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61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范文

塞翁失马阅读答案7篇

时间:2023-10-19 08:27:44 综合范文

  【导语】以下是热心会员“tujulunuo”收集的塞翁失马阅读答案7篇,供大家参阅。

塞翁失马阅读答案

塞翁失马阅读答案 篇1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无故亡而入胡

  (2)皆吊之

  (3)何遽不为福乎

  (4)壮者引弦而战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句子的意思。

  (1)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2)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本文是蕴含的道理是: ,成语“ ,

  ”就出自本文。

  4.你认为塞翁“善术”是本文故事情节变化的根本原因吗?塞翁的真正高明之处在哪里?请联系实际谈谈对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1.

  (1)逃跑;

  (2)安慰;

  (3)怎么就;

  (4)拉开弓弦。

  2.

  (1)过了几个月,他那匹马竟然带领着一群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关键字:居、将。)

  (2)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战死沙场。“(关键字:塞、十九。)

  3. 道理:祸福相依,好坏共存,看待事物要持辨证的态度,要懂得努力将坏事变成好事。(意思相近即可)

  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等亦可)

  4.不是。塞翁的高明之处是不悲观,能辨证地看待问题,启示“略”

塞翁失马阅读答案 篇2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fǔ)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fǔ)曰:“此何遽(jù)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bì)。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注释:

  1、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

  2、善术:精通术数。

  3、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称呼。

  4、吊: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安慰。

  5、其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或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6、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遽,就。

  7、福:好事。

  8、居:经过。

  9、将:带领。

  10、富:形容词用作动词,有许多。

  11、髀:大腿骨。

  12、丁壮:壮年男子。

  12、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

  13、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14、跛:瘸腿。

  ①解释下列词语。

  者:……的人。

  故:原因。

  亡:逃。

  皆:都。

  之:指“善术者”。

  其:他的。

  堕:摔下。

  折:折断。

  好:喜欢。

  解释:此何遽不为福乎?

  这件事怎么就不是福音呢?

  ②“塞翁失马”,下句为“焉知非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祸福相依,在一定条件下,坏事可以变为好事,而好事也可能变为坏事。

塞翁失马阅读答案 篇3

  教学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直译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2. 加深对寓言的认识,尝试续编和创作寓言。3. 培养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难点对“祸福相倚”的认识,即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的哲学思想的理会。并能举出生活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例子来。教学重点1. 学会查字典注音释词,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2. 掌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文言文翻译方法。3.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学方法 1.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 2.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用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内容切合实际,精简实用。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一、《智子疑邻》学习1、全班朗读《智子疑邻》2、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3、再读寓言,教师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并解释加点的词。4、问题讨论: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试概括。二、《塞翁失马》学习1、说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引出《淮南子》里《塞翁失马》。2.讲解课文出处,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淮南子》,故事精短,有较强的思想性,哲理性。3.教师范读课文。提出背诵要求。教师可亲自背诵课文,以作示范。以激励学生背诵课文的信心。4.学生分组研读课文,屏幕投影打出生字注音,重点词语的释义填空题。学生查字典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弄清字词音义,为下步分析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屏幕上投出故事原文抽掉标点的《塞翁失马》,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样的好处,叫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并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5.请一个同学上台来主持,全体同学做图配文活动。电脑屏幕打出十幅剪纸《塞翁失马》图片。每打出一幅,请一个同学根据原文和画面,配套写出有关解说词。时间10分钟。6.学生在答出原文之后,主持人要学生口头翻译文言文语句。如果有困难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帮助之。要提醒同学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语句要通顺,字字落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要训练学生字字对译的能力。7.引导学生初步理清文意,概括《塞翁失马》的寓意。明确: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祸与福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8、课文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是:失马——将马——堕马——保马(父子相保)情节一波三折,失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将马——贺之——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堕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乎?它表明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祸福可以转化的。明确:文章可以分为四层。分别在其父曰“此何遽……乎?“之后,和最后。层意如线索而所归纳的,可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概括。①下面请几个同学谈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塞翁失马”,可以放开来谈。不要局限于校园生活。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事。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活动。教师要尽量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充分享受发言的乐趣。不要把学生思维固定在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这一个思维模式上②讨论后,叫学生写寓言。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学了寓言四则后,寓言的特征。、提供几个参考题目:塞翁新传——可以发挥同学们的想像,写出课文之外的故事来。塞翁之子——可以塞翁儿子的身份,联想其后来跛腿之后的生活,他有没有继承塞翁的衣钵。也成为了一个“善术者”呢?他是不是也明白了生活中的祸福关系呢?也可以写其他的寓言故事.但是要求写出“祸福相倚”这样大致相当的主题。三、布置作业。①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思考和练习题,然后,课外阅读一本书《中国寓言作品选》可向学校图书馆借。②收集学生作品归类整理,以便向学校推荐。

塞翁失马阅读答案 篇4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胡: 胡人(的住地)

  皆: 全;都

  此: 代词这

  居: 停止;休息;止息

  归: 回去

  十九:十分之九

  2.用/将本文划分层次。(在原文划分)

  3.用一个成语概括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答: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条件。

  5.翻译下列句子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道术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塞翁失马阅读答案 篇5

  阅读《塞翁失马》,完成问题。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词。

  ①人皆吊之吊:

  ②其父曰 其:

  ③其子好骑好:

  ④死者十九十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3.读完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4.造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参考答案

  1.①吊:对其不幸表示慰问。

  ②其:他,他的。

  ③好:喜欢。

  ④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2.人们都前来安慰他。那个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3.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好与坏,得与失,祸与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意对即可)

  4.“略”。

塞翁失马阅读答案 篇6

  阅读《塞翁失马》,完成文后问题。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划线字。

  善术者( )

  亡而入胡( )

  将胡骏马而归( )

  以跛之故(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本文蕴含的道理是:,成语“,”就出自本文。

  4.你认为塞翁“善术”是本文故事情节变化的根本原因吗?塞翁的真正高明之处在哪里?

  

  参考答案:

  1.擅长、善于;逃跑;带领;因为。

  2.(1)这件祸事怎么就不会变成好事呢?

  (2)靠近边塞的人家,战死的青壮年占十分之九。

  3.祸福相依、好坏共存,看待事物要持辩证的态度,要懂得努力将坏事变成好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不是。塞翁的高明之处是不悲观,能辩证地看待问题,从反面思考问题。

  (意对即可)

塞翁失马阅读答案 篇7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胡: 胡人(的住地)

  皆: 全;都

  此: 代词这

  居: 停止;休息;止息

  归: 回去

  十九:十分之九

  2.用/将本文划分层次。(在原文划分)

  3.用一个成语概括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答:福与祸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能误解成福与祸的转化是必然的。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这祸就只能是祸了。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条件。

  5.翻译下列句子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道术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相关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