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农村贫困户发展的调查报告【锦集5篇】

时间:2023-10-13 13:03:05 综合范文

农村贫困户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1

  根据衡阳县微公益志愿者胡兴伟提供的信息,受志愿者协会刘静副会长的委托,9月6日下午,我和胡兴伟驱车来到了石市镇马骑村团町组特困户刘友良家,现将走访了解到的一些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家庭成员:

  户主:刘友良,男,xx年9月生,文盲,四级肢体残疾。

  妻:郭春花,女,xx年6月生,文盲,智障,一级多重残疾,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女:刘艳,女,xx年3月生,脑瘫,以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2、详细地址:xxx。

  联系电话:xx。

  3、家庭现状:

  (1)住房:无(寄居堂哥家)

  (2)耕地面积:亩

  林地面积:5亩

  (3)已通电

  (4)饮用水:深井水(矿物质含量280,不能直接饮用)

  (5)距离最近集市:5Km

  4、家庭年收入:

  (1)低保:150元∕月·人×12月×3人=5400元。

  (2)买蔬菜收入:600元∕年。

  5、社会关系:

  (1)自幼父母双亡

  (2)兄:已故

  (3)姐:自家条件不好

  (4)岳父母:年迈

  (5)小舅子:游手好闲

  二、贫困原因及帮扶情况:

  1、贫困原因:因残

  2、帮扶情况:

  帮扶单位:无

  帮扶人:无

  三、贫困户需求情况:

  1、建两瓦房

  2、让女儿去福利院

  3、搞小型养殖或种植

  以上情况经胡兴伟、唐毅走访本人、邻里及村负责人,情况属实。恳请协会关注该贫困户并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帮助刘友良一家。

农村贫困户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2

  xx县属于老、少、边、穷、库区县,位于xx省西部,xx市东南面,素有xx“门户”之称。全县农业人口万人,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水田万亩,旱地万亩,林地面积万亩(xx年统计数据)。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推进全民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如何摸清农业农村基本底数,推进农业结构转型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农业农村生产发展现状

  1、农村劳动力构成情况。全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万人,其中男劳动力万人,女劳动万人,农村从业人员万人,较xx年减少万人,减少%。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目前,全县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97公里;实施“五小”水利建设,新增改善灌溉面积万亩。自来水受益村132个,在xx年基础上增加%,通村公路134个,增加%,农村通电与通电话村134个,与xx年持平。

  3、农村能源物资消耗情况。农村用电量万度,较xx年增加%;氮肥施用量8615吨,减少%,磷肥施用量3147吨,减幅达到%,钾肥施用量1098吨,增幅%,复合肥施用量7030吨,增幅%;农用薄膜施用296吨,增幅%,柴油1385吨,增幅%,农药456吨,增幅%。

  4、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全县农作物种植总面积万亩,增幅%。其中粮食作物播种2万亩,增加%,产量万吨。一年生经济作物种植6万亩,在xx年基础上增加万亩,增幅15%。柑橘种植2万亩,产量万吨,增幅分别达%和%;特色水果种植万亩,增幅3%,产量万吨。

  5、畜牧渔业生产情况。全县生猪出栏15万头,增幅%;牛出栏万头,增幅%;羊出栏万只,增幅%;家禽出笼86万羽,增幅%。肉类产量达吨,增幅达%;水产养殖万亩,增幅%;产量达2424吨,增幅达%。

  6、农业装备发展情况。xx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台,16万千瓦,增加万台,万千瓦;机耕面积达18万亩,增幅%;机收面积万亩,增幅达%农机作业面进一步加大,农业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7、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xx年,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亿元,年递增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5318元,增速达13%以上。

  二、农业农村发展制约因素

  1、农业生产老龄化趋势明显。调查的7个乡镇70户农民,353人,其中务农人员139名,占调查人口的%,外出务工103人,占31%。50岁以上务农人员73人,占5%。务农人员老龄化趋势严重,且呈逐年增长态势。今后,农业面临“谁来种地”、“谁会种地”、“谁种好地”的问题将日趋严重。

  2、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不高。调查的务农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24人,占%,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人,占% 。劳动力素质低下,思想保守,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事物能力不强;特别缺少开拓创新意识,创业能力不足,难以摆脱传统生产方式“固囿”,盲目生产,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整体提高。

