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是网友“hqexy9696”整理的清明节扫墓诗歌朗诵稿(最新5篇),供大家参阅。
清明节扫墓诗歌朗诵稿 篇1
《清明雨》
黄土深埋的土地
思念连着山水千里
此刻风把雨打碎
从叶尖轻轻摇落
扩散一地碎语
凋零的花朵
挂在枝头
在细数冗长的故事
苍黄尽染了彼岸
荒草爬满孤冢
岁月在荒芜中疯长
细雨沾湿几行足迹
行人匆匆
欲问归处
时光煮酒一杯
欲把悲伤灌醉
弄笛的牧童
渐渐远去
谁摆渡谁的方向
碑文里诉一段离殇
清明节扫墓诗歌朗诵稿 篇2
燕子传言莺送信,过了春风就是情牵意惹的清明了。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最美的节令,在这个美得令人心悸的时节里,有明丽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和花枝招展的田野。有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和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无声濡润的绿树幽簧,竹篱茅舍以及田坎上肩扛犁铧手持耕鞭的壮汉。
清明,是城里人出城凭吊踏青的时节,郊外微风中,到处都是猎猎飘飞的纸钱和哔啪作响的鞭炮。红男绿女、帅哥靓妹携着佳肴提着美酒,祭悼完先人后,或在菜花丛中喝酒划拳,或在碧草红树间翩飞嬉戏。她们在饱览乡村风景的同时,不知不觉自己也成了一道令乡下人看不厌赏不够的艳丽风景。
清明的梦,格外香甜,无边的春潮卷裹着花草树木的芬芳及田园山水的灵秀,不停地在人们的梦境中翻滚。虽然夜半有顽皮的风推开窗子,强行把蛙声送进屋,将梦中人残留的诗情画意涤洗得干干净净,但也有温情的雨悄悄唤出一街花伞,悄悄在长裙秀发中渲染出一幅心摇神动的淡墨画,为你丰满枯瘦的目光。
沿着山道,顺着花溪,一阵阵甘甜清丽的鹃声,无遮无掩破空而来。把我藏在心间软绵绵、热辣辣、剪不断、理还乱的悠悠心曲演唱得情真意切,痛快淋漓。站在天楼上,沐浴着滚滚而至的春潮,遥望着远处的桃波麦浪、绿树黄花以及山那边无法看见的故乡,我突然热泪盈眶。这个时候,山那边石桥畔的瓦屋上或许正炊烟袅袅,慈祥的母亲或许正依在棕榈树上朝我这边张望;勤奋的小弟或许正吆着那头我曾放牧过的老黄牛在田间紧张耕作。我真想租架直升飞机立即回去帮小弟扶几把犁,我真怕高一阵低一阵的鹃声会啼碎母亲那思儿的心。
清明时节,各种草木纷长的同时,各种思绪也在纷长。很多人把清明节当成一瓶美酒,喝完酒后就随手把空酒瓶扔在风中。而我却把清明节熬成一剂苦苦的中药,不时喝上几口,在乡愁潮涨的时候,不仅能使根扎故土的心魂纤尘不染,而且在物欲潇潇、红尘滚滚的闹市也能“随天地以周旋,寄日月而消长”。每年的清明节都是夜雨连宵,梨花满地、风筝满天;每年的清明节都有许多回归自然的人一路香尘来到绿树幽篁、丛林曲水间伴着五彩斑斓的蝴蝶自由放飞。她们在尽情释放心绪的同时,也探索到了大自然的几许哀怨。因为清明节的水一年不如一年清纯,空气一年不如一年清新,花草也一年不如一年娇艳了……
鹃声凄切、蛙声凄厉,清明时节,雨纷纷、泪也纷纷
清明节扫墓诗歌朗诵稿 篇3
《清明节是一场适时的雨》
清明节是一场
适时的雨
以清明的名义
自周朝开始洒浴
秦汉唐宋元明
代代延承有序
诗词歌赋留下轨迹
使之在民俗的园圃里
灌溉流域
清明节是--场
适时的雨
春天的树苗--棵棵
被它沐浴
抽芽发绿
一代传一代
灌注在千家万户的田畴里
防蛀防腐
浸泡出粒粒优良品种
等待春风启迪
清明节是一场
适时的雨
一束束白菊揺曳着
雨的愁绪
一个个魂灵在枝头上哀泣
把时间拽留
倒转的时间带我们后移
踩响满地的碎银
我们随时间转身
与亲人相互视凝
眼里的雨洒落一地
清明节扫墓诗歌朗诵稿 篇4
清明时节
雨是雨 晴也是雨
晴晴雨雨
心里总是潮湿
有时湿气过重
便在眼中凝结
零落成一阵纷飞的雨
千年的雨啊
打湿了唐诗宋词
使得诗韵更清 词牌更明
平平仄仄的韵脚
从古走到今
清明时节
杜鹃花点燃一堆堆篝火
比墓前的烛火更盛
更久 这是永恒的相约
与曾经也是上坟的人
等待一年一度的
香烛和纸钱
宛如当初招徕儿孙的
炊烟和笑脸
这一天 即使下雨
也是春暖花开
布谷声里
我只想化作一株风中的野草
无论春荣还是秋枯
都扎根在墓前的平地
或高高的坟茔上
聆听来自仙界的梵音
感受黄土下的心率和体温
清明节扫墓诗歌朗诵稿 篇5
《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