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明节的文章 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清明诗词。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纪念节日,是我国的一笔无形的非物质遗产,是每个中国人纪念先祖、缅怀英烈的体现。作家冰心的《寄小读者》二三有提及:“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是的,现代世俗的喧嚣让我们在这社会中为名为利的奋斗,殊不知我们的心浮躁起来了,忘却了把握与身边人相处的机会与时间,也抽不出一丁点时间去怀念过去,清明很好的给了我们这个时间。
追溯清明的历史由来。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不少人疑惑清明是我国农历24个节气的第5个节气。为什么又是节日呢?这要追溯到古代的“寒食节”。寒食节是每年冬至后的第105天,恰在清明的前一天,旧时民间每逢寒食节,家家户户不举火煮饭,只吃冷食。第二天是清明,人们上坟烧纸,修墓添土,以表示对亡者的怀念。这些风俗是春秋时流传下来的。晋公子重耳为表达对介子推的无线愧疚和伤感创立了这一节目,也同时注定无法回报介子推成为了重耳一生的遗憾。我想创立这个节日重耳不仅想要后人缅怀已故之人,也是为了告诫后人及时报恩,莫要等待以致追悔莫及。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涵盖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他们人生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曾有那么一件事我还印象深刻,在我们那有一青年,小时候母亲早亡,父亲为了让处于单亲家庭的他不缺乏母爱,父亲几乎担当了父亲与母亲的两个角色,对他十分溺爱,但他不如父意,早早退了学,求职去了,父亲也理解他,虽然他后来工作越做越大,但每次打去电话都已工作太忙而被推脱,寄来大笔的钱时父亲也只是一声淡淡的叹气。直到最后他父亲去世,他来时满脸的泪花和歉意,尽管每年扫墓的清明他每次都来,但遗憾伴随着他,至今他还抱有遗憾。生者追求的是健康,死者就让其安息吧。
清明深刻让我们感受到国人对生命的珍视,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眷恋,体现人文的关怀。清明也告诫我们有恩早报,珍惜在世之人,缅怀已故之人。
有关清明节的文章 篇2
“乱花渐欲迷人眼”,风清景明,又是清明节了。
身边好多朋友、同事,完全不用去响应清明慎终追远的主题,三两家相约一起踏青逐春,纵情放歌碧水蓝天,着实让人羡煞。年事再长,也是一群父母羽翼护佑下——幸福的人。而老家那座寂寥的土房子,熟睡着我的父亲,成了我们姊妹最隐忍的痛,牵引着我们最为滞重的脚步。
父亲与我们阴阳两相隔已有九个年头了。
祖父生性暴戾,父亲成长在他的皮鞭棍棒之下,伴随着祖国最困苦的岁月,父亲又艰难挺过自己的青、中年时代。贫困饥饿而致的羸弱身躯,又不得不扛起暴父病母幼妹一家老小的所有生计。我现在依然能想像得来,寒冬里父亲从白水拉炭糊口的情形,长长的陡坡必须一鼓作气匍匐般挣扎前行,湿透的衣衫歇下来便透心的凉……长期这样超负荷的透支,父亲落下了老慢支气喘的毛病,最后也正是这个夺走了他年仅64岁的生命。
如今,我们修补坟茔,齐聚墓前,匍匐而跪,为父亲燃三柱香,斟一杯酒,任思绪和着泪水飘得更远……
父亲一世勤恳,率领着我们一起自力更生。劳作之余,一直繁殖家养着两三头牛,卖牛所得以供养我们姊妹相继脱离农门,完成大学学业。每当乡邻向父母讨起教子良方,我想,父亲心里许是欣慰的,可是,一场适时的雨后,别人家都犁翻、播种了场面,而他们还在最后一遍碾打麦子,他怎能得知,我放学赶去,远远看见后内心那深深的酸楚?当别人家的孩子辍学成为了劳力,而他,再苦再累也甘愿自己承受更多。躺在病床上,我帮他剪着厚实、皴裂的指甲,实实费力,我心里晓得,那是艰难岁月磨砺的成绩。他也该是不知,《平凡的世界》中,我读到孙少平多想给父亲在他们双水村打幢新窑洞,让敦厚朴实的孙玉厚老人能站在双水村的闲话中心,大声地讲话,让唾沫星子飞人一脸的段落时,我的心莫名地被激荡,这,也是我内心深处的最强音,我多想为卑微的父亲也能争得话语权,我多想为苦难一生的他也盖一幢窗明几净的楼板房。无奈,我一女流,只微存薄力,只限于能打理他的日常琐碎。
说起女儿之身,在父亲去世后,从父亲要好的隔壁叔口中得知:父亲曾对母亲很久地耿耿于怀,因未能为他育得一儿半子。也许,父亲真的是感觉太累了,心力交瘁,需要一半个虎子为他能撑起半边天,能有所分担。父亲固守着自己的观念,抑郁寡欢,不为人所知地整日愁闷着。我们竟全然不曾察觉,不能有效地去抚慰他那颗落寞的心。我深以为憾。
那时的父亲,经受着身心两方面的困顿,后来,又雪上加霜,倍受日益加剧的哮喘气短折磨,也正是那时候,让我背负上了重重的十字架,让我至今内心不能安生!
