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人生哲理的励志故事 篇1
夏娃正在伊甸园里散步,一条蛇拦住了她的去路。
“你把这个苹果吃了吧。”蛇说。
夏娃谨遵上帝的教诲,拒绝了。
“你吃了这个苹果,”蛇继续劝夏娃说,“你就会变得更加漂亮迷人,你丈夫会更加喜欢你。”
“这用不着,”夏娃坚定地说,“我丈夫除了我再没有其他任何女人。”
蛇大笑了起来:“怎么没有?当然有。”
随后,蛇把夏娃带到了一座小山上,山上有一口水井。
“那个女人就在下面,在井里。你丈夫亚当就把她藏在这儿了。”
夏娃往下看了一眼,井水中映着一个美丽女人的身影。于是夏娃接过蛇递过来的`苹果,毅然决然地吃了下去。
嫉妒可能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一种情感。
但无论如何,请不要让它蒙蔽了我们的双眼。
有关于人生哲理的励志故事 篇2
夹山善会禅师和定山神英禅师边走边谈论法义。
定山禅师说:“人在生死流转中,若能时时体会世间一切皆虚妄,连佛性也不执著,就能超越生死。”
夹山不甘示弱,也表示自己的见地:“人在生死流转中,若能当下看见自己的佛性,就不会被生死所迷惑,就能超越生死。”
两人一起上大梅山拜见大梅法常禅师,并陈述各自的见解。夹山问大梅法常禅师:“我们两个人的见解,不知道谁的才对?”
“一亲一疏。”意思是一个说得比较对,另一个说得比较差。
夹山问:“是哪一个人比较对呢?”
大梅法常禅师回答:“你们先回去吧,明天再说。”
第二天一大早夹山禅师又去追问大梅法常禅师:“到底哪一个人的论点比较对?”
大梅法常禅师大喝:“对的人不会来问,来问的人就是不对。”
【人生感悟】禅是超越两边,不立不废,直指人心的法门。夹山认为超越生死,必须心中有佛,定山认为解脱生死,连“佛”的概念都要空除。一有一无的说法,就好比说“只剩半杯水”和说“还有半杯水”,只是观点不同而已。
夹山不明白,非要问个对与错,于是落入言语、思想的分别,难怪大梅法常禅师要呵斥他不对了。禅一问是非对错,当下便落入二元对立。因此,学禅者如果还执著于好坏、是非、对错、大小这种种差别相,就会与禅心相违,背道而驰。
有关于人生哲理的励志故事 篇3
非洲沙漠里有一种鼠叫黄豆鼠,这种鼠喜欢群居,五个至七个一群,群中有头领,威信很高。每年鼠群都要更换头领,现任头领要接受群中另一个壮的鼠的挑战,如果头领失败,那么它就要让出头领位置,如果它赢了,还要继续作头领,直到有一天它被打败。
经观察发现,每年向鼠群首领挑战的鼠,如果挑战没有成功便会非常沮丧,最终离开鼠群悲伤而死。
每年鼠群更换首领的时候,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首领接受另一只鼠挑战后,它虽然把挑战者打败了,但它会做出一个异常的举动,驱逐几个鼠,将自己领导的鼠群一分为二。那几只被驱逐的鼠,在另一只鼠的带领下离开这里,在别的领域里安家。而带领这几只鼠离开的首领,正是刚才挑战首领的那只鼠。这就让人疑惑了,一般来说,挑战首领不成功的鼠最终都要死亡,而这只鼠为什么不但没有死亡,而且还在首领的帮助下,组建起自己的一个群呢?
