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汇总8篇)

时间:2023-10-19 08:14:04 综合范文

  【导语】以下是热心会员“dcuz67”收集的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汇总8篇),供大家品鉴。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 篇1

  按照老家过年的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八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腊八节这一天,妈妈会给我们全家熬一锅腊八粥,粥里有什么红豆、黑豆、黑米、花生、大枣——一大堆粮食和干果熬成的,可是,我却不太喜欢,对于我这种爱喝稀粥的孩子来说,粘稠的腊八粥喝起来真是一种煎熬。

  在孩子们眼中,年货就是些吃的、喝的、玩的东西,每到这时,买东西置年货变成了我们的头等大事。爸爸妈妈会带我走遍各大商场,买糖、干果和各种点心、门神、对联、灯笼、玩具……通常一买都买上好多,甚至够我们家吃上半年的。都说:“姑娘爱花,小子爱炮”,我是个女生,却对炮情有独钟。爆竹、礼花、摔炮、嘀嘀筋、二踢脚都是我的最爱,每次逛街爸爸都会为我买上好多炮。据说,炮放多了,年兽就不敢来了。

  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很快就到来了,姥姥姥爷家格外热闹。姥姥会早晨六点多就起来活面,炸好多麻花和焦叶,还给我们准备好多麦芽糖和江米糖,用老人家的话说“今天是祭祀灶王爷的日子! ”

  在这一天,爷爷奶奶家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奶奶通常会按照南方老家的习俗为我们做一大桌子菜,有传统的甜味粉蒸肉、白斩鸡、牛肉丸子、彩色饭团——各种佳肴,真是美味极了。在我看来,这简直是小型的美食聚会。

  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大门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和福字,有些人家还贴上了威武的门神,一幅喜庆热闹的景象。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就开始收拾家里的卫生,今天是旧历年的最后一天,一定要把屋子打扫干净迎接新年。午饭后,奶奶开始张罗大家聚在一起包饺子。她告诉我,在南方老家过年是不吃饺子的,过年家家户户都包两个巴掌大的肉粽子,包好后放在一个巨大的铁锅里,架上柴火,要整整煮一天一夜才能煮熟。到了北方后,奶奶也入乡随俗了,过年也包起了饺子,不过奶奶包的饺子花样不多,但是她的技术还是比较娴熟的。今年,在妈妈、婶婶的帮助下奶奶包了好多饺子,满满4个大箅子才盛下。晚上,我们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饺子,一边看春晚,浓浓的年味围绕在我们身边。午夜十二点,伴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新的一年来到了!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 篇2

  小时候,春节团圆,在我眼里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直到去外省求学、工作,才对春节团圆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2001年,我在江西上大学,第一次经历了春运。在挤满旅客的绿皮火车厢里,我坐在靠走道的座位上,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环境。有的旅客用蛇皮袋装着行李,几乎快把蛇皮袋撑破;没买到相邻座位的小情侣四处央求他人换座;四五个结伴回家的好友拿出酒、花生,在小桌板上摆起了“宴席”。

  一位抱小孩的大姐走到我身边,轻声对我说:“同志,能不能让我坐在你边上休息一下?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实在抱不动了。”我立马把座位让给了大姐。在交谈中得知,孩子的父亲在上海工作,她留在老家,这次要在上海转车,去北方的婆家过年。“回一趟家这么累,为啥还要回去?”我不禁问。“春节咋能不回家呢?回家就算是再苦再累,也是甜的。”大姐不假思索地回答。

  是啊,春节回家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路程即使艰辛坎坷,也阻挡不了人们回家团圆的心。

  2016年,我到贵州遵义参加扶贫工作。春节前夕,扶贫工作队集中休假返沪,我购买了回上海的机票,只需2个半小时就可以回到相距1600多公里远的上海。刚到机场,我就被一位中年男人叫住了,他身后还跟着老人和七八岁的小男孩。“你好,同志,你是要回上海吗?我母亲和侄儿要去上海,可是他们第一次坐飞机,不知道进安检以后怎么走,能不能请你帮个忙带他们进去?”我同意了他的请求。

  候机的时候,老太太告诉我,自己和孙子是去上海过年。我很诧异:“别人都是年轻人回老家过年,你们怎么反过来呢?”“我儿子在上海工作十多年了,这几年自己做了一点小生意,春节的时候订单多,忙得走不开,索性我带着孙子去上海过年。”老人笑着回答。

