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1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叫我打开门拿包裹。”索菲关上门打开信封......
苏非用手指着一个镜子里的自己说:“你是谁?”此时苏非和我的脑子里没有想得是一样的:我是谁?不用说,我是庄子婷,可是我们这个叫庄子婷的人来说又是谁?是我。得,又绕回去了:我是谁?我居然可以不知道他们自己是谁,这不是太可笑行为了吗?我甚至导致无法去决定学生自己的长相、父母、家族,我更没有进行选择通过自己是人还是兽的权利,这不是中国太不应该合理发展了吗?但这些问题却是我不得存在不接受的事实。
“世界从何而来?”我不知道。老实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真正知道,对吧?
哲学问题是不可改变的吗?是也不是。关于宇宙这样的事物的起源,以及各种类似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数千年,我想不出有谁能够解答这些问题,人类也永远不会停止思考和探索。与此同时,随着人类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巨大变化,每天都会出现新的问题,机器人会有洞察力吗?人脑是怎么工作的?人和机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这些问题是很头疼的燃烧,和我们说可以实时得到解决。要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彻底改变自己的思维,生活模式的方式,我们生活在作为生活的中心,地球的宇宙一样可笑中心的时代。对我们来说,那一刻自然是最重要的,最显著,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并不重要,因为我们现在应该尊重未来的同样的尊重。
我们是生活的主角,人类社会则是一个地球的主角。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篇2
“你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红色房子的信箱前,十四岁的苏菲开始了她不只是关于哲学的探险之旅。
挪威作家乔斯坦的《苏菲的世界》被公认为上世纪末西方社会最优秀的哲学通俗读物之一。我是在如今这一把年纪的时候才来看这本被当作西方青少年哲学启蒙读物的书。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苏菲的挪威小女孩,在一个陌生的哲学家的引导下,学习欧洲哲学,并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被某个作家创造出来的过程。没有大起大落的转折,书中情节虽悬念重生却也波澜不惊。
从古希腊爱琴海的自然派哲学,到雅典城师徒三人燎原的智慧之火;从神权当道的漫长中世纪,到人性复苏的文艺复兴;从启蒙运动里为人权进行的斗争,到百科全书派对理性所做的推崇……乔斯坦将整一部贯穿着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思想史娓娓道来。他用神奇般简单的语言,用魔术师,大白兔和姜饼人绘制出一部讲给苏菲听的哲学史卷。
苏菲Sophie,在希腊文中是智慧的意思。哲学在古希腊语里的本意即是“爱智”。有人说,智慧是哲学的本质,而人生是哲学的外在意义。整个哲学史上最神秘难解的苏格拉底称自己为“哲学家”,因为哲学家的英文philo—so—pher的意思是“一个爱好智慧的人”。罗素在《论教育之目的》中说,没有智慧,我们这个错综复杂的当代世界就无法延续。他认为传统道德的一个最大的缺陷是其一直低估了智慧的作用,又说“希腊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犯过错误”。而在对待智慧的问题上没有犯过错误希腊人,其哲学一直在亟欲找寻人类最佳的生死之道,他们关心人的伦理与道德,致力于解决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问题,他们最关心的是“何谓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获致这种幸福”。这也许就是智慧的一个重大意义。
关于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幸福,苏格拉底认为,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乐的人就会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他认为明白是非者必然不会为恶。因为世间哪有人会想要成为不快乐的人?而根据柏拉图的说法,人体由头、胸、腹三部分构成,人的灵魂也相对的具有“理性”“意志”和“欲望”三种能力,这些能力又各自有其“美德”:理性追求智慧,意志追求勇气,欲望则必须加以遏阻,以做到“自制”。唯有人体的这三部分协调运作时,个人才会达到“和谐”或“美德”的境界。他认为在学校时,儿童首先必须学习如何克制自己的欲望,而后再培养自己的勇气,最后运用理性来达到智慧。亚里士多德说人的“形式”是由一个“植物”灵魂,一个“动物”灵魂和一个“理性”灵魂所组成,快乐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过着享乐的生活,一种是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另一种则是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他强调,人要同时达到这三个标准才能找到幸福与满足,任何一种形式的不平衡都会扭曲生活方式,都是令人无法接受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张都与希腊医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传说中希腊医学的始祖,诞生于大约公元前四六零年时德寇斯岛的希波克拉底,提出健康来自身体和心灵的平衡,要预防疾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节制饮食起居。唯有平衡,节制,人才能过快乐和谐的生活,这就是希腊人关于幸福的智慧。
在书中描述的少校小木屋里的傍晚,苏菲对乔安说,“这样一根小小的蜡烛却可以照亮如此的黑暗,这不是很奇怪吗?”
我想,在寻找幸福的路上,我们都需要这样一根蜡烛的力量。就像新柏拉图派普罗汀所说上帝的神圣之光,那种暖洋洋的注视着人类的灵魂照耀着世间的事物的神圣之光,让一株风铃草或一朵 花,一只飞离枝头的蝴蝶或是一条漫游穿梭的金鱼都或多或少的反射着深不可测的神秘之光。在去往幸福的路上,我们需要这样一簇蜡烛的神秘光芒。
我希冀着可以有这样一束光,能穿透眼前的黑暗和迷茫,照亮脚下的岩石和沙砾,能指引出一个通往幸福的方向,一条抵往快乐的羊肠小道。我希望可以有这样一束微弱但坚强的烛光,它是苏格拉底口中属于我的理性之光,我以它作为司南来明辨黑白取舍行事,我按照它提供的遵照准则,来避免为恶,避免成为一个“追求不快乐”的人。这蜡烛作为柏拉图人体三分论中的头部美德,它引领我追求智慧和勇气,让我知道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让我越来越靠近自制的标向。这蜡烛照亮我作为一个人的“形式”中属于理性的灵魂,它为我描绘一个生活应该有的摸样,让我知道该“如何生活”,让我有根据去过一个“良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