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历史9篇,以供借鉴。
历史1
拉响了沉重的铁钟,历史的回音萦绕在我的耳畔,久久未曾散去……——题记
独自一人走进幽深的大门,门边疯长的杂草已是数年未清,蔓到门槛上,绿的刺眼。门里头古色古香,弥漫着淡淡檀香的气息。一颗大榕树下挂着一盏铁钟,门上“杨氏祠堂”的牌匾泛着淡淡的金光,虽有些年头了,却格外显眼。历史的回音,回荡,回荡……
门内的小院是一片荒芜了的空地,细碎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地上积存了厚厚的一层。踩上那么一脚,“嘎吱”的响声清脆动听。那棵硕大的榕树,怕是年纪很大了吧!记得爷爷曾给我讲过,那是我们祖先栽下的,为的就是告诫子孙,只有时间才会沉淀出精华,才会孕育这一刻参天大树的雄伟。
走进了祠堂,扑鼻的是檀香的芳香,却浓的呛鼻。一切如几百年前一样,只不过中途修缮了几次,才不至于面目全非。这座小小的祠堂,与时间比赛,于是留下了道道沧桑。墙上有的是祖辈将军为国效力,英勇作战的风姿,镶嵌在“杨氏祖训”的一旁,激励后人奋发图强。耳畔响起了战士激昂的口号。烟火扬起,视线被纷扬的沙尘模糊,留下一片惘然,还有,一片惨烈……
这就是历史,属于我们自己一祖人的历史。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却在每个人的身上折射出当代的历史。我聆听着祖辈留下的淳淳教诲,指尖触过一道又一道历史的风霜伤痕,历史的回音便是我们祖上千古流传的佳音,萦绕耳畔。
迈出庭院,那盏古钟旁坠下一条粗绳,伸手一拉,浑厚的钟声敲击着我的心扉,如海浪抨击这岸边的礁石般清冽。
声音渐渐变小,却未消散,我行走在历史的回音中,既是行走在这不足一百平方的小祠堂中,而更多的是在历史的腥风血雨中洗涤了一次心灵。明白,忘记仇恨,是坦然;忘记祖祖辈辈曾经历的苦难,这是耻辱!我们无法忘怀,曾经的伤痛,难以言喻!我们只好用自己的拼搏来缅怀这一切的一切。
行走在历史的回音中,我,历经洗涤。
历史2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历史中走来,都有着各自的文化。但文化又来源于那古老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为此而感到无比的自豪。中华的五千年历史文化让我感叹我有一个伟大而充满着历史底蕴的祖国!
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说到中国的传统习俗,说道中国的历史底蕴,说到中国的文化内涵,都让大家交口称赞。看到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看到宏伟浩大的故宫,看到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看到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让人叹为观止!但一切都要归根于传承这一切的美丽的汉字。因为没有它便没有这几千年来的伟大篇章。
五千年前,仓颉造字。从此,中国人就有了记录自己文明与发展的符号。中国人用他们无比丰富的想象力,为这个世界建立了最早的文字宝库,并将承载永恒。汉语言是多么让我们骄傲啊!汉字的横平竖直,方方正正,不就像我们中国人的风骨一样有棱角,有底蕴么?
篆书、楷书、隶书、草书等等,可以看出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与字体形态的多种多样。王羲之、欧阳修、颜真卿、张旭,一张张历史遗留下的碑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苦练书法时的坚毅,他们挥笔洒墨的畅快与洒脱,让我们后代子孙惊叹,佩服。这不正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追求的品质么?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中华历史文明的一大亮点!没一位作者都用这博大精深的汉语在解释,在诉说。恐怕今生也忘不了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刚直,忘不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迈,忘不了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婉,忘不了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多情。他们每一个人都借助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述说着几千年来的历史。无论怎样的平仄转承,无论怎样的横折弯钩,无论怎样的粗犷洪亮还是莺莺细语,这不都是中国人自由个性的体现与多彩文化的纷呈吗?
让字正腔圆的中国语言再次谱写出属于中国的璀璨篇章吧!