  老人还告诉我,多亏交通发达,以前去上海要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放假的时间全浪费在路上了,有时儿子都不回家过年,现在有了飞机,春节团圆就更方便了。是啊,国家的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方式从绿皮火车升级到了高铁、飞机,也改变了人们过春节的形式。

  2020年的春节,我的一个朋友,因为防疫工作的需要,不仅没有回家过年,还放弃了春节假期,坚守在生产防疫物资的一线岗位上。在拜年的电话里,他对我说:“等抗疫胜利了,还是得回家看看,不回家过年,心里总感觉缺了点什么。”是啊,不回家过年,缺的是团圆。

  中国人的春节,是跨越艰难险阻后的团圆,是感受国家日新月异变化的窗口,是守护万家灯火背后的奉献,一样的相思,不一样的春节。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 篇3

“咚、咚、咚……”啥声音接二连三响个不停,震得天摇地转,人们悠悠忽忽。仿佛天和地的牵手载歌载舞,人们陶醉其中。是什么节日这么喜庆?放眼望去,树上长出了绿叶,结满了鲜红硕大的果子。看着这么多又大又圆的果子,谁能不动心呢?我有些迫不及待,大步跨过去,带着满怀希望伸手摘果子时,伸出的手缩了回来。是我改主意了,是果子上打了农药,还是上面写着“禁止采摘”的字样?这究竟是为什么?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那不是果子,而是勤劳、智慧的人们不畏严寒专门为人间设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静静地,我仿佛自己是一棵树,穿上崭新的绿衣裳,手捧“红果子”傲霜斗雪。再仔细看,各家各户的门上立着手持大刀、威武雄壮的门神,好像保卫边疆的战士。门神上面、左右两侧都是绣着黑色、金色大字的红对联,好像一条条彩带,美不胜收。夜晚,一串串礼花腾空而起,把天空装扮得五彩斑斓。仿佛天空也变成了美妙绝伦的画卷。噢,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一年一度的春节浩浩荡荡地来了,怪不得气氛如此浓烈,一切都这么热闹。处处是欢歌笑语,处处是喜气洋洋、张灯结彩。

  过年不仅气氛浓烈,连年夜饭也很特别。瞧瞧,餐桌上全是美味佳肴。老人坐在被人们认为首要的位置。五湖四海的游子团聚在今夜。开饭前,老人将每样菜夹出一些,盛在碗里,拿出户外,连碗扔掉,表示对死去亲人的挂念。紧接着,年轻的向年老的做礼拜,表示对长者的尊敬;年老的又给年幼的发压岁钱,表示对他们的疼爱。这夜听不到打闹声,听不到哭泣声,只有默契的话语,只有欢乐和幸福,只有碰杯声徐徐入耳。

  过年是孩子们盼望已久的节日;过年是家人聚在一起嘻嘻哈哈,拉家常、订下年计划的日子;过年接近亲人距离的桥梁;过年是人人喜爱的节日;过年有好多好穿的、好吃的、好玩的。过年最能体现出人们的纯真、善良、美好。过年,热热闹闹,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虽有寒风刺骨,但人们个个神情气爽,如有一股暖流滋润心肺,人们忘记了寒冷。如果每天都过年那该多好啊!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 篇4

  深蓝的夜空,因为有了繁星的点缀,显得格外灿烂;金黄色的沙滩,因为有了贝壳的装点,显得格外美丽;而我的回忆,有了新春佳节,显得格外珍惜。

  春节期间的热闹与喜庆,我仍然记忆犹新……

  除夕一大早,阳光明媚,门外的鞭炮声就陆续响起,孩子们都穿上了新衣服,大人都忙着贴对联、贴年画。下午,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包饺子,小孩子们则跑出门外嘻戏着、打闹着,更多的时候是拿着不同的鞭炮燃放着。临进黄昏,夕阳像一个醉汉踉踉跄跄的跌倒了山那边,溅起一片片橘红色的晚霞。而此时,各家各户都开始准备年夜饭了,饺子的香味弥漫着整个胡同。夜幕降临,天空被涂鸦成了黑色,全家人欢聚在一起,共同举杯庆祝新年的到来,晚辈则要向长辈说些健康长寿、寿比南山的祝福词。