  3、农业扶持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据调查,达岚镇都用村农户杨胜好,这些年儿子在外打工,赚了一点钱,坚持回家创业,去年养了20多头羊,今年准备扩大规模,但对“到哪个部门争取政策支持”、“有没有贷款扶持”等政策一窍不通。调查的70户农户,%的农户对惠农政策缺乏了解。政策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不足,直接导致农民对政策的“认知感”、“获得感”、“满足感”大打折扣。

  4、农村土地抛荒问题较严重。随着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价格水平较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村有知识、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部分土地抛荒弃管,且有逐年加重趋势,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平稳、持续和健康发展。

  5、农村土地流转组织化程度低。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土地大部分通过“亲戚代种”、“少量租金转包”、“他人免费承包”等农民自发形式进行分散流转经营,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影响了农村土地整体利用效率。

  6、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不平衡。调查发现,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机耕率达到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其它山区乡镇,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制约,大部分还在采用牛力耕作,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农业农村发展出路及对策

  1、坚持政策惠农,让农民发展生产“动”起来。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人员和资源优势,把各类农业优惠扶持政策,梳理、汇总成册,当好政策“宣讲员”,加大中央和地方各项强农、惠农、扶农、助农政策宣传,为农民发展生产注入一针“强心剂”。积极鼓励引导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乡创业,及时根据政策调整方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而异,搞好产业规划,实施产业开发,把农业扶持政策用活、用好、用足,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建立信贷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的长效机制,简化农业信贷资金申报、审批程序,开辟信贷资金支持“快速通道”,让农村有为青年敢用、有好农业信贷资金,在家门口创业致富。

  2、坚持制度管农,让农村土地流转“活”起来。建立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种养能人、、家庭农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规范、合法、有序流转机制,让农村产业带头人吃下一颗“定心丸”,鼓励他们采取土地入股、土地转让、土地出租、土地托管、土地置换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归属,建立土地流转公证制度,完善土地流转监督机制,健全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让土地流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利可图,切实用好、用活每一分土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在农业生产上的增值效益。

  3、坚持科技兴农,让先进技术全面“推”起来。坚持强化产学研结合、农企校联结,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示范、推广,通过创新技术集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率。健全县乡农技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一主多元”、“三位一体”的农业服务体系,确保技术推广责任到村、服务到人、覆盖到面。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着力培养一批有头脑、懂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不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4、坚持装备固农,让现代农业生产“跑”起来。大力实施农业机械装备提升行动,完善农机购置、政策性保险等补贴政策,加快新型农业机械引进、示范和推广,重点引进更新一批农业排灌、运输、耕作、植保、收割、加工机械,实现农业装备高效化、自动化、智能化。要加快节种、节水、节肥、节工等节约节能型农业装备引进利用,不断拓展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机服务效率,积极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让先进农业装备“领跑”现代农业发展。

  5、坚持产品优农,让农村群众尽快“富”起来。大力推进“产品优农”战略,创建一批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健全“全程化”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产前、产中、产后质量跟踪服务,切实保障好“舌尖上”的安全。坚持农产品质量监管、产品产地认证、品牌创建同步跟进,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名、特、优、新”品牌创建,以监管促品质,以品质创品牌,以品牌提质量,以质量赢市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特色农产品销售网店,借助电子商务的强大网络推介力,抢占市场先机,向市场拓展要“效益”。

  6、坚持产业强农,让农业经济迅速“升”起来。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产业强农” 战略,因地制宜、注重特色,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施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产业转型提质增效。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化发展上的“火车头”作用,大力推进骨猪、烤烟、茶油、生姜、葡萄、佤乡米等特色产业“八大园区”建设,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档次。充分调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快创意、休闲、循环、观光、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培育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致富门路,打造xx农业经济发展“升级版”,促进经济高效、生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

农村贫困户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3

  尊敬的上级领导:

  我名刘红日,女,45岁,家住湖南省宁乡县道林镇奇石村下岐组,本人于20xx年9月20日在湖南省中南大学湘雅附三医院经多名专家会诊不幸身患湿疹样的皮肤癌,目前住院打针、服药都无法治愈,只有采取多次激光敷药治疗才能治愈,每治疗一次医药费用就达九千元之多,现在已经治疗了六次,病情基本痊愈,但是因为不需要住院治疗,因此农村合作医疗也不能报销,所有医药费用全部自费。现在我家庭因病而债台高筑,加之儿子在读大学,丈夫无一技之长,一家人靠种田维持生计,恳请上级领导酌情考虑,给予我适当生活补贴为盼!