历史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种历史影视剧也层出不穷,对人们的历史认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认为,历史,还是需要讲究其真实。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会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出现理由。在这个浮躁、快节奏的时代下,荧屏上的一些历史、古装剧的出现,像是仙子初下凡间,带着高洁的气质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可究其内容,你却会发现,一些历史影视剧创作根本不考虑历史是否真实,大部分都是在导演和编剧主观意图的实现中塑造人物的“应有面目”,歪曲了历史,丢掉了历史的真实。
每当在家中看到电视上热播的历史剧,与我所了解所学的内容不符时,我都会告诉家长这些并不是真正的历史,不要被这些剧情所误导。他们点点头之后还会回复我:“大家看电视剧就是图个娱乐,图个乐呵,这么较真还有意思吗?”正因为如此,我更要站出来说我所知道的真实的历史,不要小看了影视剧所给大众认知带来的影响。
一些历史剧其实纯粹是导演和编剧想要表达一些情绪的载体。前些日子席卷各个电视台的大型宫廷古装剧《甄嬛传》,被称作为“职场生存奋斗指南”,它不过是将职场安排在后宫罢了,它的超高收视率说明了当今众多人们在工作中不顺利以及想要取得上位的心理需求。大众在观看时,对影剧所想表达的情绪产生了同类相互怜惜之情,当下那些流行的历史小说和影视剧之所以盛行于社会的原因也大多如此。正因为这样,我们可以把它们拿来看拿来娱乐拿来图乐呵,但对其中的历史描述还是得注意多加甄别。
“史学使人清醒”“读史使人明智”。可曾试想,如若我们所见所闻的史是被改动过的、不真实的史,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这种“史”还会让我们清醒让我们明智吗?我们所坚持的文化自信,所弘扬的传统文化如若不真实,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从何而来?道路该怎样坚定地走?以历史的真实的角度观之,当下这些历史小说和影视剧确实有历史的误导和方向跑偏的危险。
当然,对待历史剧,我还是保持期待的心,希望多多出现历史正剧,多多出现真正的历史,真实的历史。历史睡了,我们却要醒着,沉睡着的历史需要我们去了解它的真实。当今的人们啊,切莫丢掉那些真实的历史。
历史4
一个不懂历史2113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而不懂历史5261的人永远摆脱不了愚昧4102。历史是科学,1653历史题材的影视必须尊重科学。“戏说”历史,实则戏说我们这个民族。文艺家,特别是创作历史题材的作家、编剧者,应当正确对待历史,多读点历史,去无知,忌浅薄,戒浮躁,对历史负责,对读者或观众负责,努力创作出精品来。
近20年来,我国以历史题材的影视创作可谓盛矣。其中,又以清史的影视剧独占鳌头。如《努尔哈赤》、《两宫皇太后》、《火烧圆明圆》、《宰相刘罗锅》、《戏说乾隆》、《雍正王朝》、《一代廉吏于成龙》、《康熙微服私访》、《天下粮仓》、《康熙王朝》等,都属清代重大题材而具代表性的作品。这些名目繁多的影视剧纷纷登上荧屏或银幕,走进千家万户,遂成铺天盖地之势,如一股股五彩缤纷的“历史大潮”,将沉寂的历史时空搅得热闹非凡,堪称是我国文化生活的一大奇观。
艺术再创作必须尊重历史。
“戏说”历史,易将青少年引入误区
中国历史悠久,文献极其丰富。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除遗址遗迹遗物可资证明,大量地保存在文字记述的历史文献中。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创作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包括影视剧,都须从这里索取原材料即素材,或进行学术论证,或进行艺术加工,真实地再现历史原貌。不可思议的是,那些号称“艺术家”、“作家”及“名导”们,无须查找历史资料,更不必研究,竟将历史完全“推翻”,仅凭他们的“艺术”头脑,想当然地重新编历史。他们就是不要真实的历史,认为历史不生动,历史中“无戏”,只有他们编得生动、有情有戏,老百姓才爱看。这不叫艺术再创作,应称之为“历史再创造”!因为他们改变了历史事实,搞乱了原事物(件)的“因果”关系,也就制造了荒唐。
显而易见,历史在编导们的手里,不过是个幌子,一个可借用的道具,只须使用历史人物的名字,让他们穿起古代服饰,搭起宫殿或豪宅,来演绎他们心中的爱情神话和善善恶恶的人性,以古喻今,将历史现代化,宣泄他们的商业价值观和低俗的感情追求,将本来就很生动又给人以启示的历史,变成了一幕幕荒唐的闹剧,实际是制造了一堆堆文化垃圾!