作为长女,一个医务工作者,我决计让父母搬住到我的身边。勤劳一生的父亲却固执地不听劝告,不愿辍离劳作,倔强地以为,那是女儿的家,他落根得名不正言不顺,怎能频添搅扰?也因此,每次出院都要迅速的逃离回老家,也就多了我们之间的纠缠、撕扯。那时的我,只觉自己出于好心,是合理统筹安排,没了耐心,多了暴燥,甚至,话赶话,为父亲的不省心还爆出了粗口。
亏得我,为医护人,却是不知,逐步缺氧的大脑让父亲也渐渐失却了曾经的善解人意,变得乖戾、偏执,在他而言,许是不自知,也是难以自持。唉,我真傻,药物,原本如此地有着它的局限和无力。
因为无法从头来过,故而,我终将永远悔恨不已。
我悔恨自己的“针锋相对”而少了和风细雨;我悔恨自己在久病面前耐性的缺失;我悔恨父亲住院期间不能够细致入微;我更是悔恨,怕冷的父亲,终了,被我慌不择路地置身于医院太平间冰冷的尸屉……
我挚爱的父亲,每年清明,你的坟前,我都要深深忏悔,真想知道,您,可是真的原谅了我么?您这个不孝的女儿!
我挚爱的父亲,同往年一样,我照例想要把别后一年来,咱家的事向您汇报,向您细细诉说:各自安好,您的孙女,该工作的工作了;该上研究生的也如愿考上;咱那对惹人怜爱的双胞胎姊妹花,也在那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孔孟之乡,琴棋书画,样样成绩优异;至于您抱到十个月大却无奈撒手的小臭悠,现在已是人高马大,个头超过我们肩膀了……
挚爱的父亲,天气越来越暖和,您,无须太多蛰伏,出来多晒晒太阳,游走在我们身边吧,入梦来,让我们可以常常唠唠嗑……
今天,我们大家聚齐前来看望您,聊备您生前爱吃,把酒临风,让风和火带去我们的忏悔、我们的追忆、我们无尽的追思……哦,还有我写给您的家书,悄悄告诉您,父亲,我现在又拾起,又爱上了我曾经爱着的写字,今天这封家书,洋洋洒洒,密密麻麻。
本文陈麦芳(:三贤文苑)
有关清明节的文章 篇3
你若来
花儿会自开
蜂蝶不请便飞来
盈盈一涧水
蜻蜓戏着飞
许你一地花开
不胜昨夜细雨斜风吹
零落满地
心已懒,意难却
思绪万千
面朝大海
聊心自宽
你若来
好梦不请也会来
不用周公自己裁
指尖流淌的音韵
足以使我沉醉千年
紫藤萝下的芳华誓言
已成过眼云烟
诺言一句许百年
憔悴了心
遗憾无限
待到他年在遇缘
你若来
春满大地絮漫天
疑似鹅毛雪翩翩
书中论道
文中叙情
还有滥觞对饮成三人
煮在一起
论谁是谁非
你膝下的嗷嗷声
击碎玻璃一样的宁静
心儿永远跳着
不灭的记忆
你若来
一定会不离不弃
陪你到长醉不醒
时光总是留下碎片
让记忆拾拾拼拼
只等千年
心交织,手挽手
同舟共济
在雨纷纷的季节
化几句相思
述一路离愁
饮几盏苦酒
多送你一程
有关清明节的文章 篇4
1、烈士们啊!愿你们像那美丽的鲜花,在祖国大地上散发出阵阵芳香,让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生机与希望。烈士们啊!你们那宁死不屈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每个人都充满着为祖国不懈努力的信心。烈士们啊!明年的今天,会有更多的人来看望你们的,安息吧!
