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7篇】 小学语文课程故事

时间:2023-08-10 20:31:44 综合范文

  【简介】本文是热心网友“xiabu”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故事【7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篇1

  我是一名平凡而又普通的语文教师,转眼间已经工作22个春秋了。在这22年的教育生涯之中,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大作为,仅有的就是平平淡淡的教学生活,可正是这入水般的生活给我增添了丰富多彩的颜色,让我汲取了宝贵的教学经验。我喜欢从事语文学教学,我把它当做一种乐趣。我爱看着我的学生。

  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是神圣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功能。”我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件平凡小事与同行们分享。

  记得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在课堂上,我不厌其烦地一一指出及纠正学生所出现的各类错误。一堂课上,几乎每一个学生我都为他们纠正过错误。当时班上有几名男生,由于接受能力弱一点,纠正的次数甚至达到四、五次。有时候心里一着急,还免不了批评几句。

  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觉得课堂上哪里不对劲,怎么气氛越来越沉闷。回想着课堂上死一般的沉寂,我陷入了沉思,找了学生谈话后才知道原因:是我过分“周到”的纠错,挫伤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信心。试想,若是自己在学习时,老师也是不停地打断、纠正,那怎么不会感到气馁和受伤呢?那怎么还能积极愉快地学习呢?比如说,如果人的心理压力很大,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学生所学的知识是不会被吸进大脑。

  相反,当你的心理压力小,学习的效果就好了。在这些教学失误之后,我不禁思索着补救的`方法。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的任何尝试,我们都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同时也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没有值得害臊的地方。我也喜欢你们的错误。”从那以后,我常常微笑着、耐心地听完学生回答,而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不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因为我越来越体会到: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更何况是孩子。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越加积极。现在,我从学生课堂发言积极,热烈讨论的活跃气氛中,我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字词)。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一、投影插图,导入新课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丁怎岸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云,我们就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许多年前开始。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咆哮、 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

  3、边读边思考:小村庄结果怎么样了?

三、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令人痛心,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探究这个问题。

四、熟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1、自己练习讲述。

  2、指名讲述。评价读音的准确,故事的完整。

小学语文的教育故事 小学语文教育故事案例 篇3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听评课活动,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周玉霞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柴梦琪老师幽默的语言,王佳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周云霞老师在教学《月亮的心愿》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景,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柴梦琪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王佳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周老师所执教的《月亮的心愿》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周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将月亮的心愿形象完整地展现给大家。

  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周老师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周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周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周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我们虽不能成为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篇4

  根据 二年级的孩子的学习兴趣,他们的表现欲强,一开课,我就设疑让他们帮老师想办法,学生在回答时得到老师的肯定,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学习劲头自然足。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我又满足他们爱问的欲望,让学生质疑。在理解课文时,又满足他们爱说的欲望,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此时学生畅所欲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竭力在伙伴面前表现自己。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爱动手是孩子的另一天性,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邮票有齿与无齿在撕开时的区别,我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小实验,再谈感受,学生做得认真,谈得深入,为后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讲完课文最后一段后,我对课文进行四方面的拓展:设计“你知道我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票面图案是什么,有没有齿孔吗?”这个问题主要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学习,会灵活运用学习资料;设计 “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

  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联系课文发挥合理想象,学生回答1848年或是1849年都合乎情理,在学生尽力思考仍没有回答出正确答案时,我给出正确答案,使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二个拓展的问题是环环紧扣,学生由邮票联想到其它物品,体会到了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对阿切尔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人物品质的探究不攻自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自动实现。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篇5

“水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学生也容易理解,于是我从另外的角度提出问题:“睡觉”,“散步”,“奔跑”,“唱歌、跳舞开大会”在课文中能不能交换?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既要想像水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状态,又要辨析几个动词或动词性词语的意义,这就迫使学生开动脑筋,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样作,能让学生感悟到一条使用语言的基本原则,这就是词语要准确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当然,学生在讨论中也可能提出,水在江河里也会唱歌、跳舞,在海洋里也会睡觉,这也没有什么可为难的。水在江河里跳舞、唱歌,那是在发大水的时候,水在海洋里睡觉,那是风如平浪静的时候,也就是说是在某些特殊的时候,在一般情况下并非如此,正因为这样,所以,课文在这一段话的开头用了一个词“平常”,这进一步说明,作者写作时思考的严密和用语的精当。

  学生在议论水对人做好事的时候,教室里小手林立,几乎所有学生都想发言。十几位学生发表意见后,举手要求发言的仍有很多,但由于时间有限,我只好强行结束讨论,转入新的话题,结果致使一部分学生因没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而情绪低落下来。要是一开始就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那每个人就都能发表意见了;在此基础上开展全班交流,起质量就会明显提高。

  当问到水为什么会发脾气,干坏事时,没人发言,小组讨论后,学生仍说不到点子上。无奈之下,我只好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这样虽然简便、省时,但索然无味,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是我早料到这一着,在学生思维受阻时讲一讲“小村庄的被毁灭的故事”和哈尔滨缺水事件,学生就很容易明白,水之所以为患,那是由于人们破坏植被,污染环境的缘故。这样,在接下来议论怎样让水只做好事不干坏事的时候,学生的思路就会更加明析了,发言就会更加中肯了,接受的人文教育就会更加深刻了。

  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学情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只有关注学情,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式方法,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活跃思维,弘扬创新精神,那种无视学情,一味跟着经验走,跟着教参走,跟着感觉走的教学,只能是高耗低效的教学。对《失物招领》的三点质疑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篇6

一、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创设情境。

  音乐能激活人的思维,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与想象,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从而潜移化地发展人的思维潜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简单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在《会走路的树》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导入时,给学生播放包内含鸟叫声、流水声的优美音乐,一下子让孩子进入了故事发生的幽深的树林里。

二、组织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用心性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会走路的树》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将小鸟与小驯鹿见面的情景进行了表演,孩子们都兴味盎然,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巧用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潜力和抽象概括潜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绘画的环节,不仅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用心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资料。在《会走路的树》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用小鸟和驯鹿的简笔画,代替了文字板书,使学生更直观、更易于理解。

  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 篇7

  不可救药

  出处

  《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小故事

  从前有个周厉王,生活奢侈浪费,残酷地压迫和剥削老百姓。当时有位忠臣叫凡伯,常常冒死劝谏,希望厉王改邪归正;但得不到厉王的理解,反而被周厉王所宠信的奸臣们所嘲笑。

  凡伯眼看着国势日衰,内心分外焦急,就写了一首诗警告这帮小人。诗中有四句话,大意是这样的:

  匪我言耄,尓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不是我老了,才说这些不该说的话,而是你们把忧患的事情当儿戏。忧患还没有到来的时候,还能够防止;假若让忧患越积越多,就像让火焰旺盛起来一样,就不可救药了。)

  果然不久,老百姓终于忍无可忍,冲进王宫,抓住周厉王,把他放逐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周厉王在这个地方呆了14年,直到死亡。

  想一想

  1.周厉王是什么时期的国君?

  2.不可救药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