历史5
那块丰碑,从头到尾刻满了大大小小如蚁蝇般的文字,一刀一息,一笔一划组成了一个个人的名字。那些名字镌刻在石碑中,在无数人的伫立仰望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导游说,那是在抗战时期长眠于地下的烈士的名字,仅仅是一部分。
这块丰碑刻下的的确是小小的一部分,但在每个人心中的确又是抗战时期长眠地下烈士的所有缩影。起先,它是一块被打磨的石头,后来,慢慢刻下了一个个人的名字,成了纪念碑,刻下了很多很多人的名字,成了一块丰碑。直至今日,在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的时候,当我们后人已懂手持一束心香遥祭这些先辈的时候,这块碑,这块丰碑便成了那个时代的缩影。
他们给予我们的是一个时代的起源,我们给他们的不过是一个笔画。
老师说;“那国空上鲜艳的旗帜,是战士的鲜血染红的;那丰碑下深刻的烙印,是战士的筋骨刻下的……”
那面旗帜飘扬在空中,亮丽的红色是一种耀眼,那面丰碑,青石塑成,暗黑的深色,是一种凝重。
我站在碑前,想极力记住每个人的名字,从头到尾……可是我却发现那个时代竟变得那么遥远,无论我怎么刻画那些浓重的笔画,一个风沙,便侵蚀那些曲折,只剩下满心的斑薄……
泪想在那一刻涌出,我极力让自己平静,在他们面前,在一个个鲜艳的灵魂面前,我的泪,只能代表虚假的情谊意。
可是,我又该如何去表达,那平平仄仄,曲曲折折,深深浅浅下的刻印?真的要向那些自以为是的人,高调而可笑的吟唱那些“颂歌”?“深切的挤下两行冷泪,然后又向无关要紧的路人一般,挥手自去?
我只能说,那是对魂者品德的玷污,他们不曾奢求我为他们做些什么,更不奢求我打着他们的名号,造着自己的利益。他们只奢求我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站在碑前,一个真切,感谢的目光,就好……
收回我的泪,它不属于这儿!
上苍既赏我一段生命,我要伏在阳光下,袒露我的身体,还有我的魂灵。
远方传来一声鸡鸣,黎明从东方升起,一个国家宣示从时代归来。
站在碑前,我与他们映着新时代的光影,延续新的开始。
历史6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依旧……它萦绕在华夏龙族千年的梦中。清晨,我愿化作河姆渡滩头吐露的枝芽;正午,我要变作长安城外茁壮的草木;夜晚,我的血脉便融入了万里黄河。看天地洪荒,日月盈昃,冰雪崩塌。
这一刻,我的血脉沿着大地的脉筋蜿蜒着穿越了岁月,穿越了亘古清风。这时候,我感到血脉贲张,精魂生根。而后,有了个很响亮的名字——华夏!
