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活中,阅读无疑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取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然而,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阅读并不是一种愉悦的事情,甚至有些人视其为负担。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阅读”的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阅读时间不足,阅读量缺乏,读书面狭窄且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很多同学虽然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中却表现出了偏差。一部分同学过于功利,只注重阅读对自己的现时作用,而不懂得厚积薄发,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的道理。此外,大多数同学喜欢的书籍都是杂志和通俗小说,由于同学们读书目的不明确,没有结合自己需求选择图书,使得读书内容过于零散不成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书的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大学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要培养阅读的习惯。可以规定自己每两周看两本自己喜欢的名家著作或心灵鸡汤或传记回忆录等,并且任选其中自己感触较深的,写下自己的感触,由此形成一个较为长期的阅读习惯,进而对阅读的书籍进行阶段性规划。其次,要注意培养自己读书时的习惯,比如看到或巧妙、或深刻、或含蓄的句子,我们都可以画下来,在一定的时候,这些句子也许会给你以启示,或许它们会改变你人生的方向。然后,要培养阅读课外书的主动性,而不是只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才去阅读课外书籍。最后,要注意课外阅读所获取的知识的应用,遇到难题时,多多思考,说不定在某个瞬间,你就会想起自己曾经在某本书上看到过相关的知识,到那时,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学习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而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培养阅读的习惯,我们的综合素质一定会得到提高,我们的大学生活也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