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锦集10篇)

时间:2023-12-19 19:14:25 综合范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篇1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 )=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篇2

  一封信笔记职责工作方案方案座右铭好句陆游

  白居易公文实施;可研究性辞职信事迹词语同义词:稿件师恩,对照警示语意见书志愿书。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篇3

  位置表示方法:数对 竖为列 横为行。先写列,再写行。两边括号来站岗,中间逗号不能忘。

  苹果(2,3) 梨(4,4) 西瓜(5,1)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篇4

  1、长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较长的边叫长(2条长),较短的边叫宽(2条宽)。

  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对角)相等;有2个钝角和2个锐角,还具有不稳定性。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篇5

  更多试题请到新课改教育网

  厦大附小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1、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最粗,秒针最细最长)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这是分针正好走一小格。

  2、进率。(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60分=1时 1分=60秒 60秒=1分 半时=30分 30分=半时

  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2)解决时间问题一般思路和公式: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更多试题请到新课改教育网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解决问题时,遇到单位不同,一定要把单位换成一样的后才能进行计算!)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① 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列: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五个手指头分别表示,除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其余相邻的单位之间进率为10.间隔一个进率为100,间隔2个进率为1000.熟记:大单位????小单位;小单位?进率进率?????大单位

  例:6米=()厘米;想:1米=100厘米,进率是100,所以6?100=600(厘米)

  500毫米=()分米;想:分米与毫米之间隔一个厘米,进率为100;所以500?100=5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字母:g);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字母:kg);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字母:t)。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000千克= 1吨 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更多试题请到新课改教育网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

  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所以:387?5? 1950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①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②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4,比较大小的方法:

  3………分子

① 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数线

② 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4………分母

  5、分数加减法:

① 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2523例:1-=-?

  5555 更多试题请到新课改教育网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例:把12个圆的有()个圆;

  4分析:先找整体12;再找分母4,表示平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

  3份有3个;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个圆的4有9个圆。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篇6

  1、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因数和倍数的描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3、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5、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6、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7、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因数或=它本身、倍数或 = 它本身、 最大的因数=最小的倍数=它本身

  8、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9、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10、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11、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12、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3、奇数+、- 偶数=奇数 奇数+、- 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14、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5、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120。

  16、同时满足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17、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18、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至少3个因数)

  19、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

  21、按因数的个数划分为: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1和0 。

  22、按2的倍数划分:自然数分为偶数、奇数

  23、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24、2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 。

  25、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

  27、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篇7

  现实开幕词祝酒词叙职书

  结束语自荐书急转弯工作计划:请柬现实:评价报道稿教学方法好句国培了公司简介自我推荐赏析!考试王维。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篇8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的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

  列式:24÷6=4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 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 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24÷4=6

  3、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例如: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除数 ),6是(商 );这个算式读作(42除以7等于6 )。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被除数÷除数=商。 变式:被除数÷商=除数( 如何求被除数, 想:除数×商=被除数。)

  5.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

  A、24÷3=8 B、3×8=24

  C、24÷3=8 D、24÷8=3

  计算方法:12÷4=( )时,想:( )四十二,所以商是( ).

  6. 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3)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求8里有几个2,用除法计算。

  (4)24里面有( )个4,,20里面有( )个5。(用除法计算。)

  (5)最小公倍数问题:一堆水果,3个人正好分完,4个人也正好分完,问这堆水果最少有几个?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篇9

  XX年学年度上学期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行将结束,在此,就本学期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 指导思想

  教材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如下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注重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和专题化。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三 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

四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计23人,男生13人,女生10人。

  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基础比较扎实,但个别同学存在学习态度及方法问题,有待指导与提高。另外,需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五 测试情况

  总分: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最高分: 最低分:

六 教学反思

  一 注重将知识积累与动手操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与实践性。

  二 注重知识的全方位整合与综合运用,分析。

  三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四 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积累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五 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能力的培养及习惯的养成。

  六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点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不足之处:

  个别同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改进与提高。整体知识整合不够,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培养提高。须加强全面培养与个别辅导。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需再接再厉,不断努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 篇10

  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整理小数的各部分名称:如:,中间的小圆点是小数点,小数点前面的部分是小数的整数部分,后面是小数部分。小数的读写法:读法:先读整数部分,与整数的读法相同,小数点读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不带单位。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再在整数部分个位的右下角点小数点,最后一一写出小数部分。易错点:读小数的小数部分不能带单位名称。如错误的读法:零点七十八,正确的读法:零点七八。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易错点:8厘米=米正确答案是:8厘米=米,转化时,要先想单位间的进率是10还是100,再确定写成一位小数还是两位小数。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的第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比出大小为止。易错点:小数的大小和小数的位数无关。和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小数的加减法: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计算时与整数的加减法相同,得数中别忘了点小数点,而且小数点也要对齐。易错点:在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遇到小数和整数加减时,要把整数和小数的整数部分对齐,为了计算方便,也可以在整数个位的右下角先点上小数点,在再小数部分补0,如:1== 2== 等等。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为大家准备的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