穿越时空的云烟,追溯华夏文明的根源。五千年前,在悠远的洪荒时代,看幅员辽阔川泽万顷的东方净土上,文明的火炬被点燃,我们祖先开始从茹毛饮血慢慢走向文明世代。继而,天才睿智的领袖统领着大批侠肝义胆、竭智尽忠的勇士们,征服各部落,统一万国,创举龙图,划地九州。那一刻,狂风撕裂了河水,巨浪涛天,河面咆哮……
然而,历史的梦魇,像沾血的双手,扼住我的咽喉……追溯历史的我,看平沙无垠,西域胡天,冰戈铁马。想当年长平,赤壁,贺兰山……一侧的一侧,一切的一切,都有着关于荣与辱的故事。每一个迷失在旷野的精魂,都曾拥有勒石燕然的梦想。
那一刻,我的梦断在刀与盾相吻的瞬间……
我想,如果能用感受寂寞的态度来感受人生,用寂寞的沉淀来反省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民族。一个民族,一种精神,两者的合璧可以纵横捭阖。当龙首转过,我看见碧野晴川,我看见壮士登高,我看见一种精神,一部史诗。它如三春桃花,五月春风,迎风吐蕊,飘然升腾在天地之间……
有一种精魂,像刀斩不断的黄河水,恒久不灭,幻化成龙族最本真的语言……
参不透的,是佛为何拈花而笑;看不透的,是泰山为何高昂其首;想不透的,是文人义士为何拜首天地……但那一切并不重要。九州的龙族,奔腾着光与火的遐想,绽放着诗意的生命。这些属于过去,属于现在,属于未来。我们的民族,我们引以为豪汉唐的血脉,永远不变。这就是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华繁荣至今……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的车轮碾不过我们的脊梁……
我的微光亮在无边的平原上,亮在漆黑的夜空中,我的怒吼回荡在我引以为豪的华夏厚土上……
让历史的梦,我们的歌,永远与龙族并存。照亮每一个角落,升腾起无限的力量。
历史7
一直在崇尚、向往着历史中那片诗词并发的芳草地。当李清照带着“人比黄花瘦”的容颜从历史中向我走来;当岳飞的《满江红》激荡起我满腔的热血……我的心中便荡起阵阵激流。宋词,那古老的精华,已融入我的生命。
张潮在《幽梦影》里说过:“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我不去崇尚那种“美人”,也更没有那种精通诗词文赋的文人雅量。我只是用自己的心去咀嚼,去品味那或婉转缠绵,或雄浑悲壮的`潜在词魂,在默默中倾听历史的心跳,让自己的血液流淌得更加奔放。
喜欢宋词,很欣赏它的那种明快的韵律。如蒋捷的“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金字香烧,流光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读起来如行云流水,朗朗上口,字字清新隽永,绕耳不绝,让人忍不住地对此喜爱有加。
若领略了婉约派的似水柔情,便会深深地喜欢上它们的那种欲说还休,十咏三叹的韵味。才子柳永的《雨霖铃》便算得上是部经典之作。“……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触龙颜而遭贬,不得不离开繁华的京都,登舟离开时,回望一眼这座让他失意,又爱又恨的都城,万般愁绪,万般滋味便涌上心头。无奈中,只有一任肝肠寸断。柳永的身影消失在苍茫的历史中,但是,他的灵魂却在每一句词中,冲破历史的尘芥,永世长存下来。
在感叹婉约派的清丽、含蓄、缠绵之余,更不免惊叹豪放派的雄浑壮阔和沉郁苍凉。从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精忠报国的壮怀激烈,到苏轼的“一樽还酹江月,纵观千古豪情”;从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热血之誓,到辛弃疾的“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铮铮铁骨,字字铿锵,句句雄壮,让每一个人都倍增爱国之热情,倍感一眶之热泪。
无羁地吟哦,醉到了世世的楚楚衣冠,撼动了代代的凡夫俗心。历史抚平了风涌乍起的波浪,吹干了沙场上映日而辉的英雄鲜血,但是,它却不能带走那些融入人们生命灵魂的菁华。
在回望中,在历史心脏强有力的跳动声中,我默默地用心灵去倾听,去找寻,去欣赏,去感受那历万世而不朽的词魂。
历史8
爷爷的故事讲完了,我的思绪却未停止。