有关人员对这个现象进行了认真的观察研究,最终找到了一个特殊的规律。凡是能在另一个群里当首领的鼠,都是挑战首领至少两次以上的鼠,大部分鼠首次挑战失败后,它们会伤心落寞地死亡,但有一些鼠却坚强地活着,它们失败后,没有沮丧,而是像往常一样生活在这个群落里,每年和群里其他鼠一样,在首领的号令下开始一天的生活,积蓄力量,等来年再向首领挑战。来年不成功,它就等到下一年……或许是它的坚持得到了首领的赏识,考虑到鼠群繁殖较快,已超出七个成员,首领便会驱逐几个,然后直接让挑战者把这几只鼠带走……
黄豆鼠挑战首领不成功,有的沮丧而亡,有的坚持活着,最终以另一种方式当上了首领。它告诉我们,人生的成功,不一定是你战胜了某个强者,而是你在挑战强者多次失败后还能站起来,百折不挠,坚持到底。
有关于人生哲理的励志故事 篇4
3岁时,他随父母离开意大利的乡村,迁徙到法国。父亲不懂法语,在法国找不到工作,所以,这个家庭陷入了贫困的危机,并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
13岁时,他勉强小学毕业,为了生计,不得不辍学到一个小裁缝店当学徒。正是这份工作,让他对服装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吃不饱饭,他却经常空着肚子跑到剧院的舞台后面去观察演员们的绚丽衣着,然后仔细地揣摩这些衣着的造型。而这时,他常常听到人们谈论着,这些服装来自巴黎。闲暇时,他喜欢站在百货商店外面,痴迷地看着橱窗里的那些新款服装。而卖服装的人,也总是自豪地说,这是地道的巴黎服饰。
从这时起,他开始向往这座神秘的城市,并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一定要到巴黎去。我要去巴黎,这个梦想轻如羽毛,却一直摇曳在这个穷孩子的天空里,不曾落下。
19岁时,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驮着一只破木箱,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巴黎。虽然吃不饱睡不安,四处流浪,但他却深深爱上了这个时尚浪漫之都。但就在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乱世之中,他再遭厄运,被关进了监狱,饱受折磨。虽然失去自由,但他对服装设计的喜好依然不改,没有纸和笔,他就用手指在牢房的地上画来画去。两年后,他终于获释,身无分文的他又开始四处游荡,他不得不离开巴黎,来到法国南部城市维希,重操旧业,在一个服装店做学徒。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非常用功,一丝不苟地学习,掌握制衣的每一个细小环节。经过三年清苦的学徒生涯,他逐渐成为店里的裁缝。但他一直想念着巴黎,因为巴黎是时尚与潮流的象征,只有那里才是自己展示梦想与才华的舞台。
25岁时,他重返巴黎,在一家叫“帕坎”的时装店做设计。当时,许多社会名流都在这里定做服装,设计师的压力可想而知,由于不堪重负,每天都有设计师被淘汰,所以,老板对这个学徒没有抱太大的希望。而他却乐于接受这个挑战,并从这里看到了人生的转机。
巴黎这座城市给了他力量和灵感。为了能设计出让顾客满意的服装,他寝食难安,服装设计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一天,当他走在巴黎大学门前时,一位漂亮的姑娘让他眼前一亮。他想像着,如果按照她的形体来设计一款时装,一定会令人耳目一新。于是他不由自主地跟在了姑娘后面。发现有人跟踪,姑娘便拐进一个胡同拼命奔跑起来,他却穷追不舍。姑娘终于发怒了,警告他如果再跟着自己就报警。他此时才醒过神来,诚恳地告诉她,自己是一个服装设计师,见她的身材条件优秀,想请她做模特,因为怕失去这个机会,所以一直跟着她。
正是这种痴迷,让他的创造能力达到了一次次飞越,他逐渐成为时装店里秀的设计师。但他并未就此满足,他决定凭着自己的才能,独立开创一片服装新天地。
33岁那年春天,他在租来的一间简陋小屋里,第一次推出了自己的女装设计,结果一举震惊了整个巴黎。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一个没有读过几天书的小裁缝,在战胜苦难之后,终于赢得了巴黎这座城市。从那时到现在,他一直主宰着全球时尚领域最前沿的部分,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裁缝。他的名字叫皮尔?卡丹。
有关于人生哲理的励志故事 篇5
有一天,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先生被邀请作演讲嘉宾。他的司机对他开玩笑说:「我经常听到你在车中预备演讲,听得多了,我也可以一字不漏地背念出来。」爱因斯坦听罢就说:「那就好极了,我昨日整天都在做研究工作,疲倦得很,况且邀请我演讲的机构与我素未谋面,你大可替我演讲,我做你的司机好了。」
演讲当晚,司机果然一字不漏地念出爱因斯坦惯说的演讲内容,令在场的人佩服不已,连坐在观众席最后排的爱因斯坦,也频频点头称是。