2、清明节,为什么是在暮春里。那是苍天故意的安排,清明是春的世界,是异草的百花齐放,清明是那片被晨曦燃亮了的天空,被清脆的鸟语引向高远的湛蓝。
3、清明时节,春情冲动,野外澄碧清亮的水域,密集的蝌蚪正在轰轰烈烈地集会*。向着阳光最为焦灼的方向,哪管如林的绿草站成森严的卫兵。
4、但凡有人想起清明,总会记起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是它,带着人们的哀思,在一人又一人的心中吟唱!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祭祀前辈,缅怀先烈的传统日子,也是悼念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人民的幸福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不知泪湿与浸透了多少人的心?跟随在这祭奠的人流中,终于到了父亲的坟前,我先是虔城地焚好香,然后摆上父亲生前爱吃的果盘,接着就是烧那一沓厚厚的纸钱,在那烟雾绕缭中我似乎感受到父亲就在眼前,我和弟弟依然是他手掌心里用爱与责任浇灌长大的两棵“小树”,他正在用慈爱的目光深深地注视着我们。
6、转眼,又一个清明如约而至。往年,从没觉得清明有什么不一样,可今年,感觉竟是如此的凄凉。
7、又是一年清明节。清明节既是祭祀扫墓的日子,又是踏青的好时节。
8、想知道,为何不叫清明祭,而叫清明节?古人对这,是否有着某种喻意?是否告诉我们,对所有已逝去的生命,不管是亲情友情或者任何关系,我们都不要忘记曾经?不要忘记曾经的美好,曾经的警示,曾经的辉煌,曾经的耻辱,曾经的爱与曾经的恨?
9、我要追逐烈士的脚步,学会无畏,学会坚强。既然我忘不了它,就面对它,不怕伤心,不怕沉沦,因为去面对,就不会退缩,就要学会勇敢,像烈士那样无畏,今年,我要开开心心过清明,就去迎接耀眼的光,接受属于我的光明大道,活出不一样的我。
10、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11、人淡如菊伴墓旁,细雨纷纷泪两行。清明时节祭祖上,保佑子孙福满堂。油伞遮雨纸钱扬,哀思袅袅飘远方。
有关清明节的文章 篇5
一张张草纸
载满岁月的痕迹
随烟火消散
一个个铳痕
一串串脚印
一道道坎
缩写的人生
一页是一天
这个日子梳理着记忆
一把火燃尽了
一生也读完了
那一堆的财富
留下的是灰
远去的是烟
清明寄去的纸钱
相思之火
燃烧着春天
告慰灵魂吗
何处是灵魂的归所
一抔抔黄土
堆积起了思念
有关清明节的文章 篇6
梦醒成空,泪眼朦胧。望,家门清冷。只见,亲归去无声。念往日,爸、妈一声其乐融融,撒娇诉情儿女的荣幸。如今,家已成了泡影。任,思念压抑,胸腔翻腾。泪成行,语哽咽,捉笔难述。只因,这血与肉凝结成,浓浓的亲,割舍不断的情!
------题记
忆
父亲
念父亲
三年别离
儿女痛心扉
忆往事泪飞奔
点滴尽现意情真
一生奉献问心无愧
妙笔著文章沥血呕心
豪爽洒脱书写人生完美
受教育甘为人师培育桃李
省电台任编辑采风撰文创新
书画院正气弘扬再创广播新闻
地委宣传部挑重担对党忠贞不渝
十年如一日侍奉老伴无人敢比
教育子女楷模典范标榜屹立
廉洁自律刚正不阿为人梯
做人低调拒腐永不沾身
铮铮铁骨铸就中华魂
冰雪精神傲霜红梅
高风亮节风范存
感天地泣鬼神
恩泽润大地
精神不灭
慈父千
古永
垂
有关清明节的文章 篇7
忆父亲抒情散文
读高中时,我的一篇“我的父亲”作文,老师给了满分。此后在我这四十多年的风雨人生中,一直把它珍藏着,作为对父亲的纪念。
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一生辛劳,却不曾过过一天好日子,年轻时给地主家扛长工,吃尽苦头,50岁过后,我那已成年的哥哥因病无钱医治英年早逝。致命的打击几乎使父亲绝望,那时我还不满3岁,可是父母的悲情却深深印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从此父亲非但要承受没有儿子矮人三分的精神压力,还要挑起全家人的生活重担。晚年又遇三年困难时期,最后在饥饿和疾病的折磨中离开了人世。
从我记事起,父亲终年都在外面干活,农忙季节常常出去打短工。麦收过后,父亲与人结伴到很远的深山里割一种能编“耙”(一种平整土地用的农具)的树条,总是天不亮就出门,天黑以后才回来。那些割回来的树条先要在火上烤一下,就可以从中间弯过来两头对齐,然后再将弯过来的树条按照编耙要求的尺寸剁成一样长短,按照一个耙的用量分别捆起来,等到赶集的日子,再一次一次挑到40里以外的集市上去卖。这是家里日常生活来源之一
深秋时节,父亲还去山上割一种筷子粗细的藤条回来,放在院子里晒到半干时,再用碾子碾扁,这种藤条压扁以后像麻一样,很结实。下雨天不能外出时,父亲就在家里,坐在一条长凳子上用这些藤条编出一双双草鞋。父亲编的草鞋很光滑,一点也不磨脚。他除了编够自己一年穿的外,多余的也会拿到集市上去卖。
