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锦集7篇)

时间:2023-10-12 08:04:11 综合范文

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篇1

  1、地球的公转:

  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天

  2、太阳高度:

  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

(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

  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3、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4、其他地区无直射

  4、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

(3)夏季,南极圈,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纬度越高,昼夜变化最大)

  5、五带的划分:

(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 热带:在南北纬°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

  温带:在南北纬°与南北纬°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在南北纬°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

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篇2

  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来说,可以从身边的疑问开始,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为什么会有昼夜的变化?为什么会有四季的更替?为什么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宇宙到底有多大?黄河的水为什么是黄颜色的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得到答案。

  顺口溜记忆知识

  地理知识内容繁多,又缺少连贯性,学习时往往会记不住、记不牢。如果利用顺口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南亚地区时,南亚地区的物产主要有棉花、黄麻、甘蔗、花生、茶叶,我们可以利用 “棉麻折花茶”进行记忆。棉代表的是棉花,麻代表的是黄麻,折代表的是甘蔗,花代表的是花生,茶代表的是茶叶。

  再比如在学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时,可利用 “原林寂寞”进行记忆。原指的是热带草原气候,林指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寂指的是热带季风气候,寞指的是热带沙漠气候。

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篇3

  第一、培养自己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地理学科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一定要在学习生活中去培养。比如诗句中“春风不度玉门关”,那么自己就要研究一下了,古人为何会写出如此诗句呢?明白后,原来“春风”是指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玉门在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这里,因而这里降水稀少,一片荒凉。如此这般,便可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篇4

  一、字音

  烂(Màn)漫芦荟(huì)不逊(xùn)匿(nì)名诘(jié)责绯(fēi)红

  宛(wǎn)如驿(yì)站解剖(pōu)油光可鉴(jiàn)畸(jī)形杳(yǎo)无消息

  凄(qī)然教诲(huì)瞥(piē)见抑扬顿挫(cuò)深恶(wù)痛疾

  二、词义

  烂漫:①颜色鲜明而美丽。②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摸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斗乱:飞腾杂乱。客死:死在异国他乡。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模胡: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无礼。逊,谦逊。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名。匿,隐藏。

  犹言:如同说。诘责:质问并责备。

  托辞:借口。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适值:正好遇到。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疾,痛恨。

  美其名曰:给他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三、课文解析

  选自《朝花夕拾》

  本文分层依据:

  第一部分:在东京

  第二部分:在仙台

  三、学习方法

(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

  四、学习技巧

  首先要培养浓厚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篇5

  1、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利用选择肢错误或题干与选择肢逻辑不相符,将错误答案排除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运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一般来说,对于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正确的选择答案几乎直接来自课本或信息,其余的备选项要靠命题者自己去设计,即使是高明的命题专家,他所写出的备选项也有可能一眼就可看出是错误的答案。尽可能多排除一些选择项,就可以提高选对答案而得分的概率。排除法是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最高体现,一般分为以下几种应用情况:

  1.选择本身存在知识性错误:存在这种情况时,该选择即被排除。

  2、比较法

  比较类的试题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地理事物、现象或区域作为命题对象,经过比较回答出各地理事物、现象或区域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试题形式上看,可以为选择题,也可以为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原理和规律的理解深度、广度和准确度,通过横向或纵向比较,考查学生对比较方法的掌握程度。解答对策:首先要对各个独立的现象、区域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寻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其次要根据试题的比较要求比较内容,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对比、综合等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优选法

  适合运用优选法的选择题的各选项都不同程度地与题干有联系,不同于一般的正误关系,因此,不要轻易地否定一个选项,解题时要通过对比,分析其“质”、“量”与题干的相符度,从而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这类试题要求对每个选项都读明白,比较鉴别,优胜劣汰,在众多的答案中寻找最佳的答案。优选法的运用,最为关键的便是比较鉴别,只有经过比较,才能判断真假优劣,从而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篇6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通过上面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吧。

地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篇7

  1.地球的公转:

  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天

  2.太阳高度:

  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

  (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

  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其他地区无直射

  4.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

  (3)夏季,南极圈,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纬度越高,昼夜变化最大)

  5.五带的划分:

  (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 热带:在南北纬°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

  温带:在南北纬°与南北纬°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在南北纬°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