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4篇

时间:2023-10-13 08:19:39 综合范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利用直观教具正确地用分数表示相关的.数。

  2、能利用分数知识将低级单位的长度、钱币换算成高级单位,并用十分之几的分数表示,为下面认识小数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600÷3320÷4690÷3720÷9

  60×40×7889+2572-56

  80×6080+6015×616×5

  二、在下图中涂上分数所表示地部分。

  3/4

  2/3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6题

  2、做“想想做做”第7题

  提问:为什么第一个括号填写1/10,第二个括号填7/10?

  教师在线段上再任意表上几个括号。

  3、做“想想做做”的第8题

  出示放大图。

  这把尺总长是几厘米?也是几分米?看着直尺说一说1厘米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为什么?也就是几分之几分米?3厘米和7厘米呢?

  4、做“想想做做”第9题。

  5、做“想想做做”第10题

  6、做“想想做做”第11题

  四、全课。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较为熟悉地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会进行单位名称的填写。

  2、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表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在交流中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资源: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八第1题

  1、出示题目,齐读要求,让学生实际指一指,摸一摸。

  2、你能估计出课桌面的周长和面积吗?

  3、同桌合作完成。

  4、反馈交流。

  二、做练习八第2题

  1、出示题目: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课桌长106

  (2)一张邮票的面积是6

  (3)一座塔高36

  (4)一个房间地面的面积是14

  2、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3、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明确选择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再作出判断。

  三、做练习八第3题

  1、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填一填。

  2、再指名说一说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强调: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面积必须知道它的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必须知道它的边长。

  四、做练习八第4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同桌讨论:这题该怎样计算?

  2、全班交流。

  3、提问:单位之间是怎样换算的?

  五、做练习八第5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看图和题目。

  2、让学生判断要求的是面积还是周长。

  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的。

  六、全课。

  作业:完成练习册。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重100千克的大米、投影片若干张(或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师说: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4)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练习质疑

  ①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②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克。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4

  教学目标:

  1、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实际生活中的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灵感,感受生活。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

  教学过程:

  一、作品欣赏。

  1、谈话:同学们,我手中有一把剪刀和一张普通的纸。我国劳动人民就是运用他们创造出了民间艺术——剪纸,又叫做窗花。这古老的传统有1000多年的历史,风格独特,深受内外人士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古代与现代艺人之手的部分代表做品。(板书:奇妙的剪纸)

  2、利用课件与实物投影仪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的剪纸作品。

  3、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幅剪纸?(学生对喜爱的作品进行谈话交流)

  4、教师对部分作品进行解说(主要针对古老的吉祥图案)。剪纸艺术是生活化的艺术,尤其体现在古代。剪纸都应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服装、瓷器、皮影居家装饰等)

  二、作品分类。

  1、观察分析。

  (1)谈话:今天,我们一起看到了这么多的剪纸作品,在民间艺人的创作中,这些剪纸是分不同种类的。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

  (2)小组讨论。

  学生的分类只要合理就予以肯定。比如: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或以颜色分类。

  (3)。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一组或几组完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看有哪些。

  (4)学生从作品中找出部分符合要求的剪纸图案。

  2、研究方法。

  (1)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教师出示以对折形式剪成的枫叶图案。

  提问:这张剪纸是什么图形?

  这样漂亮的图案,你们知道是怎样剪成的.吗?

  (3)谈话:大家想不想做一名巧手小艺人,用剪刀来创作漂亮的图案?

  三、作品创作。

  1、尝试创作。

  学生观察书上两种正方形剪纸的步骤,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具体做法。

  指名说说并演示两种方法如何折纸、剪纸。

  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剪法试着剪一剪。

  学生独立完成后互相交流,教师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

  2、独立创作。

  谈话:想想正方形纸还可以怎样折?你们还可以折成几折来剪?

  学生独立进行设计创作,后交流各自的做法。教师对学生新颖的设计给予肯定和夸奖。

  3、提高阶段。

  让学生自学课本上63页用长方形纸剪纸的做法,并模仿剪一剪。

  提问:用长方形纸你还能剪出什么漂亮的图案?

  学生思考,独立动手剪一剪,教师巡视学生活动情况,并参与讨论交流。

  四、全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瞧,你们创作出了这么多的精美图案,真令人佩服!请选择一件你最为满意的作品,将它贴在白纸上,并写上你的名字,然后放到讲台上展示,让我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创作的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