  申请人:

  20xx/1/3

农村贫困户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4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和谐农村,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但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一个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这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基本现状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近年来,南江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我县共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最佳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文明社区1个、集镇1个、村2个,县级文明单位(社区、村)2个。

(一)思想观念不断进步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精神方面的消费逐步增多,休闲方式逐步多样化。就是在边远乡镇,也有不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坝坝文化”较为火热,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

  正月初七“灯火节”游园活动、万名群众环城长跑、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等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各文艺宣传团体创作编排的金钱板、音乐快板、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民读书节”和“迎奥运、促和谐”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入村入户,深入人心。

(三)阵地建设更臻完善

  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新规划建设了12个乡镇文化站,为光雾山镇铁炉坝村、元潭乡字库村、侯家乡姜家大院捐赠图书20xx0余册,并建立了规范的图书阅览室。加强了县内赶场老年拐棍宣传队、南江镇女子秧歌队、长赤镇腰鼓队、元潭乡唢呐龙狮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建设,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传统文化颇具特色

  我县精深的红军文化、独特的楹联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等凝聚了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蕴。南江诗词楹联学会发展会员137名,建成了4个楹联文化村,完成了300副永久性对联入户悬挂,相继在5个村、2个镇、1所学校、2条街道、2个景区开展了楹联文化创建活动,为南江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确定了“舀火纸、爨坛戏、杂耍、说春”四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二、存在问题

  我县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南江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重视不够,认识偏差。一些乡镇,尤其是经济和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乡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者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2、投入不足,基础薄弱。一是缺经费。目前乡村两级财政十分困难,无法筹集到资金建设文化阵地,有发展之心而无建设之力。乡镇以上各级投入以“送”为主,送戏送书送电影等,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不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二是缺阵地。边远乡镇大多缺乏文化设施,就连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也因缺乏足够的资金,没有很好的保养和管理,无法发挥作用;大部分边远乡镇没有文化站,村没有文化活动室,社没有图书阅览室,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难以开展。

农村贫困户发展的调查报告 篇5

  ――走访石市特困户刘友良

  根据衡阳县微公益志愿者胡兴伟提供的信息,受志愿者协会刘静副会长的委托,9月6日下午,我和胡兴伟驱车来到了石市镇马骑村团町组特困户刘友良家,现将走访了解到的一些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1、 家庭成员:

  户主:刘友良 男 1968年9月生,文盲,四级肢体残疾。

  妻: 郭春花 女 1984年6月生,文盲,智障,一级多重残疾,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女: 刘 艳 女 20xx年3月生,脑瘫,以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2、 详细地址:衡阳县石市镇马骑村团町组0105号。

  联系电话:

  3、 家庭现状:

  (1)住房:无(寄居堂哥家)

  (2)耕地面积:亩

  林地面积:5亩

  (3)已通电

  (4)饮用水:深井水(矿物质含量280,不能直接饮用) (5)距离最近集市:5Km

  4、家庭年收入:

  (1)低保:150元∕月·人×12月×3人=5400元。

  (2)买蔬菜收入:600元∕年。

  5、社会关系:

  (1)自幼父母双亡

  (2)兄:已故

  (3)姐:自家条件不好

  (4)岳父母:年迈

  (5)小舅子:游手好闲

  二、贫困原因及帮扶情况:

  1、贫困原因:因残

  2、帮扶情况:帮扶单位:无

  帮扶人:无

  三、 贫困户需求情况:

  1、 建两瓦房

  2、 让女儿去福利院

  3、 搞小型养殖或种植

  以上情况经胡兴伟、唐毅走访本人、邻里及村负责人(刘主任),情况属实。恳请协会关注该贫困户并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帮助刘友良一家。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