到了冬天,只要山上没有雪,父亲就天天上山割那些枯萎的蒿草回来当柴禾烧。父亲吃过早饭上山,日偏西后才能回来,家里人依太阳斜照在院子里的影子来估计父亲回来的时间,并为他烧好热水做好饭等着他回来。父亲上山时,是用一条宽约七八寸,长约二尺多的粗羊毛织成的毛毡包住脚,再穿上自己编的.草鞋。每次从山上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院子里的石头上脱他的草鞋,再解下缠在脚上的毛毡洗脸、洗脚,然后才吃饭。
整个冬天父亲要割很多柴回来,在自家场里垒起很高的柴垛。差不多够家里大半年做饭用。到了腊月还会挑一些到集上卖了换年货回来。家里人过年要添的新衣服也靠父亲卖柴的钱来买。下雪天不能出去干活时,父亲也不会闲着,要么在家里修理农忙时用的农具,要么就同家里人一起坐在热坑上剥包谷,只有在这个时候,父亲才有时间跟我们说说话,偶尔也讲些他在地主家扛长工时的故事。我记得最清楚的是父亲说他白天给地主家干了一天活,晚上还要给地主家磨面。有时牵着牲口还在走路就睡着了,但迷迷糊糊闭着眼睛也能把牲口牵回圈里,拴在槽上。
解放以后,我家分到了几亩地和一头牛,日子逐渐好过了,父亲也稍能缓口气了。1955年冬天,我们村办起了初级社,社员们选父亲去喂牛,把大家交给他的这份喂牛工作看得很神圣。从此一心扑在他的“牛”身上。吃住都在饲养室,大年三十晚上也不回家,饲养室里里外外什么时候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牛一个个喂得圆溜溜,毛油光发亮。1956年夏天,父亲被乡里评上了劳动模范。发奖那天,我正好放假在家,就去看父亲领奖。领奖的地方设在我们山下那个大村子的小学里,坐北朝南是高高的戏台,对面是大殿,后来改为学校。领奖台就设在戏台上,父亲上去领奖时没有戴帽子,他先向乡长行了一个鞠躬礼,乡长戴着帽子还了一个军人礼,父亲以为自己行错了礼,赶忙又举起手学着乡长的样子又行了一个礼,惹得下面哄堂大笑。这当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去站在台下看戏的父亲,这次却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走上高高在上的戏台,与被老百姓看做是“官”的乡长面对面平等的站着,并接受乡长发给他的奖品“一条毛巾,一把小镢头,一块香皂”。这是父亲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也是父亲一生中的一次荣耀。我在台下为父亲鼓掌,为父亲高兴,为父亲自豪。
父亲在饲养室一直干到1961年,由于困难时期的饥饿,使年迈的父亲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父亲的气管炎病也越来越重,实在干不动了,才回到家里。这一年我考上了医学院。可是这一次父亲却不能来送我,他再也没有力气走完那来回一百多里的路,更没有钱坐车。父亲一辈子没念过书,不识一个字,更不知城里的高等学府是什么样子,所以他一直想去我的学校看看。可是当父亲走完他人生的最后一步也未能如愿。他的气喘病越来越重,家里人连肚子都填不饱,哪里还有钱治病。我从读高中起就享受助学金,上大学时助学金扣过伙食费外还剩一元5角零用钱,假期我也砸过那种铺铁路用的石子,为自己挣买书钱。有时星期日回家也是来回走一百多里路,用省下的钱给父亲买点药,也会带几个我早点省下来的馒头,但这并不能留住父亲的生命。父亲最终未能挨过疾病和饥饿的折磨,在1963年春天离开了我们。
父亲病重期间,母亲怕耽误我学习,没有告诉我,等到父亲弥留之际,才打发人来学校里找我。来人不知我在何处上课,就站在宿舍区门口一直等着我。当我上完下午最后一节课回来,看见来人,心里就有一种不祥之感,开口就问:“是不是我爸不行了?”眼泪也像开闸的水奔涌而出。我和来人赶到县城,天色已晚,已没有去我家方向的车,等我步行40多里路到家时,已入殓了。我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无论我怎么哭天撼地喊,父亲也听不见了,我的悲伤,我对父亲的依恋唯有天知……
父亲他就这样地走了,而未能见他最疼爱的小女儿最后一面,更未能等到我做了医生的那一天。我从事临床工作四十多年了,曾为无数患者解除过疾病痛苦,而我却不曾为我的父亲做过什么,也未能侍候过父亲一天。父亲到临终都不曾打过一针。每当我想起这一切,愧疚和伤心之情就难以自禁。我真希望父亲能够复生,再给我一次尽孝心的机会,来报答他如“山”的父爱,如海的父恩。让我的父亲好好享几天福,也让我少一份遗憾!
我的老父亲,这是女儿终生抹不去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