必然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教师无论年龄大小都要与学生保持朋友一样的感情,与学生打成一片,在课间、课外、节假日尽可能与学生交往、谈心,一起做有意义的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重视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其次我谈教师岗位的特点——幸福的共享性。

  我们作为教师应当感到职业是幸福的,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要总抱怨。《敬业与乐业》中就有这样一句话,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以业为乐,这样做起事来才会有幸福感。那么如何才能有幸福感呢

  我想:教师的幸福首先在于\"胸中有梦\"。胸中的梦就是我们人生奋斗有明确的目标。胸中有目标,认定方向的人,成长得快而平稳;没有志向而彷徨犹豫的人,不但成长得慢,且容易出错。1942年,一个14岁的少年默默记住了父亲临终时\"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嘱托,在幼小的心灵里澎湃着\"立志发达,建立一番事业\"的鸿鹄之愿,带着一定要\"不报父恩,誓不罢休\"的决心,迎接一浪复一浪的挑战,攀过一个又一个高峰,成为了实业界的巨子。这就是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

  我们常常教育学生做人要有梦想,然后朝着梦想去坚持不懈地努力,梦想终究会实现。

  因此对于胸中有梦的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这个梦不是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犹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它应当犹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在\"照亮\"学生的过程中,同时也\"照亮\"了自己。教师就应该这样,不求所教的学生个个考上名牌大学,但只要是兢兢业业为学生,我想这其中的幸福快乐是常人难以体会得到的`。

国培研修心得体会 篇4

  初中物理是学生望而生畏的学科,对于普通初中的学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作为一名普通学校的初中教师,更感教学中困难重重。有来自教学条件方面的,更多的是来自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那么,如何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我结合着自己的教学总结了以下几点,与同行们共勉。

  1、做好初中物理知识衔接,化解学习难点。

  刚从初一升上初二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如

  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初二年级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要求我们老师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学中应明确初中物理知识的结合部分,以小学自然课基础为平台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如在《电荷》的教学中,自然教材有过一定的研究,在教学中应注意利用这一基础,这样既能加深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即:知道初一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初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初二教学难点。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其次是加强直观教学,确保学生听懂、能学。

  2、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

  为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我们应经常钻研如何降低“台阶”,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课改势在必行的原因。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为学生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探索情境,要精心设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形成“参与―体验―内化-外延” 的“科学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3、转变教师角色,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成功的教学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课堂教学过程要“以学论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成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有没有兴趣学,学得怎样。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激素”。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自由讨论的场合,创设听取意见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保证自主探究活动顺利高效进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影响你的课堂教学的效果。

  其次,强调合作性: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共同的学习,讨论,研究,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达到一定的目标。合作学习是当前课改的主流,而探究式教学也非常需要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学习。在这里我特别强调师生合作不可小视。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材的每一次改进都是与时代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相适应的。现正在试行的新教材可以说它代表着现代教学改革的最前沿,显著的特点是以生产和生活为背景提出问题,以体验探究作为过程掌握物理规律,以学习科学的方法为手段培养能力,学习的知识是掌握科学的方法的载体。我们中学教师要能尽快适应新教材教学,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越性,必须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更新知识结构、改变教学观念,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同时在教学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分析初中教材的衔接和可能存在的台阶,探究合理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探索优化物理知识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能力;坚持以体验、互动为主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一定能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