  月亮悠悠地升了起来,倾泻下一片清辉,给窗户披上了一层银色的薄纱。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在欢快、喜庆的歌声中开始了,妙趣横生的小品、婀娜多姿的舞蹈、寓教于乐的相声、扣人心弦的杂技、神秘莫测的魔术……丰富多彩的节目,给每个家庭带来了欢声笑语。门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增添着节日浓浓的味道。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全世界好像都沸腾了起来,鞭炮齐鸣、礼花齐放,看!天空中绽放着“笑脸”和各种各样的“鲜花”,精彩异常,美轮美奂。

  大年初一一大早,鞭炮声陆续开始响起,街坊邻居也都开始相互串门拜年,彼此说几句祝福的话,小孩子则是最快乐的,他们不仅能收到鞭炮,而且最重要的是能收到长辈们分发的红包。初二以后,各家各户开始了串亲戚,给忙碌了一年的亲人们创造了见面的机会。到了初五(俗称破五),鞭炮声没有大年初一的那么热烈,很多人都在返厂的路上,预示着人们节后即将开始工作了。

  春节过完了,我也开始重新调理状态,检查一下哪些作业没有写完,开学还需要准备什么。新的一学期,我将要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奋斗!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 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进入倒计时,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喜悦,我们期待着节日带来的那份温馨与欢乐。春节,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有着亲朋好友团聚的喜悦,有着归家旅途的温馨,但依然有一群人,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坚守岗位,守护着我们的岁月静好。

  他们,一朝穿警服,终生是侠客。儿时的梦想便是成为一名警察,虽然这个理想落空了,但对警察的那份崇敬之情却丝毫不曾消减,他们,是正义的化身,是锄奸惩恶的侠客。他被妻子骂“笨蛋”,以血肉之躯扛起三百斤的钢梁,救下被压群众;他全身遭受大面积烧伤,救下了轻生女子性命;他用“马爬犁”当“校车”在寒冷的冬天送孩子们上学回家。他们,是凡人英雄,用行动诠释着为民服务的誓言,无怨亦无悔。春节,这个万家团聚的日子,也是他们异常忙碌的时刻,他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宁静,他们也是丈夫、是儿子、是父亲,但他们更是人民的“守护神”,“警察为民,天下太平”是行动准则更是承诺誓言,这个寒冬,在他们的守护下又多了几分温暖,这个春节,在他们的守护下又多了几分温馨。

  他们,无畏辛与劳,白衣秉丹心。他们是白衣战士,用忘我的精神救治危难、救死扶伤,与病魔坚决斗争,使那些面临生命而绝望的人们,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他们的战场没有硝烟,却时刻危机四伏,在面临被疾病感染的危险时,他们告别亲人、父母、孩子,没有犹豫,主动请战,他们逆风而行,毫不退却。我们看到的白衣战士时刻元气满满,精神十足,总忘了他们也是普通烦人,会累会疲倦。近日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医生由于连日多台手术累垮,下班后在电梯站着睡着,两次摔倒磕坏两科门牙,第二天依然回到了工作岗位。视频曝光后,令人十分心疼,也让我们看到了医护工作者的另一面,他们不是铜墙铁壁,但在病人面前仿佛又是刀枪不入。这个春节,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无声的言行默默付出,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他们,载人千万家,归途片刻歇。节假日的来临,车站总是最忙碌的地方,一列列的车厢里都有乘务员们身影,这是归家途中“靓丽”的风景线,他们微笑面对乘客、细心提供服务、耐心处置问题,他们脸上挂着的“职业假笑”,是多年的沉淀也是职场的专业,是心中的暖意也是职业的热爱。逢年过节,他们的班次排得更密集了,也就更忙碌了。2019年陈可辛导演的短片微电影《三分钟》赚足了群众的眼泪,年幼的孩子只有在列车停靠的短短3分钟和母亲见一面,来一个深深的拥抱,便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位普通的母亲,和别人一样渴望家人的团聚,但又和别人不一样,她说帮旅客拿下行李,引导他们上完车,时间才是自己的。春运是奔向家的思念凝聚的暖流,而她以及千千万万的他们却在“逆行”,他们离家别人才能回家,是责任,也是使命。