可是,演讲完结后,突然有一位年青科学家,追问了一个颇为深入的问题,那当然是司机的演讲以外的资料,全场都等待着这位冒牌科学家的答复。出乎意料之外,他竟然气定神闲地开始回答说:「年青人,请恕我直言,你刚才的问题实在太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个蠢问题,假如你不信的话,我可以证明给你看。这问题简单得连我的司机也懂得如何回答。」
跟着,司机便邀请爱因斯坦上台作答,并且在掌声雷鸣之下离开会场。
【提示】生活中,有随机应变的能力相当重要,但最重要当然是充实自我,未雨绸缪。
有关于人生哲理的励志故事 篇6
他出生的时候,恰逢抗战胜利,父亲欣喜之下,就给他取名凌解放,谐音“临解放”,期盼祖国早日解放。几年后,终于盼来全国解放,但是凌解放却让父亲和老师们伤透了脑筋。他的学习成绩实在太糟糕,从小学到中学都留过级,一路跌跌撞撞,直到2l岁才勉强高中毕业。
高中毕业后,凌解放参军入伍,在山西大同当了一名工程兵。那时,他每天都要沉到数百米的井下去挖煤,脚上穿着长筒水靴,头上戴着矿工帽、矿灯,腰里再系一根绳子,在齐膝的黑水中摸爬滚打。听到脚下的黑水哗哗作响,抬头不见天日,他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凉,自己已走到了人生的谷底。
就这样过一辈子,他心有不甘。每天从矿井出来后,他就一头扎进了团部图书馆,什么书都读,甚至连《辞海》都从头到尾啃了一遍。其实,他心里既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远大的目标,只知道,如果自己再不努力,这辈子就完了。以当时的条件,除了读书,他实在找不出更好的办法来改变自己。
书越看越多,渐渐地,他对古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在部队驻地附近,有一些破庙残碑,他就利用业余时间,用铅笔把碑文拓下来,然后带回来潜心钻研。这些碑文晦涩难懂,书本上找不到,既无标点也没有注释,全靠自己用心琢磨。吃透了无数碑文之后,不知不觉中,他的古文水平已经突飞猛进,再回过头去读《古文观止》等古籍时,就非常容易。当他从部队退伍时,差不多也把团部图书馆的书读完了。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正是这种漫无目的的自学,为自己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他又开始研究《红楼梦》,由于基本功扎实,见解独到,很快被吸收为全国红学会会员。1982年,他受邀参加了一次“红学”研讨会,专家学者们从《红楼梦》谈到曹雪芹,又谈到他的祖父曹寅,再联想起康熙皇帝,随即有人感叹,关于康熙皇帝的文学作品,国内至今仍是空白。言谈中,众人无不遗憾。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决心写一部历史小说。
这时候,他在部队打下的扎实的古文功底,终于派上了大用场,在研究第一手史料时,他几乎没费吹灰之力。盛夏酷暑,他把毛巾缠在手臂上,双脚泡在水桶里,既防蚊子又能取凉,左手拿蒲扇,右手执笔,拼了命地写作。几乎是水到渠成,1986年,他以笔名“二月河”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从此,他满腔的创作热情,就像迎春的二月河,____澎湃,奔流不息。他的人生开始解冻。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在部队的自学经历,就没有后来名满天下的二月河。他在21岁时跌入了人生最低谷,又在不惑之年步入巅峰,从超龄留级生到著名作家,其间的机缘转折,似乎有些误打误撞。但二月河不这么理解,他说:“人生好比一口大锅,当你走到了锅底时,只要你肯努力,无论朝哪个方向,都是向上的。”
有关于人生哲理的励志故事 篇7
二战结束后,英国皇家空军统计了在战争中失事的战斗机和牺牲的飞行员以及飞机失事的原因和地点。其结果令人震惊——夺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敌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急风暴雨,而是飞行员的操作失误。更令人费解的是,事故发生最频繁的时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紧急撤退时,而是在完成任务归来着陆前的几分钟。
心理学家对这个结果丝毫不惊讶,他们说这是典型的心理现象。在高度紧张过后,一旦外界刺激消失,人类心理会产生“几乎不可抑制的放松倾向”。飞行员在敌人的枪林弹雨里精神高度集中,虽然外界环境恶劣,但由于大脑正处于极度兴奋中,反而不容易出纰漏。
在返航途中,飞行员精神越来越放松,当他终于看到熟悉的基地,自己的飞机离跑道越来越近时,他顿时有了安全感。然而,恰恰是这一瞬间的放松,酿成大祸。因此人们管这种状态叫“虚假安全”。
在人生的路上,也有很多“虚假安全”。当你通过重重困难,成功近在咫尺的时候,千万别因放松警惕而放慢你的步伐。
启示:可怕的“虚假安全”事实告诉我们,人们的失败往往不是在最困难的时候,而是在人们精神最放松的时候。本来胜券在握,但精神松懈了,问题就接踵而至,甚至会导致彻底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