爷爷的讲述中,我不断强化细节,忠实记录;我要求每行文字都是当时的情景再现,不需要添枝加叶,也不需要编造不存在的情景去充实记忆的空白。“您记得什么就说什么,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是我对爷爷叙述的请求。只有真实的记录,忠于当事人的记忆,才能避免对历史的扭曲,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历史呵护者,才能完成延续历史的第二步——用心思考。首先,我要强调历史,不管是伟人的历史还是普通人的历史都应该尊重。伟人的历史更有研究性,但普通人的历史也应该尊重。虽然普通人的历史很渺小,但正是因为他们是普通人我才更需要去记录他们的历史,因为我不能就这样任由他们白白地辛苦,我不能让他们坚实的行迹被时光淹没,所以,我要去记录。就算是在普通的事迹也值得我们尊敬。正是因为一个个像他们这样平凡的家庭在那些艰辛付出和无言奉献,在困难的面前体现出的顽强,才是撑起了历史的脊梁,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由此,我很容易领悟到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的。
接着,我认为我们要勇于正视历史。
在一个让我感动的是爷爷讲以前试尝草药的方法。虽然那时候很艰难,但古人为了救人不得不那么做,需要很多次的尝试才会成功,各方面都在坚持,各方面都在努力。
说到这里,爷爷那尝试草药的情景便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个年代,做点事情是多么的不容易,却还要努力的去做。而恰恰是我们当今社会所缺失的。我承认现在的人们压力很大我们都有这样那样困扰着我们的事情。但有什么能比饥饿,寒冷,困苦这些磨难更为痛苦的呢?我们是难,但我们起码还能在疲惫的时候多经温暖的被窝里,我们起码还能在饿了的时候饱餐一顿,我们起码能够在学校里稳定的学习和生活,而在我们看来很基本的东西,在当年爷爷看来,都是不可想象的,甚至是奢侈的。
而即使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还拥有比我们乐观的心态,比我们强大的心灵是的,那些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但不能忘记,我们还要永远的记住。无论多么跌跌撞撞,请让那脆弱单坚实的历史一直延续下去吧。
历史9
历史是一面镜子,穿越挫折与痛苦的历史,我想起了他们。
——题记
一
曾几何时,他“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吟“我辈岂是蓬蒿人”。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一腔热血。“御用文人”的金幌,怎能罩住你那放荡不羁的心 ?终于,在经历了仕途的挫折与痛苦后,你释然了。
重返鲁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寄难酬鸿志于山水间。虽不是“廊庙器”,可“天生我材必有用”。万古之痛,不过浊酒一杯。当心豁然开朗,挫折后的痛苦不再是逆水行舟的浪,而是鼓帆而行的风。于是文学的艺苑里绽放出你浪漫主义的奇葩!?
青莲居士,数载宦海沉浮,痛哉,苦哉!一腔浪漫豪情,幸矣,乐矣!?
二
当虞姬横刀一抹,湛蓝滑过矛尖,鲜红流过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你英雄的传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破釜沉舟是你的豪言壮语,乌骓来回奔驰,每一回合的厮杀,都使尸骨成山,流血漂橹。?
当楚歌的旋律从四面八方传来,像蚀人心魄的魔音一般折磨着你的耳鼓,纵情的眼泪冲垮了你的伟岸。
当“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伟绩褪色成一页泛黄的丹青,与斜阳下汉家传唱的“大风起兮云飞扬”一起远去,只留下你的长长的让人捉不到的背影。
你用一句“无颜以对江东父老”而痛苦终结了曾经辉煌的一生,却不知,没有挫折的人生不一定是壮美的人生,而沉湎于挫折后的痛苦不能自拔的人生注定是悲剧的人生。
三
“历史的灰烬,盛进古铜色的香炉,青烟萦绕着苍老的记忆。”挫折,挫折后的痛苦,在每个人身上演绎着成败,在历史的洪流中冲刷着兴衰。面对挫折中的痛苦,李白得意淡然,失意坦然,正视痛苦,而不是放大痛苦。项羽兵败自刎,失败的痛苦渲染了滔滔乌江之水,把自己的壮丽抹杀得所剩无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如果是铁,就要经历跳进炽热火海的痛苦,才能锻造出最具锋芒的剑;是石,就要经历海冲浪打的痛苦,才能将自己割得棱角分明;是蚌,就要经历研磨的痛苦,才能孕育出光彩夺目的珍珠。这样在遭遇挫折中摸索前行,而不在放大痛苦中迷失方向,带着理想的拐杖,穿过痛苦的沼泽,即使“山穷水尽”,也会“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