  他们,是千千万万普通平凡的人,却依旧闪耀着特有的光辉,他们,舍小我,成大我,肩负责任与使命,许我们一世岁月静好。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 篇6

  记忆中的年“让我看看”

  一“年”又一“年”,过年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没有过不去的年。记忆中过年是最有仪式感的节日,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是年最深刻的“印记”。随着年龄的增长、时代的变迁,过年的兴奋感有所减退,但过年的仪式感从未缺席。

  看到了“期盼”与“忙碌”都是幸福的样子。至今在记忆里有一个特别深刻的画面,儿时有一次临近年前的那几天,在奶奶家所在的巷子里转身伸出三根指头,跟邻居的小朋友满脸开心地说还有三天就要过年了。小时候太喜欢过年了,有好多好吃的可以挑着吃、有新衣服穿、有亲戚聚在一起。记忆中过年的前一个月老爸就往家里屯各种年货,从送长辈的春节礼物到零碎的吃食;老妈每天蒸馒头,第二天把蒸好的馒头放在外边的大瓮里,从初一一直可以吃到十五;把买回来的豆腐排排切开,一部分晚上放到院子里冻成实心的冻豆腐,一部分弄成红烧豆腐;炸丸子、炸带鱼,一大盆一大盆地调凉菜;动员我们楼上楼下、里里外外地擦玻璃、打扫屋子,把床单、被罩、枕巾枕套全部换洗一遍,好像不到年前最后一天,总有收拾不完的东西。还有家乡年前的腊月有三个“赶集日”,那会儿特别热闹,从街头到街尾吆喝着各式各样的东西,吃喝穿用,应有尽有。

  看到了“兴奋”与“祈祷”都是最初的样子。大年三十那天,白天跟在父亲的屁股后面挂灯笼、贴春联,紧紧地扶着凳子,生怕父亲掉下来;晚上捂着耳朵、眨着眼睛看完老爸放鞭炮后,守着电视看春晚,搜索着开场歌舞又是哪个熟悉的明星,最喜欢相声小品,最讨厌戏曲舞蹈,跟主持人倒计时跨年,《难忘今宵》响起的时候总是有些难过。大年初一的早晨天还没亮就起床出门,迷迷糊糊看爷爷点旺火,红红火火,异常开心;从里到外穿着新衣服把邻居家跑一圈才愿意回家吃饭,早饭雷打不动地会有面条,老妈说吃面条寓意着美好,长寿永久。大年初一的早晨走亲戚、领压岁钱,小时候最常被问的是几岁了,期末成绩考得怎么样?后来被问在哪儿上大学,找了什么工作,年龄从虚岁说成了周岁,尴尬地回应逃不了的催婚。一“年”又一“年”好像在渐渐看淡年,但又一直都惦念年,“过年啦”一直是用最欢脱的声音喊出来的。

“年”在变也不变,终归回忆起来,感受中皆是美好。又是一年“年”来到,回家过年也好,异地过年也罢,“欢聚一堂”与“云上团聚”皆是过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 篇7

  过年啦!过年啦!小区里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放起了鞭炮,到处是“噼里啪啦”的声音,当然我家也不例外。过新年,我家一天到晚都忙忙碌碌的,我和爸爸妈妈负责贴春联。贴春联听上去挺容易的,但对于我来说是件不简单的事。我和爸爸妈妈首先去超市买了春联。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开始贴春联,三个人分工,各贴一张,因为爸爸最高,所以负责贴横批。只见爸爸把横批放在地上,在背面涂好胶水,然后拿起横批踮起脚尖儿,便够着了墙,就这样轻松地一贴,横批就乖乖地“趴”在了墙上。第二个出场的是妈妈,由于妈妈也算得上是女人中的“小巨人”。所以也不用板凳,也非常顺利地完成任务。而小小身板的我,肯定是必用板凳无疑的,我先找来一张高板凳往门前一放,再小心翼翼地爬上板凳,慢慢地站起来,生怕摔倒了,这时,妈妈扶住板凳并鼓励我,说:“儿子,别害怕,妈妈扶着你呢?大胆地去贴好了。”我听后,便鼓起勇气,拿起了春联,站在板凳的.“最高峰”,把春联奋力一贴,还在上面重重地拍了几下,生怕不牢固。就这样,横批、对联都有了各自的“家”。

  傍晚来临时,我们一家人去爸爸的老家“后洋王”吃年夜饭,并一起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只见轰轰的鞭炮声把黑暗的夜空照亮了,瞬间把夜空变成了烟花的海洋。五颜六色的烟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小星星。瞧,有的像小猫、有的像小鸡,最后出来的是一条小狗。瞧!小狗正手舞足蹈地给大家拜年呢?并祝大家新年快乐!

