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活动总结 篇1
20xx年8月26日,新生入学的第二天,信息工程学院举行了20xx级新生见面会。会议地点设在b栋模拟法庭大教室,信息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员工以及全体新生参加了此次见面会。会议由卢志明老师主持。
会议首先由学院院长王文敏致辞和讲话。他先分别向各位新生介绍了“鹏城”的基本情况,北大的历史,北大深研院的概况以及办学特色,让新生对北大深圳的国际化校区、南国燕园有更深一层的认识。然后着重介绍了信息工程学院从创办至今的十年历史,其中还向新生展示了学院的英文名称以及学院标志,并讲解了个中的深厚涵义。随后他通过专业与师资、教学情况、科研成果、实验室情况、十周年院庆、重大学术活动、学生生源、学生获奖、就业情况等方面,细致而详尽地向新生们讲解学院的发展情况,让新生们引以自豪。最后他还提出几点希望,与新生们共勉。
见面会的第二个环节为各专业介绍。首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由王文敏院长作介绍,他从计算机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专业师资队伍、专业创立基础、培养目标、招生及实验室情况等方面作了介绍,让同学们了解到计算机专业年轻且富活力的一面。
随后,由学院林信南教授对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进行介绍。林教授以幽默的语言,讲解了北大微电子专业的渊源,以及目前学院微电子专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师资力量,他还希望在场的各位新生继承该专业的优良传统,做好学术研究,发扬严谨科学的精神。
在专业介绍环节过后,各专业与会的老师对自己、研究方向及实验室情况等向新生们做了介绍。老师们的前沿领域研究和国际化背景,给新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两个小时的见面会最终在新生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此次见面会,不但加深了新生对学院的认识和对以后研究方向的了解,还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加固了彼此的情谊。
大学活动总结 篇2
一、活动背景
由于世界地球日的临近,人们对周围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关注,我校校青联准备开展“世界地球日活动”活动。为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不仅在想法上环保,更在日常活动中关注环境保护工作,从个人做起,影响更多人,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活动主题
“同心同力同手同脚善待地球”。
三、目的活动
1.为校内同学唤醒保护地球的意识;
2.锻炼同学们的组织活动能力,丰富大学生活;
3.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主人翁精神。
四、活动时间
xxx年x月x日。
五、活动地点
xx学院食堂门前。
六、主办单位
xx学院校团委。
七、承办单位
xx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八、前期准备
信息宣传部:
1.做好板报宣传,内容围绕“同手同脚”活动。
2.悬挂宣传“同心同力同心同脚善待地球”的横幅。
3.同时做一张用于参与者签名的海报,内容应与环境保护有关。
4.甪网络宣传方式宣传此活动。(如贴吧,微博等)
张贴时间:活动的前x天。
外联事务部:
1.向校团委申请此次活动。
2.可联系其它分青协参加此活动。
3.组织人员搬放活动需要用的物品
4.制作活动所需要的道具。
项目策划部:
负责活动的策划书的撰写。
管理服务部
1.制定排班表,并设立每个时段的负责人。
2.通知各值班人员的时间。
3.统计值班人员的姓名和人数,做出签到表。
招募培训部:
1.告知参与人员“同手同脚”所代表的概念。(手意为用手托起地球,脚意为多走一步路,多出一份绿。)
2.讲解“同手同脚”的道具和参与方式。
“手”道具:纸地球。(用旧报纸和废铁丝制做的球状物,像征着我们居住的地球。)
参与方式:参与者在手掌状纸片上写下自已对环保的想法或口号并贴上纸地球。
“脚”道具:筷子树(用一次性筷子制作的树。)
参与方式:筷子树只有枝桠,没有树叶,需要参与者用脚戴上鞋套并沾染绿色颜料在枝桠上踩踏形成叶子。
九、活动流程
1.活动开始x小时前:值班人员到食堂集合并和外联部门人员搭建好帐篷,桌椅,道具,海报等,挂好条幅;
2.活动开始x分钟前:签到并做好活动开始前的准备;
3.活动开始:向同学们介绍其活动的意义并协助完成;
4.活动结束后:收拾其道具,撤离桌椅,帐篷;
5.总结此次活动。
十、后期跟进
1.精彩瞬间拍照留念。
2.收集人们对活动的看法。
十一、注意事项
1.工作时带上工作证和小红帽。
2.注意说话要有礼貌,不得骂人说脏字。
3.注意其天气,若下雨延后或在室内。
大学活动总结 篇3
一、调查目的:
了解并深入调查一餐基地环境,以便更好的处理好所要设计的大学生活动中心与基地周边环境、场地、室内外环境的关系。
基地概述:
设计拟在我校建一座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总面积约xxxx平米,该工程拟建于校园内一餐位置。基地形状大致为x形,建筑总面积约为xxxx平米,地形平坦,可忽略地表的起伏对建筑建造的影响。基地靠近校园中心位置,与行政楼距离较近。校园南部为教学区域,西北部为学生宿舍区,是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交通交汇点之一。基地南边为xx西路,西北方毗邻学生公寓,与第二餐厅遥遥相望。站在基地位置向东望去,视线穿过图书馆前的广场可以欣赏到xx湖的美丽景色。
二、环境分析:
基地南侧的xx西路是连接校园外环路与内环路的主干道之一。通过xx西路向西可以联系到校园西部的商业区域。在课下尤其是晚上,该商业区域会聚集大量的学生人流。这些人流通过xx西路可以方便地到达基地位置。xx西路南部为校内绿化带,是教学区域、宿舍区域、行政办公区域之间设立的缓冲带。该绿化带相对宿舍区域较远,周围场地功能多样,是区域矛盾的集合区域,不适合学生在此进行各种活动。该区域的设置是为缓解区域之间的矛盾和营造教学区域的安静学习环境而设置,可以与各教学楼周围的绿化联系融合。因而绿化带内不会存在大量人流的聚集,但是与绿化带相联系的道路却都会有很多的人流通过。
基地向东北穿过xx西路为校图书馆,通过xx西路向北可以到达学校北门,学校北门因距离宿舍较近,是学生平时出入校园的主要出入口。基地东北部是校图书馆和xx湖,是学生平时进行阅读背诵和放松心情的地方,在课下同样会吸引很大的学生人流出入。
基地西北部为学生宿舍区。此区域距离基地位置最近,联系方便,学生可以方便地到达基地位置。但由于一二号公寓与基地衔接过近,基地位置建筑物的存在会对这两个公寓楼的学生到达公寓南部的其他区域形成一定的阻挡作用。这两个公寓楼高度较高,且基地与这两个公寓楼之间的道路相对较窄,道路两侧又栽培有大树,对于处于基地位置的设计建筑物来说,从宿舍区域来看,很难形成较好的景观。或者说不易于寻找到较好的建筑观察角度。
基地毗邻内环路,通过内环路、xx东路可以联系到六号教学楼。六号教学楼的人流会通过校行政楼后的内环路和校图书馆前的广场到达更多的区域,这样就给基地位置的设计建筑带来了大量人流。学校车辆的进出设计为南门进北门出。车辆大致从南门进入通过广场路、校行政楼外围的内环路和名人路,从北门出去。车辆的经过使基地周边的人流与行进的车辆产生了矛盾。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注意这一点。
三、设计思考:
学校的教学办公和生活住宿两大区域相互分开,体育场、xx湖、图书馆、基地、商业街自东向西地分布在两大区域之间,起到联系两大区域的作用,基地位置又正好处于这中间的位置,是各种矛盾集合的地方,同时基地所处的位置又存在很多的优势。
校园内建筑物的高度大致相同,颜色一样,在形体上,校内的规划设计通过绿地、水面、广场的设计来去除建筑造型单一所带来的枯燥的感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以通过借鉴这样的方法来弥补一些设计上的遗憾,同时也应注意遵从校园规划的设计原则,让设计的建筑与校内其他建筑相互呼应。建筑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仅是建筑设计对自然的尊重,更是建筑设计对地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这是环境表现在建筑设计上对建筑设计的制约。
大学生调研报告模板
大学生调研报告
大学生调研报告格式
大学生家乡调研报告
大学生零钱调研报告
大学活动总结 篇4
一、活动目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与好书交朋友,与智慧牵手,让书籍为学生开启一扇心灵之窗,让他们学会感激,懂得感激。同时为了积极配合县第三届读书节活动的开展,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我们将举办“沐浴书香,抒怀中国梦”为主题的校第十届“夏之韵”读书节活动,让同学们在读书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体验成长的乐趣,不断提升自我阅读品味,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
二、活动主题:
“沐浴书香,抒怀中国梦”
三、准备工作:
1.电子屏幕。
2.学生进行国旗下的演讲。
四、活动时间
4月——10月
五、活动内容及安排:
1.第一阶段(4月中旬):营造阅读氛围,推荐师生阅读书目。
学校利用网站、晨会、学生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电子屏幕等开展读书节活动主题宣传,向师生推介书目,营造浓郁的读书节氛围。
2.第二阶段(4月中旬——6月中旬):开展阅读活动,培养阅读习惯。
在此期间,结合我校的“弘扬传统文化,争做儒雅少年”的发展性项目中的经典诵读活动及校第十届“夏之韵”读书节活动开展各项读书活动。
(1)组织开展“相约经典”的主题班队会
(2)组织开展“相约经典”班级板报评比
(3)开展“我爱阅读”读书征文活动
(4)开展古诗词考级活动
(5)诗词曲散文班集体朗读比赛
(6)经典古诗词书写比赛
(7)图书馆新书推介会
(8)读书排行榜活动
(9)“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10)“庆六一”校园十佳歌手比赛暨“夏之韵”读书节汇报演出
3.第三阶段(暑假期间):增设阅读作业,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放假前,以假期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暑假期间集中阅读一些经典书籍,并做好《课外阅读手册》。
4.第四阶段(9月1日——9月30日):多形式交流,分享阅读快乐。
各班级组织学生利用晨读、午读、班会课等时间开展阅读交流,畅谈阅读感受。
六、宣传口号: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获取知识,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5.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6.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人文天小。
7.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8.让读书成为习惯,使书香溢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