  过年可真热闹!我喜欢过年,因为我又长大了一岁。过春节,会有许多趣事,其中,当然少不了放鞭炮啦。“劈啪”声四处响起,到处充满了味儿。今年春节,我就在老家过。在那,我过了一段“鞭炮生活”。到了饷午,许多人家已开始放鞭炮了。到处都是鞭炮声,街上也布满了火药味儿。到了傍晚,开始放礼花了。只见一枚枚礼花飞上天空,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它打破了夜空的宁静,把天空照亮了,这仅仅是鞭炮声的前奏。接连着,又是一枚枚烟火往天上蹿,五颜六色,绚丽夺目。只听“休”的一声,又“哄”的一声,天空开起了艳丽的花儿,这是幸福的声音,这是欢乐的声音,这是祝福的声音!到了夜晚,每家每户都放鞭炮,放礼花。孩子们把脸都炸成黑色时,仍不罢休。大人们也放,一支支竹管炮,往天上射出一枚枚五颜六色的花炮,让天空不再单调。人们恨不得把天都炸下来。到处都充满火药味,很有过年的味道。到了午夜,人们并不睡觉,而是更加激烈的放鞭炮。“劈啪;”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再次响起,为天空中翩翩起舞的礼花伴奏,又似乎为新的一年的到来而祝福。

  过了凌晨,太阳升时,那鞭炮声还在继续,没有一丝一毫停步的意思。大年初一开始了,但鞭炮声仍连绵不绝。顽皮的孩子们仍然在激烈地放着鞭炮,每家每户的院前都堆满了爆竹纸皮,有的家庭门前架着昨晚燃放的礼花炮,显得十分喜庆。

  放鞭炮,是春节不可缺少的一个习俗,因为有了放鞭炮这个习俗,春节才更有意义。所以我爱放鞭炮,但愿明年春节快点来临。祝愿新的一年人们的生活能够更加美满。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800字 篇8

  听到春节,小孩就会想到一句谚语:“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我也是个小孩,但在春节时,我最兴奋的是包饺子。

  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也是我最喜欢的食物。

  妈妈准备了三种馅的,一种是胡萝卜玉米,一种是香茹猪肉,最后一种是云吞肉馅。

  为了学习包饺子,把嘴皮子都磨破了,终于让外婆答应教我包饺子。

  外婆先用面包机搅好面团,用刀将面团切成一块达一块的,再用擀面杖搓成一张张大饼,放进平底锅煎成金黄后,把饼放进盘里,在饼里加上馅儿,做成饺子状后,用刷子刷上一些些热油在饺子上后,再炸,不一会儿,这能闻到饺子的“芬芳”。

  我急忙从外婆手中“夺”走刚出锅,还热腾腾的巨无霸煎饺,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顿时觉得香味飘香十里。

  看我看着眼馋,一把夺走擀面杖,自已揉了一块饼,放进油锅里炸呀炸,可香了,一不小心把皮给煎焦了,可我仍是包上馅儿,刷上热油,继续炸。这时,外婆也包好了一碗饺子,倒下油锅后,煎饺们像一群脱缰的野马在“草原”上奔腾。

  妈妈在一旁受不了了,也动手包了一些水饺,胡萝八玉米馅的白里透红,香菇猪肉馅的白里透棕,云吞肉馅的自里透粉,它们像大海里上的一尾尾小银鱼,在水中穿梭着。

  过了一会儿,外婆从厨房端出一盘外酥里嫩的煎饺,妈妈也煮好一盘盘白白胖胖的胖娃娃,它们放在一起,煞是好看,让我犹豫不决,该夹哪个,它们都也令我垂涎三尺,我最后忍着“疼痛”把它们吃完了。

  春节像一把梭子离我而去,时光又让我想起了朱自清鸟的《匆匆》中所说的:“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